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8/25 08:44:41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x}Yr+ˑV4J6RUݿm 1/A  yIb"8`^$DdK[s#IJ?6K!Bӿᡙf~fz/ܦb3IiƾL`g7fL/q1>y>ߘr?ʹ?]%7~ynlOyr3q3ثY6b0x23S=46w` 7ˣ. 2gS+ 2-X^z%k õYTAA0<){gWΰdz5Vl2ͤe>GYI9&f0*`9'm{2m?IFm?"xd`Tа=ə]P_C,䪙Lg&? N9ٶk;g7N%❗iiwwg Ӷw`:ќ9fZ%}Iλ CØ!sbʯyg3}/ ~r9G/{װC.kڤgȲԙ2KDo&=f||;^megsyt단7 VStL{YSD>1 ϠMŸ}1բv!*Vebe& b*IyNm\еOV* #jj-mna5!%r%NPK^IF-d = eGB lն_57i#5)x'EP&`I^ª~u6+ ўJɏCهP?y tL;3'|R=NKdvPV6$ Et9Yǟ)1!!+_Tp;`J+YrWjC=ӀFlp36zn E*)9rνQ 0K5U{d?9現]A䛔'FTPmѧ4jp#sLQ&WRL}A)l 4+y:/rṸʕxss0 ؂KCD K1918.IY"2/dE1`=Tb@ j'A!=զA?Ι.`8QYݦ6rf/[A D T{*#MteM 䲢b&+em{wY qMhä$lK+XV) m5p Q! #Rk)P4T>q9 Z~#\ Q=;Ay$}iHw^ІSMez(N5ͣȗ*_cE(̔iR-c2 3`9]XP+sMـj1_jTYw{AIͪSQ3Xl[d| l #iKaL:젹ʿahA7Й0,֗beb\}dͲ )>bB#}B˰0}(ߢj#}_cs~=5 h4X EN,ԫf4\L͞p JMlkdSgv|L)Y~ WIܹgq+UvN&*ΎRTt,ipYM^:C*H z ~(l6p5 K"Z RbM(.=mj+BǠ.wu_>fu|SiMkp}Dsv=}7 HPɔaMh8ʺJPfxpH!~knդ 4,L D~¥5Nő>;L'zSDDmq-\/K(AvbDqAU~+3Mηb1MLp:]!-mڥPG@}RzNiFξ_.= Wө|FWS\Kli4ADҩܔpe\N7|4 yP Nb'=7^vW̏kmy{OU_1_ zԖ~4 Y,>Y/lsyϭ0l;,C+_b0aě];1*ȸG$d1}jzK@(+mۭ'~[Y"|nbCW$$ *D!Hs i zdBomfw JɄEĻY(E7fh[ :]yԱ 8 UzMUY"3]Ձ"]vGxQSV| $0V<1ZAUo$'a5w7)\N>e08gEn<͵R= uz'RqqWNFBQ3>`V;U9ןA?~#pg'ւD"@%둀a$bc {ҖGA2V ~) MuQC(bߧ6Cߠ,SI95*/j\O&X4[s/~ 7`.bnԫmѺ 09:m =4xHR)724f}` OBW2~|\@4Q 3/<vKaNNt6ۛӄbUK$k {ԃUڴ۳*^I'5AAUv/v9ݏ;c F #A_Ft kPykwl-pǯ$fL\nݚTB!0|#ߤ;;ftL[^LI%FCWɡt4GCr3 @,($,xATU'˫MiooJ1&noqJzpk Lpĉ{ TkɿK<z1'm| t=z:?sO7 8PyoD+6 !17[!fb Ä[`fX{8K<ì08}7S[W}G!m'uRۨ[Lvxuχlzlji[):a7X'~hɎ,gYp%j:H\QI$ Lsݥ5~gڬ%'A:_"ےnBuQ -oԗv \'cRB+-rɞmzMSrc%oL[nN-{Ye1[UU2zfGrNP(ƨ:dݟZT " $G}<g0GwF9TU0SWCOK6Uz>1i.k7͝Q%aSAujA ťmKc Geea$-Nj2CU|`R,ZN2taf1ظцA jE\ _abF x KŚ^ZL1rd=TzWr8|`AQaxWT'=hˀe;R:RVUl{@o[L͉FQ Z5؋7,}\8+ծR跾IF2>SYf~A Q;\5C,W%Yu]* RF#mzvp8L;v7PiXJhbڅWE D1Ȯ7217,!Q REQ* ^C+fC{r7,GsNX ω @htT-!hX61T'n9ڳxwV=^Ooc>?m zts|]JR-#yJ?,Ly&Gx?X;v|-@ڗId| 6cHpz2ʟw"2&8MUU}"x~9柞k]fW8 Rw:SM@NcZY{fjy"o$$#۫w?r{+129ƈF9QVk) \VqOq{* AHs_72ess%J9sO=xR-3:xeYKD7ľjZ4&wN.˱EjE,E\R1 ށ{qbw K;UR(`C}a2 8gF}earNp"WqK8 D^e%Nj}0m?"]<=;4xbViv「VWw FR"MS}U rLcq &9\ՁMm%Zo@k);,6ȤX0~k~g]~!2&sD)V+j[p-V46qhߣ eq1g0D,a;mW2h/9iGRkdlTprvTϟ:,&;ٰ WS*fVʃ2%,tL\&6\A`e=$=4l7{fsO  3ZT'Ew~B?5UF9WtۑS[ÒS-X%g˄kAj6%dl*&aUeL `Lr3W,(F~ДIW¾4f4YQm؋ ŎmkP[0e$\#ºJ cjxh9^ #yޭFo%__`&S!E诟dD#ۑР+T0"%$Y!Mkxj7Jx:XFj)VTѦZ.Mkx_ZE K ]D,201-o4ćpđ:"p9e֭pcK{T ɥ7jP<,b9;'B+^kUxaTVT+x;B%ѫ%|\/;]kBiUKf6FF?X+nJq}t,%ԧ+- QAˉmjesSbI]7WPkO(ϕl3)-Dm# 9r*%G=<'@S;-5$Y"T% %Zק%?B/'>1:eҶ3V7wd|?b2X]O?^l/Obtbt6Di]脮y2 xjRQOLKz[R]IG0 ҒAz*׷uH!# d;Iq%B8䋔s?\u[_=z[\ SZʥfFλڔ /db` 5[#Nf*5ܴͪ|8PϞV5d$\[jd*A}jط}HseV{,rXl%0W{e:}}x*O5ly \ݬvƂIf ȍ^pDd/c=cs*z{:޶ѥeE׫)HcxÔ} ӗAmI*@k\V6d8GxөaJz uef@+<\+V)y\'\J ЊaŖyr뮎G#vGA2fTƫq O%4640ܘcŞ OΑ,qpO^ms&}+@S{6ۜNo^9*x} f}ʀ` nGsCb|-UU3- CڞA[ޭB"NoqpA(r:z1/)1jj˘ñrɦ: j._0L9O/~O N2eNwohW~gyd\4IN&vJF9ѰJhyqASr$kz4åʎɀQea\lE7O*\i]Yodг}X$A@OfKWbWuNCBS71Y-0WSXKC4u^lh.7Ch_'MsfP%C5tGȀ)#vK:mc>{(IA jAiPjQ~Ŀ;%hpqT{,_aT1Ś]3P,?8-((;\HQ\.*SoϿlڨ->.e8Kw'C4Sb_ZwY]U&Ԇ{ \zі"]7M.N_Up,x7bzZm0%kM0߆U~IIT"w.qS| WB~Bz8P\H`sL(R;es L`*$#>]I!*4>>&l?H$x EA߰L!u=e=\03]byc: 0&[=Y;{5ޚTd:ɆYIc1Xc"U6:L KS: ޴יVeAIX[P0f+fÄ)c>0w|U@[nTv^7?>GVKxL շ 죦se'p'g/A2CIsLa7 ;Wb0ӪppCayqL򅯛*lҰg``eaM̿h:Rut .gSH3Q%NVϯL?1}wf-/d}yL~P h=Mqşm3+9Qzg%!3@, ーnnjyH/*6 6Վlz5rL3cyLh&@jZ0,@ʹcY w  5+{bWG5.i&IÕnB=cX,aZ?Rϲz",:SmPY=@ ]U} WA:*(]OK1@\h܌KsH4%+.^z"Vv_ C64LsvuۊݔtøTHԿz5Uy yLEJDx?$v@zsUsQVF+^Dza<6Fx䦷+~fg2/LTshVHò ə1 'Wj7NlVs}4aմާ"ퟏ 3hNFw|_hRq4@}3ik?LMONm9fA fH.lS gӼmnAhf15+vdf"S)پUNoE߫>$9 w~mWl͇ LO. h\tuԡdaiVpI& Ih f7p;L11K|OtgK{gGF6sKfޔ쯸}g*.۶t e BVpX aqIYutDQ|K|"pW_7jÒ'b(*c]?8:EQUXH/NKۘ#L( a!Ex(Ǖ:CGkB#WxwM7QhI K׏ɏ׻Uҙ`ة;_'Lޗo~r VjrFE;2/t~6|] VU|\$X0qY}:ENfRAy&4;{/饟z·?Fp#S,^݋tg_baZT[v 36 xKBt)*e?7y]&tw.ѠP?^ci~/zM?Kʶ;7H5 :($#~=0Q;n3(E/OBWZ;`_¿hk|zaSßy!G4~۳\Kܛn'TyXӎZ|tم$" \E]B"gtajE3z,rw /Df+Od/4GP\5D&o+A5BxA3S!3̗tǝ.=3|̂;S%0jw%Y)`}(a|I6 7Hm?nuG/>Xk4uוjQFM/C{,9)uFI>I- W>H7W(;`Ԋ:X[d6$19ZǓ:WW;4?OY{: c$tfuxyZ*3ZGq ӋoT K$ףllRV n?8H'9rHY8C@ە?F0!!]d|2E4b]"XhFCc+9m(hBfXb)V]Bފ/4$ I ^o7+̾-@~9Q.@uUSo!yR+nZ6}j':uW/zxn` nEvSHk*,]2]J% ‛ں0fIP녕9Eg1F/ YSZrhbF7n7&I ˏO3tVǁ||V(5.b߯3=ѻ^1u?mch`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词是什么?从格律上说,词是格律多变的诗(这里单指近体).诗,只要知道是几言的,比如五言或七言,爱好者便或多或少知道它的格律.词则不同.一个词牌,一般情况下格律只有一个,但也有多种不同格律的.反过来,一个格律,有时也有多种不同的词牌名称.随着词牌的不同,格律更是多种多样,绝非一个模式,可谓繁杂无比.一下子要掌握好并且记住它,确非易事.
相对于诗说来,填词难就难在要记住各个词牌的格律.在下是从事文学艺术编辑工作的,常常收到诸多作者署着“满江红”、“沁园春”、“水调歌头”之类的来稿.乍看真的以为是词,读来却令人捧腹不已.有些作者的“词”,字数多少、该在哪儿停顿,倒是做对了,可“词”中的平仄和韵位却是牛头不对马嘴.更多的是,连“词”的一点边儿也沾不上.还有,该词牌下的用韵应该是平是仄,以及句子的节奏、词中的领格(有些还有对仗)什么的,作者就根本没有弄懂它.这样填来的“词”,怎么读呢?如果不冠以词牌名,其中一些当作散文诗来看,意境倒还可以,可就因为冠上了“满江红”什么的,最终成了非驴非马的“怪胎”.作为编辑,只能“一笑置之”.
词的创作,为什么叫“填”呢?这是因为每个词牌都有它的固定格律——即上文说的字数、平仄、韵位、句式(节奏)以及领格和对仗等等,都得有一定的讲究.创作时,我们必须按此固定的格律把“词”(或曰“字”)一一填将下去,不得稍有差池,这就是填词.
真有心于填词的人,悟性好的,从诸多的词作中去领悟和体会“格律”,也可约略掌握一二.但这往往是不可靠的.因为自唐宋以来,词的作者——有名的、无名的,人数众多,而他们的词作数量(或曰“词书”)更是汗牛充栋.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还有不同的时代所产生的词作,格律常常小有差异,有些(包括以讹传讹的)还相去甚远.如依某作者的词作去填词,得出来的就常常不是“正宗货”(这也是一个词牌会有多种体式或格律的原因之一).悟性不好的就更不用说了,望着别人的作品,欣赏时倒觉得不错,可真要从事创作,其结果便是教人不忍卒读的东西.
现在,学着填词的人渐渐多了,所以,上面说的那些情况不胜枚举.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造成传统诗词知识的“断代”时间太久了,以致如今真能弄懂中华传统诗词、特别是词牌格律的“读书人”毕竟不多.如果不依格律去填词,得出的就必然是上文所述的那种结果.自古至今,都有许许多多“词谱”之类的书籍教人填词,遗憾的是,此类书籍舛误不少.它们大都只“以某词为准”,举出某首例词便标出格律,大有“只要拾篮里便是菜”的味道,于是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毛病.
关于“词”的絮语(二)
3、从“词”书中学习词的格律,应力戒“盲人摸象”.如果随便捡来一首例词便标出格律,就难免以偏赅全.尤其是一些名人之词往往突破格律(如苏、辛的),就不能光光以他们的“为准”.再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一些词牌及其格律,虽是某名家首创,但历代后习之人或多或少都已作了一些这样那样的修正.这就好比前人走出来的路被后人修直了、修宽了、修平坦了一样.这是时代前进、语音演变导致文学作品形式创新的结果.当然,这种逐步完善格律的做法应当是在“万变不离其宗”的情况下才是有益的,否则就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
4、“词”从格律上分,可分为错叶格、通叶格、换叶格、平韵格和仄韵格.它们的涵义分别是:
错叶格:
在全词从头到尾主叶一个韵部的情况下,要插叶其它韵部.不管是主叶或插叶,均可使用平韵或仄韵.主叶韵、插叶韵在一定的位置上交错出现,故名.绝大多数情况下,主叶韵、插叶韵互为平仄,但也有个别词牌是在平韵内插叶平韵、仄韵内插叶仄韵的.另外,有相当一部分词牌,插叶的不止一个韵部.
通叶格:
全词使用同一韵部的平声韵和仄声韵.
换叶格:
全词所叶之韵,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韵部,且不限是平是仄.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平仄韵之间互相转换,但也有个别词牌是在平韵内换叶平韵、仄韵内换叶仄韵的.
平韵格:
全词使用同一韵部的平声韵.
仄韵格:
全词使用同一韵部的仄声韵.
5、“词”的一些称谓:
旧时称全词为一阕.阕,有写作“阙”的,但不比“阕”准确.阕,用于“词”时,其本义为“乐终”.
词的“初级阶段”,只有单调,后来许多词被叠成双调.所以,每调也叫“一阕”(分上阕、下阕),故有“填词一阕”的说法(也就是现在说的“填词一首”或“填一首词”的意思).
再后来,许多长调并不是叠成的,但要分作二段或多段来“填”,于是也就沿用了“阕”的说法.“一阕”也叫“一拍”或“一片”
现在,一般新的叫法,称全词为一首.“词”,一般多分为上下两片,也有三、四片的.三片时,称上中下片;四片时,称上片、第二片、第三片、下片.
关于“词”的絮语(三)
开头:
指全词的第一句,有时也泛指上片开头的一至三句.
换头:
它是上下片之间的过渡,也叫“过拍”或“过片”.一般指下片的第一句,有时也泛指下片开头的一至三句.
歇拍:
指上片最后一句,有时也称为上结.
结拍:
指下片最后一句,有时也称为下结.
二结:
指歇拍和结拍.
领格:
领格在“词”中是很重要的.常常在一至三个领字下带两三个句子.这种领格句法,不管是创作还是朗读(含阅读),如果处理得好,往往起到“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作用,它能使词语一泻千里,意境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带出来了.而且,领格字在声律上也给人一种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美感,读来如珠落玉盘.学习时不可忽视.
领格有用平声字的,但大多数情况下须用仄声、尤其是去声字;而且在朗诵吟哦时,应略作停顿.如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上片“望”、“看”,下片“惜”、“数”等均为领格字(下片第二句属一七句式,“引”算领格亦可,但只领本句).
领格有一字领、二字领和三字领.三字领,多属完整句子,也叫“领句”.
6、入声
今人在学习词牌之前,要掌握什么叫“入声”,哪些是入声字.至少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一边留意和掌握它.现在普通话里已没有入声字,对于古人流传下来的大量格律诗词,我们要欣赏它,就非得掌握入声不可.“入声”属“仄声”范畴,但仄声不仅仅指入声,还有上声和去声.而在这些格律诗词、尤其是词牌的入声韵中,懂得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许多词牌都是使用入声韵的.用现代语音去念、去吟诵它,平仄常常是不准确的,在声律上也是不和谐的.这一点必须提醒读者注意.
在一些方言里,现在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入声字(比如儋州话就是),这部分读者要掌握它,没有多大问题.但从小就讲普通话的读者要弄懂它就比较困难了.然而“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学,平时多看、多记,水到渠成,一定不成问题.
现在,主张中华传统诗词声韵改革的呼声甚高.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取消入声字.即按现代汉语拼音,该平则平,该仄则仄.从时代发展的眼光看,这无疑是可取的.就现代的格律诗词创作来说,在下也赞成这一作法.新的人群总得开创新的路途,我们何须泥古不化!所以完全可以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来进行现代格律诗词的创作,或曰“一诗两制”.即:喜欢旧诗韵的,可以照用不误;不喜欢的,用现代汉语拼音也行.互不牵扯,互不干扰.在一个也许是相当长的时期内,允许二者并存共荣,“各取所需”.不要互相指摘和讥笑,更不要谁想吃掉谁.既然目前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硬要去解决干什么?留给后代子孙去解决不是更好吗!决定问题的取舍,时间是最好的裁判.要知道,格律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近体诗至中晚唐、词至两宋,它们的格律方臻成熟便足以说明问题.硬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目前都是不现实的.
但是,在如何继承前人遗留下来的无数文学遗产、特别是格律诗词上,我们就不能不面对入声的问题.至少在欣赏前人的作品时,应该懂得什么是入声字.因为这是个颇费口舌的问题,所以在此打住,只能在此略为一说而已.
当然,古人偶然也有将一些入声(有时还有上声)字作为平声用的,但这种例子颇少,而且情况也较复杂(比如地域、方言等影响),叙述起来颇费周章.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断言入声可作平声用,这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全面的.不正视这一问题,对我们的学习和继承格律诗词是十分不利的.
7、平起与仄起
说某句为平起,某句为仄起,以什么为标准呢?简单说来就是,不管句子有多少字,一律以该句的第二字为准——当然,也有一字句的,如《十六字令》的第一字,这种情况也只有以它为准了.第二字是平声,该句就属平起,反之则属仄起.这一点,对近体诗也是如此.
8、多音字
许多汉字是有多种读音的,但在声律上说,只有平仄两种.常见的一些可平可仄字如:不、看、过、听、兴、应、观、忘、分、悄、论、烧、凭、但、累、禁、俱、凝、莹、纵、横、醒、胜、阴、吹、泡、厌、烟、浪、漫、旋、行、望、间、燕、零、离、迎……等等.
这些字,不管它属第几声,只要记住它可平可仄就基本可以应用.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有些字又有一层特别之处,即在这一场合只能念仄而不能念平,在另一场合只能念平而不能念仄.如兴应二字,兴旺、高兴;应该、答应;前兴和前应只能念平;后兴和后应只能念仄,不要因为它们可平可仄就将它颠倒过来读,该平的作仄用,该仄的作平用,结果就错了(前人也时有这种错误,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的).
关于“词”的絮语(四)
关于“词”的絮语(五)
词牌:《渔歌傲》
还没有正式进入谈词的格律之前,请先读一读下面一首所谓《渔家傲》的“词”:
七十七年如一梦,阴晴圆缺无宽容.白首穷经事已空.志未动,万里江山枫叶红.
书生意气世难用,宁静淡泊不放纵.心骨傲然石无缝.我与共,生命无悔笑金风.
这是在下从全国一家较为有名的大报上(2001年12月14日第一版)抄下的.该报在作者名字之后括号注明是“著名作家”.
不知大家读完上“词”后有什么感想.我想说的是,著名作家写出这样的“词”,真的令人不敢恭维.因为本书要说的是格律,所以,该“词”说的是什么,行文如何,通与不通,且不去说它了.单就格律而言,正如不才在本文前面(一)至(四)里说的,《渔家傲》各句有多少字,该在哪儿停顿,作者是知道了,可惜的是,各句的平仄、该用什么韵,作者根本就弄不清楚.有些句子还做成三平脚、三仄脚,读来佶屈聱牙,就像嚼沙子似的,难受极了.
该“词”也许仿下面例四而作,但未悟出格律的重要性,所以错误也就自然地产生了,其正确的就不说了,主要的错处如下:
上片:
1、第二句“无宽容”,三连平,也就是三平脚.其实,“容”字处应用同韵的仄声字,这是由于作者没有弄懂韵脚应该用平还是用仄、或者对文字的平仄搞不清楚造成的;
2、 第三句,同样,“事已空”声律为仄仄平,但格律要求作平仄仄,最后一字也应用仄声韵字;
3、 第四句,“志未动”,用韵对了,可“志”字处应用平声字,“志”字却属仄声;
4、 歇拍,格律要求平起仄收,其声律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最后一字必须用同韵的仄声字.而原句的声律是“仄仄平平平仄平”,显然是错了;
下片:
1、 第一句,韵脚对了,可全句声律却弄反了,作成平起;
2、 第二句,全句除“宁”字外,全为仄声(泊,系入声字,属仄),十足的拗句;
3、 第三句“石无缝”作仄平仄(“石”系入声字,属仄),标准的应作平仄仄(韵);“缝”有二读,此处读仄是对的;
4、 第四句,同上片作三连仄,“我”字处应用平;
5、 结拍错误大体同歇拍.
《渔家傲》标准格律如下(凡七字句的第一第三字,均属可平可仄;而三字句的第二字虽多用仄,但也偶有用平的.本应使用符号标明,但鄙人电脑打不出来,只好用文字注明):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一句的最后一字均为仄声韵字,即句句叶韵.
现举五首例词以便印证标出格律的正确性(作者全为宋代人):
例一 作者:晏殊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例二 作者: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例三 作者: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茫忘了邯鄣道.
例四 作者:苏辙
七十余年真一梦,朝来寿斝儿孙奉.忧患已空无复痛.心不动,此间自有千钧重.
蚤岁文章供世用,中年禅味疑天纵.石塔成时无一缝.谁与共,人间天上由他送.
例五 作者:晁冲之
浦口潮来沙尾涨,危樯半落帆游漾.水调不知何处唱.风淡荡,鳜鱼吹起桃花浪.
雪尽小桥梅总放,层楼一任愁人上.万里长安回首望.山四向,澄江日色如春酿.
毛主席也使用过这一词牌,其中《反第二次大“围剿”》上片头句“白云山头云欲立”,其平仄为“仄平平平平仄仄”,错在第二字用平;下片第二句“赣水苍茫闽山碧”,全句作仄起就错了(倘若作“苍茫赣水闽山碧”就对了).因为毛主席是名人,他使用格律是对是错,当时也许不会有多少人指出,可如今我们仍然在这一格律上不问青红皂白地“跟着毛主席”,那就不对了.
〔总述〕
1、 全词62字;上下片各31字、5仄韵.以绝对数来说,这是押韵最多的词牌之一,因为它句句叶韵,这也是它的最大特点.
2、 本调还有两个显著特点:1、上下片各句格律一一对应相同;2、第一句与第三句、第二句与最后一句,完全相同.一般说来,第一第三句的头二字作仄声,第三字则作平声;第二句与最后一句则反过来.但请注意,这决不是绝对的,请注意各词、各句之间的微小差别.
3、 本调得名自例一歇拍.另外,据说有如下别名、异名:吴门柳、游仙咏、荆溪咏等.但这都是贺铸多事之举,本来就是渔家傲,却非得另外各标一个别名不可(贺氏三词本书不选).
4、 宋代李彭有《渔歌》十首,均为单调,其格律就是渔家傲.因《渔歌》易与《渔歌子》混淆,故本书不再立项,只在此说明,以备查考.
关于“词”的絮语(六、七)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这一词牌共有三种不同的格律,即:错叶格、通叶格和平韵格.
一、错叶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这首词,“词道中人”几乎个个耳熟能详.可是,在背得滚瓜烂熟时候,我们是否能从它的格律当中看出一点什么“规律”来呢?
它与一般别的《水调歌头》最大的不同就是:全词除了各个句号处要押普通的平声韵外,它的上片第五第六句、下片第六第七句,要分别错叶不同的仄韵部.即“去”与“宇”、“合”与“缺”是分别相押的.这一种格律就叫“错叶格”.遗憾的是,苏老先生在运用这一格律的时候,把上片第三第四句的句式破坏了.本应多作前四后七的两句(11字),他却做成了前六后五.
但话要说回来,这两句与下片的第四第五句一样,作前四后七或作前六后五,已是无甚定规,因为这一词牌使用的人甚多,所以它在作法上已无苛求.依笔者愚见,这二句的作法,不管是作前四后七或是前六后五,上下片最好统一,而以做成前四后七的句式甚佳.
就因为苏东坡这么一做,跟着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这一格.为节省篇幅,不多举全词了,其中有蔡伸、贺铸、张元干、刘克庄、叶梦得、王炎、以及金朝的蔡松年、赵秉文等,都有这一格律的词作.现再举范成大的一首如下:
万里筹边处,形胜压坤维.恍然旧观重见,鸳瓦拂参旗.夜夜东山衔月,日日西山横雪,白羽弄空晖.人语半霄碧,惊倒路旁儿.
分弓了,看剑罢,倚阑时.苍茫平楚无际,千古锁烟霏.野旷岷番江动,天阔崤函云拥,太白暝中低.老矣汉都护,却望玉关归.
(上片月、雪,下片动、拥,分别错叶仄韵)
注:下片第六句的“番”应加“山”作左偏旁,电脑无此字.
―――――――――――――――――――――――――――――――――――
二、通叶格: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官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贺铸《台城游》
这是一首匠心独运的词作,它的格律与一般平韵、错叶的水调歌头完全相同.但另有特别之处,就是除了所押平韵的各句以及下片的第一句之外,其余各句都要押仄声韵.而且这些仄声韵必须与平声韵通叶同一韵部,不得稍有差池.从这一点上说,它的创作难度就比平韵格和错叶格的难多了.这就是“通叶格”.
有相当一部分词作,都只在上片第一句通叶一仄韵,其它各句的仄声韵位,就像一般的平韵格那样不再通叶了.这种情况,不能排除它的偶然性,故只在此提及,以备查考.
贺铸的许多词,都把题目置于前面,然后用稍小的字体注上词牌名,这一首也是如此.于是有人把“台城游”当作水调歌头的别名或异名,其实,这是误会,应予纠正.如果硬要把“台城游”当作别名,那只能当作这一体的,而不能当作一般正格的水调歌头格律看待.
那么,一般正格的《水调歌头》是什么样子呢?请看:
―――――――――――――――――――――――――――――――――――
二、 平韵格: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渺着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陆游《多景楼》)
标准格律:
(下面的“可”字处,代表可平可仄.本电脑缺乏符号,故无法使用符号表示.
标出的格律下片第四第五句,以前四后七句式标出,与上面陆游词稍有出入)
可仄可平仄,可仄仄平韵.可平可仄,平仄平仄仄平韵.可仄平平可仄,可仄平平可仄,可仄仄平韵.可仄可平仄,可仄仄平韵.
仄平可,平可仄,仄平韵.可平可仄,平仄平仄仄平韵.可仄平平可仄,可仄平平可仄,可仄仄平韵.可仄可平仄,可仄仄平韵.
作法:
1、这是一个颇为有名的词牌,而它的“代表作”则是开头所举的苏东坡词.全词95字,上片48字,下片47字,各押4平韵.错叶、通叶与此相同,但须在有关之处,各押仄声韵.
2、上片第三、下片第四句,前后两个“可”字,最好不要同时作仄.
3、上片开头二句、第五第六句、结尾二句;下片第六第七句、结尾二句;常常各自做成对子.不过应该清楚,这些对子不像律诗那样工稳,像苏老先生的“人有……,月有”,如此这般就是.
4、上片第三第四句、下片第四第五句,属特殊带拗句式.不管其句式作前四后七或作前六后五,声律都不能作太大的改动,不然就失去它的特有韵味.毛主席的《游泳》、《重上井岗山》,除了前者的“一桥飞架……”合辙外,其余都是违律的.
5、上片第四、下片第五句,大多数情况下,前四字声律都如格律所标.但也有于第三字改用仄声字的,如上词的“洗”就是,这往往是在前六后五的句式中出现的.总之,这两句的第一第三字,即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宜同时作仄;而以第三字安排平声最佳.
6、上片第五、下片第六句,在第五字已用平的情况下,第三字也可用仄.
7、历代使用本词牌者甚多,也许因为这个缘故,其格律好像自行其是,弄得现在看来,似乎已是不很严格的了.请看:
a、开头一句,平仄并无定规.如“天公深藏巧”、“我生六十四”、“闰余有何好”(以上向子諲);“白发三千丈”、“落日在烟树”(以上周紫芝);“相逢非草草”、“醉击玉壶缺”(以上蔡伸);“带湖吾甚爱”、“万事到白发”、“长恨复长恨”、“四坐且勿语”、“唤起子陆子”、“十里深窈窕”、“渊明最爱菊”(以上辛弃疾);“五五得五五”、“寂寂复寂寂”、“先生岂我辈”、“明月几万里”(以上刘辰翁).等等.以上这些句子,有作平起的,有作仄起,有作一平四仄的,有作四平一仄的,甚至有作五连仄的,可谓五花八门,各行其是.所以,这开头一句,本书首先推荐错叶格的苏轼词.那是故意做成的特殊句子,这样才有独特的韵味.但不按这一格律而要做成另外的样子时,与下一句连起来考虑,最好能用“仄仄平平仄”或“平仄平平仄”,宋词里,使用这两种声律的居多数.
b、 上片第三第四句11字,有做连在一起的.如宋代甄龙友“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片云无”,且中间自“百”起一连作六仄声.
c、 上片倒数第二句,戴复古《送竹隐知郢州》作“万物一吐气”成了五连仄,无一平声字(古时“吐”属上声,可作平声使用,但现在不宜学它).
d、 换头三句(多为前二句)很不规范.从多数宋词看来,其声律多作成“仄平平,平仄仄,仄平韵”.所以特推荐这一格律(苏词的“阁”系入声字,属仄,不佳).
e、 综上所述,正因为有这么多不甚规范的例子,所以作为“后人”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个词牌的格律扳回到“标准”的位置上来.以什么做标准呢?非苏词莫属也!当然,做成错叶、通叶、平韵均可.
8、有些本子说,本词牌别名或异句还有:江南好、台城游、花犯念奴、元会曲(系毛滂词牌下所注)等.笔者不以为然.特别是江南好,更容易与平韵江南好相混,不应相循.《水调歌头》名称多好,非要故弄玄虚、别出心裁改它干什么!?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怎样改为反问句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流光溢彩在这句话中的意思 半小时之内回答!少年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 ).老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 ).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少年时光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仿定句子)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副流光溢彩的画页 改为反问句 短文【我的长生果】阅读答案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流光溢彩加点)-----------------------------------------遇到大人让孩子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缩句)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仿写句子) 用恰似——也似—— 来造句例: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副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跳跃着欢乐音符的乐章. 缩句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面请问是生活恰似画面 哈是 读书恰似画面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写法.你也能照样子写话吗?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快乐音符的乐章.没什么 请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段话.例句: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幅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根据例句话题仿写句子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2.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阙跳跃着欢快着快乐音符的乐章,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法啊?急! 仿写句子,仿写句子!一: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恰似--------,也似------.二: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 我的长生果的中心思想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