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最长的山脉是那个山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1:34:55
智利最长的山脉是那个山脉
x}ncYvh!rYRb@ $ݰFCp9Bd'j&)BH 1$(3L;^2ӟc'7>9:بqM6q'e3f.ej'iS%͆9S&~ndB \ے>o` Wzp/zumǔb֤͢<2}/JmbՏ-9%]s: gWc6QN#6x|.-,n|n$>7/9;yp9ojuiL< fv~OEg= *n 21_s7S~)[_qQSp r N,d _ OQi@[w$byPןc/U (Lcg-o@2yОzPS]7*}7WOUpޓ`"]B,tX|F Z{1sڝsz4SZ_"˒+(j 0s74ᔚ5Z-l3g7~=H[9[Wd>8DTBԺ)Of=anfL40_C|UF~9>bf/0\+S5;K x12!]Uo#n=9Yد##@&Ę̊Ȫ5g`JC gzՄ`LFg%b/NTNh۞tIIe|s 4RΔv.Mj P+-e 0DS$~[q3j5*vGZB9 Ihj5g},a#Xc!w^.?XvWQ kQUP肏Y k.qW߼oncV0P}$ ҩ;L9SX +irDO(工v(;bNKjm+|;tnn#NmɊ0L}l *Ou6_Di_nq9rv7_W==,I/ʯ[x~.2 sFF"](%mdU4bɣI$G_|!;iУ٬Y>UbaFEf6 Ca:^K:MaTp{li'W.d d 1]x '4ugGmH#&xR.ŜG8?mIBAa96ŪU܅Wӭ-lY碨Mhi~ߩ#-J/: j]xNj-.J <,޴t ئM)~'|z#yN'AzI@q9׷<}"`PN!. DGntw!C@ӇtCr`K(mSXWS0r}i͟3J'ĈT Ƞ3jhO{;ܸ(C1FSu@WG("Ps0gCсA w48: OA+l9=}Lh3.A%$/_<Tdi iv[0®jqM"El'o%ċaDuk' ]g)Ef0zi=+nݷ6n⻉wiJ (29DFiUto7:$S6o&3s#|ܥ F^ۨ(}21glt6, [EƜ, v>cIޒ;\dV ʶ@0 y.,F8P3 YtTu cV8>eNЩ,[!Q&M_pq5'[bKlo2)DG(d6[oZw$ҜҽvU`Y$4Zh'~ibF3Kip@k as)͐.XK$:f]HST@@ԫ ")z7cpa:ĿP9Hך 1\٬N* n;qoY>݆Kco@+̣cã,}>2<@5;@ ݔZf=C9I'tAc*B@1K|:_lgA=.[ے׉!|\QNƉٺ (..3nw\mG+DAUHT*y= H MM䉳6`luQLF)Iج RG\ךւMd| @ 0gOG4"/n֫Bl%6jMJyj2,h;WpCK$;u4(+0Hq%:?ݤQJokoovɹZ+f(8ysTM 4\yq| .w@kMk(hC\lI1'/42kM3Y;č~uE"~.Y'tcg/#fisI"~Q1L_u%񜛥Z! >.F 2*oK mP#F4E^=\ǫL7eLYLL8KӞP .hxi_t@^=ذ(3LE`yR3+bϧuXM28uP?l'28:jO^xg/_Y~lmqhuJ7;Gao@YhJaI5oH2MÕbWEŊScbB"bf#fZ!D^x(?>@$ś \a4/SȨrLjD)(--hɯgtEUiCa*o}Z1?'Fx (@ bMZ=n@ă9Q$!WNmѽֵOбf2*MP[8\i[4 0,@/LJqZ cu Alc.k4 jqΚ,QH$IYp.*}ZQk~}ksc;yfᲛ/f-ODYHdj aZK"T^?*ga=5<"9UdeĤ7e))~8i[t9}Xmh1(! L9<;AK 4bpnP{0o0O I>{di9*Ssf.CWݣC;!+7[XȎ P۩p9R^Y/C+|=bL%1);F4ԟ=L>: 7[)#չQ' Mjen|DCz4K !Oi"fEt&&*6oO)b5䢕c"6ݰHO l+?g *`S{T*Q),+ 'M1sOSjh*UXiH(^[n>Ӧig篟i@#URRSLE᭠jx̾UU=*6Φ^ʤ9+g6K2NYGƣcEmNcYQaH'aD<|\:^`tb,WN yVSBFGœ郵<~e"cX]hµ`GzF?hB oܩRy><:]WeFE3>2}Gv/ë=D *)=tǕ$R4I/ˀX^%ky4Ԃo,G+V1v)5ƻ^;MGŬ\Ҏ JY^kZ 1:aFB-m#]4R )F! It1*7d5D?u3w1s]V-5w@0k4\XE/Z|Jw.K!S ΑS[r),OԈgUJE1`-r:WH4K\nfgB2EuL ؓE=SW˰%MwX75A ־)2~Y91yTEBo~? d!{`tv3. RbuK&zcGZ|ʻ"V|G~dǘ.-/0#4e*M$Kx pKe#Bu?gz:@(hP0jkeDՖq/2dbP "DՀԐހ=Y/iɮ"JVD- DFBV ,>&!r"}D`:= 6 ?l 1 DM,UXgBp JF7r(HcIs,aF7:ԹA -lK,ɫ/&ŠZ]6dAon}O@ٌ>/Lć7{FƅiMfNYoo޿o0Rw>kS8g쭟Q2DKMӊRT 0pzݱ)㲠aw ToTCiV|s:HY8 GY'!,;s -0m/!dP4WtBu).sƔF?uӘh8 )!ϧ - C#zą2l’Lږ+J*7z[pNeGV#̓a#/:W*_!R8jïA irʶ^zl?e(q;'NzSj@|ֽwtqJ(՛<"#q[AI%FZ zVQ/%$լ9q$08"P;v?_ң6F<]H+vnLYN_E]P;A L ŝ?"Ռ'rReY=5ͧl$9պ9moqdW҃Lz2@ eUf2>nuMeʟnjf`C{)B3GˀB</bғk  9Lq#?L[!e&HU-mԦ>K-m)~1Ns'DJG7fnfD{cg#GQmp67봶Ujȋv?سqG,i]h&}5jDU*U_Թc6ȉ)DߠWB3-j$BastI*euG_Cg{j&c~N1vTUk28Euֹ'f"0F`p%35z<$Z#'Qd J+AQqI%Ў\Q,KuY6jL@ɚc$ f_a.-t1 Q1֪[ͱ+;Q h9]СL--m=-}ԟ 9׌(. anR b:K# ߾O8:v1 d_ZJw֎^`{t'4GV Ჹ 3Kk9TLkZɳcH -"Dx^bꓬ bnWJҤo1B9WY-Zc/ax޲6SP:3{HamG4Oq.NdEBeȣm"eIy-t謕bRZv?sW3 \!␒zn2B,.`n)[T'H˾lf@]υFx6^y'b&z8hmjx!s6TR(w:C=7b*;&ԏ=rkWSZxŹ8q<ͪ䕀مNe^ِ'b=!ȱ6cCѹi;G׆#fʛ,5_8 젏CS6 jjմ''|L:aسCF7aş,]Y&YX{Zzm٠ YdE ؙ./KqnVeq]3.m` Hϻj9MX_性O(wYRRd{i`-Gbɑ93FHRnIHt ~p 4ia,nԜI\aۼ=fA MO1أ8iSFKsM]n?!oƎĄ8e)|xA> z@ALNBe1Tɢr9o94!}zCtp4Dӌ;hMlA!CQQ%UCuL,\ I#&M1$51uGX-8IyH\ٵ9z!]H@%Y㕜[t`p~c5(Ok2^Gf+jM_>1 TWT?U[ʻ[ _OVX))?L|77C$/H]9MB5Ä\[fK[#zqɭt3lW<$ry0&:y$"k˜[CCvCqxܓ's {SNmn[Ivz4WzNj`PSA v;]]=v@,<2ْUiΞ>^2Ovn}K<|}mI %p5NNeUsfɌVI]!;HLm=m~ iws93cl;nG(sx[va^ l,EK J$ܪxͬLvUSǽrULU vC+!kKkz̝)4,Z=&Ca^rY+5ݫ qy Uؒ,9 sgzwrѩ%53;< e{`r9ЎH)]m} @<<{¬[͐z9~#קOTg=+(m.yxCY K'.r\؊l%b6|+kUnkB4aeŐ}=[y1}_?ѺSLYYG{?Wx;댜EdնYXM wC2㴔ۢK^k E *:Å@fK^ 6c"i@7UhiNWId֬u%.5S*k^oL|oȀ&ZTGGl:Mv f_y0Qxs硌fb& MOMchb[Pv:^|.]m?#tvRco'~)޽ ɩ$}K{uJn|+<죷~w.xX[a͉qvu0R͇y-M|T; Ļo&wo=B]m?D5r:b@U ?滷0*=(Wa\݅ŃB|4LP~$`)t=0aOӂLk2=3 J_aai؞},rU^Y`9&!$) ]wiX0 {!e%&+UZo<^¾h0`ZiJ4Kt[+J7em}50 ыKn1k!r)sgy~턇 J flMYAӦŅ&sVN+)l:z?鮗]2QNiqGf9٩-d\hE8oc񂇼L̞Щٞn?D`3^MSr.MnjkX4f7Uvp!,/\JUJt&WEs_pCG^I(/qBOκN},PLeHL=W? IuNX(@9N1aF{cpA:]xk.kո,A̯tұwYktx=)/d }ܤ\-HO,#!~vv9V?>x̊W$e%L,vWzfݻiޜ#/$;Wpc۟'N4MZZOzZ6w^?:VUy0I]x79_=c-1ǀA=V@-tI 8L(ZLď7vîP֋G:KSU k׵PrsOJsª@]m^S˙Nc_ֆL{/$e0s]ޔxDA`a"/N2u%Kth|:MxrdSR0? Y`_f[w=z[ط4ӬȬqXi|=1–fHT9<'%DzA0ȸJF__\.pl\;ӳ] 'K416# ͪ$oYJGT;0u<6xcf W%dc\eLܾ6u}V]Hm󈀘BUr6Ӄ_ć|;_L |ݷ{y^ܳ7-pQj5qbUVɚb\js;X 4B0IN=-6t%܆z0wo}ݷo> ww02 4 Y4:ї_Ӊ&xayHn^}ǜJ8)Y kɌhrX#4{57shl`@kE_I\Tw(`{v Ea%^3௝Q)K.O<]l$:Ho^ubuL|Qhwd xRj*x/4ܪsLri&>|;?o> }[) mR'޽gjnΉw5 [4{/_ sR Rv0Q]Qb6K_?t_vx;*.Amn8ܱ#BHԷD'j-I}Y~籷WJz) =w dbd ؝%

智利最长的山脉是那个山脉
智利最长的山脉是那个山脉

智利最长的山脉是那个山脉
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属科迪勒拉山系

安第斯山。属于科迪勒拉山系。

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Andes Mountains
亦作The Andes,西班牙语作Cordillera de Los Andes或Los Andes。
[编辑本段]山脉的形成
落基山最初为巨大的地槽地区,到白垩纪初期还只是浅海,第三纪时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曲与压缩,山脉再度隆起,形成了高大的花岗岩山系;第四纪时,冰川的作用...

全部展开

安第斯山脉
Andes Mountains
亦作The Andes,西班牙语作Cordillera de Los Andes或Los Andes。
[编辑本段]山脉的形成
落基山最初为巨大的地槽地区,到白垩纪初期还只是浅海,第三纪时发生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壳发生了强烈的褶曲与压缩,山脉再度隆起,形成了高大的花岗岩山系;第四纪时,冰川的作用又留下了陡峭的角峰,冰斗、槽谷等冰川侵蚀的地貌特征,再加长期的地壳变动,逐渐形成落基山的现状。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位于玻利维亚境内的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为西半球最高峰。地质上属年轻的褶皱山系,形成于白垩纪末至第三纪阿尔卑斯运动,历经多次褶皱、抬升以及断裂、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地壳活动仍在继续,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按构造地形特征,分为北、中、南3段。① 北段( 南纬4°以北):山脉成条状分支 、隔以广谷和低地 ,各条山脉多代表背斜构造,通过侵蚀,轴部出露花岗岩、片麻岩等古结晶岩,两翼则残留着白垩纪、第三纪砂岩和石灰岩。②中段( 南纬4°~27°):宽度和高度显著加大,东、西科迪勒拉山脉之间楔入宽阔的山原——玻利维亚高原。③南段(南纬27°以南):高度和宽度逐渐减缩,东、西科迪勒拉合而为一。由于纵横断层交错,加以第四纪冰川和流水的侵蚀作用,山地显示分割破碎的形态,普遍具有阿尔卑斯型地貌特征。
[编辑本段]山脉概况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干。南美洲西部山脉大多相互平行,并同海岸走向一致,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大体上与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脉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达岛,南段伸至火地岛。跨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 、玻利维亚 、智利 、阿根廷等国 ,全长约8900千米。一般宽约300千米,最宽处在阿里卡(Arica)至圣他克卢斯 (Santa Cruz)之间,宽约750公里,。整个山脉的平均海拔3,660 米,有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海拔超过6000米 ,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和横断山体组成 ,间有高原和谷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超过6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为西半球的最高峰。地质上属年青的褶皱山系。地形复杂。南段低狭单一,山体破碎,冰川发达,多冰川湖;中段高度最大,夹有宽广的山间高原和深谷,是印加人文化的发祥地;北段山脉条状分支,间有广谷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频繁。安第斯山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内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也是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脉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海拔5897米。南美洲诸重要河流的发源地。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富森林资源以及铜、锡、银、金、铂、理、锌、铋、钒、钨、硝石等重要矿藏。山中多垭口,有横贯大陆的铁路通过。
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的雄伟山系。由一系列四周有高耸的山峰环绕的高原组成,从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绵亘约8,900公里(5,500哩),形成一道连续不断的屏障。安地斯山脉将狭窄的西海岸地区同大陆的其馀部分分开,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征之一,它对山脉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生存条件产生深刻的影响。安地斯山脉包括许多西半球最高峰,其中最高的阿空加瓜山位于阿根廷与智利的边界,高6,959公尺(22,831呎)。
安地斯山脉不是由众多高大的山峰沿一条单线组成,而是由许多连续不断的平行山脉和横断山脉(或科迪勒拉)组成的,其间有许多高原和洼地。分别称为东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东、西山脉界线分明,勾勒出了该山系的主体特征。东、西科迪勒拉总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但东科迪勒拉有几处向东凸出,形成形似半岛的孤立山脉,或像位於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毗连地区的阿尔蒂普拉诺那样的山间高原。
[编辑本段]自然特征
安地斯山系从南到北分为3大部分∶即南安地斯,包括火地岛和巴塔哥尼亚科迪勒拉;中安地斯,包括智利和秘鲁科迪勒拉;北安地斯,包括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加勒比)科迪勒拉。
(1)地质。安地斯山系是基于早期地质活动的新生代(最后的6,640万年)期间地球板块运动的结果。约2.5亿年前,组成地球大陆块的地壳板块结合成超级大陆——盘古大陆。后来盘古大陆及其南部贡德瓦纳古陆(Gondwanaland)发生分裂,板块向外分散,便形成现在的几个大陆。南美洲大陆板块与纳斯卡(Nazca)大洋板块互相碰撞(或会合),产生造山运动,因而形成安地斯山脉。
组成今日科迪勒拉的岩石年龄古老,开始是亚马逊坚稳地块(或巴西地盾)受侵蚀的沉积物约于4.5亿至2.5亿年前淤积在坚稳地块的西侧。这些淤积物的重力使地壳下陷,产生的压力和热量又使淤积物成为更耐久的岩石。因此,砂岩、粉砂岩和石灰岩分别变成石英岩、页岩和大理石。
约1.7亿年以前,南美洲板块随著东面大西洋展开而向西漂移;纳斯卡大洋板块的东缘在下面受到南美洲大陆板块西缘的压力,纳斯卡板块潜没,这种复杂的地质基质开始向上隆起。这种潜没-隆起过程伴随著来自地幔的大量岩浆的侵入,先是形成了南美洲大陆板块西部边缘的火山弧,后又将炽热的熔岩喷射到四周大陆的岩石中;这后一过程产生大量的岩脉和矿脉,其中含有具有经济价值的、丰富的矿物,这对后来人类移居安地斯山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种活动的强度在新生代期间——特别是在1,500万至600万年前——进一步加强,于是出现了今天科迪勒拉的外形。作为最后结果的山系垂直差极大,从太平洋海岸外的秘鲁-智利(阿塔卡马)海沟的底部,到与之水平距离不足322公里(200哩)的高山岭之间的高度差达12,192公尺(40,000呎)以上。形成安地斯山脉的地壳运动迄今尚未结束,作为通常称之为「火环」的更大的环太平洋火山系的一部分,安地斯山系现在仍处在火山活动期,容易发生破坏性的地震。
(2)土壤。决定安地斯山脉土壤种类及其性质的气候、原始物质、地势和生物之间的复杂变化,受到海拔高度的深刻影响。一般地说,安地斯山脉的土壤比较年轻,由于山势陡峭而易受风雨的严重侵蚀。
在火地岛和巴塔哥尼亚安地斯南部难以形成土壤,冰河和强风作用使许多地方只剩下几乎裸露的岩石。已发现的泥炭沼、灰壤和草地土壤都有厚层的腐殖质,排水很差。湖泊地区有火山土壤,富於有机物,便於排水。南纬45°以北,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土壤直接由岩石风化而成,较低的地区土壤呈棕红色,并掺有砾石和石英,侵蚀严重。
南纬37°以北,阿塔卡马沙漠由受到严重侵蚀的沙漠土壤覆盖,缺乏水分和有机物,矿物盐的含量却很高。这类土壤(其间稍有差异)分布在沿西科迪勒拉至秘鲁北部一带。
从玻利维亚到哥伦比亚,高原和东科迪勒拉东侧土壤的性质与高度密切相关。在安地斯荒野高原上,发育初期的土壤呈黑色,含有有机物。在1,829∼3,658公尺(6,000∼12,000呎)的高度上,盆地底部和缓坡上有棕色、红色和黑色土壤。在排水较差的地方,土壤有一层渗透性的沙土层,比较肥沃;这类土壤对玻利维亚、秘鲁和厄瓜多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哥伦比亚的稀树草原土壤呈棕灰色,有一层深度不同的不渗水的黏土层。
高海拔的土壤稀薄多石。从东科迪勒拉东侧,向下直到亚马逊河流域,稀薄、发育不良的潮湿土壤受到严重的侵蚀。湖泊和潟湖的附近为隐域土壤,包括腐殖黏土和碱性土。从智利至厄瓜多尔的西科迪勒拉,由火山灰形成的土壤亦属此类。
大部分安地斯地块的土壤为泛域土——冲积土和混有未经充分风化的碎石片的浅层土壤。在哥伦比亚,布满沙质棕黄色泛域土的山坡和狭谷,是大咖啡种植园的基地。
(3)气候。一般地说,从火地岛向北至赤道,温度逐渐上升;但高度、临海、降雨、秘鲁(洪堡)寒流以及地形风障等因素,使气候变得多种多样。科迪勒拉的外坡(面向太平洋或亚马逊河流域的山坡)与内坡的气候有颇大的差别,这是因为外坡受到大洋或亚马逊河流域的影响。永久性的雪线的高度也有很大的变化,在麦哲伦海峡为792公尺(2,600呎),到南纬27°上升为6,096公尺(20,000呎),以后开始下降,到哥伦比亚安地斯山脉为4,572公尺(15,000呎)。
降水量变化很大。南纬38°以南年降水量超过508公厘(20吋),往北降水量减少,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再往北到玻利维亚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秘鲁高原、厄瓜多尔的谷地和哥伦比亚的稀树草原,降雨适中,但雨量悬殊很大;在秘鲁西科迪勒拉的西侧降雨量甚小,在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降雨量有所增加,在东科迪勒拉的东侧(亚马逊河流域一侧)经常下大雨,并有季节性。
温度随高度不同有很大的变化。例如,在秘鲁和厄瓜多尔安地斯山1,494公尺(4,900呎)以下为热带气候;向上至2,499公尺(8,200呎)为亚热带气候,昼间炎热,夜间温暖;2,499∼3,505公尺(8,200∼11,500呎)昼间气候温和,昼夜温差很大,安地斯山脉的这一区域气候最为宜人;3,505∼4,511公尺(11,500∼14,800呎)气候一般寒冷,昼夜间、晴天与阴天的温差很大,夜间温度在冰点以下;4,115∼4,785公尺(13,500∼15,700呎)为荒野高原气候,温度经常在冰点以下;最后,在4,785公尺(15,700呎)以上的山顶和山脊为极地严寒气候,寒风刺骨。
与世界其他山区一样,由于方位、纬度、昼长和迎风面及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各种不同的小气候。特别是秘鲁,因为小气候众多,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4)动植物。在安地斯山脉,动植物的生存能力大部分取决於海拔高度,植物群落的生存也由气候、湿润的程度和土壤等条件决定,而动物则赖有丰足的食物来源才能生存;永久雪线是动植物生存的上限。有些植物和动物可以在任何海拔高度上生存,其他的则只能生活在某一高度。猫类很少生活在13,000呎以上,白尾小鼠通常不低于13,000呎,最高可达17,000呎。骆驼(美洲驼、栗色羊驼、羊驼和骆马)主要为高原动物,生活在11,200呎∼12,800呎之间高度,但也可在海拔较低的地方生活得很好。据认为,神鹰可以高飞至26,000呎。
高海拔处的低气压或许对植物不那么重要,但海拔高度却造成了一些气候变化,如气温、风、辐射和乾旱,这些决定了安地斯山脉不同地区的植物生长。一般说来,安地斯山脉可被画分成几个高度带,每个高度带有其典型的主要植被和动物;但纬度也造成了南部和北部的不同,靠近太平洋和亚马逊盆地地区则反映了东、西科迪勒拉山脉内、外侧山坡间的差异。
大约在南纬35°的一个地带把安地斯山脉画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往南,在巴塔哥尼亚安地斯山脉,植物属南方系统而不是安地斯的。中纬度的大雨林中有南洋杉属(Araucaria)的针叶树和栎,还有科因格树(coigue,一种常青树,用作柴薪)、柏和落叶松。
往北的情况与此不同。西科迪勒拉山的南部特别干旱,在秘鲁中部和北部稍为潮湿一点(有湿气和少量降雨),而在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则有大量或中等降雨量,相当潮湿。植被因此随气候而异∶南部植被稀少,类似荒漠,但在较高海拔处有乾草原。动物有小型南美鹿、美洲狮、兔鼠、豚鼠、毛丝鼠、骆驼、小鼠和蜥蜴;鸟类有神鹰、山鹑和蹼鸡等。农业潜力很差。在东科迪勒拉山东侧,从玻利维亚向北有繁茂的植被,大部分为热带森林,丛林动物丰富。
在高原上(河谷、平原、山岭和科迪勒拉山内坡),生物又与高度密切相关。热带棕榈和终年积雪在几哩之内可并见,但高度却可从1,600呎的深峡至20,000呎以上的高峰和山脊不等。在8,000呎以下,植被反映了干燥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农业相当重要∶哥伦比亚重大的咖啡工业主要坐落在这带温暖山谷中。8,200∼11,500呎之间是安地斯山脉人口最稠密的地带,一些大城市都位于这里,这里也是农业的主要所在。温差从山谷里的温暖到平原、稀树草原和山坡上的适中温度(可低至10℃〔50℉〕)不等,有季节性降雨和来自河流的水。此一地带也适合畜牧和饲养家禽。
11,500∼13,400呎之间,地势通常崎岖不平,难以耕作。在哥伦比亚,这一地带为高山稀疏草地或亚高山稀疏草地,有季节性降雨;在厄瓜多尔雨量丰富;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高山稀疏草地有中等或稀少的降雨。13,400∼15,700呎(贫瘠乾冷高原),植被由能抗御低温和夜间冰霜的植物组成;在16,000呎以上,几乎没有什麼植被。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安第斯山区的主要矿藏有有色金属、石油、硝石、硫磺等。有色金属矿多与第三纪、第四纪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有关,特别是以矿脉和岩脉形式侵入到上层的岩浆体,如安山岩、闪长岩、玢岩等。最突出的是铜矿,矿区从秘鲁南部至智利中部,为世界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的一部分,世界最大的地下铜矿采矿场就在此山脉中,在地底深达1200米,采矿坑道总长超过2000多公里。石油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北段的山间构造谷地或盆地中。
[编辑本段]气候植被
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垂直分带明显,随纬度、高度和坡向而异。北段地处低纬,综合反映热带湿润的基本特征。低地和低坡地带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7℃以上,年降水量多超过2000毫米,热带山地常绿林所占比重很大。由下向上,气候和植被类型依次更替,直至高山冰雪带,垂直带图谱完整。中段自北向南气温年较差增大,降水量减少,主要反映干旱特征。南段地处中、高纬,体现温凉湿润特征。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
[编辑本段]地理状况
雄伟壮观的安第斯山脉是南美洲开发最早的地区,中段山区保留着古代印加帝国的许多文化遗迹。居民主要为印欧混血种,其次为印第安人克丘亚族和艾马拉族。泛美公路沿纵向谷地和海岸沟通安第斯山区各国。
雄据七国的安第斯山脉长约9000公里,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这里山势雄伟,绚丽多姿,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安第斯山脉属科迪勒拉山系,这个山系从北美一直延伸到南美,全长18000公里,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安第斯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南部山脉中的阿空加瓜山为安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59米,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南美洲多火山,它们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这里共有40多座活火山。安第斯山脉孕育了无比巨大的铜矿,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地下铜矿,深入地表以下1200米,庞大的地下坑道总长超过2000多公里,采矿的自动化程度极高,地下生活设施完善。
[编辑本段]居民
人类出现在安地斯山的时间较晚,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遗迹也只有1万至1.2万年,虽然此前很久可能已有人居住。高山缺氧,特别是在3,658公尺(12,000呎)以上,要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要求在生理上使躯体内的细胞产生深刻的适应性的变化。在安地斯山人类曾永久居留的最高高度为5,212公尺(17,100呎),暂时劳作的高度为5,639∼5,791公尺(18,500∼19,000呎)。
从巴塔哥尼亚高原到玻利维亚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的南界,安地斯山人烟稀少。少数小批的农民和牧羊人生活在较低的山坡上和科迪勒拉的低湿平原上。再往北从玻利维亚到哥伦比亚,安地斯山区内有上述国家最大的人口集中地和最重要的城市。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生活在3,048公尺(10,000呎)以上的居民占很大的比例。
玻利维亚约有一半人口是说艾马拉语和克丘亚语的印第安人,其馀大多数是说西班牙语的梅斯蒂索人(或混血人); 古代乌鲁人的遗民生活在的的喀喀湖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荒野高原(除半游牧的牧羊人外,主要为矿工)和较低的狭窄河谷内(居民从事农业)。在秘鲁高度超过3,505公尺(11,500呎)的地区,人们最重要的活动是采矿,但多数安地斯居民务农,以及饲养绵羊、山羊、美洲驼和羊驼,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也逐渐增多。一部分说艾马拉语的印第安人生活在南部的的喀喀湖周围;但当地居民大多数说克丘亚语,说克丘亚语的人占高地居民的大多数。
厄瓜多尔安地斯山的居民主要是说克丘亚语的人和梅斯蒂索人,南方有小批的卡纳里人(Canari),北方有萨拉萨卡人(Salasaca)。农业是主要的职业,有些印第安人制造陶器和编织。
在哥伦比亚,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高度为1,524∼3,200公尺(5,000∼10,500呎)的地区。印第安人只占很少一部分,生活在东科迪勒拉的阿尔蒂普拉诺高原、中科迪勒拉和南部山区。咖啡种植区高约914∼1,981公尺(3,000∼6,500呎),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编辑本段]经济
(1)农业和家畜。在安地斯山发展农业很困难,作物的产量相当低。水源供给不足,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乾旱或季节性降雨雨量很少,并且没有规律。海拔高的平原气候寒冷,庄稼经常受到霜冻。地势崎岖不平,土壤发育不良;即使有肥沃的谷地,但都十分狭小。
因此,安地斯山区的农产品大部分供当地消费。不过,有些农产品的产量较大,可供出口,如咖啡、烟草和棉花;此外,尽管禁止生产,大量的古柯(生产古柯碱的原料)仍从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出口。通过灌溉增加可耕地面积的可能性极为有限。
高原地区的天然牧场广泛用来饲养牛群。哥伦比亚出口牛,秘鲁有规模巨大的罐装牛乳厂和家畜加工业。在秘鲁和玻利维亚广泛饲养绵羊、山羊、美洲驼和羊驼,这两个国家都出口羊毛和羊驼毛。
(2)矿业。安地斯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区之一,南部矿区的范围特别辽阔。主要矿物有∶智利和秘鲁的铜,玻利维亚的锡,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铅和锌,秘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的金,哥伦比亚的铂和祖母绿,玻利维亚的铋,秘鲁的钒以及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的煤和铁。广阔的石油矿床分布在整个安地斯山脉的东侧。
(3)交通运输。对交通来说安地斯山脉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严重地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生产中心一般远离海港,多山的地形使修筑和维护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而且费用浩大。遍布各地的驮运小路网仍在小乡镇之间,以及农村与市镇之间继续发挥作用,马、驴和骡被广泛使用,哥伦比亚的牛、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美洲驼也被用来运输物资。
多数铁路是为了运输矿产品修建的,国内其他铁路系统则很少得到发展。在智利和阿根廷之间有两条国际铁路∶一条连接瓦尔帕莱索(Valparaiso)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条连接安托法加斯塔(Antofagasta)和沙尔塔(Salta)。玻利维亚的拉巴斯(La Paz)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安托法加斯塔、智利的阿里卡,并经过的的喀喀湖与阿雷基帕和秘鲁的马塔拉尼(Matarani)之间有铁路连接。秘鲁有两条重要的国内铁路∶一条从普诺(Puno)到库斯科,另一条从利马到塞罗德帕斯科(Cerro de Pasco)和万卡韦利卡(Huancavelica); 第二条是世界上最高的铁路,当通过蒂克里奥(Ticlio)山口时高度约为4,816公尺(15,800呎)。厄瓜多尔的主要铁路从基多(Quito)到瓜亚基尔。哥伦比亚的主要铁路连接波哥大和加勒比海岸。
因为在相隔遥远的大小谷地修筑铁路和行驶火车成本太高,公路更适合於安地斯山农村地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沿安地斯科迪勒拉的各国都在山区内并穿过山区扩建公路网,虽然只有一小部分公路路面经过铺筑。泛美高速公路蜿蜒通过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山区,将各主要城市连接起来;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的各条公路,也属於泛美高速公路系统。
在安地斯山空运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它比陆上交通的困难少。哥伦比亚和秘鲁的空中航线有很大的发展。
[编辑本段]冰山“缩水”
近日,20个英国环保组织在拉丁美洲召开大会讨论全球变暖的影响,一份安第斯山脉冰川正在融解的报告令在场的科学家震惊。
报告指出,安第斯山脉的查卡塔亚冰山是玻利维亚数座城市的主要水源,然而它将在15年后彻底融化;安第斯山脉延续在秘鲁境内的著名山峰胡阿斯卡鲁,山上冰雪已经融化了1280公顷,冰山覆盖率仅为30年前的40%;智利的奥希金斯冰山100年来“缩水”了15公里;阿根廷的乌帕萨拉冰山正以每年14米的速度消失。在哥伦比亚,冰山较之1850年消失了80%,而厄瓜多尔的主要冰山在20年间损失一半。
[编辑本段]生存危机
秘鲁水资源管理机构主席卡尔门·菲力普说,“安第斯山脉冰雪的这种融化速度意味着灾难的来临。从短期看,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会遭遇严重的洪灾和泥石流,而从长远看,我们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根据哥伦比亚环境部门1983年的报告,哥伦比亚的埃尔·科库伊国家公园的5座冰山将在300年后消失,但在去年,该部门再次得出结论,他们的消失时间是25年。菲力普称,“冰雪融化,人们开始在高原开垦土地采伐树林,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科学家们表示,安第斯山脉的积雪加速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它导致安第斯山脉的降雪降雨变得极不规律。自1970年来,安第斯山脉,尤其是山脉东部的降雨量不断增大,已经引发数次大规模洪灾。但在南美洲中部和智利南部,降雨量却逐年减少。2005年,亚马逊盆地还发生特大旱情。
在今后50年,南美洲四周海平面将持续上升,直接威胁到拉丁美洲的60个沿海大城市,这些城市将面临飓风的严峻挑战。
[编辑本段]补救方法
科学家们建议拉丁美洲各国政府不要再犯美国和欧洲等国的错误,不要轻易在本国修建大坝,也不要过度开采煤炭与石油,因为这些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气候变化、冰川融解。目前在智利与阿根廷边境上正在实施的PascuaLama金矿项目将导致3座矿山的积雪融化,这些雪水夹杂着开矿时产生的有毒物质从山上流下,会对人们生活造成危害。
[编辑本段]考察与勘探
如上所述,安地斯山脉已有数千年人类居住史,到1530年代西班牙人征服南美洲时,高地的原住民已对安地斯山脉有了全面的了解,并在其中建成了广大的城市和道路网。西班牙的早期勘探伴随著掠夺和抢劫,虽然他们在统治过程中也在安地斯地区建设了许多现代化城市。
欧洲人对安地斯山脉的首次系统考察,以题为《地理录》(Relaciones geograficas,1579∼1585)的一系列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现,该书在逐步深入详尽的问答中记载了有关西班牙海外殖民地的大量地理的和经济的资料。1735年,由法国博物学家拉孔达明(Charles-Marie de La Condamine)率领的探险队开始测量安地斯山赤道子午线的弧度,且对厄瓜多尔山脉进行了长达数年的考察。德国博物学家兼探险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进行了一系列更为重要的考察,他於1799年抵达委内瑞拉的海岸,在5年内对安地斯山脉的地质、气候、生物(特别是以高度为基础的生态区)进行了无数次的调查研究。
到19世纪中期,现已独立的安地斯各国曾发起并资助对山区进行科学的勘探。当时参加这项活动的在厄瓜多尔有英国登山家温伯尔(Edward Whymper),在秘鲁有秘鲁人索尔丹(Mariano Paz Soldan),以及绘制了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详细地图的意大利地理学家科达齐(Agostino Codazzi)。自19世纪后期以来,对安地斯山脉的研究主要集中於经济发展,特别是采矿和铁路建设。

收起

安第斯山脉
智利与阿根廷的国界线基本上就是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就是环太平洋的那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