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跟伯爵有什么区别?如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02:57:02
公爵跟伯爵有什么区别?如题
x|Is#G_q, %*3z,AʮuM&: \baH,\.I\fV?/bH& Dx?-7*ylŅndflMONǻ_̑o>5q-\_\~SǺ:wu6K y?&jp]׽g3& 4|;H^g~yN3~b֯(t&glvze| +f5Kq#rǷ_AUmYQvgä:" ne|ҍ*բ3fƬt r Y -U*AXj XW͸Pi/{ʋ{CF ~٬G*qvߪtXSu*t·[^]@g4w<v Fڳ8r.Ⱦӻy^y#W7e'p}1/XBK]HjY^DہV^|Uz*N.尜aPwSSd߯'d!G`t(&7{-IɼZ}jU?Ʋ nN4U'<3Nty"tIB{jЕ.>!>TdN2)-h1gTÑoׯdtpEҹx٧]=rct>'|u&Lf^]h =o>ǝTYHe6Rr{V'hzFax5CNO#JjZ=Lo6эݒ!`iqxbPمZ +^+#a$342; g M?rT%)lΡpq9Bm[H\WU*AXabhLte$+9󽍈}OOF/8KaItKH34&Ȑ\›ь^m@^2n . "rЧY00\/eaYc6opd!΍iccvB9"Di ׆,,hU,q8%,e lw4YW=cB> 4a%ރ¦r ͛p)2hsҐ5 /~tMEE4Nւs)};`湍_11'VZOGK*r-kE>sRȰJ^c"<آ🠳ʰ3yEFG=cyd'6ʣٳ6eS6ك m $ l܏I PoEX=q]"4ظX9]~wn2}oKSqBlZ|{c`]JL?kLhn:+( qiɫ  lla1߄rYb3ףKdf.aqH008qiBDh1;fJfy6ޓ iQ3b@(;CyjHvΑINY iS0᭱VI<ӛy|//؁H#fס6ĉ77!Z7J`M` ;6_ݦC*< 2vj Jw}! `/ue"u0%.SfM,SˣwN9OYen%C0~9pްD܇*VBZ g@R7(>f58ͅomHL& ,o MF6U6xc ^쟣wl1 3e/t 6ʀpalx7ǻب nt7f=AN0<%[oK#.Vd3 OBg2&{Y^V"15!:[#P].z+Sr E3bC!0^#p(iāw J_ǂQ0#;S@OśIϐ`4œЏ$&1x $1,L32?eKb:JjӍ+Mq'aPkYD8n8$Mf+޳WB2cxX>IrES`akuɅݞ*$ qCnLddDf{Tkz`47TvĻM `:be]=#{Z%Hݕ~eaaUD v~ qcrDK Dp=T0e9ai{[zg8?̏SpϷ:]cȯh\cU1"$LKptkT;:oVIlN (*)nj$+6&xKD#3uv+v 99Gi(uztԢqꆘM/ rT4C$ zvT\oW6UqnkĐ=y`]3ߣiz'L*z3w=N1TPDfE_""6=97 mM3@#b?^2#f6!4IHV4/Fe(t|L)2Q-Ճ 'edf/3.O+p*G8G3a˦zUx+\'EfV01IkK„36y@% ֬0O?b9uj [<.MjOۄ#[s5,sH1Ь\WL)>d5RgU,캭2EY35r*^JE:c` /#3907,`<#ےqP{au.x`vTӞ]g<_] 2˘*{H:`K36y-RVO )HBy[b^{, p3_ lL}3a@D4ԒĮ9V;ƍf6ꯑ%\Bp "D6D!8Y[ɽ1T`9hA*,؋[n"F^u[ W&*;JEFyj?prWbg&hm_yid-/_rBw%j~f|ʋyyCylIޟ`CS11h7WcS4 X>`%NRO{*t\uG`&8Mqpy;jNLesNf!#^MUIoonmؠu۽னs2F[KH4gZ'Q{=Ad[ztSm15]g)) /Ǧ:|*25V;WɳU;-TO@@ɹԖ7&'] MrЦ7_Lj8nݯu VԴc!wULx6jMShd4)?BTD'tpGQSgCalt8O[PkEr \㫠sBjNx6qP!YREcZ 0lSVXe>j?gpMzA?{&z(=kVN4%C7Iw #C(1KBEO b4iҦ>|4ehEvI6:cɒ 6BJ1xb_a4.tKW _ +xH~#po| Yi~~q  /pyQuF1~U48N-jCy®!Yq Ln@` ~L`6Ã`RwimB&ZK2=վt1,L"")ak'@>ޱeM7sB׼y&TiCJ1NF_]}tF6WyX(~U /[;wO{ =Ӊ "-ҸLISNY+$,Cφ&p::$o4r,4I4h%!9LT [b!Uah~cuKd\}S'8]7kzX@X ? S<`LҀ@z{1EƔ[Ê$LN?5=uXK1&EZ_DV b)ȉYBE"b8r؞G \YKFX#Hg~hO~2`="q-c&3e͗3[aO'wl3hǻ $C.+3 &e!¹`] Q_x)fMBuKEdocSY8TeQyf/yưK:|@:D!&hkgQ$#{bZnXyaZ)YnxcL2+CSb3D_h,OMBeσBmlP6mFOziIshK@YF֧кCu RX7irr1߶T!9T. L3 ۢ3nl w I~wT#6Tr?žy.Mxm82~QYgY z"% V4v4rTϤvF ag<*0ɂf`:װ)ަADpD]X–I7{e8G׽cC!2p03X5#.F /2fF40$ o1vBYbmʧMŀ>ХP

公爵跟伯爵有什么区别?如题
公爵跟伯爵有什么区别?如题

公爵跟伯爵有什么区别?如题
公爵 早在古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1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伯爵 是中国古代爵位名,后来也用作英文贵族称号 Earl( 在联合王国以外的伯爵称Count)的翻译. .中国古代的一种爵位 中国古代封爵名.传说自自尧帝、舜帝始置,周朝有明确记载设置,战国、秦、汉时期废伯爵封号,魏、晋、南朝有伯爵封号,北朝曾废伯爵封号,后又复之.隋朝隋文帝置伯爵封号,隋炀帝废之.自唐朝至清朝皆有之.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了一切世爵制度,伯爵封号也因此终止. 夏商时期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 伯 、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 伯 ,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周朝 周代,分为公、侯、 伯 、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参考: 《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曹魏 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所谓赐爵.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 伯 、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王爵至男爵皆有国号、封地,县侯以下无封地而有租税.九等爵之外,曹操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作为赐爵保留,仍无封、无食.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 两晋 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 伯 、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县公)、侯(郡侯、县侯)、 伯 、子、男五等爵专封宗室;功臣封爵为“开国”诸爵及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自先秦以来沿用的赐爵制度正式废止. 西晋诸侯王与西汉初年诸侯王相类,得专制其国.案《晋书》记载,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一军).五等爵之公国之制同下等王国,侯国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其余诸爵与开国爵封地称国而但封君不治国事,乡侯至关外侯无封邑.诸王子除嗣王外,依次按公、侯、 伯 、子、男递降世袭. 南朝 南朝封爵沿袭东晋,唯封君对封国再失治权. 北朝 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始封五等爵,天赐元年废 伯爵 、男爵,后复之.除皇子外,功臣也得封王.景明元年定制:置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 伯 、 散伯 、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封国租税取率: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 伯 四分食一,子男五分食一.封爵品级:王超品,开国郡公正一品,开国县公、散公从一品,开国县侯正二品,散侯从二品, 开国县伯 正三品, 散伯 从三品,开国县子正四品上阶,散子从四品下阶,开国县男正五品上阶,散男从五品下阶.官属:王至侯国等置官属. 北齐:置王爵与五等爵,王爵超品,其余诸爵视魏制各将一阶,诸爵皆开国置官属. 北周:初置开国公、开国侯、 开国伯 、开国子、开国男五等爵后据《周礼》改制,置亲王、郡王、县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 县伯 、县子、县男、乡男十一等爵. 隋朝 隋文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 伯 、子、男九等(见:《隋书·百官志下》);隋炀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于均废止. 唐朝 分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郡侯、县公、县侯、 县伯 、县子、县男. 宋朝 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同唐制.《宋史·职官志三》:“列爵九等:曰王,曰郡王,曰国公,曰郡公,曰县公,曰侯, 曰伯 ,曰子,曰男.” 元朝 王爵唯皇族、蒙古贵族可封,宗室封亲王、远支宗亲与贵族封国王.其于国公等爵封赐甚滥. 明朝 伯爵在明朝属于异姓爵位,明初一循元代旧制.洪武三年(1370),定封爵之制,分公、侯、 伯 三等,罢子、男不置.有明一代,受公、侯、伯爵者除功臣、外戚外,还有宦官子弟与少数民族首领. 伯爵岁禄如下:伯 千石至七百石. 一等开国辅运推诚,二等奉天靖难推诚,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四等奉天翊卫推诚. 但有的伯仅当侯爵俸禄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洪武十年后,伯之禄与侯等;至永乐初,规定伯之禄居侯之下,正一品之上,其阶勋皆与侯等,而伯爵益重.公侯伯入则可掌参五府总六军,出则可领将军印为大帅督,辖漕纲,但不得预九卿事. 清朝 清朝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乾隆十六年定制,分为二十七等:伯爵是其中一种,异姓功臣爵位分为9等, 伯爵属于超品,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岁支俸禄如下: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 、二等伯485两 、三等伯460两. 日本 古代日本贵族分为公卿和大名两个系统.701年的大宝律令将官职在四位和五位的官员称为“通贵”,三位及三位以上的称“贵”,乃创立贵族制度.随后由皇族分出藤原氏、橘氏、源氏、平氏四大家族.后又发展出五摄、七清华、九清华等贵族世家等级.地方豪族则发展为大名.1884年实行华族制度,将旧公卿、大名及明治维新功臣分赐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废除了华族制度. [编辑本段]3.欧洲的一种贵族称号 欧洲的一种贵族称号,在近代是位于侯爵之下,在没有侯爵的国家则位于公爵之下 欧洲爵位详谈(英系)-------公,侯,伯,子,男 伯爵: 在英国5级贵族中,伯爵出现最早.个别学者认为伯爵爵位来自欧洲大陆,至迟在公元900年的法国,伯爵已成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学者认为英国伯爵(Earl)与法国伯爵(Count)并无继承或连带关系;而且英国伯爵称号是5种贵族称号中惟一的英文词,是由古英语eorl转化而来;大约在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后期,因王权不够强大,英格兰广大地区曾划为几个较大的伯爵管辖区(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却是在 11世纪初由丹麦国王克努特引进英格兰的.11—12世纪中叶之前的伯爵多是镇守一方的诸侯.他们大多是一人治理数郡,所以又被称为“方伯”.诺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国后,担心他们权势过重,危及王权和国家统一,遂将方伯权力加以分割,移交给他的亲信,每个伯爵的辖区仅限一郡,与国王有着极其明确的封君封臣关系,伯爵倘敢兴兵作乱便会被王军镇压,或受其他贵族制裁.伯爵职权名号可由后代继承,但会因为有的伯爵缺少继承人而使总数有减无增.斯蒂芬在位时,破格加封格奥弗雷·德·曼维尔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纪以来,伯爵数目攀升.1307年计有9名.1327年爱德华三世即位时仅余6名,10年后增至12名;爱德华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纪20年代之前,伯爵作为高级贵族,是男爵的“天然领导人”,在地方上负有对男爵、骑士的管理责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机[指爱德华三世废黜其母法国伊沙贝拉公主的摄政,登极亲政时,伯爵曾作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政治群体独立行动,与男爵们的“距离感”突然产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玛奇伯爵领地之后,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职责. 在重大正式场合,伯爵穿着镶有白色毛皮边的深红色丝绒外套,软帽上缝镶着三条貂皮以表明爵位级别,冠冕上有一镀金银圈,上沿饰有8个银球. 男爵: 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已有男爵一词(Baron),但无男爵爵位,而且词义不够确定.似有“自由者”或“国王的臣仆”之意,但无尊贵的含义.英国男爵出现于11世纪.到12世纪初国王大部分高级世俗贵族都被封为男爵.其中少数与王室关系密切、封地较多者又被称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间.很快,大男爵发生分化,显赫者升为伯爵,其余与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当时男爵在世俗贵族中占了很高比例,以至于“男爵”一词长期作为贵族的集合名词使用.11-14世纪,男爵的封号和封地可通过血缘和婚姻关系传递,但不得随意出售和转让,历代国王也不随意增加或褫夺贵族封号.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补男爵爵位,比奥查姆波·德·豪尔特被封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后数百年至今,居于5级贵族之末的男爵始终人数最多. 在正式场合,男爵穿着与伯爵同样的外套,帽子上镶有两条貂皮,冠冕上有一浅色银圈,饰有6个银球. 公爵: 依次出现的是公爵(Duke).早在罗马帝国时期,欧洲大陆的公爵称号通常授予守疆拓土、军功卓著的高级指挥官,以后因重大政治变化而中断.几百年后,公爵爵位又见于德国.大约在公元970年,德国皇帝奥托一世初设公爵爵位.不久法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地区也建立了公国(duchy;大公国,Archduchy).在英国,公爵是仅次于国王或亲王的最高级贵族,与作为一国之主的欧洲大陆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duke)有所不同.英国公爵爵位出现很晚.1337年,爱德华三世把康沃尔郡升为公国,将公爵爵号授予年方7岁的“黑太子”爱德华.该王储16岁参加百年战争,锋芒显露;1355年前往法国指挥作战,军功卓著.父王对他赏赐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种称号,如 1343年封为威尔士亲王,1362年加封为阿基坦公爵.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后多年里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亲均不许称王,最高可获公爵爵位.随后,爱德华三世及其继承人又先后建立了兰开斯特公国(1351年)、克拉伦斯公国(1362年)、约克公国和格洛斯特公国(1385)、赫里福德公国(1397)、贝特福德公国(1413)和萨默塞特公国(1443)等.这些公国的领有人都是王室宗亲,他们得到高级爵位后,在贵族中鹤立鸡群,威势不凡,为以后争夺王权、扰乱朝纲、制造战乱埋下了隐患.自从1483年建立诺福克公国以后,公爵爵位开始授予王亲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国.而且能获此最高爵位者多是军功显赫的统帅.行政界政务家即使任职多年,政绩昭著,也难获此殊荣. 在正规场合公爵也穿深红色的丝绒外套,帽子上镶四条貂皮.其冠冕上有一个金环,上饰8枚红色金叶片.国王则称公爵为“我们真正可信和最为敬爱的伙伴.” 侯爵: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词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边疆殖民地总督;伯爵]演变而来.侯爵原意与“方伯”词义相近,系指统辖一处的封疆大吏.在英格兰,拉丁语“侯爵”一词最初指威尔士边疆的领主.那时只说明他们领地的位置靠近边界,并不说明其地位高于伯爵.1385年涵义变化,第9代牛津伯爵罗伯特·德·维尔被封为都柏林侯爵.1397年,萨默塞特伯爵约翰被封为多西特侯爵和萨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荣程度不甚明确,大约在公爵和伯爵之间,一段时期内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间,约翰·德·比奥福特被国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为此向国王请愿,要求恢复比奥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却反对乞求国王,并说:“侯爵乃是一个新的荣誉称号,完全不为先人所知.所以,应对此冷漠视之,并不认为接受它是明智之举.”到了15世纪,这级爵号稳定地保持了它在贵族爵位中的第二级地位以后,才被贵族们所看重.与其他4个等级的贵族相比,侯爵的数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场合,侯爵也穿红色丝绒外套,帽子上镶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装一银环,带有四片金叶和四个银球.国王对他的称呼一如对待公爵. 子爵: 上院贵族中数子爵资格最浅.子爵称号(Viscount)源于法国,原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时可能是实力强大的诸侯.在英国,1440年比奥芒特的约翰被封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 子爵帽子上有两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银环,饰有6个银球. 直到此时,英国5级大贵族方完备成形,成为相对固定的贵族等级制. 在学界,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英国5级贵族是上院的当然成员.史实却非如此简单.在13-15世纪,尽管所有大贵族都拥有出席上院的资格,但每届议会召开前还必须得到盖有国里的国王诏令,否则不可前往开会.自14世纪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称为“勋爵”(lord),后来勋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义与“显贵”(nobility)一词相近.另外,在英国“贵族”一词始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贵族(aristocracy)源于希腊文和拉丁文.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优秀”之意,可以用来指大贵族.但在含义较广泛的拉丁文中,该词除了用指大贵族外,还包括地位较低的自由人,并含有“愚蠢”、“平庸”的贬义,尔后同形异义地转化为英文源,意为服兵役的自由农民.从诺曼征服到近现代,aristocracy用来称呼包括骑士在内的大小贵族.5级贵族形成后,为示区别,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词nobility和Peerage专称上院大贵族.以后,Nobility除用指上院贵族外,有时还泛指政界要员. 与欧洲大陆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兰西等国贵族相比较,英国贵族集团的特点之一,是人数较少.长期以来,贵族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是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贵族爵号和封地按照相当严格的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某贵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国王和高级法庭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封地.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国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国贵族爵位和封号不可随意转让、出售.历代国王为保持贵族的群体规模和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大多会适量增补贵族. 某要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国王格外宠爱,可以晋升更高级的爵位,或兼领新爵位.除此之外,贵族联姻也是获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机会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为社会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拥有贵族身份和家产者以及其长系继承人总能轻易得到爱慕者和求婚者.例如兰开斯特王朝的兴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拥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亲布里奇从娘家带来.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孙女,她除拥有兰开斯特公国外,还拥有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的伯爵领地. 英国5级贵族大致定型于13—15世纪.它与中国周初的5级贵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次建立起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形成,最终成为定制的. 14世纪初,在5级贵族之上的王室贵族中,还出现了一个颇为独特的、专为王储所占有的称号——“威尔士亲王”.该称呼最早为一度统一过全国的威尔士王子利维伦制造出的名号.1282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率领大军与舰队攻打威尔士,利维伦死于非命.两年后,威尔士合并于英格兰,爱德华在1301年把威尔士亲王之头衔加给不列颠王位的继承者. 在政局动荡、战事连绵的中世纪后期,欧洲各封建君主为了使各级贵族在骑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业、效忠国王,除了利用贵族爵位科赐臣下之外,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划分为不同等级名分的勋章勋位,奖赏他们的战功政绩. 在英格兰,最著名的勋位是创立于4世纪中叶的嘉德勋位(the Order of Garter).据传,爱德华三世设立这个勋位是为了纪念一次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庆祝攻陷加莱城的舞会上,姿态秀美的索尔兹伯里女伯爵落下一只蓝色袜带,被爱德华三世捡起,缠在自己的腿上,旁观者见了哄堂大笑,爱德华斥责他们说:“凡是认为这是坏事的人可耻”.以后这句话成为国王在1449年建立袜带骑士团和颁发勋位的格言,它同蓝色袜带和圣乔治十字架图形一起出现在勋章上,激励武士们在战争——当时主要是百年战争——中蔑视死亡,奋勇厮杀.爱德华本人也是袜带骑士团的成员.他与宠爱的武士围绕圆桌议事,共同进餐,多次主持武士们的比武演技,使已经衰落的骑士精神有所振作.并使嘉德勋位成为以后英国最诱人的贵族勋章. 欧洲大陆贵族来历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应该是来自戴克里先改革罗马行省以后的省行政或者军事长官,后来被蛮族用来称呼大领主.伯爵则是克洛维王朝的军队指挥官.但因为往往随着军役而授予领地也成了领主.男爵则是对宫廷显贵的尊称.子爵和侯爵是分别作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设立的.这些官衔在加洛林时代吞并采邑的过程中也被当成了采邑而继承下来,才慢慢变成爵号的(就像莱茵—巴拉定选侯自己是行宫伯爵但还是皇帝的骥厩总管.勃兰登堡侯爵还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样,他们的官衔也成了采邑只是拥有的人太少而没能成为爵号而已).所以很多拥有领地但没有官衔的贵族,就以领地为头衔.中间加中缀词.翻译过来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门包括日后君临半个欧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这些没封号的家族里的. 注意:这里所说的爵位实际上是中国的概念,在西方只是英文单词,而伯爵、公爵、男爵、侯爵、子爵的确立源于《礼记》

问的是欧洲吗? 伯爵是西方封建制度的中坚力量。在欧洲公爵已经是独立的国家的资格了。

公爵可以当国王 伯爵要升级为公爵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