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1:19:52
名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x}ir2KV ꍙiVkuo$ 1 41 G>^'o}RB1_ù#3xqg14҇igM~7^JO3jo_߼eZtI/7/􏦾6 ϙ\BV*6C5(~p0/G?o#5SnjK#=3ӆqʋOK  q K>|Pw.0j4w| n.sp/GʋgYpKvu A<#ґ\R gy}=aI4i'()ݬNAǰߘ2})9C3ӮqsDNcnËo7;H\k-dHFhF`)FҹJ#WjEQwt=µ[V-&ů oCn46/yc)d&>kӬk]b ρ+;qUg?7#Gjn9uGͦzُ|ܖ6$ ھnقԁy bx%(% de(d+)7J=zou|N_HG`+e~9S@B˧_/j *V$/ƛܸɈn ˺߸A@(Ap@#H jm5ȋ:n?x!BjD dhōrs DPw4 A]ܿ Jyo-)dwM졹\ԭ^pGk Kf@ v?I78%QzO%ǰ~$JV f\XE^ b0DWj\CY*\d ̰hMpo@Df^Pz%~r3nQs[ɻ=, +w˔f vù7I.aVO̰0L#$<:LT9 h E6~w{Y'&vx{^1 \P_ 8'77@'EδL>FTtoS5X:{'O`%ҭw99` vZ҇۰3 u6E;xڮ4a-9/6ݶ\K;y2HVI/^7AG.?e hܫnP+ Ipشɏr/0tGĸLx/7$p v n lH zc߼&O} 4U<nd6["PX%]1]*n߯+5F:fnX˵ݭ$Qlo543$F:6'r *CVF#"5 BEȢQq)J*Im lx/5G=pA4M݃`)vѵ$6=څU[{e!!TɖEPnyhy^_ cg؊nrwPg/p-랾)BhNs-aˍ4iV:}Oʨ:TpL|å-8w}~G]O MQȨ^nJG4}Ĥ"QaNy,et ~8D`q8`5xU>y07oU&kӀ'O{Ǔ>oOHd݂N3bN`POʍVYԵӣwZ2SڪLM>D.fmUu%<%494XrCN^~u/{مHF&\^R,:I ಖT#_kOGAjO8.+5!xxw [WZI = ı1n}5 94n3q ºOj†D\k*yT}xu|Vo/cf:B7ĒltW*؂~&|]->"8/p2ؕ~2u.tЛ}kl ]ZLͤ:$Ρp\aYx Y`6Rf# q=Ѯ_ >BwrEFL'zKP!Xn)*?+^wg~7 [dN {f҂lci|]DL"T7nn\\`'jLqEFAiwO~QŬjTSZXI:cHgT: }EF!& N 0>rjN{GJ>e}XSE>2D!r)ƪpS|]b 2a6 rCVNL-&)1 /{gWȩ7:Ex B[4i'E%zuu#i?‘dl]qU˄d( j}T/4Ÿ @z?Z9i,EڌL') Ff['cBb pYP@$mszj (Qo _bjv.ooۇϭOksk:0[vq0XgV_ڻ](!~8Z*p^ZH;QWQS_R4;xF>=K3dDOp'kGMj}c㊁ZǍ<]_׸Lᢒo;@JeRDd[-HXAY+2zN]i>^$䅛K@-Z >aA'F h #TYpoD%l7hSP1M_0szl-sa5vKՖ[P"5ա`"`Ko̼en&AM /2غn, 0 N N6G.oHm66Y!{rVc_zxQ ^A3:*k6 {z85$[bs?-!`*RC憄Umlr*ۯ:ӀmC8EIw=ÁU :fם?I0/]W[4,D lgxee9Xasޏ$wfZEɏ).^N+TU}DmY޷ެuYed%(EOڭg}8nt#9YW$]mޣƘ -[|gԈd>xS.s˙4 ?X}w2'PYxUIԍs uD`q$δcs/PY!x0/ %Xa 6]H[rS*1dm>spY'+O mϚ?]zs_RLt[Ut $li߭A}4#H_Bge+eKfyˡjI^k)dV\{ZWY.CY93ֶvj%"xh7bLin Xk/V6ĝ6cEemI<>l)$W*4u@ WzX&f 66A}AW0{XnQ +=+Gp ~j6eDટ$g7xQP|:f'PKo;tU?Q'}|ӢQ1뽂Kp%P&75Pewfu,3R8j A7lV >ZcL'?:W8tDhx\0 cl n6)_1k}/lFeSL\҉.l_D7E fG":0l1mWvϺX #WON328ֱyf-`:^.sp-FR 𻏥iO89X&a#`H;dN_o@y,t1T-Rۡpn1&Dy\Ɩpf-<`@A}/~LM,%&QXg^- 2B ;@'DM*yHF1KUKn}[@Гz>Sޟ措ND+UɀEQguSg "JvwM$~vO%MM;a|v>tOʠ^: IՖyWX}mX%ͣPuV;[{Рj 1-f"->SB|5B*0'¨>LVE9]1uIh2KAc|%ǫ+և0+lo=_C/1.[w` f2E7?ĝơF6rBZUO8RЭE 0wȀy q3W#s^*k! \8*)UXWmZf3 +{\fԕ(%_%!ލOM {eY=n{Cf>Μr 98RL#DH^-TYSL<2=rLA lE2CL8)A8%5M3g}Fr<VQDAieLY*Y3tP~\>iS|X$̒^6Y\Z},~jU £P͙#)NWF=F%nGhRGL=쁳lU `.ͨ@Ÿ 2(΄`>?AKiz(rh,xL?~D=WYJ"+:hh?%>#Qxpk]{%\Y? ;A?~̘#=؇pcwf<s?4-aNBեoOC.Zq޽u6$Z>M򑗊^2c$,d  Bwt\+ThH(LnjF8M pɌ,`֋rsx (:mAvR0Apƚh«?yEߑbDU~rT`a#dŕ -0 $N F%,2XbJlGx;-/s_ _q_Tll{KI?ʒf9pV#&= mnNž&[Jys9m*Y[}?m"'kUdנmZm4Dؼ/ռU 0%_IiVqj˞)(Y1 m` %H^Pub;P!4Rᦧs'=Q봚q| n]s:uл5GY_λR-e%}.%FԿSeI3Q|y&/1=zlab;dĦNo(x|n_WrfU XOO|&t7 Elxa%&>T5aUY:`⪵[e5tzoy:5w2ϼ7vM-7| [ %IX K _W;^6󞔝ш$Uf%cJaY*xp8kdU2]@SQ^}E@I*TbL2LXcۈ!PiT7yF_OXĬB]"RjPRMMe :#55OF]-0&We{ 4QD= V.9vY 'wO$)Βi d zx-d BSCig6ܼ-uPE=p,gl W-@KJ߲P]UR9_.2&bbvdlOgme1ʢq6͐) nP]<Ѹv1`v%&pUw 2^#k`b!EpP8RL;ɠZR}DãI 7Bu7+~WyO k lռ|PAi?HNQ8JMGzvBnr-(d{&nG_< $"|/YnTjf`I>sp:\z r:1%0!,\S-b 3 U0zܖҸnSEWxۡ4Hs&苧 )e,ACOɍTUvn]V+ּ噷؂@j}F#R#s _(2f1)O<߯hn%N&n_ԁ3:?LH4lHd]7f +@D>]Ws=M7VmXw4;6UdF 8uR37ķBjp?ց%Dr-;kX#TѺ*p&6dHڤG0mfٮI_Y$+2)? DT1eLUV4jCߪYSji_ky67UiCΌUw k =*#:^i!? [g`vVͺg wDL>&s*lkgAgc>*g5^3{rcMxۚ`qr4XosTw!Tftt.s|5* ܆O J2X_԰3p3/|e"(aڮrhZQ;y;iV@ v7zgQ™:LF˫ DkIOYŰi&0}}sdytR[`8$4xָ̩پUIb샡uoC:AӤ%/ fXdTYZj8NHVH ^VɻPr(ױ8vi`4Y68z$Մs C;omGK$ܒT~i܆.m~5y\2^;e Oᩔ֝nCA2H7!輌C"!}E)?_7SmJ"eyK2orXep86dC"b.T[D2DѲ=̳vGX?x*eyf:bbg4ssBV^SC"ŽJॗ'jOƤvYⓥ?%J 4%5BN!CQsbrυ"Kr ,;{NY ^_§-fX,پCbMB2XH&Y0o1&ap<GbrhLo0J \jB%v/V]$/ӻr\RP=rVw-Ks>\ݤtpQA"۞cx,/e7I0 vSuw GS?/cj*HY4:B XQ~M0'ļk:kF1PU3m (\}ʥ\޻Cf} WN68LE8A"NV8YЏkX[d86~GT89,F'-U-rHi|2-yIDzYHsjXA [aQѨl֙PnOnڥ / P:I9gGJ&4t#9̆,X0 dN_갃P\w!QU%`m}YҔ&5.c Z2'86K4ƭw-RcP> [\)C3z\I4q7CSM9p[!jw7XAL63V8M*:lba: JW t B`{9H+ePj $4 NƐ&ؤ\QjlO ReTCk5j{(`sˮobZ/nƦVk~duڍg1ђ܊1 'j6Tݻ!Sav~R'&g[J-xBY[߾klt>>YJz)OqdcATd~q,ʬڜQ 8kŎcd5KS<:^OV,]Juӿ4%ۨWf6~F\BJظYnm^-_f-;}ATo@fnsK^Ϙ2[% |K5c(4-"ūۚ çJE[&St7NѰ`-ɥf.f^4a^wZ N\?s-,5f!ECI΃~+5n`K.ׄɈCğّeFwvN,{XqB579 wH51>igBk-l K)6s+1WX g^*ϢG:?˜.fyљ]&9`t= );7ת ­TkNsiS?y,q^W:Llr\#BoPԷqdRN=[]MzLyc^P m3P cmRT`7TuYKkߤ!"|@ř)uUmb7oj>K@X4{j$gj,I;6 eߏ?:eܲ-{ԖqKiB,T6M* q6 -(I1Bql 5w0ztA8R}&&k|=/BJ/Q ά,{Ζp:Ƶ `аu7MfXEtLboj YxYd>HJrbo9R-')G*1߮Ŭ:kSު"|hV܇y( 6[ 2Ki82I$6L\1;BmBǁݛU[9nd }A4C3-tw]a*nE"jϖi%nk_PB+aГsO3nu80Zz^$_Qj=$`1ѫu4fezlFbIh Y#yxD9ȪИ/:fSlB+'G* UI0ώmr4f[3!<(vylk]aַЙi]̨{'3ʎVcALlfR/3aL2av5ux]k}ghk("Pv=]>8b*;ԉ9y}\{tHRpmDd pKfoC3# [,aIdr\œg±Ǡ|ȻSqTB- *߮6tS`qoׁ؀sc2{&m=7J(eb^pYg)d|PҼyr}vğDw+%Ho?;m[GKnDNVTPZpt<ghܝh'ChLNesE g:t9.?a:a=9fh#5+n3ʸZSXU 0nL v~c7~eeP[׾:'a%sҪjwZq1qSH#E[$p¼FLC(}NJV!`C8f|l0d|;ś?U^< j+7TRIs!sߍ7WL[f*D7&4J0ۼsS57&^ws3<134F]a.έU/4Jy! =,J!l{oSvD4¸Rf`-0>R3>e2$RoCUhoy5`]旀k<.[FCGpy#Ja`bb-c> G'O[bC-%Ӗ&BIgMd(4"21I~L&{:HRJf*{E!@JGe1۫푨`;-~\=Bk[Fv|zv%+2 {$R=LUlu'-4@ceNj9qlNudzq6Mv]&\N[قBx=aXr "9:S;5-vfvB+QyHѳ?ZvƀW `4Ò v=k67 M3 q at<Eixw~j ̳_GT>-K;Ke!=Bڸ92nEv:;)==<#n|qC#սG ?0]IVA(A,;/kolhp0w|c>Y}c'ޘ`~,?Bg;0J8q+02(jk*F\s0IFe.<u7wbPt'\ð/N\-CsiC8q^GԳFRׯzzb)vf~&qpֱhV=pGNL{`PhES4`ѵ$.D7}43u#ϰR҉Q`$Y n_ N6@E7>X74l-"[J|Y^:*JɈ/iA2;gc!BD',?jSREHrti/@MU"t۬*@[h9dSx$J{e}.A`ߒfzMNb+_+}~E#z`^5n}4)/?ozO1FV.dw/4!ۯ#q-NUtfO`t\٥_;Q3Hn@&\MADK^x*0|(_" ˉb?3ɵW&d&է%zp*գi7-H08YLTlk_qyi~Ԕ[h~qqO٨kgm'`0N,R`M;(#cmx%=2)pB![A+}4KՂE'rqJ .5cz .rC6L'ynSmyn/ JʃwoF fք̓M~5u\yЍ9*r|r-4?*,Sz m˜>A|.NLYm:..1H A iޞ0(ئIb\GzJJ)r/sT: ;ahsԅ2y-T;č\PT7Z:E9-#edt5 ǁ9DobSa"eU>94AQǺ"N*Zӥi^l%\7 DE.֊,WM=qE9QvШCk ^"(Gk;XAi@_&9G37{g,.ͼܓ+yg 9԰X@;n [N)ZZ&& )^E밼;U|5C<&oZmOg!7o]V(-(T <τyv X VtU=ؿ\dP YгҌc9H%$߿zeX^T__v;:u+]

名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名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名末清初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郑成功

郑成功

国姓爷 郑成功
这谁都知道`

郑成功父子

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
生平简介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

全部展开

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
生平简介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爱国反清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郑成功最重要的盟友——晋王李定国
若说郑成功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与西南抗清领袖李定国的关系。
郑成功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当世知名度远在李定国之上。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定国是他生平最敬重之人,是他最亲密的战略盟友,还是他的至亲“老亲翁”,一个是南明的西宁王(后封晋王),一个是南明的延平王(后封潮王),地位和影响力尚在定国之下。(成功的侄女嫁给了定国长子,后来清兵大举进攻云贵,南明兵败与丈夫一起被杀)
郑成功生平最光辉的业绩,不是收复台湾而是抗击清兵,与李定国一个在云南广西,一个在东南沿海,频频给与清兵致命打击,支撑南明政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堪称擎天双柱;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让步,为后来的“康熙之治”打下基础。
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但不只是因为他收服台湾,更是因为他顽强抗击清兵侵略,为南洋海外华人提供保护,创立“天地会”留下抗清火种,一直延续到数百年后的“同盟会”。
史学界论述李定国与郑成功关系的文章不少,大多是从他俩都坚持抗清,战绩远非其他抗清武装所能比拟,而且又书信往返,缔结为姻,故赞扬之词充塞史著,仿佛二人都是忠贞于复明事业、共赴国难的佼佼者。
但是,就历史事实而言,会师广东的计划是李定国制定的,在1653、1654年(顺治十年、十一年)他梦寐以求的就是同郑成功东西夹攻,迈出收复广东、重整山河的第一步。然而,这只是定国一厢情愿,郑成功并不想这样做。原因不是他看不到会师广东是南明中兴的关键一着,而是郑成功把以他为首的郑氏集团利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研究郑成功起兵以后的整个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大志的人,在明、清对峙,国土分裂的情形下,他鉴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在政治影响上也无法同明、清两个并存的政权争夺民心(包括官绅),因此,他的策略是明、清两方谁能让他独断专行,或者说割地自雄,他就奉谁“正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理想是做一个“纵横而所之”的“凤凰”,不愿成为“槛阱之中”的“虎豹”。所以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清朝若能信儿,则为清人;果不信儿言,则为明臣而已。”①总之,只能“遥奉”,不能“受制于人”。这就是他和后来的郑经一贯提出的“比于高丽”的思想根源。
清廷多次招抚(郑方称为“和议”)之所以失败,正是因为只给他高爵厚禄,决不答应给他以相对的独立性。在这种条件下,郑成功只能做一个“明臣”。同样的道理,他的“始终为明”并不意味着他愿意毫无保留地服从明朝廷的调遣,恪守臣节。在东南沿海,隆武帝遇难后,他“始终为唐”(张煌言语),对近在咫尺的鲁监国以客礼相待,而且极力设法使原属鲁监国的兵将听命于己。对永历朝廷,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奉永历正朔的原大西、大顺军和其他抗清势力能支撑下去,拖住清朝的大部分兵员,借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他是很有政治头脑的,预见到如果应定国之约出动主力东西合击,必胜无疑,随之而来的是闽粤兵连一体、地成一片,遥相呼应的局面就要改观。
郑成功不会不考虑到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将受到很大限制,军政大事要禀承于朝廷,否则就难逃僭越之议。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兵力、爵位和声望上都略逊于李定国,加以李定国同永历朝廷的关系比他更密切,这些因素必然在郑成功的深谋远虑之中。所以,无论李定国制定的战略如何正确,也不管定国为了实现南明中兴对他怎样苦心相劝,郑成功总像一根插在闽海地区的弹性钢条一样,外力的大小只能造成他左右摇晃的程度,最后还是我自岿然不动的南天一柱。明清之际最优秀的军事家李定国的悲剧在于:出滇抗清前期遭到孙可望的嫉恨,无法在湖广(今湖南、湖北)、江西战场上施展雄才大略;中期寄厚望于郑成功连兵粤、闽,会师北上,得到的回报是虚应故事,新会战败,丧师失地,南明中兴从此无望,他所能做的只是效法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郑成功对广东潮州地区一直非常重视,这是郑氏家族军粮的主要来源地。郑鸿逵和郑成功多次进兵潮州原因就在于此。但他的意图却是希望把潮、惠地区据为自己的粮饷、兵员补给地,而在郑军和永历朝廷之间最好是留下一片清方管辖区,打掉这座隔火墙对郑氏集团不利。于是,他在李定国心急如焚的情况下,一味采取拖延推宕的策略。上面已经说过,李定国部署二次入广战役在半年前就已经把预定的会师日期通知了广东义师,决不可能不通知指望在全局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郑成功。
四月间定国在高州派遣的使者到达厦门后,郑成功正同清方“和谈”,将使者软禁。八月才派李景为使者来到定国军中,定国的回信中说“兹不谷已驻兴邑”(广东新兴县),据为定国治病的陈舜系记载,他在八月十六日随定国大营往广、肇(新兴属肇庆府),可以证明这封信写于八月十六日以后,信中所说“五月至今,所待贵爵相应耳”,是说他四月派出使者预料五月可得回音,不料等到八月,成功使者才姗姗来迟,带来的消息又不明确。定国的回信除了明显地流露出不满情绪,仍抱有会师的极大希望,“慎勿然诺浮沉,致贻耽阁。要知十月望后,恐无济于机宜矣”,真可谓语重心长。
从《先王实录》中得知,李景和定国使者携带复信返抵厦门不迟于九月初三日,“藩得会师二书,即欲调兵南下勤王。以虏使在泉,令差暂住金门”①。然而,他偏要拖过定国信中指定的十月望前(十五日以前)师期,到十月十九日才“遣师南下,与晋王(是时李定国尚未封晋王)等会师勤王。委左军辅明侯林察为水陆总督,提调军中一切机宜;委右军闽安侯周瑞为水师统领”,率兵数万、战舰百只,“克日南征”,同时派官员林云琼赍勤王师表诣行在,并持书会晋王等(定国时为安西王),书云:“季秋幸接尊使,读翰教谅谅,修矛戟而奏肤功,大符夙愿。……兹叠承大教,宁忍濡滞以自失事机?奈尊使到敝营时,值南风盛发,利于北伐而未利于南征。……即欲遣师南下,与贵部共取五羊,缘风信非时,未便发师。……兹届孟冬,北风飙起,即令辅明侯林察、闽安侯周瑞等统领,扬帆东(?)指,虽愧非顺昌旗帜,然勉效一臂之力。水师攻其三面,陆师尽其一网,则粤酋可不战而擒矣。”①

郑成功这次出军有几点很值得注意。第一,郑成功自起兵以来凡遇重大战役都亲临指挥,这次入粤之战对南明和清方都关系重大,西线是安西王李定国任主帅,给他的信中又反复强调了会师广东的战略意义,如说“粤事谐而闽、浙、直争传一檄”,那么,他为什么不肯亲自统军西上呢?惟一的解释是他已有卸责于下的准备。第二,郑成功在众多将领中选择林察出任水陆师正提督可谓独具慧眼,永历朝廷初立之时正是这位林察拥立绍武政权,大打内战,这时让他统军接应永历朝廷的主力在某种意义上确实是“最佳人选”。第三,郑成功是一位久历戎行的统帅,在给其弟世忠信中也说自己“用兵老矣”,何况郑军同清军作战时几次因救援不及时而失城丧师,他当然明白“胜负之际,间不容发”的道理,那么,他在九月初收到定国谆谆嘱咐的十月十五日为郑军到达指定位置的信后,为什么要拖到十九日才调集官兵“克日南征”呢?第四,郑成功自上年就已知道李定国东西夹攻,一举恢粤的计划,其间定国还再三遣使催促他领兵接应。
在帆船时代里,海上航行受季候风影响较大,无疑是事实。但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郑成功没有出兵决不能用“风信非时”来解释,否则,郑、李使者又怎么能往来海上?何况,上年(1653年)六月至八月郑成功曾经率领舟师南下潮州、揭阳;下年(1655年)八月郑成功又曾派舟师南下广东,九月占领揭阳、普宁、澄海三县,证明秋季并不是不可能南征。退一步说,顺治十年(1653)李定国计划次年东西合攻广东之时,具有丰富海上经验的郑成功如有会师诚意,也应当把海上用兵的最佳时间通知李定国,以便定国确定东西会师打响的月日。明眼人不难看出郑成功的态度暧昧。第五,最引人注意的是,郑成功派出的援师行动极其缓慢,有大造声势之形,无实际作战之心。
从清方档案来看,十月初一日郑成功发牌调集兵将,部署南征事宜;初四日他亲临铜山(今东山县)视察兵丁、船工,“授辅明侯林察为正提督,闽安侯(周瑞)为副提督,管辖一百艘大船,派往广东与西部贼兵会合”①。十月二十二日,清广东水师副将许龙报告,“上游有数百只船集结,闽安侯周瑞、辅明侯林察有率兵南下之势。盖于二十三、二十四日起程,有言去碣石,有言去广东”。十一月十九日,林察部泊于南澳扎营,“商议军务”。铜山距南澳不过百里,郑成功信中说“兹届孟冬,北风飙起”,正值顺风,一天可到。郑成功十月初四日在铜山阅兵命将,一个半月之后才停泊南澳扎营商议什么军务。又过了一个星期即十一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林察等率领的舟师三百余艘进至广东海丰磡寨村(当即瞰下寨,在海丰县南海滨)。十二月初五日,林察领船只四百余号、士卒三万余众进抵平海所(今惠东县平海)。同月十四日林察派出一队白艚船驶抵大鹏所(与平海隔大亚湾)征输村寨粮米,在这里遇着了广东沿海义师李万荣、陈奇策的队伍,据清方侦察,李万荣曾以猪、酒犒劳郑军。十五日,林察等部乘船三百余艘驶至佛堂门外(在虎门南面二百余里处,距广州四百余里)①。
上文已说过李定国在新会战败的日期是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林察所遣部分船只到大鹏所同李万荣、陈奇策义师相遇的那一天。当时李万荣等只知新会正在激战,不可能知道定国败退,几乎可以肯定是由于他们的极力劝说,林察才在一天内即从平海进至佛门堂。大约几天之后,他们必定从广东义师处得到定国大军战败急速西撤的消息,在海面观望了很长时间(其中必有派人向郑成功请示之事),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五月返回厦门。

明、清双方留下的档案和记载都表明,郑成功虽然派出了军队,却没有参战意图。清闽、粤两省高级官员非常注意郑军动向,向朝廷报告林察等南下的日期和活动颇为详细,却没有任何交战之事内容,也就是说林察、周瑞部决不是遭到清军阻击不能早日到达定国指定位置;从十月初四日到十二月十四日磨蹭了两个月零十天才驶抵平海,派出部分兵船去大鹏所村寨征收粮食,而杨英记载林察、周瑞出兵时,他以户科身分同忠振伯洪旭“照议”计发行粮十个月,可见也不是由于粮饷不足。剩下的惟一解释就是郑成功在命将时即已亲授机宜:不可假戏真做。这一判断不仅可以从上述郑军处处拖延时日上看出,从清方档案和郑方纪载中也找不到任何作战痕迹,给人印象似乎是郑成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南海旅游,对组织这次改变明、清战局的战役的李定国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手段,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台湾外纪》卷四记林察、周瑞返回厦门后报告“舟师次虎头门(即虎门),侦知李定国战败,梧州失守,不敢进兵,还师”。郑成功玩弄权术,责备林察、周瑞等“勤王入援,君命原无俟驾,逗遛观望而回,朝典何在?尔等合心畏避,当尽正罪”。随即下令将周瑞“削职夺爵,解其兵柄,永不叙用”;林察等人降级有差。在给李定国的信里写道:“客岁蘧使遥来,同仇同袍之订,甚符夙心。用是敿干敹胄,大集楼船,方刻程期,而敝员李景复以台命至,展读再四,知殿下内急君父之忧,外切仇雠之痛;不佞恨不能征帆悠忽,直扫珠江,同挈故土以迎乘舆。讵意船师未到,而大师已先班回数日。有贵部官兵自粤来投者,细讯其故,盖以骄兵致挫。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但敝船逗遛,既不能先期会师,又不能奋图后援,实与有罪焉。已将水陆各将,审定功罪,乃知依违不前者,闽安侯周瑞,已重行捆责,革职闲住,乃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①

郑成功对南征诸将的处理和复李定国书是大有讲究的。1654年能否实现东西合击,奏捷广东,直接关系着永历朝廷的前途,是非同小可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郑成功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决不至于看不到这一点。他的信中轻描淡写地说“胜负兵家之常,不足深忧”,把关键性战略意图未能实现等同于一般战役的胜负,可说是官样文章。信中首先批评了李定国“骄兵致挫”,然后才谈到自己的舟师“逗遛”、“依违不前”,意在把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对方。我们不能说李定国没有犯过骄傲轻敌的错误,但是新会战役的失败却决不能说成是定国“骄兵致挫”。
在人员处理上,郑成功治军之严,在历史上很著名,惟独对这次对南明有决定命运意义的战役中逗留不进的将领却轻轻发落了事。林察是南征主将,郑成功却把“依违不前”的罪责加在副提督闽安侯周瑞头上,原因是林察为郑氏嫡系将领,周瑞原是鲁监国将领,亲疏之分显而易见。顺便说一下,郑成功的跋扈自雄在致定国信中也有充分的表现。按明、清制度大将专征时皇帝授予的最大权力仅限于副将以下违反节制可以不经请旨以上方剑处斩。周瑞位居侯爵,成功信中说“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完全是一国之主的口气。总之,南征之役无功而返是按照郑成功自己的意志行事殆无疑义。

综上所述,1653—1654年李定国策划的广东之役,是南明中兴的最后一次机会。定国计划的重点是联络郑成功东西合击,配合广东各地义师首先全歼广东清军,再展宏图。在这三股抗清力量中,李定国军和广东义师都是全力以赴的,只是由于郑成功志不在此,终于功亏一篑。广东义师为了实现定国的战略意图表现的积极性颇足称赞。在定国新会战役失败之后负责联络广东义师的明两广总督连城璧仍然为这一东西合击战略奔走呼号。他在1655年六月给永历朝廷的奏疏中呼吁:“所望西师迅发,闽帆再扬,而臣与辅臣郭之奇一鼓再鼓,乘敌之疲,用我之壮,粤东不足平也。”①次年(1656,顺治十三年,永历十年)七月,连城璧又在疏中说他联络的粤中义师“坚处海滨,……枕戈以待王师重来,与闽师期会,收前此未济之功”②。由于李定国在新会战役中兵员器械损失较大,又急于赶赴安龙迎接永历帝入滇,顾不上粤东战场了。大好良机付之东流,曷胜浩叹。
东进台湾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于是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中国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中国内陆。1684年4月,台湾(时为台湾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是台湾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中国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多次欲攻取菲律宾
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菲律宾这个名字,就是来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遣使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到时可里应外合,但还没出兵,他得知儿子郑经在厦门跟奶妈陈氏通奸,郑成功勃然大怒,命部将郑泰杀郑经,郑泰因不忍而抗命,又患疟疾,不久病危,1662年6月23日病逝。
后来,其郑经也于1670年和1671年两次准备派舰队征讨马尼拉,但最终没有出兵。
评价
郑成功接收父亲的兵力,成员多是盗贼出身,于是郑成功一直是“强人统治”,“严刑峻法”,极少接受属下的意见。然而他的文人背景却也能让他以德服众,同时也有助于他对商业方面的经营,创造出胜过他父亲的局面。
因郑成功为汉和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
台湾日治时期,日人拆除为数不少的汉人庙宇。但位于台南,清代设立祭拜郑成功的延平郡王祠所幸被保存。并另在旁兴建和风建筑“开山神社”,亦供奉郑氏,形成双庙格局。直至战后,开山神社遭拆除,延平郡王祠则将原先闽式建筑整修为北方朝廷式。
中国把郑成功看作从荷兰人手上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日本则把郑成功看成第一个日裔子孙经营台湾的例子,而台独分子则把郑成功看成汉人脱离中国统治,移民台湾,建立新天地的典范。
轶闻传说
地名
台北市剑潭
相传1660年代,郑成功及其所属军队行经此河河段时,遇见神怪与神怪造成的大风浪,为伏怪,郑成功抛一身边宝剑,始降服神怪。后人为纪念此事件,故将该河段与所涵盖流域皆以剑潭命名。但经后人考证,此一民间传说并不确实。
台中县大甲镇铁砧山的剑井 寻三宝复明
有天,郑成功(下简称郑)到泉州的仙公庙去,问仙公明朝有无中兴的可能。仙公说:“你是明朝忠臣,若想中兴明朝必先到台取三宝:一个玉印、一件乌山柴、以及出米岩。”
玉印 版本一:
郑在台找寻玉石时途经打狗山,向一位仙翁打听,但仙翁却先请郑在洞穴里过一晚。隔天仙翁询问:“昨夜睡的床为何?”郑答:“石床”,仙翁叹道:“一切都是天意,不然您如此聪明,何将玉床误认为石床?”语毕送郑一条玉带。
版本二:
郑带少数将领前往玉山找寻玉石,但一行人整天下来,只见遍地石子,却无玉石。当一行人打算打道回府时玉山的土地公现身了,说未经许可,任谁都找不到玉石。
表明来意后,土地公却叹道:“当作佩玉尚可,但玉印恕难奉送,只因天意如此。”郑惊讶道:“只是要刻印章,有什么天意呢?”。见郑坚持,土地公勉为其难地随手捡起一块石头给郑,说也奇妙,当郑接过来时,瞬间石子变为玉石。然而等郑将玉石刻成印章后,每次盖在纸上却都是“南无观世音菩萨”。
乌杉柴 郑在阿里山时,找到三棵乌杉,其中两颗需约三十余人才能围住,另外一颗小一点,但也要二十七八人。第一天砍了树身的三分之一,但隔日见被砍的地方竟然自动愈合,像是没砍过一般。接连试了好几天皆如此,郑便祈神请求帮忙,当晚他梦见一老人对他说:“这三棵乌杉是神树,正果快修成了,谁砍,谁就会受伤。然而你之所以安然无恙,正是因为你是明朝忠臣,上天都在保护你。若你一定要取乌杉柴,请筑檀祭杉,若该你得则会自动倒下…”隔日郑照其指点而做,正祭祀时忽然一声巨响,较小的乌杉倒下了。
出米岩 郑途经大岗山时令士兵扎营,自己则去庙里拜祭,祈求早日得三宝以便复明。当晚郑就梦见佛祖带他四处游玩,并指点藏宝处,说道:“谷仓位于庙后面的岩穴中,左有千人斧,右有万人火。”,接着授与火斧的用法,嘱咐道:“产出的米只能在此食用,并照人数取之,不可多取。”
隔日,郑率兵去找寻,果然有米从岩穴流出,他便照佛祖授与的方法煮饭,全师粮食便足够。
只是郑无法全得三宝,注定无法反清复明。
预兆
逝世
《台湾县志》记载:“当国姓公卧病的当初,五月初二早,忽天昏地暗,黄蜂大作,初三更风雨交加,台江及安平外海波浪冲天,继而雷震电闪,如山崩地裂,……初五日,天平雨晴了,初八日,国姓爷归天。”
南投县草屯镇
据传为明末郑成功率军征番,驻军於此,兵士丢弃旧草鞋弃草鞋成墩,所以旧名「草鞋墩」
台北县莺歌镇的鹦哥石
基隆市的仙洞

收起

就是郑成功。

郑成功啊。

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