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19世纪英国两代浪漫主义诗人,看看他们的创作有什么异同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22:28:51
比较19世纪英国两代浪漫主义诗人,看看他们的创作有什么异同点
xXnX~!JyW+Yin c! m@Gqc_+W:ۑשSW_] 8 ޵x >p` fຆq^#d猲`\6K~~w>OY&2 33yk1/[Ѳ%ڇmv v鷋(Ŗ*v`N}|qQ-d`iQ424)g&ŽK}J'8xɊ86SlCtd6pJQ*;8MٴN vY  WQ7oʞN.t!Dh腋qh)4qh%L'ZV%>rConE =@\Fdm@GD})|'%犞84o웴x2iL%Tcc6-VF:df˴\``=}sڮLT%ʸ ;Z<1ZE?pBPD- 1)A5*>mCk0[D; KKGA:ętx{k~1BAm9^x&sk B՝%w@ `%K6h/4dAm@N'G*RoI xP`(b;mFTZ^݊دfL/kXv jnh[-ػ UV]aUB5NB4Q>? !l% '4ĎA/Ey1Qdg ¶%D6+m\K99в!B M~$s q0@ph9a.kYYW#4<ȕG[LyEcI6VuQQ+,*-mjZoMԊpt+ ʅ?nBx]W+;Z/ sCfx0~9QoǯO䑁}G0fHo*rP^YjőAb{||odS-i|-)rKqX!dcW]mD!qȁi^av#ܞC`W?ׯq0E2ԕ~tu0.lpr)2s"GE^)-r)0[4j~4kkѢBU1aB<;B6іs5^)~>tΠjq­@& /لeI UP@=pO?.|@{O;mptw/b"ٞ~.[6VCRƟYQ{x]03Z]X-aDP סur* ھQQ:_RfȎ/tH[E)qFObl\bgebL@EqQ<'*ƾ3e :|i7.LFԭS֓呼5xRiGbԽR4B0ZTޮ򌹓{)Z͗F0#t+^,:(ivzw1^CG]"36D"fǬ^N.!d _|>R/{C)ubYpȩw{;&kJA 𖇌&r% zy% ҁoiҰ2,2!j{hcڍc\} <)8Ct M#ӮzbK}wP"/Ѽft>Ŏ)QcGurҀ1E~B p`h6j>sAe\7w M%̐CL *G{_; *QqUAxFZqջ]=C*}>}/>O>|7Xno_t7D)֌g|o'yBOV\QΒŊw)tH1.WO%<{ZKHu+']L-TCu1nX/ ojV{F)a{eԱz,7ič9v$&մsڋe#3( R{n?_5 74ŽWg#Xz~9Mp?HBCWEvGua >pX 1qvb7aB)IkDŎ.w2EѽFUqTZ*JWr332Nno[.~=w,^PkQ}Jf:ה#1Jp/U) u\4`ŸFOU<sNFWL.8/ϨN1D# !2<U _. G=u5};|"hJĻaf!GIalG3q`=$ߕڮ?ހcfnПQު7fɹ#Ð?&= WيS6 i`ޜ}b۽>=lz2); 4( Z&Qs{q"+e/-QDž3e㗐W)Շ -Wbd<`@wL>q =dr| "]N8)vfg[}xdtx1~qx]HWͫhQ93"ĥ `Gl~e# 9П/Q= =醲]>B׶qbͨ٣NTŽdo@.fڌʔ‹}

比较19世纪英国两代浪漫主义诗人,看看他们的创作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19世纪英国两代浪漫主义诗人,看看他们的创作有什么异同点

比较19世纪英国两代浪漫主义诗人,看看他们的创作有什么异同点
热爱自然、讴歌自然是浪漫主义的显著特点之一.但浪漫主义内容广博、思想复杂,它只是一种文学思潮,而不是一个狭隘的相同麾纛的派别.浪漫主义素来有消极、积极或曰反动与革命之分,但本文不使用这些有失偏颇的字眼.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浪漫主义确实有至少两种派别,它们在政治主张、人生哲学、审美趣味、艺术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英国的浪漫主义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十九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里,先后出现了两代引人注目的浪漫派诗人.较早的一代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为代表,亦即湖畔派.第二代以拜伦、雪莱为代表.下面,单就这两派的自然观(分别以华兹华斯和拜伦为主要代表)作些比较.
华兹华斯和拜伦都是英国人,相同的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使他们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共同特质,且互相影响.“对英国的气质追本溯源,它们全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明显的本源上,即生气勃勃的自然主义.”1英国的这种自然主义首先表现为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其次是诗人们以高级动物的喜爱以及他们以一般动物世界的熟悉.青年时代的拜伦身边可说是有一座完整的动物园.再就是,个人的独立性是英国人的突出特质.“这个岛国上的人,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岛.”2诗人们都崇尚自由,向往自在的生活.但就是这有着许多共同特点的自然主义,又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华兹华斯是一类特性的代表,拜伦则是另一类典型.就生活经历、描写对象而言,他们的诗风具有明显的不同.
华兹华斯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接受过高等教育,接受过别人赠送的财富,继承了家里的一份遗产,做着一份闲差,终生养尊处优,八十周岁寿终正寝.从这样恬静从容、无忧无虑的经历中找不出任何一类引起激情的机缘.华兹华斯曾经谈到:“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我给这些诗定下的主要目的是,选择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尽可能通篇都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叙述和描绘它们,同时又给它们以想象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3华兹华斯喜欢认真地观察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常生活中的琐琐屑屑,并在他那非凡的记忆库里储存起来.日后的某一天,再把这类印象从灵魂的库存中取出,重新欣赏、审视,细细咀嚼,雕刻琢磨,遂成诗篇.因为不是即景之作,而有了一段审美的时间差和心理距离,他的诗作中的理智的成分是占据上风的.自然,在他的心目中,是促使人们按照新教精神反省的鼓舞者和启示者.任何一件平凡的东西都蕴含着某种深奥的寓意.在他的《孤独的游云》一诗中,一片飘逸的金黄色水仙似乎代表着一种具有安抚、震慑作用的宗教神秘力量.
华兹华斯的过分冷静和审慎招来了雪莱的嘲笑.雪莱认为,就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爱而论,他正逐渐变成精神上的阉人.大自然在华兹华斯那里是神圣的母亲,是精神支柱,是宗教信条,他虔敬地仰望,膜拜,赞美,不敢有丝毫的亵渎.
拜伦的经历又是另一个极端.甚至可以说他过的是一种极少数人能相比的极其跌宕起伏的生活.他行为不羁,放浪形骸,才高情浓,愤世嫉俗,被当时的社会视为恶魔,招来了无数的嘲讽和攻击,被迫离开了祖国,四处漂泊.面对上流社会的虚伪,面对平民百姓的麻木,他狂呼,他呐喊,面对华兹华斯笔下宁静的大自然,他同样满腔激情.同样的客观世界,在不同性格不同心绪的人眼里,变得迥然不同.拜伦更注重的是发掘自然的力量与壮美,也就是那契合他本性的特质.拜伦的身上流着暴烈的诺曼武人的血,他属于提坦巨人族,他爱的是激动和狂野的自然,爱的是自然界气度恢宏的美,他熟悉的是大自然的宏伟现象和巨大的变化.在拜伦看来,咏海,就是咏唱狂风恶浪、覆舟沉船;写天空,就要写暴风骤雨、雷电交作.他与之交往的自然,他引为荣耀的自然,是灭绝生命的自然.
在拜伦咏海的诗行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字眼:roar,fear,terror,break,sweep,wash……但并不是说拜伦的笔下只有这些令人狂怒、激动的大场景的描写,他还是大自然的恋人,恋人必然就会有温情脉脉的一面.拜伦与当时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他注定是一个孤独者.正像恰尔德·哈洛尔德一样,他做不到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他懂得自己是一个“最不适合与人群为伍的人”4,处在吵吵嚷嚷、拥挤杂沓的人群中,既不被人爱,也没有所爱的人,这在拜伦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可怕的孤独.他宁愿离群索居,与纯洁、博大的自然溶为一体,享受脉脉含情的抚慰.他喜欢独自静坐在岩石上,对着滔滔的河水与广漠的荒原沉思冥想,在这种自由的精神交流中,他虽是茕茕孑立,却其实是最不孤独的.
由于厌恶大都市的虚伪文明而逃向大自然寻求慰藉——在这一点上,拜伦和华兹华斯是极为相似的.华兹华斯曾在《自然景物对于唤醒并增强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想象力的影响》一诗中写道:
不止一次两次,我为摆脱喧哗,
藏进一处安静的湖湾——或是
调皮地一闪身,离开热闹的人群,
在星星的映影上刻划着图形——
我们不难看出,这与拜伦诗作中表达的感情是相当接近的.难怪华兹华斯曾指责拜伦对他的剽窃.华兹华斯那种独特的弹拨和清新生动的诗行,确实在拜伦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写作中留下了类似的印迹.这一点是无须否认的.这也恰恰说明了一点,拜伦是一个善于取借别人所长又能有所创新的作家,他并不是一个只嗜好摧毁传统庙宇的狂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