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欣赏印章(篆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16:37:56
请问如何欣赏印章(篆刻)
x|Yr#IU !ꃴGFJf.Jl\A`ppF2H,pW^S5wYU]-)BmQS}T {X>߫<ìϿ_o~/lk=7֯;rRǾс??ޞUy3WSzeSm֫9,rnw3A3='_lh?3kYKohc=a=l2f54y_m.ky:>|lTGA_FLy5uֳ=32ٌJOXx]O+vhϳU3z sW6?.Z;hbtLdg5k3f70w_j^mUp=' /nKbVuuϯlaWf}oOge^a`;EqݫϟZ>n/:XI4'27'kTxHYTHT w!f *A7ai4T0OXT(zu nwΩTwr VkIml⊗ZEI9]l0{F7Oy} : zʟV, PO#3;vs^ "jrJk7/SO/O42,+לwKbbWC,gg }nhoC)hpޛ|i=1ǰֆGeӔ$ˎ*Ao3UxN%:% .(.˴b'^57̢QI0.EP3jfgnz^x'.iyD?{G9&1zp-O2?i'\^\`5BC~x vtläN"S,mBxc9|H5Y=r>enʻaeV yooazB'6Lc2:6M}A;?}ٿpoGa=`i   > }܅AݨC  IbjMŢG16+Ӆ`#`IS0 *. }Xވé ySxx˸A&a;lEznS5MfbO2[0kajNwu^>xhA'38-s #ձz v[ V΅hEX@[T@A!8xJZˊ^{_t_{< %.Æ!(:$*gOFF [͢^X'u{XwQ55ly#Bw+3?=+rYﯔ h!I%ɱ%Y7YJ3pޱBYtmx]2> fQA6-| 7KzpZ |\߇n*&ߢ ;(kbR 8]Rq3|,p}7+E!R!Of rI>lKJdQQd\B{Ƽ*_Mmy' Y N[_r/(l[Kfsy Ϟ7vs[Mŏ "O_af#)?;¿j[H"#AC;}s@_k*t0OB]Ò@FA[ 8B,UeOtpr_L)cmD< z! ftN ai`^20Z>nӀWޟ;J_.v'sq=kict)\X$]+bP5Wh A)ŮD p^qq<5|,zrչP=Ġ; h-%ɼ#k)\\$8ѫU@?[ $+CCkB Pc>vx%36%{f@{g\q[}9b.FuO]&O0ܬz׊UlpӔTс\6esJ `M:SVk 3K3Xi坞M ȻM.SjJ06-^{UՐ- S`h[%K:DT-S6,:1È*5솁i/y"s%I: mnuoJآqN}]ɘ̘#ϟ1wh,ds`uA5HXّ[S&5s]J x+A- 1&B0;)hcօQc9 &r׌NrEbޕiʔLY'+@T+aD Ц(&(2F!(-iD̩[VFȗ a-VfH- nN U}cG]u f/y+4tL^|ZO1Fy,H*TT3813ʌO^E lz-Gc*3 s~8`4nOGAš8.}Ĺ mn}KYQc45us2(@gd*1AJ̪DL^K&ԤCgh耎8ۤLu09bgї௶^݌>R&$V or"sBɭ^!rDsƗ3!iQñ` ӁfR̅?'Y-g4GP51]I$SB0'SWLig0NCRsxaөa]xx"L\[GѧQ)UacYB|լyKz>e pP]yId2&%9Y]~Z=A+Z'`uEPЖv r1Ū R4jYqITK65y㛛/xGXjW7c>%,9#⪲|U+x=V[4/Qq}vk{YdD QN䤗yblɍUK#Kk!o;WM 'yW*|< LQRݍ_0I'tD"T\'Á+7,+&eSAgWbeߘܫ&,^4{P>E\ϺX'f S; WE#_H GG.$hB{_dR'xZtձZp=% :h2X҆5zGL&`WX.To܂3)]ojVuϫয:BDery-IٟBy'9p hn6ͭ7ʔH(o<S'ш?a@ͷ}E(ZNU=;. ®KLf2+t -\@8AE|Fq)7i<(>HgYXsr {cU`u $5c%ǜbdJbf4 1>= n C=辦MP}07lϨ&Lkt3%_\rvRZ/E/Dq+X/_^uW{"=+c_0ku쯩%~0oScoT۔aô=GGb=sFi[kɟ`f֓OA"{*`J6q9;(Zt/E @Ը7CV~ǬkPF{l8!*mZZ<~4r>Y5ՠ8VӺɄ̈4W 4<ۨjw?K`$f/Uj[5q?'YJpCm,*I 7\Uӥ𓚵JIWz^hvf bpUQg3izq\I.)Xx:6ڶί1 t-<9 YqmYIvHe"Ai-)GܸOV࿵+%]Ԥ 戺,0Nƛ^fBM)0D6k x D?]KZz/VzK*%~-7-Eu՜OψFBΟJXBOp}i:lZ:_Q{UdT~a%VueTckXcK5//¯ wpFqfp1p#s::ބ'jFK}ؗ8D+7alR3N&Niwx.MaQaٱ~ΨhG(RzNH%L$bC:8:<㩉]O lU%#ɽz`M;ʃexZnY &_=Fx9cvf|E|r(z=OI1O煻m܁i@v;4 ͗$ y,ah;8Kjd[ϤJե SarB7)6@%à &TY3HYf4/@Y, 36t>}rJ"IQ+K=:튳;Q$}L|FpL AQ"KOqF&my oKtb?O.ƴ-gs*Ϣ34@z9+Y]N ]jf \]-e-e!#n Cy凮\>>ڶX熼XiZfb#LHqɫn "•]mJPDV?wr5x`G/Ze./VIub̫a 7$k&17C0@p-6_|ɊY%@"!V2hrZ,٣dž7T.?@Fۄp'Pt2pO~ g**bwәRm(5Gr(i& 0`O4;fFr#VD!W:x#?i

请问如何欣赏印章(篆刻)
请问如何欣赏印章(篆刻)

请问如何欣赏印章(篆刻)
中国印虽无书法之挥洒自如,少绘画之色彩明暗,却另有一种古朴和浑厚情致,其间,更是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哲理. 艺术大师丰子恺曾说过,篆刻(中国印或印章)艺术是“经营于方寸之内,而赏鉴乎毫发之细,审其疏密,辨其妍媸”.所以“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 欣赏中国印章可从两个方面,一为中国印的艺术美,二为中国印的材质美,前者为主. 通常,印艺之美则可分化成四个部分:印文、印款、印谱以及印饰. 印文的鉴赏 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 书法 历来有成就的印艺家对书法都十分重视,“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果连字都不能识读,还有什么艺术鉴赏可言.印章之所以被历代知识阶层推崇、喜爱,也正是由于他的难能、他的艰涩所带来的挑战和诱惑.垂手可得的东西不具备挑战性,也没有诱惑力,更谈不上鉴赏价值.而对于鉴赏者来说,识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务. 章法 印文章法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位置安排和整体布局的方法.符合情理的章法能给人以高品位的享受,不合情理的章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底蕴不足甚至是冒牌货.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实、大方、端正,汉印章法大多根基于此,进一步要求自然生动、别饶情趣,这样才可供协商、玩味. 刀法 古人凿铜刻玉,力艰功深,其过程较为复杂.佳石极宜受力,一如良纸之受笔墨,铁笔所行之处,石屑纷披,呈现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线条痕迹具有古拙苍劲的金石气息.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冲刀和切刀.冲刀行进爽快,一泻千里,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雄健淋漓的气势;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一步一个脚印,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有时两种刀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情趣和意味 我们知道,历代许多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都对印章情有独钟,许多印人同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语、诗词佳句或者俚俗语言作为闲章内容,往往能出奇制胜,饶有情趣和意味.当我们鉴赏到这类语句时,也会觉得分外的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在中国,印章石历史很是久远,从古至今,印章石一直为文人术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现有声. 早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就开始用滑石制印,但石质粗劣,只用于殉葬.后出现了古代玺印,多以质坚耐久的铜玉为材料.元末,浙江的著名画家王冕,用花乳石自刻印章,这可说是印章石挤身艺术之林的开始.明代中期,文彭在南京于意外中得到四筐用来制作妇女首饰的青田冻石,试着自刻印章,自此在文人中兴起了篆刻艺术.经过数代,印章石料日益丰富,载体多样,形式各异. 这其中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最秀.[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也作”钤”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三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在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表征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古代玺印的使用]:汉以后,纸的运用比较普遍,印章才采取蘸水印色以后,钤盖在纸上的形式,后来又有了印泥.在这以前,文书大都写在竹木简牍上,为避免简牍散失,密封文书内容,就在写好的简牍外,再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并用绳子捆扎,把绳结放入方槽内,加上一块软泥,用印在泥上按捺出印文.这种于是干后硬化的软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封泥”.用于按捺软泥的印章,白文显得清晰,钤在纸上则朱文印为佳,因此大古印的白文为多.另有一些特大的印,上面可插入木柄,是专门用来烙在马身上作为印记的,也有可能为大件物品发送的封用印记.
[古玺印是怎样流传下来的]: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候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
[战国古玺]: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汉官印]: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 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将军印]: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
[汉玉印]: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圆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魏晋南北朝印]: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朱白文印] :朱白文相间的印式在汉印中很见巧思,据说起自东汉.它的方式极为多样,朱白文字的位置安排及字数均可灵活变化不受局限.这里例举的数印就可见一斑.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工稳的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子母印又称“玺印”,起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人印腹空,可以合宜地套进一方或二方小印,形成母怀子的形状.也有套进一方两印(如右栏“郭意”印)成一组三方的.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六面印]:传世六面印实物较少.这种呈“凸”字形的印章,上面的印鼻有孔,可以穿带而佩,鼻端作一小印,连同其余五个印面故称六面印.传世六面印的一种典型风格为带边白文,每字为一行,密上疏下,印文竖笔多引长下垂,末端尖细,犹如悬针,所以有“悬针篆”的俗名.这种风格虽然尚有笔意舒展、疏密相映的好处,但很容易流于庸俗,远不及汉印的相茂,故历来篆刻家只偶一为之. 中国的印章文化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与“死”近音(也有说法是与“息”同音),遂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称“图章”.古称“玺”.秦统一六国后,皇帝所用的专称“玺”,以玉为之,故后世有“玉玺”之称;官、私所用的均改称“印”.至汉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称.唐以后,皇帝所用或称“宝”,官、私所用又有“记”、“未记”、“关防”、“图章”、“花押”等名称. 文字形制随时代变迁,风格各异.印章的出现和使用,一般认为始于春秋战国之间;先秦及秦汉的印章多用作封发对象、简牍之用,把印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并作信验.而官印又像征权力.后筒简牍易为纸帛,封泥之用渐废.印章用朱色钤盖,除日常应用外,又多用于书画题识,遂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品之一.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 传世的古代玺印,多数出于古城废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战争中战败者流亡时所遗弃,也有在战争中殉职者遗弃在战场上的,而当时发动机惯例,凡在战场上虏获的印章必须上交,而官吏迁职、死后也须脱解印绶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职连姓名的,以及吉语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实品.其它在战国时代的陶器和标准量器上,以及有些诸侯国的金币上,都用印章盖上名称和记录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图记性质的符号,也被流传下来.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许多文字,现在我们还下认识.朱文古玺大都配上宽边.印文笔划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秦印 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风格苍秀.与汉印并为后世篆刻家所学习. 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够构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庄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 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汉玉印 两汉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贵稀少的一类.“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贵卿和士大夫的一种高雅风尚.一般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笔势婉转,粗看笔划平方正直,却全无板滞之意.由于玉质坚硬,不易受刀,也就产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谓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于玉质的不易腐蚀受损,使传世下印得以比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来面目. 官印 官方所用的印章.先秦时用印通称“玺”.秦统一六国后,始有“玺”(帝、王专用)与“印”(官、私均用)之分.历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别官阶和显示爵秩"一般比私印大,谨严稳重,多四方形,有鼻钮,印文布局自然舒展不乱.秦多用斯篆入印,字数不定为纤细白文,以田字日字为界格,疏密有致,自然生动. 承秦制,帝、后及诸侯王所用称“玺”,列侯、承相、太尉、前后左右将军、乡亭侯,将军部属、郡邑令长等所用皆称“印”,将军所用称“章”. 武则天嫌玺音不祥遂改称“宝”,宋元明清多沿用;印大逾4寸,印钮改为直柄,从长寸许至长约一握,居印当中,所谓“印把子”,以示权力.元用蒙文入印.明沿用九迭篆入印,又有关防、长方形官印,多润边粗朱文.清多合用篆文、满文. 魏晋南北朝印 魏晋的官私印形式和钮制都沿袭汉代,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传世的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如刻如凿,书法风格表现为舒放自然,从而成为一个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国传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凿款比较草率,官印未见铸印. 隋唐以来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时代,印面开始加大.随着纸的普遍应用,朱文逐渐替了白文.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并开始运用屈曲的“九迭文”入印(古代的“九”为数的终极,故有此名,并不一定要九迭,?可以随笔划的繁简而变化)以便填满印面.唐宋时代开始以隶楷入印,清代官印满文,汉文两体兼用,同刻于一印之中.无明清代各代农民政权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们珍视的文物. 宋元圆朱文印 魏晋以来,纸帛逐渐代替竹木简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钤盖于纸帛,到文人画全盛时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写,印工携刻的印章已诗文书画合为一体,起到了鲜艳的点缀作用,为书画家所喜爱.在这个阶段,首先是宋末无初的书画家赵孟俯对篆刻艺术大力提倡,由于书法上受李阳冰篆书的影响,印文笔势流畅,婉转流丽,产生了一种风格独特的印章——“圆朱文”的印,为后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 宋以来的兄弟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曾依据汉字书法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并把他们的文字仿效汉字篆体用于官印,传世较少,所见的印文有金国(女真)书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书,其中有许多文字还不认识. 半通印 印章形式之一.秦汉时期下级官员所用之印,其形为直长方,约为正方官印即之半,故名.私印亦有长方形的. 封泥 我国古代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癸时用绳缚,在绳端或交又处加以检木,封以黏土,上盖印章,作为信验,以防私拆现象.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封泥的使用自战国直至汉魏,直到晋以后纸张、绢帛逐渐代替了竹木简书信的来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鉴,用以入印,从而扩大了篆刻艺术取法的范围. 私印 私印是官印以外印章的总称.体制繁杂,以形制而言,有一面印、二面印(即穿带印、子母印、带钩印、六面印、联珠、套印等;以文字而言,有姓名印、臣妾印、斋堂馆阁印、诗词印、收藏印、吉语印、花押印、象形印、回文印朱白相间印等. 吉语印 吉语印既以吉祥的词语为印文的印章.常以大利、大幸、长荣、长富、宜千金、宜子孙一类的言语入印.秦有小玺作:“ 疾除,永康休,万寿宁.”也有姓名上下加附吉语的.多见于汉代的两面印中. 穿带印(又名“两面印”) 私印的一种.印体左右有孔,可以穿带,故名.印的上下两面都刻有印文,大都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号,故又称“两面印”.盛行于汉代. 朱白相间印 私印的一种.以朱、白印文相组合的印多见于汉代之两面印中,有一朱一白、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二朱二白、三朱一白等.一般左右分朱白,也有上下分朱白的;笔画少者作朱文,笔画多者为白文,并把白文列成满白,使朱白之间,各适其宜,致整方印融洽调和.朱白的原则大致根据笔划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笔划较少,白文则相反,从而达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谐效果,这类印大多用于私印,未见用于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称“玺印”,是大小两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印文多作朱文.始于东汉,盛于魏晋六朝.一般铸有兽、龟等钮,外大印为母,钮作母兽,内小印为子,钮作子兽,可套入大印内,合成母抱子状,因称“子母印”.有母印钮作兽身,子印钮作兽首,套合成为完整兽形者,故也称套印.有一母一子的套印、一母三子的二套印等.在一方印章的体积中,兼备了几方印的使用价值,古代印匠的工艺水平由此可见. 套印 由大小数印套合而成的印章.汉代之“子母印”即套印之一.套印分若干层,有多至五六层者,每层(即被套的每方印)五面都可刻印.最末一层为小方印,可刻六面.明清以后,为便于携带,套印多以铜、石、牙等制成. 象形印 亦称“图案印”、“肖形印”,是刻有图案印章的统称.古代象形印,一般刻铸有人物、动物等图像,取材宽广,浑厚古朴,简练生动.多白文,一为纯图画,一为图画中附有文字,今所见者以汉代居多. 图案印 图画入印自战国到汉魏都有,以汉代为最多.又称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样,简练生动,除了人物、鸟兽、车骑、吉羊、鱼雁等图案外,常见以吉祥的四灵(龙、虎、雀、凤)入印的,这类印又称为“四灵印”. 凿印(又名“急就章”) 一般凿印是指刻印的一种方法——在预制的金属印胚上凿刻印文;也指用此法刻成的印章.其印纹文字错落有致,大都为将军印和颁发给少数民族的官印,流行于汉魏晋南北朝.相传其起源是因军中官职往往急于任命,印信大都仓促凿成,故别称“急就章”.此法为后世篆刻家所仿效. 铸印 制作金属印章的方法.通常先刻蜡模,用黏土作范于模之四周,熔金属浇注入泥范而成,故也有将铸印称为“拨蜡”的.古代铸印,有只铸印胚,后刻凿印文的;有印胚印文同时浇铸的.印文精巧工整,别具一格,为后世篆刻家所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