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翻译以下文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8:48:26
英语翻译翻译以下文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
x}n"櫴zm qvwiZ]f`t5`l xǻcl.Dd^a$k=W3%Y%dDF8w-_{+wxwƝep/䪗̎{ɐ*y(~ MlQӊ&ՃdK{}'wǽɔL&fZYxMx94ټM.LyEjMf7ǻnm9_%bU3=1jjFp*W-cgCGzM( ;wo+~+MCgd5*V}O8s/hb5sh{a|u8qw-@j)dd1Ya۷{%Ӈ]]dY si w ڢYag Klbθl׏yPNK:lxWoa74dr1Iц_Co֢!xnsle|;wd+:W'O[sU& N.RSQBNvI `O?qdӭm{9u2(Lhܹ66ksIoxCzZoI)Dq-7g, XGʏ۔} S1}Ci:KYr?Px%7unU(^d!BkCpzD=.,;q׷8(bwKoydb&a[Ȋ#շ"\?nuoe=qг =T- BWo%02)}Aݳm&u…fQ~ > * w\.jAM'.LK:C fԖؼzhjN3qg흋UM9W%* {'BTwv~Tq+ͯT L\IW`ٯ9:n ^pqrZ fhޏMq w_˫l&MZAL,ɫ\n>dpSg_`)[vef1{ q04:yä.]/nL'1-"83DǣPp_*4*5 ܋e?xǧ: ۝e>]YIcMD/&a&bA!˻!J]yo`+<m~nr<=ZUy?hrq|9mS29XnWTyri@kϙ$N.D(﹋Iq7el' ot^0I-:r{ 7NΆ+C!Dlu| @j^GP%{;wFfw6Y9C]/BR.YfEb]ҝ;LM5f8:Ęa yLTJxF y7SӋ*R@=GOB<K!qO&; (;p]vh P7yՐZPƨ,1(tw'n{\Cpbu:vi$n\g W]Dq{MC'kaup7D??#͟BK{oÓt[1I=o},k? * hsc'`_c[1|46Q8.\|c_7;h1ݑL&HÌq!Xڢ Ů?N$A!ɳC\1LbH?mw&.&?@p!4g۴rg!ٜ|Kt}KP&e؍I!{%W}$E`"t 0MnpI2ED*gvX'4X@&f8+VsjZfXwk; ElJl`No~ppZm$}> ^ @mIR){mopMtq>\Ugi|HE>,t5aYX +] х3mLaKsL<ٌ{5tgn\g׶RD{zI|=Q-q_[")SڭN.p Ɂ7JgWҵ]hYzڕi2ؓ8M7=0M`}q{ )LU0K{Iugg!L8B &;@_&{ok 71 sX@(g #Z\'J60$DmT'K-Y@d )`u_]{]-l:~T@!8NU_eIopRdBx(y[L5K(7qxd8Tݖ"WY[nsosgK#<%bE cc)2Ig?fρ&JL6HbX` `s$R  j@ S2#6iKV<ãoM@atȕN&5Dix8Q;M3!KDUԪ5lz4)yt$gf qf Υ !>Uu |D"JAm<]dxEզ?6KIj c Ue~njg[Ǭ(8LZ~Nu wz-# '=ښ~omb@_]`:^6iu`/i"cdj<$Q-f8rOI']Uy{RK7 ټI2A_q++ ?~>\/qQ Ǝ%{Oo\CŒ6[;t)%y60m*Is֧AͭEaODkW[\s(+8NgRr9B;o/+ BzFܶݛL/(N~p\#~+:0wWC~&~xD1t9lWJOӋvv{2=/'Ȇ@'[q"ql,ym$qlqJ;z~}k-փo 0 )\Yܬԙ SH)"p narAFU|w1d,A.5jx PܽfUoՏwG~섾. aQ(bޝΒE/W/!L Qs!֬Q'f1i6sOɧ9/iT8I_ſMS%ΡrR?L5bI7YO, T e}l:8Ӡ.l~W"V!汙ffh(KgG'%w5⮞"˛yp rHBgJIdLYy5#@ P4.#ew;pO:1 kJFlcpФ41\L"}VkI<[Ԭzwt?4մ'^5EA_0ktbP!Rx." ~b,?e$>7c[~EU"!6W4 $5TKܖ"4Ĉg$9WKCڹ t, FZ@ԧ 5K06[R؝␔n˓H%Axma%:{M20ԑ$ᷢ h]3GAq~6 Mqff+=D{z.M|KxK޴=6~03hH#*GJmJjLE;Z"jX Apr>& _ "8ʍtn#'-JUkolL9~XlJL1dW0kj)c~4_ӧ .|=y)_ϡ/h,'.z9N2%By+\@3:B} JUERi]T0Wv^w1 z%K*Cм(^Q^^df/POP(G/}DҞ!~qK}>++_4g`QQe40Дƣ} FO,: |e)y +|&ER(G4:bf jrrTE>$Wi[ijC?YMR !)ʚӤ5+m͇$&/Y|H^Oq(OQ^Gb rؤd4#q%OQ$+r|dl^Et Pf8|BIt!YʛgIoZi3o#>6[+oT'osp ?7ghpQ"aST8C2,OpּeJܬ-N1CfԸ`_'݊'q. '"'(2M}(mT9~YNt99g sB #qq"qsϓ*>>퓏x:j {|xǭi46wi.GώbZpS7a3-ب2 !g3:λyomSYumA)YoITX -d>z?YU6MQZwe]bYE`S A"Z/A;ߏ>gu-E-_bټᔒq-Y b%u0A9GLoC1y=Z +R'k!=]onꭑRɍ w?~QÕ9j{ڕ%1IH[wgt$A}9>P->PZg߽\[0yz=`L7d""kZ'%'!BY؅)CQ{qwwg/ɿJM3F?fG|x|' =V~:eڢ_zkTRs = >| c57ZwsY %"OT8/l9nLؽSV쨮0=]GvJfo)pC4,&Ȓ,tOG\)ɻJs7i/}k&)jbd+Ob{хL閨Yz))j8,l2N!nL2A_tm) PL9i35\SK䝓{MH ;.mA":pADiuWf=S32 Q/ukwkatͤ )yw⻁} $x.z)yR! 42{4?RF5s& vmc5IoaqC[ިV Y"{ ui]Xe+iՔC~J;B4` e؅5}\1 m):([2V"~p)J̨.ZXe!Ѯ}k-(qI4$? &NgFbW`ET8 (_yS̏7ݓH`f33l((8 ŀSt%XQ@1}Jx3ZRDY~P|?a@;]oTZ%[~S#{ & [<ՠQ F)G\W1@-EҨ6N ԋU 5B}{ s7r5 srO~֛~@$Z%lPEn`Я2"Rv'%36kYe`}PD+L$iM)d$(y8]23 5Fe$jȳR&*t2,s#jŷ~6%Y**ٵ%1oL}䵻/fTݢߊB4meM_]zy܈mb}uE` /l-Je*S2*%$7$'~M=ǣ!`)[ґҫ4;pmx;D/5;~_1YF붾֐eC>'6 Z߿܈.˚o-|_X?ݱP

英语翻译翻译以下文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
英语翻译
翻译以下文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
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英语翻译翻译以下文章: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生平】
生平与著作概述1 :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坠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老舍别妻抛子,只身前往武汉,投入到文艺界的抗日洪流之中.在1938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老舍担任负责人――总务部主任.之后,又转到重庆,“文协”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坚持七年时间,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老舍以满腔热情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团结各个方面的文艺家,共同致力于推动抗战的文艺活动.并以笔为武器,进行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长诗《剑北篇》用大鼓体写成,《王家镇》《忠烈图》用京剧形式写成,《残雾》《归去来兮》《面子问题》用话剧形式写成.先后出版了短篇集《火车集》《贫血集》,长篇小说《火葬》,完成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两部《偷生》和《惶惑》.同时,还撰写了大量杂文、散文、诗歌.
抗战胜利后,1946年,老舍和曹禺作为我国民间第一批文化人应邀赴美国访问和讲学.在美国,做了多次公开演讲,为增强大洋彼岸的人们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在此写成《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和另一部长篇小说《鼓书艺人》.还协助美国友人翻译他的一些作品.《四世同堂》是老舍完成的规模最宏大的作品,约一百万字.以北平一叫“小羊圈”胡同里多种人物,特别是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展开错综复杂的画面与情节的描写,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在幻想破灭后,终于觉醒,坚决抗战的过程.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汉奸的无耻,也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善良、懦弱和苦闷,以及下层市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决心.包含着老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留下了一座伟岸的纪念碑.
1949年10月,老舍回到祖国.创作话剧《方珍珠》.1951年,又创作了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龙须沟》.该剧上演后,老舍获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之后,他还创作了歌剧《消灭细菌》《大家评理》,话剧《生日》《春华秋实》等.
建国后,老舍政治热情十分高涨,他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三届会议常务委员等职.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其中话剧《茶馆》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
1961年至1962年,老舍创作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遗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笔.
文革中,同许多老一辈爱国文艺家一样,老舍遭到了恶毒攻击和迫害.1966年,他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67岁.
生平与著作详述2: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

全部展开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任北京市方家胡同小学校长。1922年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同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教学之余,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并正式开始创作生涯。陆续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三部描写市民生活的讽刺长篇小说。1930年回到祖国,任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
1934年夏到青岛山东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6年夏辞去教职,专事文学创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重庆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任常务理事、总务组长,并组织出版会刊《抗战文艺》。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1949年底返回北京。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书记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中国剧协和中国曲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老舍
【生平】
生平与著作概述1 :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坠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老舍别妻抛子,只身前往武汉,投入到文艺界的抗日洪流之中。在1938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老舍担任负责人――总务部主任。之后,又转到重庆,“文协”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坚持七年时间,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老舍以满腔热情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团结各个方面的文艺家,共同致力于推动抗战的文艺活动。并以笔为武器,进行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长诗《剑北篇》用大鼓体写成,《王家镇》《忠烈图》用京剧形式写成,《残雾》《归去来兮》《面子问题》用话剧形式写成。先后出版了短篇集《火车集》《贫血集》,长篇小说《火葬》,完成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两部《偷生》和《惶惑》。同时,还撰写了大量杂文、散文、诗歌。
抗战胜利后,1946年,老舍和曹禺作为我国民间第一批文化人应邀赴美国访问和讲学。在美国,做了多次公开演讲,为增强大洋彼岸的人们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在此写成《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和另一部长篇小说《鼓书艺人》。还协助美国友人翻译他的一些作品。《四世同堂》是老舍完成的规模最宏大的作品,约一百万字。以北平一叫“小羊圈”胡同里多种人物,特别是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展开错综复杂的画面与情节的描写,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在幻想破灭后,终于觉醒,坚决抗战的过程。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汉奸的无耻,也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善良、懦弱和苦闷,以及下层市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决心。包含着老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留下了一座伟岸的纪念碑。
1949年10月,老舍回到祖国。创作话剧《方珍珠》。1951年,又创作了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龙须沟》。该剧上演后,老舍获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之后,他还创作了歌剧《消灭细菌》《大家评理》,话剧《生日》《春华秋实》等。
建国后,老舍政治热情十分高涨,他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三届会议常务委员等职。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其中话剧《茶馆》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
1961年至1962年,老舍创作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遗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笔。
文革中,同许多老一辈爱国文艺家一样,老舍遭到了恶毒攻击和迫害。1966年,他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67岁。
生平与著作详述2: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为了提高英文水平,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书本都向他打开一个比原先见到的更为宽广多彩的世界。阅读作品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兴趣。客居异国的寂寞和日益浓烈的乡思,又需要寄托和发泄。几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他把见到过的人和事用文艺的形式写下来。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取材于当年在教育界任职时的见闻。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三部作品陆续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立刻以文笔轻松酣畅,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他终于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国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途中因为筹措旅费,在新加坡的一所华侨中学任教半年。在英国时,他为国内的北伐战争的进军感到兴奋。到了新加坡,从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他因此中断了一部描写男女青年爱情的小说的写作,另写了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国。同年 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翌年夏,与后来成为国画家的胡□青结婚。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他在这两所大学,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以及写作方面的课程。课余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猫城记》(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保守愚昧的民族习性和畏惧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时流露出对于国事的悲观和对于革命的误解,是一部瑕瑜互见、颇多争议的作品。《离婚》(1933)描写一群公务员的庸碌生活,对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现出他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作为幽默作家的特点,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风格的作品。《牛天赐传》(1934)和中篇《月牙儿》(1935)、《我这一辈子》(1937),都从街头巷尾摄下市井细民的生活场景。前者是对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讽,充满笑料;后两者是对于人间不平的抨击,饱含着愤懑和哀悼,作品的笔调也随之变得沉重。
回国不久,老舍开始写作短篇小说,作品大多收入《赶集》(1934)、《樱海集》(1935)、《蛤藻集》(1936)中。最初几篇,留有"随便写笑话"(《我怎样写短篇小说》)的倾向,有的是近乎逗人一笑的幽默小品,不久就增多了含意严肃、富有社会意义的篇章。他为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撰写幽默诗文,是该刊的重要撰稿人之一,他也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杂文。这些诗文,以轻快嬉笑的文字,透露出作家对于日本侵略阴谋下祖国命运的关切和焦虑,一部分收入《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从1935年起,还著文回顾总结自己的创作经历,后来将这些文章集成《老牛破车》(1937)一书。30年代中期,老舍写了大量多种体裁的作品,风格也日趋成熟。这些作品发表在不同倾向的报刊上,他成为文坛上一位活跃的作家。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1936年 9月起在《宇宙风》上连载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小说叙述了一名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希望以个人的奋斗改变自己卑贱地位的故事。他全力以赴,几经挣扎,得到的却是失败和打击。随着幻想的破灭,他对于生活的信念和追求也都丧失殆尽。作家以严峻的现实主义方法,写出了他从自重自信到自甘堕落,也就是他为生活所毁灭的过程——祥子个人的不幸命运,是个意义深广的社会悲剧。小说突出地表现了作家对于城市贫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成为老舍的主要代表作。《骆驼祥子》是30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现代中国一部杰出的长篇小说;它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收起

老舍的简介:
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
生平经历和创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

全部展开

老舍的简介:
老舍(1899~1966),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青、鸿来、□予、舍、非我等笔名。满族,正红旗人。
生平经历和创作道路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1912年,小学毕业后,他在普通中学读了半年;翌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1920年 9月,提升为郊外北区劝学员,还陆续兼任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经理等职。
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为了提高英文水平,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生活和书本都向他打开一个比原先见到的更为宽广多彩的世界。阅读作品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兴趣。客居异国的寂寞和日益浓烈的乡思,又需要寄托和发泄。几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使他把见到过的人和事用文艺的形式写下来。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取材于当年在教育界任职时的见闻。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三部作品陆续在文学研究会的刊物《小说月报》上连载,立刻以文笔轻松酣畅,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市民生活和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他终于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老舍旅居英国 5年。1929年夏取道法、德、意等国回国。途中因为筹措旅费,在新加坡的一所华侨中学任教半年。在英国时,他为国内的北伐战争的进军感到兴奋。到了新加坡,从青年学生的革命热情中感受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他因此中断了一部描写男女青年爱情的小说的写作,另写了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1930)。
1930年 3月,老舍回到祖国。同年 7月,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翌年夏,与后来成为国画家的胡□青结婚。1934年,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他在这两所大学,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以及写作方面的课程。课余继续长篇小说的创作。《猫城记》(1932)以寓言的形式揭露旧中国的腐败,针砭保守愚昧的民族习性和畏惧洋人的奴才心理。同时流露出对于国事的悲观和对于革命的误解,是一部瑕瑜互见、颇多争议的作品。《离婚》(1933)描写一群公务员的庸碌生活,对此作了嘲弄和揶揄,充分表现出他作为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作为幽默作家的特点,是一部很能代表老舍风格的作品。《牛天赐传》(1934)和中篇《月牙儿》(1935)、《我这一辈子》(1937),都从街头巷尾摄下市井细民的生活场景。前者是对于世俗生活和市民心理的嘲讽,充满笑料;后两者是对于人间不平的抨击,饱含着愤懑和哀悼,作品的笔调也随之变得沉重。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