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窃读记的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7:53:17
林海音窃读记的资料
x[n#G fW|1> Eq%QERM 7L.|_s"IVY6]=FOɗ7Qwq^Y~0NN5~Dӧ??_kEc's*5Q.jkD]EA妖7~aGoZfLj&KqA6֮ݔuesJpEAg;mi.:}r;O³ڜƥY{5'ut[؊k;<_D rOxUY c{9@g1N'15?r!g^Cjӄn0,[b#خHE(&Sh1E( ˡwjS|ޯј$&~q_{yumqյ/08F}U\k4uh"rp~OFZ]k弻ȉNIf6;qw CQ^":E,[Y IFOp s`ZQέ`;cb wSocmo<"Wrgmhv7ȗQ`ӭ\DYm"Kaۮ=^$izPZkK:3cW!ϵgɷX>ф8kzR :΅/P O?~CJYiyvkA׾;8B&u`F{E j[u~W + RSQN&"3%QA*0;U$f\|m4Cqq> =cOZsӏ})1^bo16j2`$K-᧪ [ˤaL7:v^edݍb;v9MDfQ2ΐiR,eya<3緎9+AJ4^|%g4Ef@_w MfQ#ׁk.E!&!XXDVo1HRoKH讪"u ucߖJ;yG4'hc 1EORem#:MXe^6-́\pAoV%,Nj=*Jj<ÚrEWzMxClq.Dߡ2˂y9E+c[5rf h8.~.*amtj o y<Y㜥(jWOC5Zj2JMQGN"%sf9MHf(vՏ1@cv<CKLډ7ߠ.Y)&U{|x b3ض-?F'q%`,/mgmU^ G/c<L=p4~ 4(01M(1aN[x6 |(o$ Ab1ޤ @}=bECŀ9w h]^XjUZ]ک-h:kEb.$ٕl#&2ޭ}73x9z1uwD( :,̓H_0褳`߇E;6xpvOu,C=I0#z&Zk6{< My @^ecf%ʽCCJWN5U5؀ڶv>-j:gak?U8 CBݙ?vAό}!o 48,`=^T$ AS,¬\4K ykcoWwN;Θd3HD,Lќ4TW 9G#z:Js: d3 &QM:⩁Z~⟼ٍdw:EoدqDz:^# N4FkZMHVyw3*/fa@=Cw5SE)` 87|/ $.Dc SZM'-Q\QJ}=1L>AXM4`@PܣS`n nhCq>}¼}Cn?%`JD%Y#Yp(ıXH})uV]nTi d Z=i> 8EYGR?kz5a]{WP%%%"{`lH"}yH!ݱDi-a%HTW*ǒŴJOc;tj>3іnxnDP*bnχh ID*x _> K,X2%!ҫ+yydMcaagnQϙ]9nc/? F|hx\E:h\4 X-z >5LkVr&P^休$IA:MX {Bo@CO!W4.8m̂Ni{ބ=0Tsmѫ=A]u:#P_+N\>9Ebfr?,Ԥl{eg%2|i0Gy *TG#k-Rzm*~ ܝъ ^AgL@9Pr!r^?*ڌ1 f%^ Z.i]Yu5ZMJR|QRL?Z I!L%δ9=*60 t]c}tM\]G-m{Ν(J E2}}F;9]-4=kFP9S n8V]鍒;bFn| %xNHz1 C/=<Bam>~ൻا|X) xx|QI۾dՓ?UetwKÇ?*0ٯ3]헚oԛo?Qՙ_3?}GhUeh6#lenEu\ROZvm4Ȋ+x'MN| 9yx'xɳ搗aa߸;\M+T,g} Pk#6cw~yލ/,LvDLT$`C!$3֐+[*E(<2h_;}W14F>Ʊ٣/#$b N8njr5D>w-g)e9yG11?C#I5oLD/I+%+s30f<*̄Qڌ#rCLd%$IW_AcBa1)JOHXIAeL,aA3,Tt*6_3Uv B [ tILtů'=gHIn E`gt~sxlԊbѺeN8!tg LW>oXF3oC[}&%XB5Ou6,F9K< c{Se5i=[$(S>1l^Vx]7%֕6eDtlb|8dRqB2_y=_FõW5z }̌e%Bz6o#QxF5w+HF HZF+jgT*[W SlMF >Gb9\S C i/D#}l 0)##'s+%!,xUmx7q]Vl#tNMDL2` ,}iu`zj")ԭL(wiԢ٥d09,"EtMhj GT mm#[)336'"^&o:W?RЫʳ%ʏx&Dn!Ow;a@.[k*3xeEѣ 9F\;ksqGHѮzy}o*'vTz&_OPGHk8gO'%UnFUc`Ģb4Cٲ:ah˛xۃx|ADw];Á&46PF5`t͂yGxt!&ghyQWaN`q'ӌf&Гm̽%Ex!*c݊NDyD :ñ;rX bh/'~; Z \RLb 6I;4PbRBq DaY[^3+ت#!)i"zdAVy f7# `iY.Vo5j 7q y&"* bўxaY$D!b+],aϨ0ùH roid ,K[fZm4B`#>F ) 8y6ż#4S6<!2%S̱\uWWFN}d3\@3)Y2Y}xeH b42//`֗ϔo2GKAM}e-PSquOm6 :K<}'V6<$H5@'%cg;g؃`l!`9#:eԕ;/^L a >ɣ86$tef yQQ20=mSۅZA!d x.@/վC!#:X t[>{>~C&6 L`A(B+fҘY$`hs#|cRcqW jP]r|fK )l[Q"bymRHF j6jA@&죃wfikhZLj='{}="DJܸRqeak{Qȣ6R}{ĩ I[]'%c 1㵂kN锸]}1$wŴԩIs<Ef[!S纯k礉=:wD6:r xlh[X!x,| 6jdu piZpQNoGx,iT sE}N_m`E2 A,&刌zΰZssSˌ0yYnGyb1&z \Urf>l"]5^'pO׆0bQtZL̺ƨ}2BeoΚ\jE_xG=}>U8>f ?ƛAID]S+@5]Mtۆa?W` 3jeT|bXv2ȷk׽2c(6OM#C޵p x,sQtb謹gxLX!)7i ~QY\.@ʧ9K("@tLЋl`h?Ix̟sjCJ I[]} e:$i2ZNueFk5) h6eo n(r]Y%VU oPBP},ͫgrt7m;تpeK /a&N@ljnM,4@J.20艟˳]tx RSJ&nQi+P[; v-?)-jlaEm]pUΌ4TxX[ 6aĝEӱ)%RW3wyi,^*H65! /Ͽa^D

林海音窃读记的资料
林海音窃读记的资料

林海音窃读记的资料
林海音简介
  林海音,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 世界日报
  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因此她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老北京味儿.林海音的创作非常丰富,她将北京的生活点滴写成《城南旧事》一书,深得读者喜爱,被译成多种语言.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年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她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 城南旧事
  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其中,《窃读记》被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和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冬阳· 童年· 骆驼队》被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为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课文.
  林海音生平
  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读书,长大后曾就读于女师,后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进北京《世界日报》当记者,还曾当过编辑、图书馆馆员.这些职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她能较深入地了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为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许多素材.她的成名之作小说《城南旧事》即取材于这段生活.1948年林海音同丈夫回到台湾后,即被刚创刊不久的《国语日报》聘为编辑. 林海音
  1951年《联合日报》创刊,她被任为《联合日报》副刊主编,她的丈夫为主笔.这一时期,她特别注意扶植和支持台湾的本土作家.如当时钟理和的稿子经常被退,林海音却常常使他的稿子重见天日.钟理和死后,林海音还替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雨》,接着他的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也在《联合日报》副刊上连载了.在主编《联合日报》副刊时,林海音刊登了一首名叫《船》的诗,内容是叙述有一艘船在大海里飘了很久,最后飘到一个孤岛上,金银财宝慢慢用完了,于是陷在困苦之中.台湾当局认为这是影射蒋介石到台湾后的生活状况,把作者抓了起来,林海音也因此不能再编副刊了.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 1957午《文星杂志》创刊,林海音任编辑,同时又担任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她创办和主编了《纯文学》月刊,直到1972年《纯文学》停刊后,她又独立负责纯文学出版社,出版《纯文学丛书》. 1976年11月4日,中文报业协会第九届年会在香港富丽华酒店开幕,林海音以台湾代表团团员的身份出席,并发表演讲.她后期从事儿童文学. 林海音
  林海音生活情趣广泛,不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人,这些性格特点,可以说是承袭于父辈而发展于自身.由于父亲早逝,面对生活和社会的重压,林海音对社会的认识较之同龄人更成熟更深刻,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她创作小说的动力和源泉.在北京时,林海音已开始了文学创作.1948年回到台湾后初期的一段时间,她撰写了一些杂文和散文,大约是在1951年,林海音才真正走上作家的道路.她的作品十分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儿童读物等多种体裁,而以小说创作为主. 林海音作为台湾老一代的作家,对台湾文学事业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小说创作、培育新人和兴办刊物三个方面.关于兴办刊物,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她除了担任新创办刊物的编辑外,还亲自创办《纯文学》月刊达五年之久,并以选择作品质量高而享誉文坛,推荐并发表了许多优秀作家的作品.后来又创办纯文学出版社,其宗旨与《纯文学》月刊相似,选书认真,注意质量,颇受读者欢迎,至今仍是台湾有影响的文学出版社之一.在培育新人方面,林海音可谓为培育台湾文坛的一代新人倾注了心血,功绩卓著. 婚姻的故事
  60年代以来台湾涌现出的许多文坛新秀,多受她的提携和影响.这固然与她长期担任报刊编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出自对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对造就新人的热情.台湾知名作家钟理和的一生可概括为“生前笔耕,死后成名”,他默默笔耕一辈子,生前不为人们所知,而他的死后成名却应归功于包括林海音在内的几位知音.林海音在《一些回忆》一文中曾说起这件事.钟理和死后,其长子写信给林海音,请求她能帮助出版其父的著作.林海音一口承担下来,然后用募捐来的钱出版了钟理和的作品《雨》,这时距死者祭日仅有百日;而死者的另一本书《笠山农场》也在其周年祭时出版了,完成了死者的最终遗愿.林海音还如同当年扶植钟理和那样,以其在文学界的影响来提携钟铁民,使钟铁民逐渐成长为台湾小说界的后起之秀.钟氏父子从林海音那里受益良多,而身受这种恩泽的又何止钟氏父子呢?林海音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主要生活在北京,差不多整整30年.她的青少年时代的最美好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因此,她对北京很熟悉,对北京的感情十分深沉,在台湾也常称北京是她的“第二故乡”.也因此她的作品的故事背景多发生在北京,作者通过这些故事背景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从中流露出作者对昔日生活的眷恋和缅怀,以及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情感. 家住书坊边
  1948年她回到台湾后,台湾的社会生活和乡土习俗又注入到她的生活积累当中,她也因此写了一些发生在台湾的人和事.总之,林海音的生活积累有两个来源:一个来自旧北京,一个来自台湾. 迄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1972)、《两地》(1966)、《作客美国》(1966)、《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1984、《一家之主》(1988)、《家住书坊边》(1987).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1955). 短篇小说集《烛心》(1965)、《婚姻的故事》(1963)、《城南旧事》(1960)、《绿藻与咸蛋》(1957). 长篇小说《春风》、《晓云》(1959)、《孟珠的旅程》. 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1968)、《林海音自选集》(1975)、《林海音童话集》(1987). 《金鲤鱼的百裥裙》(1993)《奶奶的傻瓜相机》(1994)《往事悠悠》(1995)《英子的心》(1996) 《我们看海去》(1996)《驴打滚》(1996)《林海音文集》(1997) 《城南旧影》(2000)《林海音作品集》(2000) 代表作:《城南旧事》(1960) 林海音(1918--2001)被大家所共知的作品是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的小说《城南旧事》,它曾被搬上电影银幕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影片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当时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教科书上的窃读记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后记”里说:“这几年来,我陆续的完成了本书的这几篇.它们的故事不一定是真的,但写着它们的时候,人物却不断涌现在我的眼前,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藏在草堆里的小偷.”仅从这个简单的人物罗列里就不难看出,作者虽然是书香门第出身的知识分子,但她小说里的人物却不局限于这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她关心广大的社会,擅长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她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夸张一点说,她的每一篇小说都离不开妇女的悲剧.有人对此评价说:“她的写作大都是针对妇女问题.但她往往能从世界性妇女问题的症结,来思考今日台湾妇女的特殊遭遇,深度已达到超越女性的界限.如果把林海音看做老一辈女作家的灵魂性人物,那么可以说,由于时代潮流的限制,她们较少反叛性,她们的控诉和抗议是温和与微弱的.”林海音的小说内容大抵是童年回忆中的“城南旧事”,小说中或深或浅含有自传的痕迹.但是它的境地并不是窄狭的,如同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那样,她的小说是以小见大,从《城南旧事》可以窥见时代风云.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对台湾文坛也有一定的影响.《窃读记》原文: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地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林海音小说
  我趁着漫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以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切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上.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10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整本书:“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愧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心灵确实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发作,而且产生了对大人的仇恨.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多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婪,多去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每次从书店出来,我都像喝醉了酒似的,脑子被书中的人物所扰,踉踉跄跄,走路失去控制的能力.“明天早些来,可以全部看完了.”我告诉自己.想到明天仍可能占有书店的一角时,被快乐激动的忘形之躯,便险些撞到树干上去. 可是第二天走过几家书店都没看见那本书,像在手中正看得起劲的书被人抢去一样,我暗暗焦急,并且诅咒地想: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世上有钱的人那么多,他们把书买光了. 我惨淡无神地提着书包,抱着绝望的心情走进最末一家书店.昨天在这里看书时,已经剩下最后一册,可不是,看见书架上那本书的位置换了另外的书,心整个沉了下去. 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光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啊,我接过书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了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