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的名词解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5:14:22
南戏的名词解释
南戏的名词解释
南戏的名词解释
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与杂剧、传奇相比,南戏有如下一些特点: 南戏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于一炉,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故事情节比较曲折,剧本一般都是长篇,数倍于杂剧.一本南戏长的可达五十多出,短的则为二三十出.如《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张协状元》长达五十三出,《宦门子弟错立身》最短,只有十四出.一般在第一出前有四句“题目”,概括介绍剧情大意.很多时候,南戏根据剧情的需要可长可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南戏运用南方曲调,韵律、宫调均无严格规定,不受宫调限制,且可随时换韵.乐器以鼓板为主.南曲细腻委婉的特点使南戏更适于演唱情意缠绵、脂粉气较重的故事.一般采用五声音阶.温州南戏形成后,在东南沿海各地传播,由于各地方俗唱的不同,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南曲声腔,如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南戏的脚色主要有生、旦、净、末、丑、外、贴等七种,演唱的方式比较自由,富于变化,没有一人主唱的规定,根据各种上场的角色需要均可演唱唱,且创造了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演唱形式.这种演唱方式比杂剧一人主唱的形式要合理得多,更有利于表达复杂的故事内容和人物性格.在使用曲牌方面,南戏已经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连缀习惯. 南戏不仅使用南曲,而且也吸收了北曲的曲牌,创造了“南北合套”的形式.南北合套的运用,丰富了南戏的音乐,对其南北合流具有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