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望岳》的全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9 14:40:58
谁能告诉我《望岳》的全文
x|n+IUY%Q-30(̼)hDR$Pv$LzDœctJ̛݅ꚛnJdٱcs؋9Ȅݴ:)kU3x)?}݅˟ cZP|͠o:%|0;l5~~9I|/"&{:<ZgMӪ<\Lz ~H/ salMg99dOA[fvE驙d6˗OQ$I-%^=?OO??x]w/ù_Kr2rzn:_uم_jىW r)V5MH<*ӪXXrpÐ0ŚVzCO(O7y}O滏T WQ*\Fprゟ"۶%>(އ氰piJ4S$J%KaZ&_.*x4]#zxn^{2r['.?x¢ j̨GYnM3I4+4 @%=.CϨ9/+ãu^Jf4{#P \_\a#~^ ?yvmSKd9z!F,SD)6dq%Z=L8Lއ>T',S*w^ OižǞL/[D'zbg≘{ q_7QkS|h[.8ojf i,_&3wcS/?^XCh^H>LEǗz09.za夈^8nzh\zXoq@1 7Ω4dXnM MXEN1%jHjVhqʩnl*AG׉g9X4ղ½Z_gRUN`*pmDh$ 9st$^v'n\nqSpi^ݣ<dI_peP;v20Xkub`=%,+uנ^o^#>}"}4{!S âPiw'd=a+o#d4.}"^E1ZPrc1Thu1Rď2|CΚ7Juſ3͓pQU-jsIB޹¾Ӻ-f^KᕰXO1P&v:Actn0+u9- ",-Oq3oR1wByK/8gHr+ 4VK   QehVg胢&)a >ž` _Nz vU?*z~^DZ3j:E"Wלy%j5o׳rmm- wOR0gR  v_q,NFL&dʟcُ5@oڔ`azCrdRMD/#ؖ/Q<mT;em"dzڣEJvCPB'se\Ut6v šo{Czn ᷡx@e `\jY]-PZzkm:0qζ*pKXOzdm$L ]ݫ&h9ƎТ2M矧UxBnPfA z{۱tW;V lg%@ymps.Х3-`ɮzs-wU@90,0KuL# RT[J>U EPmsXNn]vv BWOU>VnPbp9^"T^=(2E=|R)FBUh&_뇳hƽ2:-RӡגM%l\ lw?x81m5U8 1~6'"G9l$eED9Zu\뀠F+IL 'Ic(- E5GO8|?^dVLΠr(kYN{k otK݅@W0#zDM:7Q~1P5Çp#MO%]a_(MȘL75ρJ>a\I:=lD  6#^I=*t>K"E@X$pYSuhӋ<sqpNX jt9ρ*tӣ8k\Wu8uV`։ 2(jJO)!àr}bqRC-z C\Q YQ !9be׈WŅ?`u9ʛց])~*!5 ~lK_uVPax L-RrwB3)/8&48=N~v°,%8҉ck5gD]60Z޿_] $sAL?4W ɛ ,zW$t*~¥swps{|E|O,$($h.C> AđxRf{է`Q|.@FQc9=RLA4!fBϢ^x7to| ;z-ܰX܏D6l'U SP3OBjak!ZNp}0Tv!ˇ'X#)x ؑQ5Ėd~d$LP)!V'X@LIxbF kQl0aW{> 5a' v )* dB/,kH9T5:sY%4 #Y~l FV޾{o"-@kKp)[ZJdqWC̝gԦ6֔֋oB9c' F(Pw5Teʮ4T}b&J|}ל^wk NorXp;bC As?m2V}Q1;"Yҋs@ ј~xЅrѢ,A+^-GE@7n8c[Sb4fș{QcV?.åyDs2Jv (l]\c73oeW~OMɋ2ŏ uaSLb@߼s(54L87*D#c#p9jX66)uYxJ_O3_jaĔ[7 _~qUZ l0{9eC '9]9iP .'̉ N-8YȠƫZ(/bT3IĚ ʴLdZ,g HrZ(s\k2vZ9s`)Y$8|  V g7=0q 9*ݐ,%&,ex*-!&+͎uVN#0Ϸ'4wd5 4&*Iމ݁"ؓpNPHr.3h >`|vz}_?̓@3:J*`n+ q!Ί<)0yKdL]bX-M?`l l cM^l Sdf٬['!6#QqaG#bi7798EmXS̺,V nWCJ{Qs&9 9v K58ÞzdPxp~EsˑN&sZP-ukPKXΝOFX`nLV< 3Nb^oi"b yosw&k$ŹN 9Òd;/>eɲ~ JdM\5AYcQicehsخ}4Lo'BPh~=Tfz/(3]/9.Hа֓_8lo 0Itɫh,ʂ'k]O1v N"{6ދ*&0JC3Z^ه>Vؼ;sh N.%d^E@:L꽓ঋ= U-q\;{GȰ&j-duR\[y%LL}̙z}k*$_H7ԋvJ2x1eRJib@߫nU !KX^oIƙ+\ !ǦswEpXWT]mQ R03b]@G-*K\&.n8&\uy9BTTBɀP+ 1fx.Ϥӊ^<[&7%O>FJM\{]D\M_n\I[,CP&|YvI&V%g8s!@( DYw4cB?C{EW d ,$ 9ZXjAt\L lÿW] ]'86 (S':2UirҔĮCK9ȩ(ޫ#{8YBP䧑Jdpטyʗ2L"+3n 2Y|ĵ?9ý;t?=ƃY cW\?o ٪ Oǧ 0(> )Liۑm!"z -C/3g|f!V>C~ʑj8Ƅ V# 0BL}oY5 "] _g9ZVչ-:Kk t(j%l=t{9skRe"pd.~N2DxXJU&bnqUBVUĂFȉѵn$JTx+h'̟u7EO7%q=.rNi`p\KeAF he81%̼c&7d5 OY j0fsrw\ 3!̕v<݅BC!sKR̅G7N/-.abv΄EMJVQ-ӂNKqL+֦7|K@8=:D~\x l2|Y-U ܨR6g1()4B.oZA'?z ܺi޿bkT ;2}2 hsOH(JZ=Oq0cFc,'FGjQ}o X}ZkЪ?hItۅEU=jC[xbRn** )`Bv0!>^Fw.W|v1;?Yo\&;ׯYMٚ$S(27*  Tumo{X9!0Rl@Wl6BuήbkmҢZKѲ~pQAneQB1&SUm?R&RYyyַ,l0lCEWÖd]M|8Ϩ="0`t!Ke"aCX#$f ж>jmQ+]| $WiJxcAH{44m7q4̜kQ颓; &YVpS*c϶%MsXp6>,@(9)w MSܘ(Nun=f5z!WcYwI*XDFs֣x9IƗYM[Xt[H졖DUK{C0:7̭_=X=~@Nq]^1ꎵ z(zq8YqR'ǗN64#\P3{9IjPLri<.GiJ/(*B %P4r݌Ӡ7BP .$#)-!d9ǔxc8Ghzcs!فV=O?Z5zNRA!YPڭ#]`}Fm^]; "]D—3 QȐgN%I>9P:#[quGN-7CbwE/Z_3t܆9".vZ.9b!鱣hl¸Ec{cxKlGzFgip# Lm}cCĊNlXuxToDqԶJ!l*aE<䟳}MIS0v0+{M>AX|/ K `$40p8?MC( [J7)2Si(3AS;tbFHU4 ǁ~{aD >w`FP&Mʖ)xrvwޫnʩoJ`&w_GH,*|l^4\\+I.ί* }>VTW4qrw%!3SaYL+= vS.$-5[<RǞ9(;LqZgSaR&%P*z֭нSlY{QbO{h @ʦe.M_  PJ_ -WyǑn7XNhݢ4PC.aKGkfRR)2s4MIS8 H2# )],2G{3쉦H4'BquUcy2d[&d|c?6H?MhI5M˰4%%AVR!EUI&&IMi vJ-n[mmvg$"Otw~4G :COηەHf_=GW"?{=&4*]eV&-C8{2vƌiXX7ga7[=" ,Qȉ-3&]jJZIY}# -]8*ѕZE?[|5o˗?P DؽVL#pҤjwTHG&rϕ$*H;?/wU0:{ %g$;תs,V9!>uaFhDNhQz~1?trzzmPu"&I1MjU c59ʭ4 ܼԻD&PMWIz&`߽y4ē=j-AT#41oQsqn)׸5٪E,JS->TbԿ҅d&kn;wuZExóR:A-[ՆM1/hH[eL.N(%1~򟥡Å$-d9YD΢6Oٝ49&"j}b&V$'C/Tg)wgy~)r>-]mao_ωf9M,n;{yjgy ?K3nPoDFr A0=`kvӵm ^f;u/w}%_-:}_HaH9&%` _79F]`=l`G`)//^ p[⶞yQg9ssOŹ=!m5ILw5:7Z_oÿ?k^;gN?7~ܾmnenwA/s3WHdH TueW;x\h޾eozoD@{׽}{Uo+_xoxS%{?׻m_o`u9I$('%/xR>U/~#Jgx1g

谁能告诉我《望岳》的全文
谁能告诉我《望岳》的全文

谁能告诉我《望岳》的全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一】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

全部展开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一】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萧涤非)
【赏析二】
一曲民族精神与个人抱负的颂歌——杜甫《望岳》诗赏析
这首《望岳》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而又含蕴无穷的诗歌。在此诗中,你见不到任何科举失败后的消极颓唐情绪,只感受到一种伟人般的气魄与情怀。
那么,这首诗最耐人寻味的东西是什么呢?
为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内容,我们应首先对泰山的政治文化背景有个基本的了解。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云:“郑昂曰:王者升中告代必于此山,又是山为五岳之长,故曰岱宗。”古代某些帝王曾在这里举行过封禅大典,战国时齐鲁一些儒生以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所以在统治者的眼中,泰山是封建政权“与天无极”、“天禄永得”的一个象征(见《汉书·武帝纪》)。统治者的这种观念,自然会对当时社会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然,巍巍泰岳,不仅会引起统治者永葆政权的联想与祈祷,而且也引发着国人一种崇高之感受和敬仰神往之情。“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诗经·鲁颂·閟宫》)。“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登山》)。“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登高者以致九霄之上,爱景者欲在万人之先”(丁春泽《日观赋》)。从这些对泰山讴歌的诗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泰山在国人心中唤起的,该是一种何等至高至美的境界的联想。作者在这首诗歌中,便将对民族崇高精神的礼赞和个人奋发的入世情感融为一体,歌颂了一种“泰山精神”。
如上所说,“岱宗”是五岳中古人认为最高的泰山的尊称,是“王者升中告代”之地;在民族意识中,已具有最高境界的象征意义。所以当诗人一开端就以“岱宗”二字呼唤,其情思之庄严凝重可想而知。一个虚字“夫”,就把如此庄严凝重的情思与至深至厚的自豪感,精妙传出;“如何”二字,更表明诗人此种至深之情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
接下的“齐鲁青未了”句,历来为人们所叹赏。泰山位于齐之北,鲁之南,以齐鲁之广大,能见其青青之色,故而更觉泰山之高。这种写法,确实十分新颖。然而,它还能给读者更深远的联想:齐与鲁既曾为古国,则泰山屹立于此,由来久矣;悠悠古国与泰山苍翠之颜相依相存,竟无了时。这历史悠远的“齐鲁”之国,曾是登过泰山的文化巨人孔子传播文化之处,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极为重要之基地,最能引起读者对其文化蕴味的亲切感受。杜甫笔下的泰山,不似谢灵运《泰山吟》的“崔崒刺云天”那样高不可攀,也不似李白的“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游泰山六首》之六)那样引起遗忘人世之感,而是扎根于大地,绵延于齐鲁,给人间带来无限青翠之生机。“齐鲁青未了”之警句,来源于诗人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崇敬和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三句的“神秀”,实从“青未了”传神而来。泰山之超绝处,不仅在其高耸云霄,横亘万里,而且尤在其神秀之气。而此“神秀”,又是大自然(造化)格外赐予。在几分神秘的气氛中,泰山透露出永恒、超然的气质。这其间饱含着特定时代人们对泰山的敬畏、崇尚之意,也蕴含着本属于泰山之子的诗人无比自豪的感情。
“阴阳割昏晓”,是接写泰山之高。由于山势高峻,山之阴、阳两面竟判然分为一昏一晓之色。这一句紧承“造化”而来。正因为“造化”将其一切神灵之气赋予泰山,泰山亦以其奇绝之姿割断昏晓,参与造化。《庄子》云:“造化之所始,阴阳之所变。”三、四句,将“造化”与“阴阳”对偶而写,在有意无意之间造成天地间阴阳之气于泰山周围运作之势。古籍中对泰山常有“东岳之灵,造化氛氲,是生二仪”(北魏孝文帝《祭岱岳文》)或“东方万物,始交代处”(《五经通义》)的一类观念。可见杜甫是受了这类观念很深的影响的。
以上四句,作者以浩然沉著之笔,勾勒出一个包罗万象、气韵超然的泰山;下四句更渐渗入了作者一己之亲切感受,诗人欲将自己远大浩茫之思与高奇苍莽的泰山合为一体了。
“荡胸生层云”,是承转的妙笔。此时作者虽未直接写泰山,却通过山中层出不穷、飘浮不定的云雾,写出泰山的深邃;而随山云层出而心胸激荡、思绪万千的诗人,其襟怀也正如吞云吐雾的泰山一样广大。一“荡”一“生”,由静至动,给肃穆的泰山再添生气,诗人的兴致也达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决眥入归鸟”,把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进一步展现开来。这是全诗意象较为细微的一句,却在飞鸟的高翔中,展示了泰山的无限广阔。疾然而飞的鸟儿,使诗歌的动感更加强烈,也鼓起了作者想象的翅膀。
无论是远望、近望还是细望,都不能尽望岳之情。泰山之独绝处,正在其居高临下、俯视群峰的气概。所以中国一位伟大的哲人登泰山以后,感到天下变小了:“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篇》)而杜甫正是抱着登最高处的理想、创最辉煌业绩的心情来望岳的。
细品《望岳》诗,会深深感到在莽苍雄浑的自然景物中蕴藏着无穷的生机活力。这种生机活力,是属于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文明古国的。“岱宗”的尊严,“齐鲁”的高古,“造化”、“阴阳”的博大浩渺,孔子登泰山之顶时胸怀的坦荡浩然,都是文明古国之活力与智慧的生动体现。而一位诗人,只有当他把自己的抱负理想融入具有无穷活力的民族博大精神中时,他的诗歌才能如祖国的山川河流一样长久。这首《望岳》诗正是属于杜甫自己,又属于民族的不朽诗篇。 (黎烈南)
【赏析三】
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首联两句,从远望角度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景象。开篇以问句领起,形成突兀的语势振起全篇。“夫如何”非常传神地抒发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激动喜悦、惊叹揣摩之情。第二句则大笔挥洒出一片青翠山色,显示出泰山的高大雄伟。
颔联两句,从近望的角度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钟神秀”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割昏晓”写泰山的雄伟阔大。“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峻的气势。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颈联两句,从凝望的角度来写泰山,通过动态的画面,极力表现出泰山的高大。这里用“鸟”这细物来烘托空廓辽远的大景,有点睛传神之妙。“归鸟”点明时至傍晚,但诗人还在望,如此入神,说明诗人爱岳。这一联以云和鸟烘托泰山的高大雄伟,并写出诗人长久望泰山的出神神态和内心汹涌的豪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尾联两句,写诗人由仰望泰山而产生的登临“绝顶”的愿望。诗人通过想象的情景来衬托渲染眼前的情景。“凌”字表现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豪迈气概。“一览众山小”则写出了他想象中登上绝顶俯瞰群山的感受,极富诗意,劲拔有力。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万物的雄心壮志。(这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共鸣的原因。)
全诗以一“望”字为红线,情景交融。就距离而言,望是自远而近,就时间而言,望是自朝至暮,并由望岳而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情景。在描写方法上,这首诗虚实相生,由景及情,由情及景,亦情亦景,情景交融。
【赏析四】
胸怀豪放 格调高昂——读杜甫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写过三首咏岳的诗,分别咏颂东岳、南岳和西岳三座名山。这首《望岳》诗是诗人为咏颂东岳泰山而作的名篇之一。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诗集中最早的作品。写作此诗时,诗人才二十多岁。在作诗的前一年,杜甫曾参加进士考试而落第。他当时少年气盛,对社会和人世的阅历都还不深,所以这次落第并没有使他受到多大打击,他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很有信心,抱有美妙的幻想。在落第的第二年(736年),他照旧开始了又一次壮游。“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生动地反映了青年诗人在当时所具有的那种豪放的胸怀,激越的感情以及高尚的品格,而且还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在《望岳》诗里,也同样表现了这种格调。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用设问的句式,极其自然地引出泰山来;又以自答的方式,描绘出泰山巍峨的形象。所谓岱宗,又称岱山,就是泰山,因为它是五岳之首,故云岱宗。前人说“泰山之阳则鲁,其阴则齐”,“从齐到鲁,历二国其未了。”诗人紧紧抓住了一片青绿的特点,没有费多少笔墨,仅仅用“齐鲁青未了”五个字,就活灵活现地刻画出它那巍然耸立、青翠欲滴而又绵亘天外的浑茫外形来。诗论家对此曾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它“只五字,真雄盖一世”。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是诗人着意描绘出来的泰山灵奇秀美的恣态:这座奇形异状的高山,好像是为神灵所特意创造,把大自然所具备的一切神奇秀美都集中了起来;山峰直插云霄,遮断阳光,把山南山北分割成了明暗不同的两个天地——这边已是明朗的早晨,而那边还是昏黑的夜晚。诗人在这里所用的“锺”和“割”字,都是别具匠心的。前者是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具的“神秀”,而后者则是形象地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在诗人笔下,这座泰山真是既神奇,又雄伟!
接着,杜甫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进一步描写泰山的景色及其望岳的感受。因为这座山峰很高,云势积叠而起,诗人站在山麓仰望,仿佛感到云气荡其心胸,故抑郁之气荡涤殆尽,襟怀为之大开;由于相距甚远,所以尽量睁大眼睛,集中视线,盯着飞鸟,并循其行踪而极目远望。这两句并非完全写实,乃是诗人的假想。正如王嗣奭所说:“‘荡胸’句,状襟怀之浩荡。‘决眥’句,状眼界之空阔。公身在岳麓,而神游岳顶。”
最后,诗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种充满豪迈气概的诗句为全诗作结。既然诗人面对这座如图如画的神秀峰峦,仰望之中业已使人心胸舒展,神采飞扬,那么何不亲身登上这座山峰之颠,以饱览泰山的风光呢?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登山的渴望。“凌绝顶”,正反映了他的远大目光和豪迈气概。这个“凌”字用的极为贴切、传神,那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登临决心,简直跃然纸上。这两句诗,杜甫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意,不仅进一步赞美泰山的雄伟姿态,而且也是以此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必将腾凌绝顶的壮志豪情。从这里可以十分清楚地了解到年轻诗人的坚强信心和自恃态度,这也是杜甫早期积极进取思想的自然流露。
这首诗是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真正做到了以景寓情,情中有景,情随景移,情景交融。贯穿全诗始终的则是一个“望”字,由远而近,又从近至远,都是通过眼望而步步扩展和层层深入的。故前人认为:“望岳与登岳不同。登岳,即须细详岳麓中之奇特,?岩伟岸,不可端倪。若望岳,则又不得若是,必须就其函盖体统处,写其挺出物表,有一语胜人千百之奇。”(见《杜诗言志》)因此,整首诗篇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使人读过之后印象极深,韵味无穷,如临其境,不愧是杜甫诗集中的佳作。同时,泰山正因为是五岳之首,景色神奇,气象万千,所以历来为骚人墨客所赞颂。然而,历代咏颂泰山的诗篇都无法与这首《望岳》诗相比拟,所以仇兆鳌说:“少陵以前咏泰山者,有谢灵运、李白之诗。谢诗八句,上半古秀,而下却平浅。李诗六章,中有佳句,而意多重复。此诗劲遒峭,可以俯视两家矣。”又说:“此章,格似五律,但句中平仄未谐,盖古诗之对偶者。而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能直驾齐梁以上。”这些评价当然是很高的,可也是中肯的。 ( 李 谊)

收起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

全部展开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收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

全部展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崔(zú):高而险峻。〕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两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杜甫在这两句诗中所表现的力争上游的精神,和他在政治上“窃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收起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