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历史特征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7:23:18
夏、商、西周的历史特征有哪些
x|n+Yݯ0YW ({d\G(ETOl$QI/*yNDއ!޴%#Nnn?ꯩiߨ4{7ѶSXEv fn_/dL6c ~/?F>=?t5_nrz5I&ap+<7پ>p5<|xwa?`%6_mķ9lݔJ=3}ZMrf:RxXvپx126_Zfۿ4)tVakII{j5).0Εt oJ$>OWwnf 5*]F?gxyjGpa%< >ḥ,x}x]h.oM` /El&]0g櫠>/>y5k T>=rގd L5o 3BNhgox3FAlng̣dzfjF;z&=On;ύJy)Vϴ9|Tُw }ti6[x("e{wp?<ߝ|~gK4Ϳ8 *<ŋ-Ѳcm~|ڭ 6={X1_}La\ήWj5;8 Hv4(xB@i ga;e_KxoAqmb~l%k7é-6 `gnl":'(*]*(lEVs"[ QEeL9=jr֏xϴO)ɏHُŒw[ȿ*f{ OǦ F[4A@rw}9Ҧ%N<ۆ|{yb0d2¹!;ʡ9FF[i4_Gg輯](%ub{ZRl}hh1Y_EYg&hD[;B66FE:,~|w,ylJnd0yARV1(P˅*kw0:i$, }PQ97Q6M8.fZ@ڷم @k{sx]X;h/y[d̗]",8gӫҖWPlOr;K|0D~_vp`d| (Ʉ <~=? laF־݋yoD/o*DMMG#ԢQ4#L T{akOPt"C*Z$ <Z$Q6ųr` K|;AB8d@0!ms-{q[_Fsыrcc,ây!C@Cvc/UI@>ٴ#Q,6 [U؃!`5z;]vn#*+Կxe:bդ {:Wٸ8eOóC {j|wcʝhqL!:Ɲ P^l&H LjyƟl!+[ӏ?+,0hyH}XAVl5ma> КtE[< 5'K$@z3vPO_վU @,%^:]MMT{4PWj ;Y=lǓZYUv''7e|ā(x*{ Rai؍(Eez{16e[}VӶqGKuʮoc[ MքN4ݲ"xkuA$2eb! d i=;ZD32amQOj3=G2g'g'IHLߧA=]gŸD';p뤊,Zr $؜ D὏&xIAPAhwGD4SC˰NG0:͔oj4u6LZjn1<Elᖸʠ.9ڨ.veꑨ0olؖ`[v i ۇ&8\3,҃5Sq”هh xz fhPU@ hM~>$n]|rA)|= XO؋s9DL88p- Oa{#|1EJx#~$)Rp=#p"i%*rYĝ/RAfF:T =6k؃DD /SQY 0IE}/lEؿaxKؐ+;{Q6*T:5OUH?ǽVNXnp'Bo* Fhr"( k߰_Pǁw`p2z\Q+XE3nۅ"%wx$R@gvsVtgf3kG;I-^B?wu(%`aK"m*3a.uݢ'd.`m4B ]aMW9%M:v Bh$qԪ[~ᮟ6-UPn <9=1ܰv{&̢eŴ9EG]_k "_`<}{tH64D" qyxHgO4 E.E5 ]D=Y ɐ67;OS)FhqF79W4ȄyiA1\Tջ eTx37)VOwmSמ١aVLn˦oVV1)ka^l[Lb8T{XsIQΛcg86%@cf UTPc% &x _0 `mӿBPPTk@3 m{ph IdMu щB9oP߂6쁖-rc9}hMPu rn޶"so{n3|T18zV0錙Qݍsr̀ufz`r~%n:p69SnnwO$!bl7G;)plإBR1Go 7 1$0]QރE~pgm't\+zhc>Mٸˮ#zy9SnA փkŭݰ{) (]L*KI/N;VV06ONb߹N`=l(>$ay?TLjabޟj{0~@{1򀣍#eT9ԀY}|Aʦߤ]?ZM& /lg6vA8# ;%6WA]qQ;F͕ɵR9zPS)v7u!O1,..:f`u]0Z=H`bdUPb`c破#j@r:&ajR՞@Yy 1iЖ=<^.e ;#JT#)6)LDm=j`)jb#dZiv@ܚBk̺D26Z2r7(j'@&2f@ʦYI 8v ~KW;1$uc߃ʠ&S 3FiףʒI~D[k \I>! H?i)Vmqc3}dopo`K;xASq5"4vÒuܛ .١5˞n;$$Uy>!op};Q&G2\\v]ПT @QB+عhїrxf_<fQ>%x\`R_ "'}g5B~樊x` ~^&)UWèU ؑybgᮧ&]l׶KZ'Q}M8VոjG$+LFac`NP hi͘Z>Q2![Lª0:]vhS֍g2>{rLube"H'=j3J NƠ"g g7zpfF\Ym1Xn; |._A $933ߙ,SyPD €:[&y3fqr>PӚ-$(Sj @!٠oU  d)X`C7{ՔU('ЋB-pLя0+@ 9J>nh7YF@ӱm ar l@+G"0> a%omjD3|Y0hϯt(busv$ D$YQܥ8XZvWs!H/7NͯnA6Zl?uJ6B9rEH+&q(X=z6KW#&ј n8g O?LO5)"HN:514IsR%:zr%[RNA=oB3(ai$N4 *n·@p6I1h0nb*0$Oo\:t hk mqF-)So~2d}9م6``uOgL@ (n6r4)`·|sS[ڧJTW$-w` {-PRN84{cmJBoB7E6:C A$ b&\4/~߇7;msqO IΚcv,L) Ej{wF'%<^&P2! v}:C ؛ B':A/X?)Kh>wX_[:#JÍdIn\\Y mwK`b&- Opa60\f4鴡Ԑ1D"sQNH:]tI%RbbY#ֳOgQf7 J$2i%IY 4?:5OVbPV1T@&qhs zZF@{rN[zyn$ zIn龱TZ7xv zb%jTc8:RHPVDQ l ҿ¦ 8 4?Hh1,Wd-Y`r ۇe:жϪ㎣v|xb̵4)S~byj6{'`|z\Yq8Re&USQ<]ȳ%K4̠F1ڟ)ξ-`&Z=GoR<>AI@n27Ki?*nۣR:_[?^iGUHW_H"^IHv6*7l3sJ6^$~ "[f/켈ʊٵ[ /BtY+, ev4Ks@kR`>6.f5+ƭvZl&[x9d #g2(ຄYK5.Ȉcu;kԭ2!gr >?bDeUJY43S*gfh'6_FsVhO??^OEWx7Yq1L%C2c6`8 ./{3Dd.cs̝ hM|K^bQ m&"Ȯ3If$IjCt/KE9S喬fiT@2La=< U*0L䃊1IxھDT~l @x'Hp ̓$Ѓe-3ܷ<+KtaGcrӄ,lt^SLmO ]Rl1SSÊXM;GaF;c>߫`G-ۥr7LX†B/5t4YdxC1Pj>*gX 59ؿuf$ekѸ,n 掖Gך2vV3&*@pViq2R) ahӺ wj3›֑d=ne=ٗh~~q5x=p?2FOԶ;OqX`}_T>jg&{'92b19Z~a3:Vr U@+ 7<:1? #[ _$b' 2Ƈ/2eddg `fm}6&ȼ4C"65[D>iPlj\gJ dKiXUnѹJu䕵_/;\"d_jk5osܨxVX$ȭ2mcΕ p;n9w#WB(h!ux*hpkJ ɑ`tK|T8\3"3+0;;銦=:a](db+R(LNq~A:c1^ؽX:42Ix]w=פ!iF,F%O="TRU36.$c_MYzw<&ht;O&OvQ{yc%Jס >q![m+Tu|>:+u0hiwZ%5Zo!)giE R^ β-|G&{4hZ?TRHQ~\{`"nɀTU$zcN0g1P-iWE!#驂,;3ֲ;~ X+8`YЂJ1b׸KU:JDJuc+w(f3]&xSժ4nfӯ()Dހr{ O Yx5^%ŽNx*U--S:N={7?`T}IW|oUM.l/>)%_5h{ E5x)n]e+zWfQF;lw6G;e*pۼ`U߃vE)̿Հ«9^vڌ x#_~;,68ZZ *5Q^H1FǃIJ ܅рo%(d6RtS\|XNEyH٦=2fd5xQFT80Xg*i?b"x5YhQ^mHnۛː&~үU:U烒 u~!I#)Ľez;*;Lp}S_" Vv 2Q?N] Η2lg_?}NF4;?璊V,3ɭ}_Crl2-_Q!LbldXsذ^3\? TN$:aYPMBkFS^7QZ'Lͬ뽰0+ WI!&YP fNNx4(c[+Wd26++Yxo ;/ox Ƕy?+ʼf ST䴾*2l&x΍|b}-K%^8?tJ)hkT-HrDŷ39 ~z܍H*RSd؝g!, όxY=+/'}6`?a8FQsy%t=+HY Qɫ_{O4b"bADN7N,_viri|-د9јΧߛݬ-=0;b{+m$x8\-6{3:BrpņfWnkXh{41O&v?lm)HQn$*<;nL`]'ǥd)s|vZWiyG:c5MO`ӯk8Nfדiby h\C}KB}uE 3鱾0I߫ӫj"%HkX^3AapmӬd"Vz>[(䩎Vչ # -0w\LaD™zρU,$tDq>]zvN+P^hbc ubƼܫc9#em]'SS=^>8Ojxv aVRto?x?̗LhR"95ta4:aQŲ:TH(8zRգ!WZ!̼V(WDX9p]$U x2h E>%!a$zX4 +=Q\ʼnRٵճa0JS."4NytxlcW*Xh)_dXY]D2r\2 Tr1DN6^ԪEVoIڹ HVD|4?ZĻ7p7V_p= ?)FYk'?=J@?#WsGZֿ~ l`9-QKIx4\LQǽ/w݋J8;@Pr}W\9oŹظ,F`7m_55jW.kmUƘuAeKU&*KLbBZL[2sYki+t4Y{7d:X4 i|u՛s֑TI!>JC@-ck骊cW%Niݭ cGdMvIz6rhpi`nםx-{LLӎvәRg fbYg퐉uB#S.Me?bCx#XS$[ ӋY/ҼOQo׌YwX*_(AoͳBWӺ/L&wJ)1bR^ R)L# xzjwZ%^La\Źv q~K>돥lyzS  }%fqʏ`K'T2u wRV#=jw[X2l^|8 ˪%RѹSNX%"㑲<+kvR0VRߘ qQ~6\߫A6Ȑ8TFל%9fQa1bxuS.%Vuy:H#ra~xvG{6K%zKpN>#8˒+jN*H/U͠~еg>e20[/l/0Qfp ۣ4\+_?#

夏、商、西周的历史特征有哪些
夏、商、西周的历史特征有哪些

夏、商、西周的历史特征有哪些
夏朝 (约公元前 2070至 约公元前 1600)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他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夏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近五百年.(夏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此为一家之说)
  夏禹治水有功,被禅位为天子,成为夏王朝的建立者.禹即帝位后,都于阳翟(音「敌」,今河南禹州市),又曾都安邑(今山西安逸)或平阳.他一再会合诸侯,并将中国分为九州(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分别.一般乃指周礼九州,为扬、荆、豫、青、兖、雍、幽、冀、并),定贡赋的制度.
  九黎,三苗的侵扰,是远古时代的严重边患.「少昊」、「颛顼」的时候,黎、苗继作乱,尧、舜曾征讨,至大禹时代才将之平服.从此,长江中游平定,黎、苗不再北侵.这是远古对抗南方部族的一长期的艰苦战争.
  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业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称.大禹死后,他的儿子破坏禅让的传统,自立为王,恢复了黄帝王朝初期父子相传的古老制度.从此,王位的传子不传贤,实行世袭制度,开始了古人所说的「家天下」.这是一种政治上的进步.
  夏启即位后,很能继承大禹的事业,可惜死后,他的儿子「太康」无能,被一位诸侯首领、传说中「嫦娥」的丈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的之弟「仲康」为夏王,但实权操纵在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立,后羿被他的臣子「寒浞(音「浊」zhuoˊ)」所杀,又杀「相」自立.当「相」被杀时「相」的王后「缗(音「民」minˊ)」正在怀孕,逃奔到「有仍」(今山东济零县),生「少康」.「少康」长大后,就收聚夏的残存势力,灭掉「寒浞」,光复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少康之子「杼(音「注」zhuˋ)在位时拥有一支比较强大的武装,彻底肃清了「寒浞」的势力,并征伐东夷,使夏王朝发展到了鼎盛.其后的五代六王,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持续发展.夏王朝的统治,东至东海、西连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当时已经能冶炼较好的青铜,生产了不少的青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交换也有所发展.有了比较进步的阴阳合历和干支记日的方法.第十五代夏王「孔甲」,好方术鬼神、淫乱,引起诸侯的反叛,夏王朝逐渐衰败.「孔甲」再三传到「履癸」(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务修德,奢侈无度,杀人无数,四处用兵,劳民伤财,以致民众反抗,诸侯叛离,终于被「商汤」所灭.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该书《殷本纪》中记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
  商朝(1600BC—1046BC)
  商代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自太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商族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悠久的部落,为东夷的一支,以玄鸟为图腾.《史记·殷本记》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与《史记》的记载一致.夏朝末年,商的势力由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过渡.
  契之孙相土在位时,商的势力进一步发展,把附近的许多部落征服或纳在它的控制之下.约公元前16世纪,成汤灭夏建立了商朝.都于毫.汤建商后,吸取夏朝教训,实行“以宽治民”的政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四方征伐,把疆土扩大到西部的氐羌地区,商朝统治逐渐巩固.
  据载,从成汤至盘庚,商人“不常厥邑”,曾五次迁都,盘庚迁殷后商王朝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发展,特别是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朝最强盛时期,武丁在商代诸王中颇负盛名.
  商汤立国后,汲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的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他对四周的许多国家进行了征伐,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所以《孟子·滕文公下》]记有:汤“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诗·商颂·殷武》也有“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的记载,反映了商王朝在汤的统治下,已经成为强盛的国家.
  商汤和左相以后,在处理政务、稳定政局、发展生产等方面,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仲虺死后,伊尹在政坛上的作用尤其突出,成了商汤时期重要的辅佐,政坛的一位元老.
  商汤死后,因其子太丁早死,由太丁之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其弟中壬继位;中壬死后,又以太丁之子太甲继位,太甲乃商汤之长孙.据《史记· 殷本纪》记载:“帝太甲即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而授之政.以后,太甲修德遵法,诸侯归服,百姓的生活比较安宁.这个故事,反映了伊尹为贯彻商汤的治国方略、使商王朝长治久安作出了不懈努力.这个故事流传久远,伊尹也获得了“大仁”、“大义”的美名.
  商都城的变更
  不过,统治阶级贪婪本性,决定了王室内部为权力和利益斗争的局面不可避免.《史记·殷本纪》中记载;“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从仲丁算起,经九世正好到盘庚时期,说明这一期间商王室内部为争夺王位,内乱不止,致使外患不断.这期间,商王朝曾多次迁都.
  据文献记载,商代曾五次迁都.《竹书纪年》记载,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于奄”、盘庚“自奄迁于北蒙,曰殷”.不过考古学家至今只发现了偃师二里头、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安阳殷墟四个都邑遗址.这四个遗址的面积都很大,均在三、四百万平方米以上.考古学家已在这四个遗址中发现了大型宫殿基址、墓葬及作坊等重要的遗存,如二里头遗址中部发现的一号宫殿,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在洛阳偃师和郑州发现了规模很大的城垣.安阳殷墟还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王陵区祭祀场.从这些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知道,商代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国家机构,有各种职官、常备的武装(左中右三师),有典章制度、刑法法规等等.但上述这几个都城,它们与文献中记载的名字是甚么关系,学术界还有不同看法,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看法比较一致.
  对商代历史上多次迁都的原因,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尚书· 盘庚篇》中看到,迁都与内部的政治斗争有一定关系.如盘庚虽然声称“视民利用迁”(为人民的利益而决定迁都),但对那些不听命令的人,他发出了“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我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不让孽种留在新邑)的威胁,反映了内部争斗的激烈.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武丁是盘庚之弟小乙之子,即盘庚之侄.他年幼时,小乙曾让他到民间生活了一段时间,深知民众生活的艰难困苦.他即位以后,兢兢业业、不敢荒宁,励精图治,决意振兴大业.他四出征伐,对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国进行征讨,战争的规模不小,往往动用数千兵力,最大的一次发兵一万三千人.在这些征战中,商王征服了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也捉获了大量俘虏.武丁时期的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宫殿、墓葬、作坊等遗存都有发现.代表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青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如铜、铅、锡三元合金出现了;分铸技术已被广泛运用;青铜器生产数量大增,还出现了司母戊大方鼎、偶方彝、三联这样的重器.武丁之世在青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国青铜时代进入繁荣时期.此外,在纺织、医学、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武丁开创的盛世局面,为商代晚期社会生产的发展乃至西周文明的繁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祭天祀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史前时期的考古中曾一再发现这类遗存.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好年景而产生对天崇拜.它是自然崇拜中的一种.祖先崇拜又叫灵魂崇拜.它源自对先人怀念,把梦中的情景理解为先人的灵魂作祟而产生.人们祭祀祖先,为的是求得先人的保佑.夏代开始的家天下局面,使原始宗教的内容发生很大变化.由于帝王是世上最高的统治者,为了维护他的统治,就把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结合起来,创造了天或上帝这样的至上神.从文献中可以知道商代有“天”这个神,1899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的商代甲骨文,把湮埋了三千余年的古老文字重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并让人们识读.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的存在无可争议,并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安阳殷墟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卜辞,记录了商代社会中发生的许多事情.经过几代人的整理和研究,揭示了它所包藏的丰富内容,为研究商代历史开拓了重要的途径.甲骨文中则有“帝”或“上帝”.所以商汤伐夏桀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子畏上帝,不敢不正”,打出“天命”的旗号,鼓动军士和同盟者去执行上帝的意志,奋勇讨伐.但天上的上帝与地上的下帝(商王)是相对的.为了执行上帝的意志,下帝通过巫与上帝沟通.商王在祭祀祖先时,用五种祀典,对上甲以后的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安阳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了上千个祭祀坑,武丁时一次使用人牲达数百人.这种情况反映了商王对祖先崇拜的重视,因为上帝既是至上神,又是宗祖神.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四方诸侯也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不思改变,不听忠谏,一味追求骄奢淫逸的生活,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同时,他穷兵黩武,调集大军征伐东夷,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也使国内兵力空虚.周武王的大军打到商郊牧野,商纣王才组织力量,仓促应战.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为武王的军队开道.帝辛看到大势已去,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宝货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
  商朝历代国王
  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商纣
  西周(公元前?—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东周,所以称这一时期的周朝为西周.
  综述
  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周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在陕甘一带活动,后以岐山之南的周原为主要的根据地.至公元前11世纪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强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国,扩充实力;一面把它的都邑从周原迁到今天长安县沣水西岸,建成丰京.它不断向东进逼的势态,加剧了与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将西伯昌(文王)囚于里.周臣用美女、珍宝进献商王,帝辛才放了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国内后,进一步加紧了伐商的准备.此时,商王朝政治腐败,内外矛盾空前尖锐.文王认为伐商条件已成熟,临终前嘱太子发(武王)积极准备伐商.武王即位以后,趁商朝主力征战在外之际,出兵车300乘、士卒4.5万人、虎贲(冲锋兵)3000人,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庸、蜀、羌、鬃、微、卢、彭、濮等许多小国也率兵会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师,历数商纣之罪.商纣王临时组织奴隶17万与周军对阵,但军士们无心战斗,阵前倒戈,引导周军攻纣.商纣王仓惶逃遁,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遂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周王朝时代.
  武王克商以后,基本上控制了商朝原来的统治地区,又征服了四周的许多小国.但如何牢固控制东方的大片领土,成了武王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于是,他采用「分封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亲和功臣谋士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一个个诸侯国成为对一方土地进行统治的据点,它们对周王室也起到拱卫的作用.武王把商纣之子武庚(禄父)封于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为侯,监督武庚;又将周公封于鲁、姜尚封于齐、召公封于燕.周武王死后,其子继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管叔、蔡叔对周公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意在谋取王位.不久,武庚与管、蔡串通一起,并联合东方的徐、奄、薄姑等国发动叛乱.周公调大军东征,用了三年时间,终于平定了武庚与管、蔡之乱,杀了武庚和管叔,流放了蔡叔.东征取得全面胜利,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巩固.
  武王灭商之后,回到镐京,深感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意在夏人活动中心的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他的这一想法尚未实现,突然病逝.从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后,继承了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一新邑,「宅兹中国」.从这里对新征服地区进行统治,可大大缩短距离.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与武王所建的镐京(宗周)一起,成为西周时期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为彻底铲除殷遗民的复国梦想,成王时还将殷顽民迁至成周.
  由于周公旦在宗周摄政,鲁侯之爵由他的长子伯禽就封.鲁的地望在今天的山东曲阜,已发现鲁城遗址;姜尚所封的齐国,在今山东临淄;召公所封的燕国在今北京房山,也已发现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乱被平息后,该地封给武王之弟康叔,为卫侯,已在河南浚县发现卫国遗址;纣的庶兄微子启未参预武庚叛乱,他作为商族的后裔被封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卫国的西边,还有个晋国,成王攻灭唐国后,以其地封给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与曲沃交界处已发现其遗址.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势,互有联系、互相制约,因而在早期阶段对政治局面的稳定确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献中所说「成康之际,四十年刑错不用」,正说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乱后,周王朝出现了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人在经过一系列战争之后,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邓、楚;北到肃慎、燕、亳;东边到达滨海;西边直抵甘、青.其范围比商朝的地域还大.周王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机器,对域内实行有效的统治.制订的刑罚,比商代更系统.常备军的人数比商代还多,在宗周驻有六师,在成周驻有八师.全国的土地与臣民,名义上都属周王所有,即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给诸侯土地与臣民时,要举行授土授民的仪式.所封的诸侯国,要定期朝见周王,有保卫王室的义务.他们还要向周王纳贡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纳贡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惩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让或交换土地,渐渐将土地变为私有财产.同时,随着新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私田的数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现,对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蚀和冲击的作用.
  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商代又有发展.大量使用奴隶生产,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产品,促使各种手工行业得到发展.青铜业生产进一步扩大,除王室控制的青铜作坊外,诸侯国也有自己的青铜作坊.青铜产品的数量更多,用途也更广,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青铜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兴盛.文字的使用也更广泛,除了在甲骨上契刻文字外,在上万件铜器上都铸刻有铭文,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最多的一件铸有499个字,不亚于当时的一篇文献.农业、畜牧、纺织、冶金、建筑、天文、地理等科学技术也有不少新进展.这些成就促使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变化.考古学家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人工冶制的铁器,说明至少在西周晚期,人们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这一发现,表明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斗争中,又掌握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到了周厉王时,国内矛盾日趋尖锐.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厉王逃到彘(今山西霍县),国人推共伯和行天子事.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宣王继位后,汲取教训,改变政策;为解除戎狄的威胁,还发动了对戎狄的防御战争,取得了胜利.在对荆楚、淮夷的战事中,也取得了一些胜利,因而号称「中兴」.但是社会中各种矛盾依然存在,整个社会仍处于动荡之中.
  历史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商周时期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周边的一些地区仍相对落后一些.因此,为财富及利益所驱动,周人与其它国族的战争几乎一直不断.江汉流域是蛮族的根据地.昭王率大军征伐南蛮,遭到蛮族的强烈抵抗,周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昭王也死于汉水之中.这是西周早期遭到的一次严重失败,从此失去了对南方各国的控制能力.穆王与宣王也曾南征,均未获得重大战果.东方的夷族也时常侵扰周境,战事不断.噩侯驭方不堪周朝的奴役,「率南淮夷、东夷,广伐南国东国」,一直打到成周附近,震惊朝野.周王派西六师、东八师前往作战,仍无力抵御.后靠同姓诸侯的兵力增援,才取得了胜利.西北方的犬戎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外患.穆王时,犬戎的势力逐渐强大,阻碍了周朝与西北各国的往来,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并将一批犬戎部落迁到太原,打通了周与西北各国的道路.以后,犬戎仍屡次侵犯周境.宣王之子幽王,宠爱褒姒,想杀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做王位继承人.宜臼的母亲是申侯的女儿.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周王,杀幽王于骊山之下,犬戎乘机掠走大量财宝.西周就此灭亡.宜臼靠诸侯的帮助,登上王位,是为平王,翌年迁都洛邑,从此,历史进入东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