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春色归来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0/04 06:12:03
五原春色归来迟
xXYn݊`$  PD %[m٢,@ @f{[)^m;~@C"/k8uTQ~kr_fڷ_Η߿oOD9I-hWoí<߉칷liK֓I^)1!J}x芲_iRGߊҋ~ueNhR: Gi5Z:d#z"Fi=SFQO7'{q8)~K_ύ/ƫq)r~Sʮu\ኘ9lS>8 yKCrQVWT9ә[ϼ5LE\LC@~nR߾t߂MKmDisF?TLJ_$Oճj[?ކ-2(񶖷7ƔSkx}5ύ d5' GiA51@1'%oL ?}ָ)^Q& WN:ȖQo∶{HhEʠ?">˷% rۋQ)6m>-z>-}r.dVYְOv20/3 닸JC) mjh#6 `HckeQuF%gEVS/H:IL zLd:ZN ̳m?!\ >&b&]шNToDI{ (S2z.6cNMfɚ}Si)'%ǹ "f0һp=c{bMf} ]e񧶣bU5"ԝ'Ȫ:}mmsGw_R3^oo4iCdDw~߂GZUPuR!8RغY6l{G`hd[dQH۵hrz%МFqBH9Z|7V=גHuG Gia2놙r}nF0UOF9-S> xҨ 0vgN=6*>jإ{^Yg}cE~]r!b/nEAV~tn9J4,}~ N.,*@Ĭˁo*9@wiUicX%^4 ?i/EzGwMذi~@S vdX$f)?C안`~mz᪥0=۠&As>a F,1 6 ~b2M 9~Ȧè) ۯB&Q,ፄK8/;RXF[4-tI+ڕ80s,*Up˹D0O1Qm_[MGQl` ,,X ]TƇ) 'rV?paFNҼ=WU&Ŵn/>Ԕ{,R}ֶtj6H}9ۑөi1c O,8qqbjdˤB%ЉQ'tơ/cU7ra(qAC-1Cx)ZF]V~3Z ;f]AEV2Ztq#Ihԋ)/%P遌Aow XI/MX!v?9 rXKDNMWM=}7xd=XLwpFeF6 laq`q3H󽐅p+Xp%S߽T":cqja{xspq9Cho wrh'm݆547#z 6p`x\OhAV Mm ]!""`@Djx2p0a+-2"7:9Dz #mvn۔vYNȱM҅W[lK'€8 "8EaG>]©ۇPGDﶼ/sVۤE_\q=LJY6w1H00J -@U4v̓e^kA(EunƄ Ih(N618AW6Q]oy͛ě*jpjk[ a{m4 K^Bzr7(, tk5k Q|Aco-'K0

五原春色归来迟
五原春色归来迟

五原春色归来迟
边 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归来迟,
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花落时.
(作者张敬忠,唐玄宗,开元年中任监察御史.以文史著称,后任平卢节度史.〔开元系年号,即公元713-741年〕中兴后,河套地区“引河水,开渠道,兴屯田”,已是一片繁荣景象.作者曾亲临巡视,并撰此边词.)

边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边词 张敬忠鉴赏】

张敬忠是初唐一位不大出名的诗人,《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二首。据《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中宗神龙三年(707),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这首《边词》,大约就是他在朔方军幕任职...

全部展开

边词
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边词 张敬忠鉴赏】

张敬忠是初唐一位不大出名的诗人,《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二首。据《新唐书。张仁愿传》记载,中宗神龙三年(707),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曾奏用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分判军事。这首《边词》,大约就是他在朔方军幕任职时的作品。

首句中的“五原”,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张仁愿任朔方总管时为防御突厥而修筑的著名的三受降城之一——西受降城,就在五原西北。这一带地处塞漠,北临大碛,气候严寒,风物荒凉,春色姗姗来迟,所以说“五原春色旧来迟”。着“旧来”二字,不但见此地的荒寒自古迄今如斯,而且表明诗人对此早有所闻。这一句是全篇总冒,以下三句即对春色之来迟进行具体描绘。

“二月垂杨未挂丝。”仲春二月,内地已经是桃红柳绿,春光烂漫,这里却连垂杨尚未吐叶挂丝。柳色向来是春天的标志,诗人们总是首先在柳色中发现春意,发现春天的脚步、声音和身影。抓住“垂杨未挂丝”这个典型事物,便非常简括地写出边地春迟的特点,令人宛见在无边荒漠中,几株垂柳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着光秃秃的空枝,看不到一点绿色的荒寒景象。

三四两句仍紧扣“春迟”写边地风物,却又另换一副笔墨。通过五原与长安不同景物的对照,来突出强调北边的春迟。第二句与三四两句之间,包含着一个时间的差距。河畔冰开,长安花落,暗示时令已值暮春。在荒寒的北边,到这时河冰刚刚解冻,春天的脚步声虽已隐约可闻,春天的身影、春天的色彩却仍然未能望见,而皇都长安,这时早已姹紫嫣红开过,春事阑珊了。这个对照,不仅进一步突出了边地春迟,而且寓含了戍守荒寒北边的将士对帝京长安的怀念。

面对五原春迟、北边荒寒的景象,诗人心里所唤起的并不是沉重的叹息与忧伤,也不是身处穷荒绝域的孤寂与凄凉。这里是荒寒的,但荒寒中又寓有它所特具的辽阔与壮美;这里是孤寂的,但孤寂中又透露出边地的宁静和平,没有刀光剑影、烽火烟尘;这里的春天来得特别晚,但春天毕竟要降临。“河畔冰开”,带给人的是对春天的展望,而不是“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李益《度破讷沙》)这样沉重的叹息。刘永济说:“此边词而不言边塞之苦。但用对比手法将河畔与长安两两相形而意在言外,且语意和平,可想见唐初国力之盛”(《唐人绝句精华》)。这是深解诗味的精到评论。沈德潜评道:“不须用意。”(《唐诗别裁》)说的也正是此诗于不经意中见诗人气度与时代风神的特点。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和王之涣的《凉州词》对照起来读,便不难发现它们的声息相通之处:尽管都写了边地的荒寒,流露的思想感情却是对边塞风物的欣赏。在这一点上,《边词》可以说是开盛唐风气之先的。

这首诗散起对结,结联又用一意贯串、似对非对的流水对,是典型的“初唐标格”。这种格式,对于表现深沉凝重的思想感情可能有一定局限,但却特别适合表现安恬愉悦、明朗乐观的思想感情。诗的风调轻爽流利,意致自然流动,音律和婉安恬,与它所表现的感情和谐统一,让人感到作者是用一种坦然的态度对待“春色旧来迟”、“垂杨未挂丝”的景象。特别是三四两句,在“河畔冰开日”与“长安花落时”的工整对仗之前,分别用“即今”、“便是”这样轻松流易的词语勾连呼应,构成了一种顾盼自如的风神格调。“治世之音安以乐”(《毛诗序》),这首诗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证。不妨说,它是初唐标格与盛唐气象的结合。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