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历史1到18课考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0:42:13
高二必修三历史1到18课考点
x}rcٕݯd;䪒-ERm-A &b`& 1I O ^k!SU*3iO +&f֬6=SxΤ:ߞo?_~3fΧO^Tdzѹ7-xP4ɁBoΆ돣G~Jûͺ ڙ'щ)xgA2go~?:qΟyB{k~76eh>ûlX f+έ=wJMĤ_ޫf{͖"'3~A<yÂY̝c#?uy9;tl_ 2J*`6Ά pM-#hV-qc(8I̟9wA 34Jlye?`;A˭|=] N&`os8EaGUS -x6M'4g)'f#2ƍ:{v uq+mSۮ>]&A,É?-ֲ!1iL>,a/a<0m9qnZ':,}#֕hBϐ% [$Q7(mmW} ?s^4˳+'+x<nPF[ND(o_+-0&,:H9Gjnd䫩]i]F=bבzh1\` m6PP ~{=2g楞99)\;`P;ws ^fhZc;|ihҜ-a- N8ҰVJ8pO&S+ͦ聿Bδ~ǾφCw`Rn=nnJܕ[}^+j/̭A5|=1MλN t-Y ew33e>?l gklU71;OH:;o:/gUJlj+Xm}@AD[Co6@{ltC݆::^o֔vWSW -CʘLtO9g)8qKZNd%h3x'g1Ǥ;T:!y FuQ?>Q`2瘔z/" ~6K^E{dm=݂AqԞ3OU^U;.6}DG8o>*Z\zi̙V5>6u~}Mwz%hK9% {LUҍ*CE-~`KuJ伳jPO>) uއrwȋ"UHы}S:(~|g[WQr3᭛EOwvwM ˦/> w4ȮvGhozvO1D2q:U[!DMt'(.ް;n˭7ZMgCQd;VMQL'f2:&Sk`br(CF^2_q&U8 }5(ʲ ,&pvf:9;q38]&1)8&Z\uO"}Iܳ[ջwzoL1ade=zhEF[6`GKJiN5'Z)PKZ+$hf#[,GLk9(4RKH""L&a*InPy\^8[g"" X[pܒ+#w6oLN4N:!2mYr &f1ժG6&~5-6ȡt]Li!"PPc/@7ȶ _M|e!*\:\ 3ʴ:d[=q ]dEh=+,R/.Hg,UieW+oGwK~䓛>c %['9ns|"(G|b`go?{W754 VgIųy:$GZ5 693U2=]sڡ_ jAp?B>,DϱN׷%Ǖy7{o]H:I] =xMoMc^f,S{h/;~\(&j mb2zI: U\wl}VW%:V!/9LBHASp/|qȵMoV% Z ~HMnrTwRq7ع0>3%:no@l̪A>|-ߙn .8(s);h CtC޾Ұ $A Ou+yO4@Uц`gMlYPK˂9أ՝:İ~;D1/s`#42UiN{uShECyרѢwHxA~d(ߐN N~m(09,qiqPe;>ݡw2]co$& cdpYw>\ՔsRKtwS^P;D mցw]~Vv[^w+¥&w],$oMp4 1?;{d7U V6*f&~a#'(M 64P0u #љ;bDZלd ,P#mRxE@_9Ż  JhPܲR3mOm-N\fpq6s-J ݽѱJ۴u_wSxKyaOy p1gd9Im lg $g%4>׈>Z`=qFb𶚄VO/+$aIKv乺 ,w=Yz^?uWRV`L$PyiSe ƨB>Ў&SJHqP6 ҂ghd\`V5Yg#jÌjA&4 -g1XF:zՉDLh𖪾v֙)80F;6E[FIȜd)+5 ; 6LkN "%.17I 00pۂ.և ̉oeeY݁~9`O¥?k01;ֿJ"1Z&sD8V9܋V c:3s$ħDsL-_PC$8\!&Ր_E ‰r};chέ֡ZM> &J˹+ӝ `cFtCn=wNncLcE66%z- [~C\E!U~`9M hލh#@9r _p:oiU*"# Dqm8ћO !flW^my><њ%/ܷb$`JYic+fm%&[\r9sڬMKiA:_I2t'[ϲSɛi/<0v5F%n5ڪU/)$a^)jtߤ *$EرYCI d.[sTB[Zey^jBU&/?E2*I(S¿ _vR _ ͠}Gi3eWڈBKMpӺ t7F[ #9F^̱ NkY8П=U)>?3K{0LF>XhqLgRxjǮ7LR^N[rAtXp>@ُ&, wq┌SxTRءE.//,MgBBJyp>ns٥c(Ai5&U ~Ҵ Q;Z`Zf`/r-pYe?:Ӡ2]۸fxl Vaev:6718\Tk ]̙]_I!hjޥyS;fa Uif6k@ɓJrn"Gm O̪P@W"aA uՅZIn(/FYD 1.%rq;kzv71;)1ЂA=&L#`M5BIN=76UASj"kٞO拄RG_>‹.KVʪzGJڝh˴wS"Ʈh@Yx$K'bϽ<Ƣ O 06e;eP<⤧ ^hoWfK(.{+0̓i$ʹR="`pӏºsVHtݭvt_hתrvl2a> dE!¡>Q;7T؂05`璭uCaf;λFO0&uh +QEtE)>= # ɳMxQcR,KK|:s%  9FYPks|͟kP+1ZR=wQN8yw/]̦066n-obsImq41ݚ GӔH uBl[[uL<Rע3HVN<9 Za#nƠ`☛'`b68Lm 1`fX6gN8_9(0\:[L>3 u󍠒Εr! eԽZSU[DF &hZHQ`R+#JLKdыK*OA iB-S@ JS!Ј.݉2 +%% rGZ:61~L"I-i^%&'bVQI+=yOv 8"@)II'" c 4RaQ%DMuZ4-ծ'ECkxuM>O:!k:u|639}F*9.˦PYoMF˿hZ~w @(+1 lE(<ء|8rVDnj kʂ <`[ԓcjH 0h9&M)M* VsZUzkeFiy"4{te<'eGK1]aF~4MOFcF{:R{:t*-'+< DěaR|,W=A:|ׅH.7vGƭ@}a>pnZq,hL$b d׽Kpiz͜Ms;lWϕ>fM VQuS0[Iy!\lQfgus"B8 m@m$BHj%T5 >*h+ENZ4kUkGOGÿMڱzdmmreR*4\ī=#ZSoc W g,D'o5 z\HJQ4Z6E2'Tj-#tk:苟:ϭ23W˲h>q1c O,jlCOZWu"^} iջc_kcz 'yUaxy=y$̶/2P+vyИ^8/bЛ~֣p~71Vf:&~"MzUveLXKzEf(ql6; 7+v‹ r b^MZΊx1h|:DRz~/=$)'Jcz-kҍwxH9O-daQ _ꑗN-yw䁢:G]>ڳ~1 KIs/YJPvmwBM1ᑘzt2jecb$ H 7[x>0赚ve,Ey3 2kLucBѱxwN7$qL[df2jUq!Ҫzh/W* Y ]"Ֆw]r}wb$'|Ɠݲ~}XY/Y~ӂW2uh|xo#[&]?|I7q[9 JH)sF@s_\?bp$!b0n7/yO ZϪ2^􆞯Mf2 zqӊBYϹ[Adk 'c#L{5 ~{<eYR:p2W_/f78 Qo鰀7^ES0A212`CHfZ)˙[[>sϣũ$" C_Q F|ehpu`;:.z>nX.aHȩ)Kub'ܜ)a)HV};Zuuj?)ζ4`Kb|-F v}bHi>dY?Gku%+ Yt#K2Tȃk?I{0> .g,Y)ׇ}>Oع@n"{%T*3m?^+"Eծiy؅gWNr{Z۪E!%LJwH7ͧa,XګAWeG&UbkJmxB64G{l.x&HZhx*9iV=zQEV|0^Y"cF1G.:F{r^} (Aŀsߩi0'5kcYjh$Y YַtrRM4ʋ48YقY#E6h} viqU9;iDQKКѵiv^90+P{sٕ1¹\k.E'L1U/I*69Ϟ[hi:pX۬xg x{6aB,s;Ts-gf9Sh.j^6unķc ;:?x-)T,ߋhT67Nl1/?j՟gb0T逺﬎Mͦ9.e*Sݬ;mzpnyZy{z41g*glͶ7ܠ: l<{gDOIQvp䴾.9OZly>l0N1(^x,>:["<.ooΞ3.,șVQKryy6<:ko~fL-+mo /*|vs2p뗁|7o`fG%DYOkZWbkW}K`M¾˄ؔiݳ5ߖ;&/U]=!XGm3uv9UŦonǧҋY#KxrB|TZ)+"'EF Mсl_s: f~o~ffLP ϳ'~Q̋ 7ۜWr5/ܑL;zP-K+k^< }[8?[ǼϟTh+MV!m0zOdaю}жP{_d0!3(Mݣ+|E2AWIjÌTho1O?M˚TwtxOnN2j1Xo%2xxФi>~=.9p|٢BOb]A$ib 6DN#*m9n&GPG4,Fn^L3:J5l7qFNJM1Uh@pUu5*>Ҽx}^xht7t'6EѡܡaN} OzJ~ݼN 3CrWziAʞB_X9h=gm%x 1@XĊݿ Y"/fž^3>*@k?Hg̴SZ߅m~ihk)~ťm^ I ^AG!Ѽz1mQQId*ä=a$d"o* ZH7G'>LO3gLU.WG_%N6u6c.f1I(5Zbܵ9_Snビ`g,suEO^xxd5bu3cDYE9tT^x5;)!k%>t̥Zj.bwuK\FGn ,Js*W< hSy')ds Ͱߒ?f |PRnJMW7EKW&P;R˟I d6Yh{?Z3&.s t*#NBYNL楞סth.f~PlC%Mgf; a-T昻U;+!UÎT1x%)w5=x[S{ox2A/4[ 9$ڕv;*ٜOp1q_d^U\d/^V޲4W Gч;RfM=B}cANW)mUJpeL?U} 2Y0bW(* tL8^ϭ4 h6IRqBbUм" hKG{`H\ma+MvH-um0=ɘq_^uu<<s1 䵿89lE?u _Q?ăuѪf=,%"D,} T3^c MQ;fn` mQ Dݓ1*xƞh˓(6_;2S" dKÛQB1yDZ,rw6غR)RCJn_QXM7Trԣfph44qvc$4_>pG/c m9s}&z?__~/c_Ͽ_滨o;={7߮sWc_ _( +A}̋2{/O T

高二必修三历史1到18课考点
高二必修三历史1到18课考点

高二必修三历史1到18课考点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第3课 宋明理学
  【基础解读】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原因: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
  (2)儒家学者的努力: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张: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基础解读】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基础解读】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 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
  (1)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风俗习惯和伦理规范等.
  (2)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张: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2、影响: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著有《理想国》一书,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主张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2、柏拉图的这种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基础解读】
  一、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文艺复兴的背景:
  (1)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巾.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希望创造财富,他们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手段创造财富.
  (3)教会严格控制着文化思想的发展.
  二、文艺复兴
  1、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借古代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核心:人文土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表现: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
  4、代表人物:
  (1)薄伽丘,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家,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十日谈》.作者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和彼特拉克,他们和薄伽丘一起被誉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但丁在他的长诗《神曲》中,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彼特拉克的代表作是《歌集》,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3)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一扫中世纪的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5、文艺复兴的扩展:
  16世纪以后,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三、宗教改革
  1、原因:
  (1)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
  (2)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教会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德意志因此被称为“教皇的奶牛”.
  (3)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激化了矛盾.
  2、马丁•路德改革:
  (1)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3)影响: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统称为新教.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第7课 启蒙运动
  【基础解读】
  一、 理性时代的到来
  1,原因:
  (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2)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3)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2、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思想主张:
  (1)启蒙思想家们不满足于对人性的尊重,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
  (2)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 “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4、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他们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2、思想主张:
  (1)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3)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
  (4)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孟德斯鸠:(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2)影响:孟德斯鸠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论法的精神》.
  4、卢梭:
  (1)著有《社会契约论》一书,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他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他违反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3)卢梭还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1、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2、评价: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基础解读】
  一、四大发明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 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基础解读】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中国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 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 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代表人物及作品:
  a 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 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 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 代表人物 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
  4、评价: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基础解读】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2)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3)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1)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2)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3)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4)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6)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2)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3)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5)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6)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以上可能不够,但你可以去:
  http://tieba.baidu.com/f?kz=514139691
  这里会有更详细的复习提纲...~~~
  最后,希望这些会对你有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