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永乐大钟是 14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登峰造极的经典之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8:41:26
为什么说永乐大钟是 14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登峰造极的经典之作
为什么说永乐大钟是 14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登峰造极的经典之作
为什么说永乐大钟是 14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登峰造极的经典之作
对永乐大钟的关注和考察似乎一直是历史学家和诗人的事,后来才有不少科技工作者开始染指其间.诚然,永乐大钟是明代人文景象的直接映射和重要索引,但却更是14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登峰造极的经典之作,是580年前冶金、铸造、力学、声学等各项技术整体水平的真实物证.通过这口大钟展示的“谜面”,我们可以猜出5个世纪前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许多“谜底”.
高6.75米,口外径3.3米,重46.5吨,上下各处厚度变化有致,洋洋23万字经文铸满了钟体内外,如此巨大的尺寸和重量,如此精美的质地和工艺,即使500年后的当代铸造技术,面对美仑美奂的永乐大钟也不能不深深鞠躬.
经过反复研究和考证,科学工作者已经能清晰描述当年铸造大钟的方法和过程.这是初创于两千多年前商周时代的陶范法.到了明代能工巧匠手中早已成为驾轻就熟、炉火纯青的工艺.他们营造了一个壮观而宏大的场面:在地上挖出10米见方的深坑巨穴,先按设计好的大钟模型,分七节制出供铸造使用的外范,低温阴干,焙烧成陶.再根据钟体同断面的半径和厚度设计车刮板模,做出大钟的内范.当7个陶制外圈依次对接加7级浮屠之状时,浑然一体的大钟外范便拼装成功了.
这是天衣无缝的操作,纤毫之隙,分厘之差便会引起“跑火”,招致全盘失败.为了承受浇铸的压力并确保足够的强度,外范四周无疑是用泥土填满并层层夯实的.钟钮旁边四处不易觉察的疤痕,泄露了四个浇铸口的准确位置.我们看到了最典型的雨淋式浇铸法:几十座熔炉沿四条槽道排开,炉内大火流金、铜汁鼎沸;地坑里内外模范同时高温预热.当蓄满炉膛的万斛金汤相率奔泻而出后,这口万钧大钟便一气呵成了.回望此情此景,500年前的手工作坊式生产,分明已经透出了近代大工业的规模和气概.
冷却又是一道致命的工序.坑内是一团没有熄灭的地火和流焰,必须控制冷却速度以防止钟体炸裂.世界著名的俄罗斯大钟就因冷却过程中的闪失出现裂纹,结果沦为一口哑钟.而孕育永乐大钟的地坑此时是一个天然的自动冷却系统.可以想象当年劳苦的工匠们付出了多少精心呵护,才能确保永乐大钟在平安降温中平安降生.
如果把大钟看作一个瓜或者果,那么,这个称为蒲牢的东西便是它的蒂或者把了.它是事先用失蜡法铸好,放在内范外范之间预留的位置上,一起经过高温预热,然后浇进钟体的.它和大钟的融和看上去无缝无隙、浑然天成,胜过任何一种焊接.蒲牢生根般的四个末端一律膨大成球状,确保大钟吊起后永远不会拔出和滑脱.
最为举世罕见和引人惊叹的奇迹,莫过于将23万多字的佛教经文和咒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铸满了大钟的每一寸表面.也许是对夺取皇位中杀伐过多生出了悔意,也许因战胜所有敌手后反倒厌倦了人间的纷争而皈依佛门,明成祖晚年潜心撰写《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凡40卷,20万言.其中前20卷10万字便刊登在永乐大钟不朽的版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