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绿道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18:25:52
为什么说绿道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x[YoW+|@ %[N4H2tO0ӃMձ`[ $%AHIqP PDY 7QYԽU|_sXf"gwιշYSi^?.+Vo_&0-ơ tE/ٻ21__}=mO Z= \7~ yBXG&ƙ?qz2}Ev.l'V}Hn~A+vjdD^Z]스DϝBbQMQG8HwNoNbQJN/lڴі WDTE;ddLVy^>mkQy.My.d)N}Z@@7 Q^3$a}7I_ڷVsպ߅Dj #yU4DvfH. }_Љ^P' ALj@-;"*A']߾{55rza([:C {:榦f~1ٹ榟MΌZ+AtKZ#k{~ȩ4颬_C?PS?D,'`yhFo0m Qp6R;hy(a箂UhliS9諫eWljE۴/{v6<&Kd| ^"p0!Sc' ]^D./WI!ٔӿ+"Sk"L/EeENxW"xjفkUEyY-ìe9N |T0K}7_OZ/؉[R)W nFd/fQvl^?4\)!Zpu0?O+ڵ Z-Me.aY?1ae2lD wxk"( nݯsurHntSXK:SZ7dr)]. r5聐4l7eIFY@Щ$tK8BvĂRl'zKxNɍ0P~7#G?D*w΢n>NUk2K% 3Y] K8-22#z>9 5@5M@l"kӡ3 Ml,/K5a ʷ kc^mx!BDDu(sym5xNO͂dބk.FS)aC'ֲ¢ +3ǰ w/v\^\ -MT3pGR$G 1@}.V~lPdχ EqK54!U+9%|CZ)%V-2K'*.EW!MC=|&Kx@ 0m "Á҆h^G(؊[Ax,L )CŌ薙& ŀ>| > - &4]Lg|/'08EV!/l":"X@Ħs#YJa˜g$Iþ<ŦI]b JuH&B'1SB64ZL|Xٕs hG"eC^hF`I(*7[L#zcЫz꤂Cʥ>//۷nź>6O}h5F Hsds/T wfs>8oZ>YD3 :Ҭ>s*^!^/L=ޢ`k@X%8--t},^ =|/ ׏X(#)* _UY9~}s3/_MK@so)w/ff_='X*%''_O*{xBT{>JWL^CK2ssPO^6y;/6 xOIqHhݒ48Q@抵tiݫ& J3U0ԟMY'{ c0'VŪO=z Dt&ts TdO?gk>\z]@A1U* j܏MbM\%=/xz]v\ HUUȰ_N0=M~ -mjoU^Oz5`EijwG1T:>>uPHwNjȟ&'n~jaa~Tv]Z)VU^w;Blё|ws303Z'P *>0B`ΡN}_͏rj+Wz-颳/ 'G)Xa7S5ϫU#㏬&yV-SOr0N E&SܭxBJԷ~)V` R*sss1jPmo-)| I_'˯^L603~ <[fggT,,y IuV\!mjn^W4To1?ݒݬqWD2~\W̄H-cGCu"-W6Ί݉'ЬlP.uc旔랲'>lWNj'zVe[{Ne)Fn^VE-FL*T,i fpl$w~"y_[uŃJ)pDMN0ˤPo4rUUDj,O;|C<F\Q9xBx\+q}(v^7nݧ+eUMPWP- j?[bC:fԳ/-D[ Ś N4NhV-DA#`sBIL3WA=G9fqJLURe @;ukoj3Buܕ[C-S 3q)9ﯻg~2RA3R/SMZJ}txS VIS5MdiWMvJ7 z0q ;Lj isEa1NʾuSF uf1^?tļ>ruU,]X a)ѠE-1Cu̝ejaP QR%~>HYثW}M5KVFd;%$R'`jΤƍjlHm`XAUHWk0 |µcL۠җʱ ;_@crK Y*Qcсv_jxkI%[&3XCx?[%vFQFQ`~7"qY]3Bc`UݧRș7a%yWfZPe.!>#9ޖjr֭κXn$J&y`GbJvxŮ2wd{C& sQ[E719Y{zJClh +Q:uR!nhAg?):[A)?"]K- t骷&*;pc'=֛#gx6OLs3ԀnA&:`Tc4/7ZO z TH+҇Wg9cjNG 0B=`\\7kTV#F^ȮZ4՝գSsA+TJ}pc&-9ݖE#w"t@LĤY".H |D =⺉n=!d~yi؅2R,雑x xdS<g=lEf· 3腑qt<Qagf):݌fݶY:cWwV j G`>^Wͪ;@)]h]M䯩b^ޠe|"Ql@4lRA##K] 7>N0pi7IPuk5#9%r4d\~=hYN^lQ7FV !6|׳/v(KM>0ˍ.~VlՋ^̧Dm (Z&T/T:ꪕ樽‣D.9]':ZcvtUTI?Cv%٨z6eheD۬CԼn5TK"[QS)=J)'cɬvZd&xL+ݝ5B_]׸;騈 U{gŸt[qDuE F4f6htx NB$=Ǡ^XnqWm44ITup e5 5Q|K%Uk^DKY`&5;{b9DchN-;>o2rXTnP"d# Cbj-d14 OWNO 7\MkPP@ЧJB$w(C^MdcCMZp״(-h]#45 sQ(2| 2@}R # ]B!"$$Z>H HcVWsDH0,O=\CpD"NfܙhS{N^Ǖ)Fߠ]ae4𠕞ja> 1>a7A{H8$v]gfa0سq-*,%d{@$OkwrLMSo)Іs$r3ߑD2P.?A 1}X&q@9]9ZVWTILQDw{:l?4T9\'dh2ᗚ%v~Pe%BguPܺo tyj{r OTT[n'ntLJGUgug~[>ۖ[}Q(7C jqqfEUd^mT{ҪèT'.c[t=]i^=ow3>Imrxd/D.Uqj48Mu`fQpA`uzSEʣ;7)f;8 ;KaCW8e/ '2а0 *@u NeSNzpF^?'qW}ͻA X#ݷu:$:TǃzE?tNSTq;>GSTӻk4RȫqQn?,IRCH[Vs]^LD. =TѡJY?. 3l`XUA}zTr>n]σ?[CxPfR9 `nuKĺ!ۢߦfc.5_}P7NɌ([h|~?%0<>CXԸEzte./oq!WX=_9c+sRkɇTAS$|ANR4%sWxu/uSrD6%/$㩻L:݋lXxG@?~Ϻ}p/%=~>;7?:\\|bz~avnY`.2=|B` q{+} !i]Ԥo#g /kd~jr'&_N/t# Z A=AQJu&*N˝ f %yKu\C ȧ}Q|$r>xV Uv`/pꒆsӀ+|2̯g U

为什么说绿道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为什么说绿道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为什么说绿道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
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但是,“绿道”内涵很广,它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莱托(Charles 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 for American)中所下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
  随后,Ahern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并结合美国的经验,将绿道定义为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 .该定义强调了5点:①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②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③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④ 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⑤ 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  在我国,“绿道”具有景观设计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的概念.  一、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一般地,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密近斑块之间的联系.  二、社会学方面:我们不仅在大自然中建设“绿道”,还要在民众心中铺设政府与百姓顺畅沟通的“绿道”,让老百姓无障碍、少恐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提高民众在精神生活上的“宜居水平”.

绿道特征
绿道是引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在我国国内尚无完整的经验可循.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根据需要,绿道外围可以划定一定范围的生态敏感区或农业生产用地作为城市生态廊道或组团隔离带.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的绿道网是城乡、区域生态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环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绿道建设基本不需要占用建设用地指标,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符合建设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也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之一.还可以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发展品位.
绿道的发展
第1阶段
  (1867~1900年):早期的绿道规划  大多数文献认为,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该规划将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通过阿诺德公园(Arnold Park)、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和波士顿公园(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该绿地系统长达25 km,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和坎布里奇,并将其与查尔斯河相连.其后,Charles Eliot扩展了他的思想,将其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范围扩大到了600kin ,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
第2阶段
  (1900~1945年):景观设计师的绿道规划  这一阶段主要有Olmsted Brothers、Eliot 1I和Henry Wright,他们从事了一些绿道的规划.Olmsted Brothers所做的波特兰的纪念Lewis和Clark的广场规划完成了64km的环,后来被规划师扩展到225km.EliotⅡ所完成的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的开放空间规划.Henry Wright完成了新泽西州兰德堡镇(Radburn Town)的绿色空间和绿道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公园管理署(NPs)进行了大量的公园道(Parkway)的规划实践,如蓝桥公园道(Blue Bridge Parkway).
第3阶段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环保运动影响下的绿道规划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美国的环保运动蓬勃开展,并形成了3个绿道的研究中心和代表性研究学者.  Philip (University 0f Wisconsin)在威星康斯州进行自然和文化资源制图的时候,发现大多数重要的资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两侧,并且完成了威星康斯州遗产道规划(Wisconsin Heritage Trail Proposa1) .Iran McHarg( universitv 0f Pennsylvania)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尤其是其中一章重点讨论了河流廊道的规划 .ErvinZube(Universitv 0f Massachusetts)领导的大城市区域风景规划模型(METLAND)研究小组更加注重定量化的研究.
第4阶段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绿道运动的命名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的报告强调了绿道给居民带来的接近自然的机会.在1990年,Littl 首次定义了绿道.在北美,这一阶段有上千个绿道的规划和实践项目,但研究工作严重滞后,大多数仅限于项目总结.
第5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绿道成为一个国际运动  这一阶段,绿道运动蓬勃发展,世界上有数干个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召集了不少绿道的学术会议,并出现了有关绿道方面的博士论文.有关绿道的互联网也铺天盖地.

绿道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与功能的不同,绿道可以分为下列5种类型:  (1)城市河流型(包括其他水体)  这种绿道极为常见,在美国通常是作为城市衰败滨水区复兴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来的.  (2)游憩型  通常建立在各类有一定长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为主,但也包括河渠、废弃铁路沿线及景观通道等人工走廊.  (3)自然生态型  通常都是沿着河流、小溪及山脊线建立的廊道.这类走廊为野生动物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风景名胜型  一般沿着道路、水路等路径而建,往往对各大风景名胜区起着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着通道方便地进入风景名胜地,或是为车游者提供一个便于下车进入风景名胜区的场所.  (5)综合型  通常是建立在诸如河谷、山脊类的自然地形中,很多时候是上述各类绿道和开敞空间的随机组合.它创造了一种有选择性的都市和地区的绿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综合性.
他国绿道
日本 串起名山大川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但仍通过绿道网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日本对国内的主要河道一一编号,加以保护,通过滨河绿道建设,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同时,绿道串联起沿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和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
新加坡 促进社会和谐
  新加坡于1991年开始建设一个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连接山体、森林、主要的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道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了足够的户外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为多民族社会的和谐融合创造了物质基础,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城市在花园”的充满情趣、激动人心的城市.
美国 刺激经济增长
  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该绿道总造价约3亿美元,全部建成后可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德国 推动旧城更新
  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7个绿道计划将百年来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鲁尔区成功整合了区域内17个县市的绿道,并在2005年对该绿道系统进行了立法,确保了跨区域绿道的建设实施.
绿道在我国国内的发展
广东省走在了全国绿道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前列.  目前,珠三角一些城市已经在小范围的局部地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有关绿道的探索,为绿道网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深圳市规划在盐田区打造一条连接沙头角、盐田港到大梅沙滨水海岸线、长达19.5公里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车道,将山景、海景、港口、生态岛、海鲜街等主要景点元素有机串联,沿路设计了自行车驿站和租赁点,提供停放、零售和简易餐饮服务等,沿途的房地产商业项目也因此得到价值提升.  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珠三角2010年将全面启动绿道主线建设.根据规划,广东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同时,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6条区域绿道相联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2012年后引导珠三角绿道网向省内东西北地区延伸.珠三角区域绿道主线串联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
项目 主线长度 特 色 途 经  
绿道一号 长约310公里 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为特色 西起肇庆双龙湖旅游度假区,经佛山、广州、中山,至珠海观澳平台,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绿道二号 长约470公里 沿珠江东岸布局,以山川田海为特色 北起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经增城、东莞、深圳,南至惠州巽窠湾休闲度假区,经50多个发展节点.  绿道三号 长约360公里 横贯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闲为特色 西起江门帝都温泉,经中山、广州、东莞、惠州,东至惠州黄沙洞自然保护区,经60多个节点.  绿道四号 长约220公里 纵贯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北起广州芙蓉嶂水源林保护区,向南经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温泉度假村,经20多个发展节点.  绿道五号 长约120公里 纵贯珠江三角洲东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北起惠州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经东莞、深圳,南至深圳银湖森林公园,经20多个节点.  绿道六号 长约200多公里 纵贯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滨水休闲为特色 北起肇庆贞山,向南经佛山、江门,南至江门银湖湾湿地及古兜温泉,经16个发展节点.
绿道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
对自然保护的启示
  我国的自然保护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和森林公园四大系统.目前,绝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地是属于“散点状”的,也就是将他们作为一个岛屿,孤立起来进行保护,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自然保护网络.“岛屿式”的保护只适合于那些以美学价值为主的地质地貌保护区,或者只适合面积巨大的保护区.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栖息地破碎化和数量的剧减已经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面临巨大的威胁,而在东部地区尤其激烈.但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台湾地区已经开始尝试建立西海岸的湿地绿道系统以保护其脆弱的生态系统 .绿道途径对于建构我国的自然保护网络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对于快速城市化的东部地区,构建绿道网络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对城市绿地系统和开放空间规划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实践大都专注于绿化隔离带和单个公园的建设,由于城市的无序蔓延,人工绿化隔离带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绿道途径可以将单个公园的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文化线路、道路系统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当中,使各个公园的生态效益、游憩效益和历史文化效益得以更好的发挥.在南京都市圈绿色空间规划中,在城市尺度范围内,规划了3条绿道并且交叉成网络,包括沿城墙环形绿道、林荫道绿道、内秦淮河绿道.在社区尺度上,则主要是将绿道通过多种手段延伸至社区尺度 .
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点上的文物保护到面上的历史城镇、街区的保护到线性廊道的保护.而目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大多只侧重于单个遗产或某一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将绿道思想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中,形成遗产廊道、文化线路、遗产运河等线性的概念,对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虽在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就评定了“剑门蜀道”这种线性文化遗产,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形成对遗产廊道或线性遗产的管理和法规体系.但许多学者已经呼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遗产廊道等线性文化遗产并加强保护 .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中与绿道相关的线性遗产有遗产廊道(heritage corridors)(4项)、国家历史道(nationalhistoric trail)(14项)、国家风景道(national scenic trail)(5项)、公园道(parkway)(6项)、河流区(river area)(14项)、海岸线/湖岸线(seashore/lakeshore)(14项),占美国国家公园系统遗产总数的14% .
对旅游休闲规划的启示
  在区域旅游规划或景区、景点的规划当中,可借鉴绿道思想,依托一些线性廊道将主要的景区、景点形成一一条让游客身心愉悦的风景道 ,可以改善整个旅游区的品质,提高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