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以上,500字以下越快越好!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23:29:4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以上,500字以下越快越好!
x|n#IdMʬ.̠Zt j6shjH2'{hm\gm-* 8/i!@#Piv1Alf)xmd%fۘhx,FUhڦQpQ Ǖ\d Au3qhQ krYԱ3){mu?Z8=[pw tPhzQ.b[q0xlmQau®ѶⱣvC\ݚC8VGt:o5vG 2bޑzh,[qܰ5`h(2?,V36fc{ Sݯw3r\oQ"{bdt@d P c{vi%lb77$DeNh.^0.I`hcYoUkռ!*#Kqj+fjPG^eq.3<#R@-qmotYC &Qs+1]3v4Dسuhmۖ7N-F8=ȬqL{nkhA6TʢQ*n8[޽{5LLn61lvӀ~0 o;tSce)uTvI-!M[&i rV)vTz%AVV%xI<(uD vf^}ą"/3Uv`S.E:L b)P4h~s=:.+OnSC]qB"81jMWj;y`@>:.\8,AZO )lIQT[;ES5 ^ s̛읧S"(NFP;@> uՐo2rLMD}+Q$r=Dl1(6:vˁP~R'Bnaz51 S}p7J 3M]o)I~FUQlQN¢ds/Vy(z͙y,)'/}9;N4$S,h2oB5א괩LL Ku1R}N?3sR,΄ڠ FӜ˹{2_m# b5~N^!D:jVBKtLN֯ TY, D'zBܤ.gTh2>x.463=QM2z ׮,sO =qt΂qbM0{PN#I^` G6|03f#N✷taZhM,guLN*MO@J.89*w`O&=Yp^.VPo Bϱ(Uq}[0C8"c`rȞ5AC|(b^OϘem'S۹Cߴ vXGIo4)"y X^!$X`-aNRJ,v!{@+ )wx=VC/0`"~H=YkF;[X %Z#6diOwK{w8a׸a~*)⃊da5K.e/( ;;ldCڊMrX2TӸKfȞs$Q346xn 2PW*"oTۘgŴp5l7%gjDӜ<4lypvpmpg_ҔY/?HvTYbdJwKpWsѭ@q, e'/j6tm2t5.1.PTk,}Ң%yx2 re7Bћ= *(fL($p("2>[D8!Bxr5juh&4< MpI,DxzZM`V=Ds9&t.d<6-w%N2"XI3⭲hDmIxtZ~y?{Q@r V+ỳED :yW'[M0|sY1GADbakGIrB=%B6 f*P3CX:6a-LT[iL"Ql*(Ue$J^Ku$-x .ST'14nZ!쏀83O(^֘5r(? \. `ޮ{9eBj`yBYdӳPZyQRW\yg6fp@-t WV2F^41)%F@F1nĂxr |'uMQY{ єZV"P%k R+Su TN0ў2;^G;MBGImF~G/9>\;Ǘ%[?0fmj`L/|dF;16wߪ:Ϙw"XCbϯLՓ {%_ٔF3 R)' A&!fEOI2S{g|(e5u$A':i/:Qp"!аC8`~,J\Eüx]G{XT,/J8'~xOnv g?C?s菱4j% |X./M|K>Y7!.jE 9ؑi@Aodԇpbdi;@^ьaS=c_DLԾ~%HP]m~<%EcCuGA쓽0s/;'ðv.^:Jz0ـ;!]2x&~ n2|<.ET@{ :|{>#uiu2p$~7 ʴ3+b)3hF̚ +Z)>Cg0esmSVE?'nq?Lq%|@L;ePӨ2j bS27ߚ0('rj&oLWق{?K&,H\ր'׹]\*G)U:f0MpufpxvFlosOd^%\q!58u  l?b =MmQM3! @]w@6[z1h"5%ޑDH{Li+Mܭh=B)kLSk3 >xwI6>Y!,f0n'@B%O{<,^7`&Ha٥lQp`1oj g2a H*kd.{=ш"F9],ɮۇad/WSU ;,_?k$.AuE})>'ǔIX{ Χ{oԣu8@+ &a դ5q"Y3_c~ 8<7ؓ4G@T>`G,ZVDMQ_ ygs@FN'>.a%5zIHv6|iU|0/vy5kјTAܯؽ6TR"B7t;%RCkL4cOh fKR,pȮ>KC] 60<-1Þ*d y#Cz%hbUW62ot5Bl-x}A`yS'>`YUv5v[WqM0%L :ĒO;b"lڸd ,pUKA{- ~4e\Fj/K&Z*>urftOkU܃ס,W sBym[p x)roiJÔVi_Q{sX^TjxOoiw$3p6Gfyc|n@gw兏]?BFփRG.FϦ(j56bBJt඙^ghLE?!D--5ֽ"Z S6`A4iLVn}QƏa< *U'Ӆ` {Xɦ(w9J9ۇ*L5: M?Kz_wem{N"Yуsu条hd_igG9Y> i_Dg;$]c'ҷV}NDǜdU.:"yCrJa&}B"J^E5DqV2pָ@}M]՜޸#bXDgk/N,rl],5s'oZi%ǣ6qNZr$ORi=Dض\je-۬SKn OވKb"4xdQb=pWqeoI+v'X$ۤ> R$=9=n 1˸ lR2=`n3R/;N̸/ЦOk'>sDGb{6a3OyGѺ'GɘOFLYvkºKKùdu=һj"mCL]j#a:)=:2ؽwn]sE:C)Ժ|8*cCse7dy@n z p8`MMWf(k2lop实vڽ{ZH,j~{|5Ŭ(3U.fe"cCzE6I(ռdB3SYHmLD,8ƋfCt;Q,UTeB_m#C̏b**` |SGAz["U0ߖ/<; w?M8zZ+$$ $rI\J=5=<7xa>k:Ӕik'=:S]4 ƀζVL]]q0a&}*#59'qUhiF{QwKr\a9\1ZWfF*H y&l5xvֱ%϶{bG Ӽm'cJJ:λ_dn9K,fns^}ve rS4XYICR(z].5`[+̽hZmKԒOH=dl`o~,taGբ@ `ftƨL詥QL~0 b.6Ty 'Ms~ߴ{gKR_jQKQׄT(oG)dd48F&v|yl>J7A,>HxU~ZGMY!)( /#rr)>5X{(tQiiL# $q7IմZDB}$7M FxP~NT7ZN!Y%48gUSvVSS-)~y1ی4$WOp'X(+znƢBtLQoʈ f!-Kq4"69kSl1rU+J$5?Ras]M56]YNwhywBxʓ4WEB千hA&e=>w6Y4AAb?y0xۍ+IGFN}mTK -s֚o3&BV;s5r` Yi|sǏ"$_a[b5:]=sEMG*;sJ0uaHҘO8?TgKzs,]:2隚Eۍ k~"bb s7ȼ"BQ8!0;1r y%N"XLzZ=6鐿,A ;/ f’HcGU$i0 [bMd'L\JlF+~?wdMQ[ћ28Ad9eތ=Ҕcf;6X0:$ 9B4 *c# A2%i_}֌59i td Յ 9em_CNE`SR?=S wEl1+M}RrFSW"y>M}|qe(QGqR?eo:0@MNŕ !v5D.TaRFt]&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以上,500字以下越快越好!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以上,500字以下
越快越好!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400字以上,500字以下越快越好!
《三国演义》:关羽降曹是败笔
关羽降曹之事,就正史来看,其本身并无什么不妥,关公就和当时的很多英雄一样(包括刘备),一个主子亡了,就投奔到另一个主子那里去,以求得以一展自己的抱负,而关羽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虽然处身于曹营之中,却时刻想着回归刘备门下,并最终成行,《三国志》里是这样说的:“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这一行为使其不愧于后人将之奉为忠义之神.
然而,这一在当时看来很正常的降曹事件,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给后世的道学先生所不耻,他们满脑子里面就是所谓的“忠臣不事二主”,你关羽事备却又降操,先后事奉了两个主子,别人可以,可是对于“忠义之神”来说,却实在是个大大的污点.怎么办呢?正史如此,谁也无可改变,那就只好重写这段故事,把关公的“变节”写成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之举,那这个历史“污点”不就可以大大美化一番了吗?于是,从最初的三国类评话起,到《三国演义》最终成书,关羽的形象都在不断地给美化,于是有了“土山约三事”,有了“降汉不降曹”,有了“挂印封金”,有了“过五关斩六将”,整整四回的情节,终于将这个“污点”给好好地美化了一番.只不过,在我看来,这四回情节却实在经不起推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降汉不降曹”之不智不义.曹是汉贼,而关是忠义之臣,忠义之士去降一个反叛之臣,在道学先生那里是过不了关的,怎么办呢?于是就弄了个“降汉不降曹”出来,让关羽降了大汉朝庭,也就免除了做汉贼帮凶的尴尬了.但我们要知道,在《三国演义》的大部分时间里,天下都还是汉天子的天下,无论这个天子是多么的弱势,他在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强势者如曹操,也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甘于位居汉帝之下.那么,汉天子治下,什么人才需要向汉天子投降呢?只有两种人:一是夷人,也就是少数民族;一是反叛.关羽当然不是夷人,那么他就是反叛喽?如果不是反叛而是大汉子民,在汉天子治下,还要去向天子投降,那还不成了一个大笑话?所以,如果关羽要向汉天子投降而不是向曹操投降的话,那他必然要承认一个前提:他是反叛!当然,如果他仅仅是一个人独来独往,那么降汉不降曹只不过是不智而已.但是,别忘了,他可是刘皇叔刘备的家臣,更糟的是,《三国演义》让他和刘皇叔有结义之情,那么,刘备的家臣兼兄弟是反叛,那刘备自然也不例外了是个反叛了?仅仅是因为保守自己的名节,就把自己以为自己的兄长陷于反叛的危险境地,不但不智,而且不义,不义是因已,不义是害了兄长负上反叛之名.而降曹就不同了,因为不论曹刘,那时都还自认是汉天子之臣,事曹事刘只是东家打工还是西家打工的区别,再往上说,也还都是在为汉天子出力,就远远跟反叛搭不上界.
二、“屡表忠心之无谋无智”.在“降汉”之后,道学先生们还不满足,于是又生出事端来,这就是让关羽不断地在曹操面前表达忠刘之意:从曹操那领了件袍子,就将之穿在刘给的袍子之下,以示不忘旧主;拿了赤兔马又喜不自胜,说是可以凭此早日和兄长相见.这一段在正史里倒是有些影子的,那就是关羽向张辽表白心迹的话,但那也只是两个人的私下谈心而已,而且,裴松之在这里还有一个注,说是张辽曾犹豫过要不要向曹操汇报,不报是不忠,报了怕会害了关羽性命.可见,在历史上曹操的暴涙凶残也是有点儿影子的.何况《三国演义》里将曹操的凶残和喜怒无常大大地强化了,关羽应该有所耳闻有所目睹的,可明明知道对方是这样一个人,却要不断地刺激他,那不是把自己往死路上整吗?当忘乎所以地表忠心的时候,却又不记得张辽所说的三大罪了,不知道自己之所以要忍辱“降汉不曹”就是为了能留条小命下来完成兄长的托负了,完全不担心一旦激起了曹操的怒火,自己的这一番做作,就完全没有了意义,反而让自己落了一个不忠的骂名.更为可笑的是:道学先生们为了让关羽完成这场表演,竟一改以往的风格,将整书中都暴涙凶残,喜怒无常的曹操写得比刘备还要仁慈,以往稍有忏触就处死对方的曹操(参见不久之后的横槊赋诗),竟对关羽一再忍让,实在让人惊讶.也从中可以看出关羽之不智无谋:如果不是曹操突然间的心智失常,只怕关羽早就“万死不迟”了.
三、“挂印弃官”之不忠.正如前面所讲的,当时名义还是汉天子治下,还是汉朝江山,所以普天之下,莫非王臣.而且关羽所做的官,无论是偏将军也好,汉寿亭侯也罢,都是汉天子封的官,也就是说关羽做的是汉朝的朝臣而不是曹操的家臣,可是,关羽出走之时,挂的印却是汉寿亭侯印,也就是说弃了汉朝的官不做(正史里只说尽封所赐,没有说挂印弃官),却又没有向汉天子说一声,那是私下行动,这样的弃官行动,可是等同于反叛的啊.再者,临走之前,多次向曹操辞行,却一次也没有去向汉帝辞行,那岂不是“知有曹丞相,不知有汉天子”?而且此行弃官出走,不为别的,只为了去重新做另一个汉臣的家臣,将家臣的地位看得比汉臣的地位还重,岂不是说汉天子的地位比汉臣还要低?做着汉朝的官,吃着汉朝的米,却完全不将大汉天子放在眼里,那还不是反叛是什么?
四、“刀尖领袍”之无勇无谋.等到关羽出走了,曹操送行,送给关羽一件战袍,这回关羽又犯糊涂了,竟无礼到用刀尖去领袍子,等到众将发怒的时候,却由曹操代他开脱:我们这里三十几个人,他才一人一骑,自然会疑心我们对他不利的.这在我看来简直就是一个笑话.只要是会思考的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才一个人而对方有三十几个人,而且其中猛将也不在少数,双拳难敌四手,主动权完全在对方手里,对方要想硬留自己,那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就算他留自己不得,一面用人缠住自己,一面却派人去将刘备的两个老婆捉回来,那自己还不是得同样束手就范?无论自己如何神勇,如何戒备,都是无法阻止对方做这两件事的(缠住自己和捉回两个女人),既然如此,与其全神戒备地做出一些无礼的举动来激怒对方,倒不如恭敬有礼地对待对方,反而显得自己临危不惧,有大将之风.而“刀尖领袍”这样的事,看起来,象极一个书生在面对危难时的手足无措,而不似一个勇冠三军的将军的所为,显得极为无勇无谋.
五、“五关斩将”之不忠不仁.关羽投刘的路上,共斩各州关将、守六名,计有东岭关守将孔秀,洛阳太守韩福、牙将孟坦,汜水关守将卞喜,荥阳太守王植,黄河渡口守将秦琪.这六个人中,有个将字的不是很明白做的是汉朝的官还是做的是曹操的家臣(曹操大权在手,派家臣来守汉关也不足为奇),但两名太守却实实在在是汉朝的官,得的是汉朝的封赠,拿的是大汉的印把,无论他是否是替曹操办事,他都是“朝廷命官”,可就是这样的大汉臣子,关羽一路走过来就至少杀了两名.他不知道朝廷之臣不可擅杀吗?非也,就在本书第二回,张飞要杀当时身为河东太守的董卓的时候,刘备和关羽拦住了他,说:“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可见关羽是知道此理的,可是在这里,他大刀一挥,就连杀了两个和那时的董卓同等官职的两名“朝廷命官”,杀了朝官,那就是反叛,可见其不忠,而一路过来,不问清红皂白,连杀六人(加上蔡阳是七个),只为人家挡了他的路,可人家那都是身受朝廷之命,守土有责的,更何况,没有拿得过关凭证的责任也在关羽(正史中应该没有这种东西),既然曹操已答应让他走路了,那讨过凭证过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却为了自己犯下了错误,滥杀朝廷命官,可见其不仁(但这在道学先生的眼中可能反而更是乐见的:大杀奸臣的手下,那可实在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啊.至于这些人的身份,那就只好暂时不予理会了).
所以,四回下来,本来想着将关羽降曹之事粉刷得好看一点,但却反而将关羽粉刷成了一个不仁不义不忠不智,无勇无谋的武夫,岂非可笑?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

全部展开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收起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

全部展开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带给我的启示。曹操一生都属于十分大胆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诈的。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最后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了吕伯奢,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当时他不赶尽杀绝的话,吕伯奢若真带了些人过来追杀他,可能曹操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一直是奸诈的话,自然会遭到报应。后来董承一伙人便刺杀曹操,可惜事败了。后来陆续都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曹操给我的启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诈。
与曹操截然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他热爱百姓。刘备一生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刘备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所以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寻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建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也不知道。他如果听忠臣的话,那曹操怎么可能胜得了他呢?而他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三国演义还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败?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听信好的意见,面对新来的庞统这个外人,他却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而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说的是:“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现在这个季节,不会刮东南风,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烧他们自己的营了”。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这个气象专家能知风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议,曹操也应该有所警觉呀,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还不是让一个小女子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所以董卓便是败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点好色,张绣投降后,曹操在营中寻乐,便找了张绣老婆来玩弄,后来张绣当然恼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亏命大,否则也被张绣结果了。
曹操修了铜雀台后,还要把东吴的“二乔”放于台上,于是便让孔明用这点激了周瑜,让周瑜决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败。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了,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毛泽东就曾经读了五次三国演义,原因大致也在这吧。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收起

1.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
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

全部展开

1.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
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政府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2.
《三国演义》是我百读不厌的一本书,不同的时期读它,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幼儿园时,看的是连环画《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
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
在中低年级,我看的是青少版的《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是一篇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更让我记着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鲜活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胆狭义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赤膊上阵的许褚、抬棺上战的庞德、阴险狡诈的曹操、软弱无能的刘禅……
在小学高年级,再读原著《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饱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义的鸿篇巨作。对里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我最崇拜的诸葛亮,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并非神仙,如他让马谡去守街亭,导致丢失了街亭、柳列城两个军事重镇,一出祁山失败,自己也被降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苛求别人和自己不犯错误,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一点过失而横加指责,也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一次考试的失利而灰心气馁,更不应该为自己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人无完人,我们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实改进的地方。
而我喜爱的三国猛将张飞,长坡桥单骑救主,智夺瓦口,义释严颜,可谓功不可没,只可惜关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务正业,无故鞭打士兵,导致自己被手下两名小将刺杀,还陪上了黄忠、刘备和蜀国七十五万大军的性命,使蜀国状况一落千丈。相反,魏国名将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辱骂置之不理,态度乐观,使一代奇才诸葛亮无计可使,以病死五丈原为告终。可见当遇见悲伤、痛苦、气愤的事情时,应该理智地控制情绪,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它,如果意气用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随着我的成长,每次研读《三国演义》都有不同感受,《三国演义》真是伴我成长的一本好书。
3.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8-05-01 17:52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