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汉字的风俗习惯要10条以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23:24:36
有关汉字的风俗习惯要10条以上,
xXn#OP؞1}/l0|"Eq_(I*&QR-\/\Կ{̌x">~ oeY/lR'Aok቙?vǿ}O|7C |B0[1fe,/Xo>2<%Y1*~Z]ʼ%6%6K*[w)ΛZitX1X}(Zb9K,dXứO;dz+8Y=2iT=vyˎk ֛CKn{~2m "c_+V1V;y?…N_!@ &D9e .Y9Ig*=,^U!1->i*_f\cP lLϴ(>c3N6[abog@oebR ~ee4%gKϪlx,FC6ʋk,5p?L5Cbɠw??V y5;,SA2. QLBa7*j"76}yô07O-E ?Μ^܋ůrC+,sEׄڴ{=!k۴{R^{I~bTD jIlR\߮z#s9،)}s"-[b|J/e  !r?.`w)4}Wy%@gpȐGYۭ11+.xwD'\n-oWk~U gE}$-7 怐!Y Wc;aWWC%B! BvƄU8`A2&6HO>9B ew=K"v݈5^Ƭ?'Yc ]%U;,yC u?p`\=>2 vu̦p@Ǭ>@m`l^Foh"/rf:@ *ca M6 ddi,-S;(3EsJq|^A SXSƼ>wgP.YN09j {ɐQ5|};#j+xM?SՂkͩ@\4<P) L^ >#;舘xPuNxc^@Uɉ ΉZߴM^ɍQbXN+9X.H@-j#EcFgHmM&8uXt«!oAcF<|x=Ѐ@H+oUklP/uY Cn7;9.l# ;1~cTh-η꺟ai:5T={]_Ecn|qߠ^Av8UNo!Ljw1ee7)]3n[@MQ̓B>2^/X#sh82h ,BT%nYCdn*H(EzysCW[䲍 yV"<>@RyhifSюa9pGM2Y9xX<3D {;),V=p#qA9)B`zS@ɷn []* wa_ \3bDaVA;ԼQ.Ӳ; $S-D;v'y,5D1H U8jm2/ް.gf+ZHg$E~fRN'E)qʡ#ӈk*:H#f爒eXI 2+à ?|JאC QDӖJMEGyD8&½L܀G "TV?"_c {]HR&f2 LCol c>Szr!+cu9 V OaJE%8:[KebwNYsl.S<#F<_%TR CN\Wu aG2 pO8j_+0!ݬb?̶2i Ie Ac,N؜EEgId5`@y rVZO0%-jr81},@ b EXiRkF夒5V$Vݭ! Fy= /Cª5EW)WWo 0Pme?ӻL2)YN,`7z)jB\%w)ev|.#:PEuj yLtKq+.aq2ZH{uIEִ:Dv)lXށUUjޞaP~r <7,$<=񇪁}6G$|yw恜5K3g*]yɧն?s򠿝"y6ϧv:0* ASOÌE50tw@_{%׍ym8.|ΔЉBS$LKq{++4vAL?/MF>6v(XC3=54L8 |U3~_0 )ej::ojhВZ։ Z2Tp#l=U|QEF 2?ZybRIS%omMm|Hۓ4j BԜ)$ ( `vn1=j0( ʊZGtJMU:+x\t;{Wx.Ý,HRHԇػ>;ZEK2M-aC=hWYJxrF Bwx+Ta #BU(>{3eJհO%AJMv|W}V>I2Dv vV44YEVl2Pq߿÷7F

有关汉字的风俗习惯要10条以上,
有关汉字的风俗习惯
要10条以上,

有关汉字的风俗习惯要10条以上,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之一(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方块汉字,前两种文字在两千年前就消失了),也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汉字有三个基本要素,形,声,义.人们就利用这三个特点作起了文章,形成了独特的汉字文化,和中国人的习俗文化心理,限于篇幅,我来介绍几种:
  1. 汉字的避讳习俗.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习俗.所谓避讳就是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在书面上不能写,口头上不能说.比如秦始皇的名字叫赢政,于是人们不能说“政”音,“正(zhèng)月"要说“正(zhēng)月".因刘邦的名字中有“邦”字,所以汉朝以前管"国家"叫“邦家”,因此改为“国家”,一直流传到今.
  2. 缺笔少划的习俗.正是出于这种文化心理,所以在书写时故意少写笔画.比如,孔夫子名字叫孔丘,写时要把“丘”字中间那小竖去掉,而且改变读音,读作“mou”.溥仪作满洲国皇帝,年号叫“康德”,“德”字中“心”上边“一”字不能写.“红楼梦”中,贾雨村说林黛玉,因她母亲叫贾敏,所以遇到敏字,都读成“密”,而且要少写一,二笔.
  3. 犯讳的文化心理.如果有人不小心写错了,或念错了,触犯了统治者的忌讳的心理,那可是罪莫大焉,是要杀头的.明朝皇帝朱元璋,看到他的大臣给他的奏折中有“作则垂宪”这句话,认为,这是利用谐音说他“做贼(作则)”,于是杀了大臣的头.清朝皇帝雍正,因为主考官出了一个题目“维民所止”,认为“维止”是砍掉了“雍正”的头,于是把他杀了.这种犯讳现象,不仅限于皇帝,下面官吏也同样存在.有一地方官叫田登,他不准别人说“登”,连“灯”也不许说.所以元宵节放灯,他的告示写:“本州依例放火三天”,从此留下“只管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俗语.
  4.汉字形成的谐音文化.因为汉语本身音节少(1000)多个,所以出现了一个音节有很多字的现象,比如,“xī”就有"西,希,吸,昔."等77个字.这就形成了中国人的独特的文化心理.人们利用这种现象来表现自己的趋吉避凶的追求.
  5. 新年中讨吉利的汉字和汉字的谐音文化.喜,福.顺.财,贵等这都是人们喜欢和追求的.人们把喜字写成禧,喜喜,其中都有吉字,为了重视和强调.在财,贵字中都有贝(钱)字.而且,春节贴“福”字倒着贴,取福到了之意.吃黏米年糕,取年年增高之意.年画上画个大胖小子抱个大鲤鱼,取年年有余之意.
  6.婚礼上讨喜庆的的汉字和汉字的谐音文化.中国人结婚要贴红双喜字.有人在新婚夫妇被褥下面放枣,栗子,花生等物,取“早立子”,“花着生”的意思.
  7. 地名中的汉字谐音文化.有些地名因为“言不雅训”,听上去很不好听,于是也采用谐音法,改为即好听又文雅又与原音一样或相近的名字.比如,北京以前有一个母猪胡同,现改名“墨竹胡同”;狗尾巴胡同改名“高义伯胡同”;臭皮胡同,改为“寿比胡同”;焖葫芦罐改为“蒙福禄馆”;屎克螂胡同改为“时刻亮胡同”.台湾基隆,原名鸡笼,1883年改为基隆.这么一改,发音变化不大﹐意义就高雅多了.
  8. 回避,躲开的汉字和汉字谐音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死”、“输”、“破”等不好的事和不好的词,不愿意说,更不希望发生,所以说话做事格外小心.比如,在给人送礼,特别是给老年人送礼时,不要送钟,因为“送钟” 与“送终”谐音;送礼也不要送伞,因为“伞”与"散"谐音.夫妻不要分吃一个梨,因为“分梨”与“分离”是谐音,这些都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心理.新年时,人们十分忌讳打碎器皿,认为新春正月破损了器物,是会给一年带来不吉利的.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妈妈会说﹕“没关系,岁岁(碎碎)平安.”人们用这种谐音办法,把自己从坏心情中解脱出来.坏事变成了吉祥语.这种文化不仅中国有,就是在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也有.日本大阪“地铁”写成繁体铁字﹐而不是写简体字“铁”(二字在日本通用),因简体字“铁”是失金,地铁失金,不是公司赔本吗?
  9. 诙谐幽默的谐音.我们在日常谈话时,也常常使用谐音这种修词手段,以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比如﹕一个人说﹕“老李得了气管炎,整天是床头柜.”乍一听,好象老李呼吸道出了问题,实际上,“气管炎”是“妻管严”的谐音,“床头柜”是“床头跪”的谐音.这里是说老李被妻子管得很严,每日还要在床头跪着,这就十分风趣地在挖苦老李惧内.在汉语中还有许多谐音歇後语,用在说话中,更是妙趣横生.比如﹕娶媳妇坐抬筐—缺觉(轿),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锣锅上山—钱(前)紧,大萝卜说梦话—你罢(拔)了我吧,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胆(掸)子,小王八屁股—新规(龟)定(月定),等等.
  10.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发展商业大潮中,出现的汉字和汉字谐音文化.有一些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利用汉字和汉字谐音,大作广告,制造商业噱头,吸引人们眼球.例如﹕“百衣(依) 百顺”( 西服广告) ,“鸡(机) 不可失”( 烧鸡广告) ,“无泄(懈) 可及(击) ”( 治泄药广告) ,“酱(将) 出名门”(酱菜广告) ,“有痔(恃) 无恐”( 痔疮药广告) ,“骑(其) 乐无穷”( 摩托车广告) ﹐“衣冠勤(禽)瘦(兽)”( 服装店招牌)﹐等等.很多广告造成了混乱,这不仅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也制造错别字,破坏了汉语成语,有些内容还很不健康,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是不应该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