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这首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23:50:35
观沧海这首诗
x}XrHw/?1 s  f#[|ʴԿ'U6b[Jee}>^Om1gu~x{zprO7]&+Mx)]q?1#JMC~$~rVPj3"_R榭3'0p'*AG'@ B!uȀ+(; qԎE^NE 7π&E5 ُVPJ>͍hkQ %.m $38w/R+'snKJduGf1H2S\Hgk2D+4ةZPQg.8ź(( e"Wٖh[1FnS8da`嘡$'.q1tow-]Тaݐ <)b(R*X5.N \uؖ:[?৿2.je`VNTUd D Eழi—|FixY,zAN&WZnӈRArxEb.nUǺ?ҟ`ކb5/q H$ڰųW)=9i|ht]Z^A1IY\STnϴ SxInM\xnrי2Оs$&Z4Iy >%~Y<?0ãW2E4wU|aE_>ۿ)&e

观沧海这首诗
观沧海这首诗

观沧海这首诗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解说: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 《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郁郁葱葱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诗词鉴赏: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