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有什么区别?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06:36:21
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有什么区别?
xVn"GHy"EU351^/61;.tu)UgWoӲ@GKM{+z37? 4Z5* T7bL7x1rE,2tDdO Իa]9b=\Q ޴]TA 묻¿6rJujze#v2d=$G-4ѤFue׷\ٮEoPX}*"IP?%3Xd)WW̗PL/p)B]D rRfXtQP>OV/KxNgv"rd)˜^av@*ZVr}Jߖ&~d,pbi~+?U&mN jAݮ25X xM6AQ'"vPE"tl(U!A^-pAER)o Uo!fV4 [ac]!.zIG =Fҟ3[\ iM^yK#90rgl.'d 3uP,47^ լ^pLz.˻V!0o s@ZO\˹->g>elԍii1LB"ޓ',Ѣ3k%m12'Z]aR hh]s0MSj^;Zg|Bviĭ'aQH9ɨ>D/`cf˶'CzRtN?.Tyը7:"S |/=sk,"711ȊSY34l6,] mw>*@lWl9Jg)η4A!kKvtX5nyQ× XeEUa$#_Υ$Bڹ(zB՛LhaцK%3m p1!|D\g}*7Жf4eUjhؔKYi>TLN/-y| $/x gE LQ8y|r;zoZ]

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有什么区别?
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有什么区别?

格物致知和经世致用有什么区别?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但《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却未在其后作出任何解释,也未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而可供参照意涵,遂使「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成为儒学思想的难解之谜.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就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以至于今.现在社会上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是根据南宋朱熹学说的部份观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发行的第五版将“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格物致识”包含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朱熹所谓的「知」是知性—包含了智慧与知识—而现代流行观点的「知」只是指知识,这种观念变异可能是由于现今社会流行唯物论观点所产生的影响.
  “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校训“经世致用”,一是体现了我校的文化传承,有湖湘特色,并与孙中山先生早年为湘雅的题词“学成致用”一脉相承.二是有利于引导中南学子把远大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又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