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05:38:06
支那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xXrG0PH9;Py(l@S$ !"@εэ_ΪI0/ (isUY2 O_=ZB\r`$|8MfG?rWϞXl,`7ܘ 08}_vǡ7<|leP~$'SVK5*YѶ 2LZ6k  CżNvD:m^a,vE֑񮱌 O2fD1*faNJ~W2WHΫfD?o/L~Tfy<#MV\V|avR=@c4T.ΒZ-53pSNbx7j>4s >{q9±ixlQ>#tղ]~CϥlUT[[%;,[Q:S]Dp ,!_^pE6IIvV8P11@g $u1sQ[^o4g*9!!8DǡZ^N0rʐlJe:) p&kRGʢxG|\;JTR(Р5M!/CdRǶϰ]EDv$'_F)ޣ.q2"jBz.\c;: ԔKMh'BWaƀ*tj2rgZF/3@mm+°OcrXgD#<)˹WEgfMX/1Y\J`M %.'JO 2ƹpe㊇:´! Zrb7lYU‰qm`S=]C4+Z@ʎ#}<5i'xr Şo(DCN10O+;X(TIаcN3AR3@l=XtnU\N'|>`-7nJ G;qqnN ku]vĤj csGoD9eЕ(?u:uR٢jeԂf Z+G^n|JG=4oI gSV-xy}BXGt;D9ҏ0gãM20Le&X P1 -6.eG3n|TL 38vj=om_Z6ht gOe}:Ky%V dVK*סTڢT|NʣiK>3(Okz#kN|LfX%S&>p~[.#yF9 !Ǡ>kѽMx}>[b\6>MCJ%^K,&FcA6 RAeឱ "ԫ,Xʘ0>FpbTo@funX8)\ g< B R$in=kF%mn&#?&g(jI̎7(n]ﳛ蜫E㷥NEy ID%ECvpi~q,KdȠ)%VP,Bs䍷eƬo\#J7ʧ>uh:-h](N$wD}._9w~ %h _G-,9-u2i u];PEз7<_chCq8; ?\KrhGM;1p"5bECjm9nB|##ė"?`  K&_lޜ #@|ՇGD |Tk /^~.ן557+[k; ᫨qŇlBSp1TI+¢^=}歯In_xK.`gnV+$<@pt0?nOqp

支那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支那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支那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1,“支那”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按照音译把chini就翻译成“支那”.同为印欧语系的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来自这个语源.《大唐西域记》就有一段记载:“王曰:‘大唐国在何方?经途所宣,去斯远近?’对曰:‘当此东北数万余里,印度所谓摩诃至那国是也.’”
有人指出:Ci^na之名在《摩诃婆罗多》、《摩奴法典》、《罗摩耶那》等印度古籍就出现了.但还不能确证这就是指中国.《释迦方志》引用了后汉献帝建安十年,入竺之秦州刺史成光子的话:“成光子云:‘中天竺国东至振旦国五万八千里.’”那么振旦最迟在东汉以前就已经广为印度人熟悉了.
“支那”和葡萄牙语、荷兰语、德语、英语中的China以及法语中的Chine等皆起源于梵语Ci^na—stha^ na之说,也已为学界公认.古代希腊、罗马等国对我国的称呼,除了有缯绢之义转化来的Serice(塞里斯)外,还有与支那同源的Sin, Thin,或 Sinai, Thinai.春秋时秦穆公归并了许多西北部游牧民族,并把翟(狄)人部落赶到漠北,秦始皇时代,又迫使匈奴西迁.他们就逐步渗入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同时也使西方人知道了秦,并以为那就是中国了.这种说法还有争议,但从《史记》中说秦国“禁不得祠”来看,如果“不得祠”就是佛陀寺,那么秦与印度早就有交往了,佛经中的支那就是秦,从而转化为中国之意的脉络就很清楚了.
日本僧侣空海曾于804年随遣唐使赴唐学习佛经,因此可以推断他书中的“支那”,是从汉译经典里学来的.以后一些佛教界人士为显示博学、虔诚也开始用起了“支那”一词称呼中国.但明治维新时,山鹿素行等人觉得国名之争,可以为他们的政治主张服务,认为与中国相对的就是夷人,所以特意写了一本《中朝实录》来争这个“中朝”之名.接着福泽谕吉等人提出了脱亚入欧的主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后,长久以来一直把中国尊为上国的日本人,在震惊之余大为陶醉.从此,“支那”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于失败者的轻蔑的色彩.1913年又根据驻华公使的提议商定:日本政府今后均以“支那”呼称中国.对此引起了很多中国人的愤怒,1919年留日学生在国内出版的《东游挥汗录》中,除了以毒攻毒地继续使用“倭人”一词以外,还因为英语中的Japan源于漆器,而且日本想脱亚入欧,就用它的音译,称之为:“假扮”.
2,在一段时期内,“支那”是对中国汉人的尊敬.“支那”一词在日本流行起来是明治维新以后的事.不过那时中国的正式国号是“大清”,所以日本政府在正式场合把中国称为“清国”或“大清帝国”,把甲午战争称为“日清战争”,把义和团事变称为“北清事变”.但是在一般的民间报刊,则一般把中国称为“支那”,把“日清战争”称为“日支战争”,把中国话称为“支那语”.日本人不称中国的正式国号“大清”而称“支那”,那时的中国汉人,特别是中国的革命家,对日本称中国为“支那”,不但不生气,反而还有几分感激.那时中国汉人处于异民族的统治之下,因为日本暗中支援中国革命,所以一时间日本成为中国革命家的乐园,同盟会、光复会等反政府组织都是在日本组建的.那时很多汉人来到日本的头两件事就是:第一是剪辫子,表示不再效忠清廷;第二是自称“支那人”,拒绝承认自己是“清国人”.由于那时“中国”这个词还没有被公认,所以很多革命家直接借用日本式称呼称自己是“支那人”.1902年,章太炎等在日本东京发起《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提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的誓词(“支那亡国”是指明朝亡于清朝的那一年);1904年,宋教仁在东京创办了名叫《二十世纪之支那》的杂志,这是后来同盟会党报《民报》的前身.即使是立宪派的梁启超,也用“支那少年”为笔名,康有为次女康同璧也曾在诗中称“我是支那第一人”.
当时很多中国的革命家使用“支那”这个词称呼自己,亦说明那时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不但没有贬义,反而含有对中国汉人的尊敬.如果日本人按照当时中国的正式国号“大清”,把中国人称为“大清人”,把中国话称为“大清语”,对中国的汉人来说,反而会感到被侮辱了.但是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的正式国号从“大清帝国“变成“中华民国“,由此而引发了中日之间的“支那“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