谁对朋这字有深刻的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04:44:05
谁对朋这字有深刻的理解.
谁对朋这字有深刻的理解.
谁对朋这字有深刻的理解.
朋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明确表示:朋,假借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朋最早见于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在青铜器铭文中常常可以见到“贝五朋”类的句子,表明朋就是一种货币衡量单位.据考证,商殷时期,水陆交通不像后来那么发达,因此产于南方海洋中的贝在中原地区是人以为贵.如果谁得到王赏赐的贝,便认为获得了极大的荣誉,要铸造宝尊彝器作为纪念,由此可见贝朋的贵重.由于贝必须串在一起,贝美丽的花纹依次排列,就像鸟儿聚在一起的样子.因此,把朋作为货币单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中,可以看到“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的句子;而《周易》中把朋作为卦辞的句子不可胜数,臂如益卦里有“十朋之龟”,坤卦里有“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等等,不一而足.因此,朋必有“利”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了的吧.
商周以后,朋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一些知识分子纷纷开班办校,授业解惑,一方面解决生计问题,另一方面让知识世代流传.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前来上学的学生们之间如何称呼,因为在这之前是没有大家凑到一块儿学习读书的情形的.不过,这难不倒我们聪慧的先祖,他们就假借古字朋群鸟相聚的意思来作为这种学生们之间的称呼,因此许慎说同学曰朋.孔夫子在《论语》中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见到同学从很远的地方来了,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可惜我读书时,老师讲解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说是朋友从远方来了,非常高兴,并没有告诉我们朋是同学,其实孔夫子是因为看到的他的老同学来了,才高兴地发出“不亦乐乎”的感叹.
这种同学为朋的痕迹在随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随处可见,“朋党”放在现在说,就是同学会.试想,做官的人如果单打独斗,是很难成什么大气候的,因此,凡是在一个门派、一个学校,或一个老师教过的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的组成一个小圈子,成为政治小集团,互相帮助,互利互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