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里的数学的公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2:31:22
自行车里的数学的公式
x}Yo[I_0ERr>F=ȃy0 {PeIEemVkVI")?qC>/Eɓ(]PwI>KfdDddly}\6kl0mo~kG2fgͣ`k7k;VyFyc ۍEڿq_MiTsvv2wq:oNHs?J[āX+U6>FVP}/>:g'E0fn/ ^vxkdSPI=V꣠xMwρWP-x_@Nku}jKmWn[+8>.5:F|+S|፼SD|( ?Ng WYl ^~jRlC"XϼKK)dBMzP,{ˍrϤR&?M1S$0хW͟^sw=ixߨI4ä,6띦%l6B{WW^7SV `-2X,MЖ;I]٥bgvvM/Խ ਯqg%2I[ T}_X+6NykXZ؎4! fV'2W[,94[BCMP㧧u&>2-N]徢lR~) k5_hxi4փ)c[I=RVpЗܭ50:⢽4.}gN9!HO>N@-KȈ/;:?;P)|^V+.--Pmݑ,XUDO}9gfrwmG _ŶAqj 0Wy;}Ed&BAq9ZXWY vfD(FyI{Aեp.1L" U0ɕJM2l"YbfjpyPj:O=VҞ7KW%Ld#Gς 9\z^oaŮVj"o9h!ʘCvo/ȅGdgsX XE@Q9_E Y-?E(C^r yHFmhT*:Mn\^n(w !zd8 E6jƀg@pYG4^78]N_뿕^-PԽi65$[퉐F0:$H# nHpv~:4JQCO0* *u+ic۶ͧF})L pՕ<Äӑ8:y^/?ahw7%,`3Ѣ1>!A_BP'b=[ns n@G+aWۢ%BRm {UsUUª <ՆXux9~lcs:t'qozo B&#c0ᨓkʅ[o⽽0VzV5_)k2-ih!i j F]elϯ%MLOǒ~?S*C+i}w@$iK? OO9(¢w|Ꮃ~Ȥ1-/(< u{cKRvkL$ژnT3<.4k[z#P\&.I%H]e~2?yO^'/e~2?yO^'/_5?i)Q=el-b&x揍ABqc5o?R,7w*~*͎6|R Ix*uu^tKVWo}ևWԚF!״ Rr@4&!1$kO Fa4'Ʊ,*ɛ#H3,NMu{C[43v:K ah{aG:|B eR.ͥ4G\}lq;Zշp">L'lOoN*nap/sBBV+.)KF^S/0aaI",:=5-v'^7<*6?VԵ!\Gx*E@3/ZT\4Ŭp[)RL*|b8f"FsXz\"g'#xA|F{GaӡԠ}=Ӂ-*YEyQ!\$Y\eȸ:ɕ42>5`%$ƕ/*d޷spQ2R1(v1\9Vg )# ~@? u0CvfPEls,CXmϲWIHew hI"r:g*xHAZg5hMɁoes+R\AƁZ.S.{jIη!l ih7A5\ju=V? بNy7½E 1|ZBό{3TժWnAh $n:YTld/4Y$9нQ!f_:@O4Ӏ;O'u():7<ŝđ [\t\V& v+ߕƽ¸2/ɼT@;+)NnhP7Tu;j')!:TQ%*57s{ "xH2Eϟn 2 @&z -ݒOE-sɎ9l_'o1б7s.\%JƮFvU7(̢kd EY;̢t*ͼRwl׬4a2(קp̨NN, `[K 55~`ĕnկ1I)dfNOo>ޥZ|~\9hRYң^iъv Xn0͹ZP9y(wEcaDbSZmh݋Yt1PÌk֚?sL,O/4idD&[tl3=ܚ -i1yl&mHi!+W&biȦ$_z9<ak1@[wzIdwߧ7yE{8AZ%f4B'arHwU3CVaG"ʂCH.ƈqoTcB8>Ȓt!eY3B}(:cεȮzټJgqA:p{s|ܭ)o,]PnC H;7TuBBچQRCUbȊ5(&֔֊wa~ +tiBKOFnctbmpX;'aD73@v!R̪Vĺhw1kf[Q>Dmcvͻql2gtBLKΎ{$1fyդ'Oۨ=%I7Ko-KR$N:V: :tON.#!'0{6 d>fԀnɎb27eRa:i6=veŪ.ZUƊ_`/6;2ir3M2[Y<d^!WI{5!9[ DҶ2n2ZՏSaDS@kˀ]YK)~z{^q:جR &Ќv95i9H&a`P&*\ Ms dXkKuKZ6 ]uExYaAYA%\pkv Y{'#'ifu>4aޤ ? F-k!_z]?Me*hL VI88ns$dz7vwW,Z*'o{ b|Xx:L%Ps,eAYHy<+aVPo278q*<)8V?WWw*h*XE;p W NZlSLZOҎLA {×p| YS%QUO% PezkkTò}nׅCS~G"2y9 Bcdvgޖ1Gw.rL?.sSc,pMAs`sθ3f|} "9l*;z DDe!C3oJGks"а>'^|[4sWɑ FmjRՊ[A\JSdgeY p1 >|LWV l$m?\t [X,yk4_ z)jЫZ"tz0 o I+A$zM-"$(o+Tmّ%q%a5\#i03d5uZ3Jz޵lLggLA MNmgafSaN[]gH:l#hoƭ/iٶͧ-@e{Z쪉k7ȵRDTRz`D]yc¼=k#Uc+ݮ۝rov+iA4f? n瘐6[&,CCs-AUIf|t'] nr OhŗًQo:|YN3ZGPlUd*ܙ MM$.5 #74VL0tƭcƙmu21#nyz5&%aU[pH(l|Osmטf7Gff:p$=mx# ۷ 'W 0:&SS(4lBw U#E!Rz6O/EƊE65tt(iSzD$•l2m{bETdE%Toq`z63y.6 kS#qH4㈬CeJັf0-J:Rӑ̙2X!7dYQ3YV^Y>)mh7tDB]`G5S F 1)Rf;|bND˄5-P(bg;z] _t],>&h4[ehi=߬p[=j% xbQ14/?"NT=GQڬ_ݎkh (g'E"_ĻBRݒNa!gf<ƖQ"_v"k4i:"dMb[L  i_H薈&#R1Sy4Gn=@GܑYĎu!Gm\fGyHH;՞zR5+,GXZ|1\Kb;sv~|r2].Bpp\jl穌tS>bF/n+`$bԵ%~yBkʺuX'jyS nP-^e/j׍,CMvkxrMD'<1)w3dO=gC}~+5Lњ#&nrƑljypgibt>6o?j+*{dˮkowX*ui2愀NCT} '#nvTh2DX}Wxl"I{g'jSI5a`xHI<>P۲d<Ti;suS#E`µ7wiF"1#L )[5<>a }klz&X?4caVX,៯23 P=r'1"5'I.p%oYap]%5.*`ٟ\9TJ)E)uH%zJ 1q^h)~W7U&㾑!ԧLt~)xIk~rR7M*_F6`l̶qh=Ep|[}4E6kcq_ m|¹ҶMc. X>|Krp[ *kiV{A6Z^t sa+hgEꙃ])g$֦Jidz֌~O|'S":<Y8) i,8&5\aZl>b hx.b"l&G(!-'3'l_؝e㦴uPƓ_(V62Xm55mdFKGbABT.NxkvaLFĨSVno@r}Ƽ}-/Oq9:)/+ڤWk}5/ת}/flcY^6lXLG^kc,r\rMD\C}(tת 2#`j&QvGl^1lmOdyɆGC:m}ca;qso/ӾgR@Р$b*2fS+zաFy+$<-8BodPn2t$M5c)0kZC`ugSJw.}+A&KAd"OaM9; *YcFdݛ$k_a)M@Mlrmg:q[Z{[0궸ݦVCh?ʙ۬2um|vp>zc\M:F;jao#6G,⻯_FTv"rd*Lj/k`^;8%.>wzsNGxVy44̒Mz^ 3ߔX nbq}SSpoǼhNtIJ ϢL!w9mQs?7+AăʾC5KfH

自行车里的数学的公式
自行车里的数学的公式

自行车里的数学的公式
前进的路程=车轮周长×圈数
车轮周长 =车轮直径×圆周率

知识与技能:巩固比例知识,了解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1.除了早期的自行车以外,目前几乎所有自行车都是后轮驱动,前轮只起到诱导转向的作用(前轮其实还有很多功能,但是就骑行本身而言是转向作用)
2.牙...

全部展开

知识与技能:巩固比例知识,了解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
1.除了早期的自行车以外,目前几乎所有自行车都是后轮驱动,前轮只起到诱导转向的作用(前轮其实还有很多功能,但是就骑行本身而言是转向作用)
2.牙盘和中轴同轴,踏板带动中轴旋转时也带动了牙盘旋转,牙盘通过链条把动力传动到飞轮使其旋转,也就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注意不是推动)
3.牙盘或飞轮的大小和链条无关,链条只是单纯起到传动作用
最后两个问题合起来答
踏板、中轴、牙盘都在一个轴心上,所以踏板转一圈牙盘也转一圈;
牙盘的齿数和飞轮的齿数是成比例的,牙盘的齿数是飞轮齿数的N倍,那么牙盘旋转一圈飞轮就旋转N圈;
飞轮、后轴、后轮在同一轴心,飞轮转一圈后轮也旋转一圈;
变速车的牙盘组由多个大小各异的牙盘组成、飞轮组也由多个大小各异的飞轮组成,不同大小的牙盘带动不同大小的飞轮就会有不同的速率,起到的就是变速作用。
来实际计算一下(以九段变速系统配26×2.0外胎为例,
牙盘齿数:大盘44、中盘32、小盘22
飞轮齿数:小飞11、八飞12、七飞14、六飞16、五飞18、四飞21、三飞24、二飞28、大飞32
外胎周长:206cm)
大盘带小飞,踏板转一圈后轮转四圈,前行距离是824cm(计算方法是:44÷11×206=824,下同);
小盘带小飞,踏板转一圈后轮转两圈,前行距离是412cm;
小盘带大飞,踏板转一圈后轮转0.69圈,前行距离是142.14cm
最后再说一句:牙盘齿数除以飞轮齿数得出的商叫做“传动比”,在相同的蹬踏频率下传动比越大骑行速度越快,但是也越费力,适合平地冲刺;同样的道理,传动比越小速度越慢,但是也越省力,适合爬坡。
逆风速度=风速-静风速度
较大的,根据W=F*S知,做功一定时(自行车从坡下到坡上),只有增大距离S ,才能省力F 。 它的作用是,自行车走相同的路程,你却要多蹬几圈。
一个人步行每小时5千米,每千米为12分钟
骑自行车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钟,骑自行车每1千米为4分钟 那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60/4=15千米/H
15/5=3
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
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车轮也走一圈?
不是,因为踏板所带动的大轮与自行车后轮上的飞轮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当踏板转一圈时,后轮要轮上5-6圈.
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
与自行车的轮胎直径有关,就是我们说的20、24、26、28寸.
1、前齿轮转的圈数×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
2、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 :后齿轮的齿数)
1.这是指前后轮链条转动的长度是一样的(涉及到一个线速度的概念)
2.涉及到角速度概念 后轮和后齿轮转动的圈数是一样的吧 那么只要求圈数就可以了 二前后齿轮走的路程是一样的 这样带进去就很简单了
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公切线、三角形的稳定性、正多边形、(线与线的相交、平行、垂直)等
Question:
1、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车轮也走一圈?
2、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
一个人步行每小时5千米,每千米为12分钟
骑自行车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钟,骑自行车每1千米为4分钟 那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一个人步行每小时5千米,每千米为12分钟
骑自行车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钟,骑自行车每1千米为4分钟 那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60/4=15千米/H
15/5=3
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
一辆自行车车轮直径60厘米,如果这种自行车飞轮有14齿,链轮有42齿,要达到每小时12千米的车速,骑车人每分钟应踏多少圈?
42/14=3
也就是说,人每登一圈,后面的轱辘就是三圈
又:自行车车轮直径60厘米,所以车轮的周长是pai*60=60pai厘米
一分钟走过的路程是12千米/小时=12*1000/60分=200米
200*100厘米/60pai=1000/3pai圈
链轮在一分钟内的圈数是:(1000/3pai)/3=1000/9pai约等于35.39圈(所以答案应该是整数是36圈)参考资料:非常的希望能帮上你的

收起

蹬一圈的距离=车轮周长X(前齿数:后齿数)

车轮上的点 轨迹是 摆线

1.除了早期的自行车以外,目前几乎所有自行车都是后轮驱动,前轮只起到诱导转向的作用(前轮其实还有很多功能,但是就骑行本身而言是转向作用)
2.牙盘和中轴同轴,踏板带动中轴旋转时也带动了牙盘旋转,牙盘通过链条把动力传动到飞轮使其旋转,也就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注意不是推动)
3.牙盘或飞轮的大小和链条无关,链条只是单纯起到传动作用
最后两个问题合起来答
踏板...

全部展开

1.除了早期的自行车以外,目前几乎所有自行车都是后轮驱动,前轮只起到诱导转向的作用(前轮其实还有很多功能,但是就骑行本身而言是转向作用)
2.牙盘和中轴同轴,踏板带动中轴旋转时也带动了牙盘旋转,牙盘通过链条把动力传动到飞轮使其旋转,也就是“大齿轮带动小齿轮”(注意不是推动)
3.牙盘或飞轮的大小和链条无关,链条只是单纯起到传动作用
最后两个问题合起来答
踏板、中轴、牙盘都在一个轴心上,所以踏板转一圈牙盘也转一圈;
牙盘的齿数和飞轮的齿数是成比例的,牙盘的齿数是飞轮齿数的N倍,那么牙盘旋转一圈飞轮就旋转N圈;
飞轮、后轴、后轮在同一轴心,飞轮转一圈后轮也旋转一圈;
变速车的牙盘组由多个大小各异的牙盘组成、飞轮组也由多个大小各异的飞轮组成,不同大小的牙盘带动不同大小的飞轮就会有不同的速率,起到的就是变速作用。
来实际计算一下(以九段变速系统配26×2.0外胎为例,
牙盘齿数:大盘44、中盘32、小盘22
飞轮齿数:小飞11、八飞12、七飞14、六飞16、五飞18、四飞21、三飞24、二飞28、大飞32
外胎周长:206cm)
大盘带小飞,踏板转一圈后轮转四圈,前行距离是824cm(计算方法是:44÷11×206=824,下同);
小盘带小飞,踏板转一圈后轮转两圈,前行距离是412cm;
小盘带大飞,踏板转一圈后轮转0.69圈,前行距离是142.14cm
最后再说一句:牙盘齿数除以飞轮齿数得出的商叫做“传动比”,在相同的蹬踏频率下传动比越大骑行速度越快,但是也越费力,适合平地冲刺;同样的道理,传动比越小速度越慢,但是也越省力,适合爬坡。
逆风速度=风速-静风速度
较大的,根据W=F*S知,做功一定时(自行车从坡下到坡上),只有增大距离S ,才能省力F 。 它的作用是,自行车走相同的路程,你却要多蹬几圈。
一个人步行每小时5千米,每千米为12分钟
骑自行车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钟,骑自行车每1千米为4分钟 那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60/4=15千米/H
15/5=3
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
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车轮也走一圈?
不是,因为踏板所带动的大轮与自行车后轮上的飞轮大小是不同的,所以当踏板转一圈时,后轮要轮上5-6圈.
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
与自行车的轮胎直径有关,就是我们说的20、24、26、28寸.
1、前齿轮转的圈数× 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 后齿轮的齿数
2、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 :后齿轮的齿数)
1.这是指前后轮链条转动的长度是一样的(涉及到一个线速度的概念)
2.涉及到角速度概念 后轮和后齿轮转动的圈数是一样的吧 那么只要求圈数就可以了 二前后齿轮走的路程是一样的 这样带进去就很简单了
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公切线、三角形的稳定性、正多边形、(线与线的相交、平行、垂直)等
Question:
1、踏板蹬一圈,是不是车轮也走一圈?
2、踏板蹬一圈,所走的路程与什么有关?
一个人步行每小时5千米,每千米为12分钟
骑自行车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钟,骑自行车每1千米为4分钟 那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
一个人步行每小时5千米,每千米为12分钟
骑自行车每1千米比步行少用8分钟,骑自行车每1千米为4分钟 那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60/4=15千米/H
15/5=3
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
一辆自行车车轮直径60厘米,如果这种自行车飞轮有14齿,链轮有42齿,要达到每小时12千米的车速,骑车人每分钟应踏多少圈?
42/14=3
也就是说,人每登一圈,后面的轱辘就是三圈
又:自行车车轮直径60厘米,所以车轮的周长是pai*60=60pai厘米
一分钟走过的路程是12千米/小时=12*1000/60分=200米
200*100厘米/60pai=1000/3pai圈
链轮在一分钟内的圈数是:(1000/3pai)/3=1000/9pai约等于35.39圈(所以答案应该是整数是36圈)

收起

前齿轮的齿数乘以所转的圈数=后轮齿数乘以所转的圈数

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有的抽屉可以放一个,有的可以放两个,有的可以放五个,但最终我们会发现至少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的一般含义为:“如果每个抽屉代表一个集合,每一个苹果就可以代表一个元素,假如有n+1或多于n+1个元素放到n个集合中去,其中必定至少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两个元素。”
...

全部展开

桌上有十个苹果,要把这十个苹果放到九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有的抽屉可以放一个,有的可以放两个,有的可以放五个,但最终我们会发现至少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的一般含义为:“如果每个抽屉代表一个集合,每一个苹果就可以代表一个元素,假如有n+1或多于n+1个元素放到n个集合中去,其中必定至少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两个元素。”
抽屉原理有时也被称为鸽巢原理(“如果有五个鸽子笼,养鸽人养了6只鸽子,那么当鸽子飞回笼中后,至少有一个笼子中装有2只鸽子”)。它是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首先明确的提出来并用以证明一些数论中的问题,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
一. 抽屉原理最常见的形式
原理1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
[证明](反证法):如果每个抽屉至多只能放进一个物体,那么物体的总数至多是n,而不是题设的n+k(k≥1),这不可能.
原理2 把多于m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m+1个或多于m+1个的物体。
[证明](反证法):若每个抽屉至多放进m个物体,那么n个抽屉至多放进mn个物体,与题设不符,故不可能.
原理1 2都是第一抽屉原理的表述
第二抽屉原理:
把(mn-1)个物体放入n个抽屉中,其中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多有(m—1)个物体。
[证明](反证法):若每个抽屉都有不少于m个物体,则总共至少有mn个物体,与题设矛盾,故不可能
二.应用抽屉原理解题
抽屉原理的内容简明朴素,易于接受,它在数学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许多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都可用它来解决。
例1:400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
将一年中的366天视为366个抽屉,400个人看作400个物体,由抽屉原理1可以得知:至少有两人的生日相同.
又如: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
“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双手套。”
“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至少有2个数为奇偶性不同。”
例2: 幼儿园买来了不少白兔、熊猫、长颈鹿塑料玩具,每个小朋友任意选择两件,那么不管怎样挑选,在任意七个小朋友中总有两个彼此选的玩具都相同,试说明道理.
解 :从三种玩具中挑选两件,搭配方式只能是下面六种:(兔、兔),(兔、熊猫),(兔、长颈鹿),(熊猫、熊猫),(熊猫、长颈鹿),(长颈鹿、长颈鹿)。把每种搭配方式看作一个抽屉,把7个小朋友看作物体,那么根据原理1,至少有两个物体要放进同一个抽屉里,也就是说,至少两人挑选玩具采用同一搭配方式,选的玩具相同.
上面数例论证的似乎都是“存在”、“总有”、“至少有”的问题,不错,这正是抽屉原则的主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运用抽屉原则只是肯定了“存在”、“总有”、“至少有”,却不能确切地指出哪个抽屉里存在多少.)
抽屉原理虽然简单,但应用却很广泛,它可以解答很多有趣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还具有相当的难度。下面我们来研究有关的一些问题。
(一) 整除问题
把所有整数按照除以某个自然数m的余数分为m类,叫做m的剩余类或同余类,用[0],[1],[2],…,[m-1]表示.每一个类含有无穷多个数,例如[1]中含有1,m+1,2m+1,3m+1,….在研究与整除有关的问题时,常用剩余类作为抽屉.根据抽屉原理,可以证明:任意n+1个自然数中,总有两个自然数的差是n的倍数。
例1 证明:任取8个自然数,必有两个数的差是7的倍数。
分析与解答 在与整除有关的问题中有这样的性质,如果两个整数a、b,它们除以自然数m的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差a-b是m的倍数.根据这个性质,本题只需证明这8个自然数中有2个自然数,它们除以7的余数相同.我们可以把所有自然数按被7除所得的7种不同的余数0、1、2、3、4、5、6分成七类.也就是7个抽屉.任取8个自然数,根据抽屉原理,必有两个数在同一个抽屉中,也就是它们除以7的余数相同,因此这两个数的差一定是7的倍数。
例2:对于任意的五个自然数,证明其中必有3个数的和能被3整除.
证明∵任何数除以3所得余数只能是0,1,2,不妨分别构造为3个抽屉:
[0],[1],[2]
①若这五个自然数除以3后所得余数分别分布在这3个抽屉中,我们从这三个抽屉中各取1个,其和必能被3整除.
②若这5个余数分布在其中的两个抽屉中,则其中必有一个抽屉,包含有3个余数(抽屉原理),而这三个余数之和或为0,或为3,或为6,故所对应的3个自然数之和是3的倍数.
③若这5个余数分布在其中的一个抽屉中,很显然,必有3个自然数之和能被3整除.
例2′:对于任意的11个整数,证明其中一定有6个数,它们的和能被6整除.
证明:设这11个整数为:a1,a2,a3……a11 又6=2×3
①先考虑被3整除的情形
由例2知,在11个任意整数中,必存在:
3|a1+a2+a3,不妨设a1+a2+a3=b1;
同理,剩下的8个任意整数中,由例2,必存在:3 | a4+a5+a6.设a4+a5+a6=b2;
同理,其余的5个任意整数中,有:3|a7+a8+a9,设:a7+a8+a9=b3
②再考虑b1、b2、b3被2整除.
依据抽屉原理,b1、b2、b3这三个整数中,至少有两个是同奇或同偶,这两个同奇(或同偶)的整数之和必为偶数.不妨设2|b1+b2
则:6|b1+b2,即:6|a1+a2+a3+a4+a5+a6
∴任意11个整数,其中必有6个数的和是6的倍数.
例3: 任意给定7个不同的自然数,求证其中必有两个整数,其和或差是10的倍数.
分析:注意到这些数队以10的余数即个位数字,以0,1,…,9为标准制造10个抽屉,标以[0],[1],…,[9].若有两数落入同一抽屉,其差是10的倍数,只是仅有7个自然数,似不便运用抽屉原则,再作调整:[6],[7],[8],[9]四个抽屉分别与[4],[3],[2],[1]合并,则可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或差是10的倍数.
(二)面积问题
例:九条直线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将正方形分成面积比为2:3的梯形,证明:这九条直线中至少有三条经过同一点.
证明:如图,设直线EF将正方形分成两个梯形,作中位线MN。由于这两个梯形的高相等, 故它们的面积之比等于中位线长的比,即|MH|:|NH| 。于是点H有确定的位置(它在正方形一对对边中点的连线上,且|MH|:|NH|=2:3). 由几何上的对称性,这种点共有四个(即图中的H、J、I、K).已知的九条适合条件的分割直线中的每一条必须经过H、J、I、K这四点中的一点.把H、J、I、K看成四个抽屉,九条直线当成9个物体,即可得出必定有3条分割线经过同一点.
(三)染色问题
例1正方体各面上涂上红色或蓝色的油漆(每面只涂一种色),证明正方体一定有三个面颜色相同.
证明:把两种颜色当作两个抽屉,把正方体六个面当作物体,那么6=2×2+2,根据原理二,至少有三个面涂上相同的颜色.
例2 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分析与解答 首先要确定3枚棋子的颜色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可以有:3黑,2黑1白,1黑2白,3白共4种配组情况,看作4个抽屉.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在同一个抽屉里,也就是他们所拿棋子的颜色配组是一样的。
例3:假设在一个平面上有任意六个点,无三点共线,每两点用红色或蓝色的线段连起来,都连好后,问你能不能找到一个由这些线构成的三角形,使三角形的三边同色?
首先可以从这六个点中任意选择一点,然后把这一点到其他五点间连五条线段,如图,在这五条线段中,至少有三条线段是同一种颜色,假定是红色,现在我们再单独来研究这三条红色的线。这三条线段的另一端或许是不同颜色,假设这三条线段(虚线)中其中一条是红色的,那么这条红色的线段和其他两条红色的线段便组成了我们所需要的同色三角形,如果这三条线段都是蓝色的,那么这三条线段也组成我们所需要的同色三角形。因而无论怎样着色,在这六点之间的所有线段中至少能找到一个同色三角形。
例3′(六人集会问题)证明在任意6个人的集会上,或者有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或者有三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
例3”:17个科学家中每个人与其余16个人通信,他们通信所讨论的仅有三个问题,而任两个科学家之间通信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证明:至少有三个科学家通信时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
不妨设A是某科学家,他与其余16位讨论仅三个问题,由鸽笼原理知,他至少与其中的6位讨论同一问题。设这6位科学家为B,C,D,E,F,G,讨论的是甲问题。
若这6位中有两位之间也讨论甲问题,则结论成立。否则他们6位只讨论乙、丙两问题。这样又由鸽笼原理知B至少与另三位讨论同一问题,不妨设这三位是C,D,E,且讨论的是乙问题。
若C,D,E中有两人也讨论乙问题,则结论也就成立了。否则,他们间只讨论丙问题,这样结论也成立。
三.制造抽屉是运用原则的一大关键
例1 从2、4、6、…、30这15个偶数中,任取9个数,证明其中一定有两个数之和是34。
分析与解答 我们用题目中的15个偶数制造8个抽屉:
凡是抽屉中有两个数的,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两个数的和是34。现从题目中的15个偶数中任取9个数,由抽屉原理(因为抽屉只有8个),必有两个数在同一个抽屉中.由制造的抽屉的特点,这两个数的和是34。
例2:从1、2、3、4、…、19、20这20个自然数中,至少任选几个数,就可以保证其中一定包括两个数,它们的差是12。
分析与解答在这20个自然数中,差是12的有以下8对:{20,8},{19,7},{18,6},{17,5},{16,4},{15,3},{14,2},{13,1}。
另外还有4个不能配对的数{9},{10},{11},{12},共制成12个抽屉(每个括号看成一个抽屉).只要有两个数取自同一个抽屉,那么它们的差就等于12,根据抽屉原理至少任选13个数,即可办到(取12个数:从12个抽屉中各取一个数(例如取1,2,3,…,12),那么这12个数中任意两个数的差必不等于12)。
例3: 从1到20这20个数中,任取11个数,必有两个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分析与解答 根据题目所要求证的问题,应考虑按照同一抽屉中,任意两数都具有倍数关系的原则制造抽屉.把这20个数按奇数及其倍数分成以下十组,看成10个抽屉(显然,它们具有上述性质):
{1,2,4,8,16},{3,6,12},{5,10,20},{7,14},{9,18},{11},{13},{15},{17},{19}。
从这10个数组的20个数中任取11个数,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数取自同一个抽屉.由于凡在同一抽屉中的两个数都具有倍数关系,所以这两个数中,其中一个数一定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例4:某校校庆,来了n位校友,彼此认识的握手问候.请你证明无论什么情况,在这n个校友中至少有两人握手的次数一样多。
分析与解答 共有n位校友,每个人握手的次数最少是0次,即这个人与其他校友都没有握过手;最多有n-1次,即这个人与每位到会校友都握了手.然而,如果有一个校友握手的次数是0次,那么握手次数最多的不能多于n-2次;如果有一个校友握手的次数是n-1次,那么握手次数最少的不能少于1次.不管是前一种状态0、1、2、…、n-2,还是后一种状态1、2、3、…、n-1,握手次数都只有n-1种情况.把这n-1种情况看成n-1个抽屉,到会的n个校友每人按照其握手的次数归入相应的“抽屉”,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人属于同一抽屉,则这两个人握手的次数一样多。
在有些问题中,“抽屉”和“物体”不是很明显的,需要精心制造“抽屉”和“物体”.如何制造“抽屉”和“物体”可能是很困难的,一方面需要认真地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多做一些题积累经验。
抽屉原理
把八个苹果任意地放进七个抽屉里,不论怎样放,至少有一个抽屉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抽屉原则有时也被称为鸽巢原理,它是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首先明确的提出来并用以证明一些数论中的问题,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则。它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把它推广到一般情形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形式一:证明:设把n+1个元素分为n个集合A1,A2,…,An,用a1,a2,…,an表示这n个集合里相应的元素个数,需要证明至少存在某个ai大于或等于2(用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对每一个ai都有ai<2,则因为ai是整数,应有ai≤1,于是有:
a1+a2+…+an≤1+1+…+1=n<n+1这与题设矛盾。所以,至少有一个ai≥2,即必有一个集合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
形式二:设把n•m+1个元素分为n个集合A1,A2,…,An,用a1,a2,…,an表示这n个集合里相应的元素个数,需要证明至少存在某个ai大于或等于m+1。用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对每一个ai都有ai<m+1,则因为ai是整数,应有ai≤m,于是有:
a1+a2+…+an≤m+m+…+m=n•m<n•m+1
n个m 这与题设相矛盾。所以,至少有存在一个ai≥m+1
高斯函数:对任意的实数x,[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
例如:[3.5]=3,[2.9]=2,[-2.5]=-3,[7]=7,……一般地,我们有:[x]≤x<[x]+1
形式三:证明:设把n个元素分为k个集合A1,A2,…,Ak,用a1,a2,…,ak表示这k个集合里相应的元素个数,需要证明至少存在某个ai大于或等于[n/k]。(用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对每一个ai都有ai<[n/k],于是有:
a1+a2+…+ak<[n/k]+[n/k]+…+[n/k] =k•[n/k]≤k•(n/k)=n
k个[n/k] ∴ a1+a2+…+ak<n 这与题设相矛盾。所以,必有一个集合中元素个数大于或等于[n/k]
形式四:证明:设把q1+q2+…+qn-n+1个元素分为n个集合A1,A2,…,An,用a1,a2,…,an表示这n个集合里相应的元素个数,需要证明至少存在某个i,使得ai大于或等于qi。(用反证法)假设结论不成立,即对每一个ai都有ai<qi,因为ai为整数,应有ai≤qi-1,于是有:a1+a2+…+an≤q1+q2+…+qn-n <q1+q2+…+qn-n+1这与题设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故必有一个i,在第i个集合中元素个数ai≥qi
形式五:证明:(用反证法)将无穷多个元素分为有限个集合,假设这有限个集合中的元素的个数都是有限个,则有限个有限数相加,所得的数必是有限数,这就与题设产生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故必有一个集合含有无穷多个元素。
例题1:400人中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分析:生日从1月1日排到12月31日,共有366个不相同的生日,我们把366个不同的生日看作366个抽屉,400人视为400个苹果,由表现形式1可知,至少有两人在同一个抽屉里,所以这400人中有两人的生日相同.
将一年中的366天视为366个抽屉,400个人看作400个苹果,由抽屉原理的表现形式1可以得知:至少有两人的生日相同.
例题2:任取5个整数,必然能够从中选出三个,使它们的和能够被3整除.
证明:任意给一个整数,它被3除,余数可能为0,1,2,我们把被3除余数为0,1,2的整数各归入类r0,r1,r2.至少有一类包含所给5个数中的至少两个.因此可能出现两种情况:1°.某一类至少包含三个数;2°.某两类各含两个数,第三类包含一个数.
若是第一种情况,就在至少包含三个数的那一类中任取三数,其和一定能被3整除;若是第二种情况,在三类中各取一个数,其和也能被3整除..综上所述,原命题正确.
例题3:某校派出学生204人上山植树15301株,其中最少一人植树50株,最多一人植树100株,则至少有5人植树的数相同.
证明:按植树的多少,从50到100株可以构造51个抽屉,则个问题就转化为至少有5人植树的株数在同一个抽屉里.
(用反证法)假设无5人或5人以上植树的株数在同一个抽屉里,那只有5人以下植树的株数在同一个抽屉里,而参加植树的人数为204人,所以,每个抽屉最多有4人,故植树的总株数最多有:
4(50+51+…+100)=4× =15300<15301得出矛盾.因此,至少有5人植树的株数相同.
练习:1.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内有5个点,那么这5个点中一定有距离小于0.5的两点.
2.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内,若有n2+1个点,则至少存在2点距离小于 .
3.求证:任意四个整数中,至少有两个整数的差能够被3整除.
4.某校高一某班有50名新生,试说明其中一定有二人的熟人一样多.
5.某个年级有202人参加考试,满分为100分,且得分都为整数,总得分为10101分,则至少有3人得分相同.
“任意367个人中,必有生日相同的人。”
“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双手套。”
“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至少有2个数为奇偶性不同。”
... ...
大家都会认为上面所述结论是正确的。这些结论是依据什么原理得出的呢?这个原理叫做抽屉原理。它的内容可以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为:
“把m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东西。”
在上面的第一个结论中,由于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 366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在第二个结论中,不妨想象将5双手套分别编号,即号码为1,2,...,5的手套各有两只,同号的两只是一双。任取6只手套,它们的编号至多有5种,因此其中至少有两只的号码相同。这相当于把6个东西放入5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抽屉原理的一种更一般的表述为:
“把多于kn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东西。”
利用上述原理容易证明:“任意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的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因为任一整数除以3时余数只有0、1、2三种可能,所以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除以3所得余数相同,即它们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如果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一种表述:
“把无限多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n是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无限多个东西。”
抽屉原理的内容简明朴素,易于接受,它在数学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许多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都可用它来解决。
1958年6/7月号的《美国数学月刊》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证明在任意6个人的集会上,或者有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或者有三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
这个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简单明了地证出:
在平面上用6个点A、B、C、D、E、F分别代表参加集会的任意6个人。如果两人以前彼此认识,那么就在代表他们的两点间连成一条红线;否则连一条蓝线。考虑A点与其余各点间的5条连线AB,AC,...,AF,它们的颜色不超过2种。根据抽屉原理可知其中至少有3条连线同色,不妨设AB,AC,AD同为红色。如果BC,BD ,CD 3条连线中有一条(不妨设为BC)也为红色,那么三角形ABC即一个红色三角形,A、B、C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如果BC、BD、CD 3条连线全为蓝色,那么三角形BCD即一个蓝色三角形,B、C、D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不论哪种情形发生,都符合问题的结论。
六人集会问题是组合数学中著名的拉姆塞定理的一个最简单的特例,这个简单问题的证明思想可用来得出另外一些深入的结论。这些结论构成了组合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拉姆塞理论。从六人集会问题的证明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抽屉原理的应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