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为枳的道理橘逾淮为枳的中心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4:27:33
橘逾淮为枳的道理橘逾淮为枳的中心思想
x|r2YޫTg'ؾ8,_$f$!MLC2DQؙɍ}k% H>pD"sk[ο_6r&tܼm-Ŀ?L{f}vG,pK<N;ռJf~gX<6fvssm270ɿ;u6[e7[oucYij4ږ)7o5n:̂ND/%]\o|nyϼ3 zU8tom>Ǜ^|e,bs,Qڠ So,LӆEݒ䖰{I6n84ƫBϚ[)'\{ Up񘭽N$ܦ^[WϤ`3of-+:vax̿[<04Ǎ})Nt!m,i7%7~8ݸR0KI18ObٸkɆgv?:'ƽIe];ѱ G*me`.3t9H';D ,lq݁|ymd".wGsj fa?{p/cf'fŽMQ$  ɥOn$ 1:C8unS FUȮwթrqÑ2a 8,f,i;95ŀ>&(έ/}9&k/cy-X bX7O^7̛ECH|6';}XY$PzQoiC3CS\2 ĦvxӰzy`<2'R>~Ga xw Lxd˹VAx|t6IJ(ͩϝ*v#9Ӫ&~г^hU}^'uJk6OnL ֩0컠q3f:N,ss2&s907S4B1i;i]?s_ܗ[GFnfq(#wX6 OZf0Ggl; t]q~dثǾYMz[}^aGy{otl5Rӥqe}37 !堞bLڹ9>ƳSfq+? 0Гf֡Mv ":[mԛ*nkQ48}yo<6\UC}%JпOdfc}lf7ĵFi}R18ZPy'vd!̼/OyVSoXN &K&,O6Ibh ;Nv0/`LQ3?:ѼrSmO`waQc0sIw;ndy IwT1mV]P!2avjl, E.&%-Nfq*5vS`--iƀ_^ĒDW_dj[oipVu](:-nB]}C;$]=e:'Թ)3df6;["bRE-+T\}JDՁ}(&EY72[6o'4߶LI P,HGg?{#O̐/ϔc3=EsYtp`~ NeZOG/1pzg<V¹nf,GzĥMI;|:=]iA{sze:+b0ǣ f%GԜH+of܆O1+n%e_:s|,FEth5 C v=b'|n2D۱dENG-N Fڬ&_[hEhSZq۞lky  Fouc^n9NLΦi 9=۶Nɭ:q`- z3牲8NK_g: {Pm8cj]hIz}t, qo~z!K"<掍s/3g{o]a/<&>'6# k+Izz~;ր?ٝCZ_kEu/z1 1[+n B9\O-=KH$D:1׽^aiӵKa}nRذhƶGPRV EpW@w-W=c }5b nS"O9jeBn  zc~\wC>&MLI(l&#’ p)d/lfNU݂5$&[kZBa$ sgMZ]OģrTV`t0~ Ϳ)qɲaHv3PI~^"5 I̿?tif `Qs**k!?2#ǍHɛ=9iIl/wGx 40@ۛpجm'vyKOp""}xv#C"b!(GR|äkXλYQuJ׌$VCcD0p͉z C4]!{rMQ:'IMdKx kf}?w}Di2rPA1.䓺j' XҁUpC4H3J)a!;?Q, HqPOaj+_^p#J81*z1_be 1#_[PU5|pTv&n7%3dw5u彗i2 ,8%a峕#=dE%TPkǰ G2 yJx2;kU1swd[TDS OO9g~JP1CvNRsF9]mp{VOI1&4s![bxu8ȏ"D|cE<:T^HuQ{boA =H^o7x猌mW}wC`PVN-Lf[e#QAX?M< :g3Ԣ8;Xpl95&us.RYB7*@b3>ɓB$upX`rkζA.1"O4ddt3y<*Kd5=qOf@!ƐŒì魙#p\hKݖt,Y ?)e`礽vG{y4Ƃw۵7 HW?RaЇIuĭG@L!z/-I^I•o Y6v61q{5D͌QrH}Mw2V3oH*riH3RpKNE6œ99PkІd c[YGQ19Ëmt#zM|˂`;[.0w9qM.}v9ު:Ưbl?XfA9Dss 4Z/hN%gy/Nv"wwPAnfF`@lɄ!zIh79KIIײ_#RPT,&m wa:\cx?5Hn׼ ڔ$x(S۶,3pO.#Rˌ6?N"4ɪX4 ?VnaobYB* qe>')C֬;0>4>°j9a*1J,]+ cʿ5_3Vs nNl'gnٺ *8,a"u0,o "s"C:?_9VC 6%! hzM-swT,ޡaLʠYKF)P p5,2tpfR)@$0B&iw(0dC$|鬼i o[Wvm*K( 25X4e:c [L; Z^i i@]*C^,vB5EW0P@7s`C Id+ 񴵵N:4=_\a7\,L?t3$4:*p,2T 5XBtʫQ3PX,t0*?}+P@SdU2&&4tW/fMVYڥ^ Ub``ک k_Pc e/|j@LlY^ڞ<v:zP P@/JxqMp+<;lQGfu{"AUil?7k-&&-?&4:1Go`ZOq%D`\&$XO,˨XY:a IE׮mPN/c<\FƲE 0,'(|5ֶ61(aޜԚ4Bڅ>ZV`eAw@wN{")͹{Vǰd;Q~u*32bj7Ֆ~1$8 03d;v{ )jACR M\;/h $%w9߆Sh@s"6^;8>[@Jږt AOdrW1M|CEwb0 $:DvJբBO b." a$y3A 1[sl@w6I^hHBf}jpHkPSKZ[qDQo;7,ETKWo=5Ke90wFS} gWx\7˼+gD|b LYn\ OPk睎ὄJ4Y> ޖk.cu@ɥ ٻeCbDbI? t3'RZ\%;i[<"ioulff%"mI.{ {) ~Yϗ9Alag)4Vq"&mMA$JɸuSOGRk,f60xiCۥP<^+ECgܹJY њG-5u, Z}/qSJiä@9,uk}q Q3PԘJ*gP$,ݽM%Y1\,[Ri",Y$Rfqi\?\qIՄ4DCulК[)|;r8+pd~[ˁ Y7 E(`3;fƧQ@Q||[MB^ A5&xDZ5񬓩nƾ&<&BHMb7 ='9#H> D;snI۹M]xs{b7 ؞T|ͣe0("" [ak%4kSN?Jc"42Y#{xAD$?=iz.Hy:Wpƽr'*_oHKMXܣsk xi繱ޟ*LS?8B:~m_śRŸ"$W|ˡ R! ZU 0}xŒ cK) {aW0;e%u* ™hK(k>G ЏX=nr{3$ @np偮 j pr pjoNU7+3| wCUF+@pBx 9wËY)L*,OtB_Wurm "^iD-PPAVs} zth-]^NI]7kH(5?I%qsn)ޅ~\V(΂qK/OYZn-"c&'!qPAev V[mKge`^Ljio0ڥY^dXTnЦR˸|dpEFAލ³P(fퟅf׎k6KG*DhF,z8> c_Q-LcƅQ%&%Rn~X@J 0cR{6wʬEKJtſ+tÉ y,F5o# 31vrܳ rFJ>:Uy-ߐsG^Kfo%?*SUۤ&Թ}XVigš{bT[(nmDV DtgPZ 0wRj~T-G~u)l_ABq+MF>+7gWRۃM4>AZ77^6hI>k5B->ݡ.&Χ3 Z}@NETޅA>պNLFXozբoe䮃S:zkZ!VyHvO H.2( Q)^IW3f;8oYOPo%dbg΄ŭ`mQ'zӏ.f3M2Y"yq/2%}'WIЖLu}ċDs[B.R/ߛ@>/a3~E?gENކ6vSjg7P?ke ֦_8 r)W7߶:>SwUkKKō| Y;IPW|2L ]\ZG%-ql$:ނVD%=byrgNzzGosɕV& f3H(qCB5J)X[zI()?qz"E^נz@/OopDt퉘yIA@B}J12s;2ЦSGet$m5~ +擛q6MGıҡNx\ͳs=*a1d| 5lK;>׾ȵVM%5ʗtո(pוwZz˸嚟W3n#i6*[];-İMwIz]|? )J{j5~psxѳ䯞P%MB!8~p|'u2퓸{Z*D'Sa-j_J-A[NB1M']AEuT/K~xg|^Vթw7';s35"Y>>  N8߸0$0 (II7|poꇝqd$!j߈m=˥9~%+3'hֿPҥP}x0E7BP%-/B|.6rl /_LL{s qKcj5,ԒORP~J h/cM9U83_4.e\ X[R/;8m% TAa)}zqI4OnGݎ$jE?%hvkRZe],W,L_a̿ɏ>{L1 R>)Q8Vc 2.3mBl770ix.]pdN޺ԙ>Z܃b[x0[yk

橘逾淮为枳的道理橘逾淮为枳的中心思想
橘逾淮为枳的道理
橘逾淮为枳的中心思想

橘逾淮为枳的道理橘逾淮为枳的中心思想
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①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是哪里人?’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哪里人?”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①:指楚王对晏子的轻视的称呼.
橘子和枳子本为一物,但因南北方的土壤、气候不同,生长出来的果实形同而神异,故淮河以南称橘,淮河以北称枳.也说明了晏婴机智及爱国.
【关于《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
《晏子春秋》共8卷,包括内篇6卷(谏上下、向上下、杂上下),外篇2卷,计215章,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这些故事虽不能完全作信史看待,但多数是有一定根据的,可与《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书相互印证,作为反映春秋后期齐国社会历史风貌的史料.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为春秋时期齐国正卿.历仕灵、庄、景三朝,执政五十余年.以节俭力行、谦恭下士著称于时.注意政治改革,关心民事,反对祈福禳灾等迷信.
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70年代之间,国学大师吴则虞先生曾写过《晏子春秋集释》,认为《晏子春秋》的作者是淳于越.历史上《晏子春秋》的版本有如“四部丛刊”印本、铁剑铜琴楼藏本等.
【原文】
《晏子春秋》
第一卷内篇谏上第一
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第一
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第二
景公饮酒酲三日而后发晏子谏第三
景公饮酒七日不纳弦章之言晏子谏第四
景公饮酒不恤天灾致能歌者晏子谏第五
景公夜听新乐而不朝晏子谏第六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
景公信用谗佞赏罚失中晏子谏第八
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第九
景公敕五子之傅而失言晏子谏第十
景公欲废适子阳生而立荼晏子谏第十一
景公病久不愈欲诛祝史以谢晏子谏第十二
景公怒封人之祝不逊晏子谏第十三
景公欲使楚巫致五帝以明德晏子谏第十四
景公欲祠灵山河伯以祷雨晏子谏第十五
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
景公登牛山悲去国而死晏子谏第十七
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
景公游寒涂不恤死胔晏子谏第十九
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谏第二十
景公异荧惑守虚而不去晏子谏第二十一
景公将伐宋瞢二丈夫立而怒晏子谏第二十二
景公从畋十八日不返国晏子谏第二十三
景公欲诛骇鸟野人晏子谏第二十四
景公所爱马死欲诛圉人晏子谏第二十五
【介绍】
★一《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晏子,名婴,字平仲,齐国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县)人,生年不可考,卒于公元前500年.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从政.其父晏弱去世后,他继任齐卿,历仕灵、庄、景三朝,长达五十四年.这五十四年,正是齐国不断走向衰落的年代,国君平庸昏聩,骄奢淫逸,外有秦、楚之患,内有天怒人怨之忧.晏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补天,力挽狂澜,“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史记·管晏列传》).使齐国在诸侯各国中赢得了应有的地位,他本人也成为齐国历史上与大政治家管仲并称的声誉.对于他的人品和政治才能,司马迁赞叹不已,表示“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晏子春秋》一书的作者及成书年代,自古以来颇多争论.有人认为此书是晏婴本人所撰.如《隋书·经籍志》就说:“《晏子春秋》七卷,齐大夫晏婴撰.” 也有人认为是墨家后学所为.唐代柳宗元说:“吾疑其墨子之徒有齐人者为之.墨好俭,晏子以俭名世,故墨子之徒尊著其事以增高为己术者.”又有人怀疑是六朝后人伪造.清人管同说:“吾谓汉人所言《晏子春秋》不传久矣,世所有者,后人伪为者耳……其文浅薄过甚,其诸六朝后人为之者欤?”(《因寄轩文集》)对于以上的各种说法,今人大多不敢苟同.现在,一般的看法是,此书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作者可能不止一人,而可能出自众手.
对于《晏子春秋》的归类,即它所属的学派,过去和现在也有不同的看法.《汉书·艺文志》、《七略》等把它归入儒家,认为此书“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而柳宗元把它归入墨家,认为“宜列之墨家”.近人有人认为它亦墨亦儒,也有人认为它非墨非儒.我们认为非墨非儒的说法是比较接近于实际的.因为从《晏子春秋》的说法是比较接近于实际的.因为从《晏子春秋》所反映出来的内容看,它表现出来的近似于儒家学说的思想在孔子之前,自然就不能把它划入到后起的儒家学派中去,不然,晏子就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了.它表现出来的近似于墨家思想的尚俭观点与墨家尚俭的目的、作用也迥然不同,因此也不能把它归入到墨家学派去.我们只能说,《晏子春秋》就是《晏子春秋》,它没有独立、系统的思想体系,但却有其自身的特点.
现在流行的《晏子春秋》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立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
二《晏子春秋》所表现出来的最可贵的思想是重民与爱民.《内篇问下》载:“晏子聘于吴,吴王曰:‘敢问长保威强勿失之道若何?’晏子对曰:‘先民而后身,先施而后诛.强不暴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百姓并进,有司不侵,民和政平……”《内篇问下》载:“叔向问晏子曰:‘意执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这里,晏子明确地提出了“先民而后身”是国君 “长保威强勿失”的根本保证之一,又把“爱民”看作是最崇高的思想.晏子的这种重民、爱民的思想跟后来孔子的仁政、孟子的民本思想非常接近.
从重民和爱民出发,晏子主张节俭,反对向人民横征暴敛,反对大兴土木,以减轻人民的负担.晏子多次批评齐景公“使民若不胜,藉敛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问上》).“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怼怨”(《外上》).强调要“俭于藉敛,节于货财,作工不历时,使民不尽力,百官节适,关市省征,山林陂泽,不专其利,领民治国,勿使烦乱,知其贫富,勿使冻馁”(《问上》).当齐景公看到有人冻死在路边而不闻不问时,晏子就劝谏道:“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民,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谏上》)
从重民、爱民的思想出发,晏子主张减轻刑罚,反对滥杀无辜.(《谏下》)中记载,齐景公在位时由于赋税繁重,讼事众多,被拘禁的人塞满了监狱.齐景公要晏子去管理监狱,晏子就借机劝谏齐景公,指出正是由于齐景公对百姓的横征暴敛,才使百姓“严听其狱,痛诛其罪.”晏子认为执政者应该“刻上而饶下,赦过而救穷.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罪”(《问上》)他明确提出了处罚的原则,就是“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即该判死刑的人肉刑代替,该受肉刑的以罚款代替,该罚款的就免除不罚,总而言之,就是罪减一等.晏子这样做,就是出于对人民的爱护.
在《晏子春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对人才的重视和对谗佞的憎恶.《谏上》载:“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说颂也,曰:比死者勉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耳矣!故内宠之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苛百姓.民愁苦约病,而奸驱尤佚,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大贤,岂能胜若谗哉?’”奉劝齐景公亲贤人,远小人,表示了晏子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小人的反感.《问上》载: “景公问晏子曰:‘莅国治民,善为国家者何如?’晏子对曰:‘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则其道也.举贤官能,则民与若矣.’”
《谏下》载有晏子与齐景公的一段对话:“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从晏子的言论中可以看到,“举贤官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能否做到这一点,是判断一个国君是否贤明的标准之一.所以,对贤人要做到知之、用之、任之,否则便是国家的不祥.不仅如此,晏子还总结出一系列考察人才的具体方法,那就是“举之以语,考之以事”、“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问上》).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晏子清醒地认识到了人各有专才,不能求全责备.
他说:“人不同能,而任之以一事,不可责遍成.责焉无己,智者有不能给.”“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问上》)在认识到人各有专长的基础上,任用人的时候,就要用其所长,回避其短,扬长避短,这才能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这样,晏子实际上已经提出了人才的作用和地位、怎样选才、如何任用人才的一系列理论与主张,可以认为,晏子是我国较早提出系统的人才观的政治家.
在《晏子春秋》中,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当齐景公赏赐他车马时,他说:“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杂下》)这就是说,他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
《晏子春秋》还十分突出地表现了晏子对礼的重视.他说:“礼者,所以御民也……无礼而能治国家者,婴未之闻也!”把礼看作是治国的根本,统治百姓的工具,可见礼在晏子心目中的地位.在这一点上,晏子与后来的孔子是很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晏子对无礼或不合礼的行为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评.(《内谏》)载:“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其君,而礼不便也.禽兽以力为政,强者犯弱,故日易主.今群去礼,则是禽兽也.群臣以力为政,强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不可无也.’”晏子认为,礼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准.没有礼,人就成了禽兽.作为一国之君,如果带头不讲礼,国家根本就会动摇.《外篇》中载有晏子的另外一番话,内容与上面一段话类似:“今齐国五尺之童子,力皆过婴,又能胜君,然而不敢乱者,畏礼也.上若无礼,无以使其下;下若无礼,无以事其上.夫麋鹿维无礼,故父子同.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婴闻之,人君无礼,无以临其邦;大夫无礼,官吏不恭,父子无礼,其家必凶;史弟无礼,不能久同.’”
《晏子春秋》不仅鲜明地表现了晏子光辉思想,而且也记载了许多表现晏子优良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故事.节俭是《晏子春秋》中重点突出的晏子的品质,这一点,上文已有所交代.此不赘言.另外如退思补过、待人宽以约、责人重以周、谦虚谨慎等美德,书中都作了大力宣扬.《内篇杂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违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托乎老,姣托乎恶;彼尝托,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托乎?’再拜而辞.”齐景公看到晏子的妻子老而丑,想把年轻漂亮的女儿嫁给晏子,晏子严辞拒绝了.晏子的这种糟糠之妻不下堂,坚守爱情,不背叛老妻的行为与品德,不仅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殊为难得,就是在今天,也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格.
从《晏子春秋》的内容来看,编者或作者似乎有意突出晏子光辉的一面,极力塑造晏子的正面形象,由此也可以推断,此书的编者或作者肯定是一个景仰晏子的人.
◇三《晏子春秋》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价值.它以人物为中心,一事一记,各事之间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形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表现晏子的思想品德.全书可以说是晏子的言论及佚事汇编,统而观之,又可以看成是一部晏子传.
此书的第一个突出的文学特点是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例如《谏下》中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写的是齐国的三位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因事得罪了晏子,晏子就请求齐景公送两只桃子给他们.人多桃少,于是三人论功吃桃.公孙接、田开疆自叙功劳后,认为自己功劳最大,都各自拿走了一只桃子吃掉了.等到古冶子叙完功劳后,公孙接、田开疆都觉得自己的功劳不如他,但却都把桃子拿走吃了,觉得羞愧难当,于是举剑自杀.古冶子看到二人自杀了,自己也觉得内疚,于是也举剑自杀了.这件事在《晏子春秋》中写得很详细具体.事件的缘起、发展、高潮、结局都十分清楚,富有戏剧性.又如《谏下》中的另一件事:齐景公的宠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很伤心,不吃不喝,大臣们极力劝慰,但都无济于事.
晏子知道这件事后,就对齐景公说,有一位术士能起死回生.齐景公大喜.晏子就让齐景公到别处去沐浴斋戒.等到齐景公走后,晏子就让人把婴子的尸体装入棺材中埋葬了,然后对齐景公说,术士对婴子已无能为力,现已把她装进棺材中埋葬了.齐景公听了,无可奈何.这件事也写得十分生动曲折,妙趣横生.这一类的故事在《晏子春秋》中占了相当的比重.《晏子春秋》的另一个突出的文学特点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个性鲜明突出.如上所述,《晏子春秋》的编者或作者是要塑造晏子的正面形象,而且尽量把他塑造得有血有肉,具体可感,因此,运用了细节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对比等手法来突出晏子的形象.在《晏子春秋》中,晏子不仅是仁人,也是智者,不仅思想道德崇高,堪称表率,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
在《谏上》、《谏下》中,我们看到了晏子的政治家品格:目光远大,深思熟虑,具有深厚的政治素养,敢于直言劝谏.在其他篇章中,晏子则是以另外一种形象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的.例如《杂下》所载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身材矮小的晏子面对着楚王的挑衅,从容应付,临事不乱.不仅没有让楚王占到半点便宜,而且给了有力的回击,让楚王陷入难堪.这则故事充分表现了晏子灵活机智、反应敏捷的特点,同时又表现了他不辱使命,善于应对的外交家才能.《杂下》中有一则记载:“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胡)难及也?’”这一段对话则又表现了晏子坦诚、谦虚的态度.《谏上》中的一段记载更为生动:齐景公与晏子、艾孔、梁丘据同游牛山,齐景公想到人总是要死的,不禁悲从中来,泪流满面.艾孔、梁丘据也跟着哭起来,只有晏子在一旁冷笑.齐景公问他为何而笑.晏子说,如果人不会死,就不会轮到你齐景公做国君了,正因为人会死,所以才轮到你.而轮到你时,你就想长生不老,可见你是不仁之人.今“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故事中写了四个人,一笑三哭,笑中可见晏子的正直不阿,哭中可见齐景公的贪婪,艾孔、梁丘据的谄谀拍马.人物特点、人物性格,以及人物表情跃然纸上.
除了以上两个突出的特点外,《晏子春秋》还具有语言明白晓畅,手法多以白描为主的特点.书中除了个别的篇章有一些铺排、夸张的描写,其他的大部分都是朴实简语的叙述、描写和对话.语言重在简洁、明白、传神,不太在乎辞藻.从上文所举的众多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特点.此外,《晏子春秋》中的许多语言,特别是晏子所说的话,不仅朴实简洁,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 等等.
《晏子春秋》由于其思想非儒非道,所以,自古以来不太被人重视.但是,深入其中,细心阅读,就会有不少收获.
此书因不是秦人所作,在秦始皇看来当然是离经叛道之作,所以也在禁毁之列.

橘子和枳子本为一物,但因南北方的土壤、气候不同,生长出来的果实形同而神异,故淮河以南称橘,淮河以北称枳。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与人在好的环境下会变好,再坏的环境下会变坏是一样的
就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