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后来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麻烦解释下,实在是不理解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8/06 09:48:55
禅语: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后来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麻烦解释下,实在是不理解啊!
xV[V*GKKKǒ ˕L@㽼F UA\TU)dWWʺYS>%3d-N1>˰)Y~k/:+xKJ$zMsFklIp@/:8#8SaSz"s+NeۖvlFaJ/=q/.j`:W}yx'&!eJKǧ˭^fMwK&7ihS߫oM22̈́.]i$cgnK[[z(ngI5h#f^ɡȼAprmz)TX!6xF6㘮nEh8νLlx.%Nқi}7,M:)+ /lIFcJV:qX{{oO8=~xA_ QE$f*4!ZjLTLī +JM>E2HNdx_I/pהsq{G] &/PsTL#6< i̪mhǁe^C ·>p0OF\[|S>>#汋]yQExkHk4a;q:󁧧Dz'#Y OF^}w0X6/9m\DoEkd`@"}Tw†J#KK2|E^MD> 3d ROMye-֮4y..VPM6C> L"nD{f7AW6cZEqK_:iFDa>f|l(p3T>H?} 6+^7(ʫ6p]=([kE2Ši7IȈ*OnUЊ6_lܖ-7 UM9V' iBp0PLln /5LA's%db(V\eͽtk85aq`LFuލonYemQ4iX"L:Efj6u:N"qCRZ%eEX ~i6դF'|]׈YICro^(!P\Mjw d"y?z^6˯㴜 W%]4:רw.SؘrBME9aPB*BCO0] nI>SMzsƂ%Bñ(و

禅语: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后来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麻烦解释下,实在是不理解啊!
禅语: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后来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麻烦解释下,实在是不理解啊!

禅语: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再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后来又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麻烦解释下,实在是不理解啊!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是说看到事物的表象.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说透过表象看到了本质.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是从本质又联想到发展出的事物.
古人有云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是庸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是俗人,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才是智者.山山水水纠缠到最后究竟孰是孰非没有定论,只是那条线也跳来跳去不见了踪影.还是佛祖的训诫能指点迷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中有佛法何必有佛珠?这就像辩证法的否定--肯定---否定每一次否定都是前进一个境界.
藉青原禅师的分疏来理解生活与佛法的关系,我们可以这麼区分: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时:生活与修行合一,在生活中感受到修行的需要.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时:生活与修行不合一,生活是生活、修行是修行.
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时:生活与修行合一,在生活中修行.
顺著这样的思路,很自然会理解到:「生活与修行不合一」不够好,因为生活和修行隔离开来,生活中就无法因佛法而改善,而修行也会因为离开生活而失去真实感受以致於缺乏持续进行的动机.所以「在生活中修行」才是正确的修学方式.这样的理解应无误失.只是,我们现在进行的生活与修行不隔,是第一阶段的还是第三阶段的「合一」?
第三阶段的合一,是已经掌握修行要旨,能从生活人事物境的烦恼中汲取反省的素材,充分地化为成长的养分.到这阶段,已能就著当下的烦恼转化成菩提,确实是「烦恼即菩提」、确实能「活在当下」.第一阶段虽也是「烦恼即菩提」,菩提就在烦恼中,却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没有第二阶段的训练过程,如何能从第一阶段跨越到第三阶段?没有先从寻常生活切割出一些时间和空间来进行修行练习,没有在与生活隔离的反省中思惟演练,所谓的「在生活中修行」不会是第三阶段,只会是第一阶段.中间的功夫过程骤然割舍,便会把极平常而实极高妙的境界,与稀松轻易的当下乐趣,误会为同一层次,於是模糊了修学层次的辨识,错过了用功下手的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