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介绍请大家给我介绍笑良渚文化博物馆,要多少历史,有那些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1:27:41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介绍请大家给我介绍笑良渚文化博物馆,要多少历史,有那些故事!
x}n2YTqsURYZW/1 c 1w䜈k/tЗ88{ȿuیoTNEd/LM=yƝ4Z3r,E8c4LdǦ0pl-'5{1E 2oj֓_Fm֓^y'm:4Œ\lٝ=~z{3?O8ު&V:~ʽ:2341P,^l 33|1 ]ד~!+5Zǯ3S^,幭Mv-c+,ob5;q#EKhwbӝPRlfL1︍^r2_OSf>:KdC1 V xCRg+ZQϨieî.ڋ DL"|ן0ڏ L)Qbr}5v"b73U;/{I3ܶIԾՃI]Md/Gl*BӁS˝xW0KӋ9tmuI 3hYl]8{3E;)>gLDp+"rkp+oNs՘>zQS|a˾/qCy~O8lWݝڛ#(&3\\_LrdfPO+ڽc#XNQZsۇ rFuC@Kv6llb_=ݮe7|Ԭ4|dLq2w&KU8J+~ؓtܗJ6oeOoUJtT;J)`0J#A<~&-z&]U܏|[@IV {ضNOx˿z|Whk6M)xXKv3/NJAMUZjj x`V,!(MR#ug-6U ~SDzzZp ln0v X2uyBk{9 :( se$gի.ںE`t{fg(?Dg7i($';.d٦5Kt/?c6:a'NߩzAEVΎ~ZF82oQq #WϮ?9=^w|Yyv+0`&Cz݋I' S׋6^u<^⯿|ĕ739ĮB$M cQw4EmLPT_*6_$;o'=?h̿?{'lgΠ2W>s^42ІxJ]A,`KӤ={ݿo[鮨%"iUT4K{ qyuOҌΟ@cK,%UjkW<a@'5Z.·?rWdCw&U|LzF2f Ox#/˽z7)_xF n{B[`BM#ҺeYͼYRw9$6,~1[|qZ%\'Պv%]Lҿn e\T LbCoX/W4I l$Y '9}M}ho *Z:l+= hr1Dl,5,ƗR5fJ>o˼TaVi.[D6~є # _χaT]yc:}O#JPl2{Ck9Ѐm\٣[ Ȏ#GHMG8`ÿ:$w Y/G[KUi=I`a$m/qűg]AE't+z'O.\)xQ' <'(bu'XPHa׳?l?H6q*|gρʲBtA;ʶ4@P?X)3AV@u譀/qMs` &-ďyp rvx%įҎ _5#ƽ5yÂ|,MǽmS~5~W 4fJi:=x?m_jx{JNQeeu6 M2;5mO z%v Skz?C|ɻwSb0"h {H}g]]vb(b#?l=2ZPFGM$cEݳ,ښr~SC1!vxd>'{#o.$WB3^NQ$0 -eJ#K`5?a;p'ϛ,hV+hJ9`۞ﹶY_$ݎ>4CϫaMGp%)B”З2)LX9= T 8걩\w1%z r)/Vi 4;{ʿx2(_~= M=G^ WA1o 1|zs~ƯZ'XͽNEub6?3}%m=H ;mKR{Pmh^boW8 $fxg:&}KBzIMr&}|HUR+*29g~|Ӗvٓ.ܻ,w1b{@A\XvKFєYn3ت0Ho[ܚri1@I>O7ab\2y)CHņS`XN/M% D+e3g$Qedl ɒ&mƥPd}f`prj}UȯG18{rh!R1LMlkǼs7`'Ti|ށ}0u]u0ce|DZ2pYU7R$.ll^ 0ȷWl3m0`#e45C\(Xz "p-*IOMX6x ,R'AD.1_K)У %_L4Iг9Tqv0tDhRM7wwF18kn<'hUC&[yN !R]v *\1ETDVnђ/ PS[;鴽lmj^Y1LZP /a3tqPㆇ,E;তGE+ աګؿM)m&"f/M I,Ss;Qn,㭦N`E$ ho:m>E嫙gfkh&F 2OWzݟ~i k {I>`UJ&S OѰǨ5 "O:aٝ6Unh)A4L2 MBJ{'Dҹ&3E˥V?R,0ى:GTe 6k, %_ _vB :^wȈy/;L^ZYW*a^4Gvd Ӽg Ő+#y)7ZP`cTT[K_JT뎚] |v&%rou5Pgk Et\bdg4;D7 4Ȯ 2 sАNZj!Lލ&œjDVfϦ Wȼغ7Z G8F ݔ,~K:+0._# ѱgKHV~TSf[&"%9/,k+ep]ZAUYF$I%^6l{wGoYi4n2^}ڋEho4Ōk 3&'I%Y[H,bQ%_ﻚ0+cR$M̍)ȩRb&cqh6'&WuaBQl,Qm)x,2M64i@աI\KBLL7y`jc>4 !U惏s| 2.J1z|^G#`?h.t T$E9`[r-9GP`%-'P+ i368Ï@>ǥ Pnn>hg ZIR( P`ؐx_(?XfE^be םmN%1C W0S{,ACt°#-!hA;#P,A J#f 0 _u8ɛXmR?ߢEet}9=)9#cyyuߴqި/i:5*G$f*ydG) 3W{ǍĚMTV%[AIz=?!W ,k"ݑAsX$AXMm-v)W6pk߷cw^,غJ%K0zX獤Xc`WR@gnrebME^tY&ӸKm0ϐ%Ap2\Ic; c//rD x0b,]Re}nhi{T؂%lS`{|;YRN&qApZp鑻ø2PǰL*g $X-;8#Xb,8u8^e4aHgis`DUPH)-HPϓ8b>:H^C<./D#!E?Ldnu^W`as}ϦدcN0a44(/ Aaɠ0C5!G+l:% -=6k U^][XzuYVRj٭7{*+֟t̥噒t6;q r*Ay?'–%jBv582WLaݖݣ@[㍩%m/A21czfgˎ9=%LAQiAxwکvΡZ6'-f U^7@Opfs~3McT~_&tT< Aw5WP;_7|?;5dQRgkS+֟9!ٌ4x$D! ^= _$!dI,WĿQC  05b&ng4}?ӂL@h֤:~?Ed@ӌ˩ 9`fSfIM+-lq ]ۥɸ:;)RM1WyVʹ a/l3[Dbꩄzvp@S(Z$zOdEh jyX*|wP]z_:(*UD`u&7tI*_[mJ$\st=MLIhWm* m UMo;cZ#r='5,@ Wǀ)sEh2 Rp><1:{}ևN]?ag/4TFk$%ާ@Wox<|.(՝Wc/o._0n4DVfVj@,= wfAl!G${hwH~`c ȻgzXeYsj7~-HЉ<r;y\ LiXŃMS,p^H[u9v0b0P+Z+=U%!]bnqM{3BX/HWo `:7=lpt%HEQ#w(K'Ud.ĸ,ԂoZe/Svۻ+A?&Dղ`q~n350DX ;/TߝAGu J8DB ,zb{I2=0]枿-rACss8q /@[=V[_mT:I%:y{[tXU贓 Y!lEi[9 6)U[uT̹j7s` e׉.·ضre$YDv#'ʟͪ|s=~Lj.2|/g^.@e8ӸmJX}Ϥ7U'9F~L {MO=B&xz|( NMCLn!T{'/z@ %XVojg=AaW-q K0P[AJꀀ^xhO 3#Rq@H7Lcc%aWkmOQBva냚؎% \ y Ux$FF󯒀J +rр̺_l:KYBg x:03_{u{e>ʡD廓ǯhOZczN㆝i eg6'Vy*xaFhb)zf@V,IvOCMHG g6V>| ȿil[ 4Y+ҩs@7C'~ǹ_q-zP"zQCRyrNV У{GW ~:Lb08 -@qXZ\bũ:_3v &us [3(q"ogDpyFHz#y,΃םk0Kw?xw up: d=KVU$t{w/"IyL}H@nE8|g;_>q矐Q %Dӂ, Pb!)?-1} V"0P:wxEP$r'e@‹]/ox-t)V5N4d٦^8t;PݡXC.wct_6~$PFy K;Y[2)iN7"RRH[83>'>uz򶌑;GU^#\/w6AJ;,t=D \>)c%MCn CXKwpTJӁ俛%ȵ@M_ʨTGF B!?,MЋ$/Eӊ<22{wg%ȆD@کk@ VÆl 9͙;'LJ ~nm0 ?`rlI$M~wp=wrhwA j)daD@tC/vX;2 OX-ǾxU6 ,r@ =.{y,z8D+! ҜR.k{0_ *hoݖcQ!a> dly ͔m,si lȒ"46-l>nc$Ye-!$7s|Au4nX\eÈ2TȬ{ $Y'zʛi+!w%{sma4݌ݢ7Jh֢pa0aDw'᭛ȻmK-R}+^z%(e;z :cƄYo@0+XɈh p6HlrE6ON)YEb7rD͌ʑoɬe q!j\_ kDprrO0硼ae:,c VTf]1# !ZJYm mV0mV?; غi @ڱWe؛ J",2Ӝ.SCx&d?yUrNeY 5 l]K$C;7w՜Q ڴE+ ώR'ގ a~q)4 0?=Yd@xċeIwA/I>;](؜d~eƼnN˚pw <0v,*͠":d&M/K0s?wM[P~:-LRvxe Cg3˃췦0Eͅ!kmy& ޣpuRarbglKd$( kA0$ yrvt=`{jzjnjbk&>q2pQY*WF6qu&̖Gx͸NEۤ WQ9ZZum{19!M4J[yHnSCHO1) 9(Rv]L/nnMJ[j>}_vVX&qTX/VmfK *= D'IM~u4v86' M|idH5LsȹLWj5`YB2/*a#b9r7sV|KUǩc*XWqB ^At[z! 8+{3VThQav\חjE*v+tj4i*>p$\݂_6/-ͻ]3u[UmeMNd9)qfXy(,U,_pp-kjyxnKk`b:RE@ xy9%8 24F 'm" % 5SqW|(My$Cn9 f7>* A|HS3&JI;@NցсȶF$ʷ7 u@ J̖qO5Y}$g|V=߇3vg탚W^h"ܠ|]%ì?dVˀ{˥LU0=z0ݒnv;5shWK'} ak,ǞMbΊe[:A_@)6~Jn:IAjVw^*8C Ύ@EonSK0ZAߏ}EN+,_TK9$l#wwz>J^S@ 텣iiGnO^4-rկ|W=xi9BY }WgӶY͚E6ơ-rIc+*t$[՘6b`j߳Xg؈ VqķP:Z4A%9\`l'a=p^&c?StY𖇒 bcW:Â/+@SnEZ$&gMWc=-F}'e?_FDJ*\xR9K"ӻl#U 8Őa?4M1]HkޥJ%~ vVv X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介绍请大家给我介绍笑良渚文化博物馆,要多少历史,有那些故事!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介绍
请大家给我介绍笑良渚文化博物馆,要多少历史,有那些故事!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介绍请大家给我介绍笑良渚文化博物馆,要多少历史,有那些故事!
良渚,东方文明圣地
  历史档案:从杭州市中心向西北约13公里便是余杭区良渚镇,这是一个普通的小镇,却拥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良渚:美丽的水中小洲,“美丽洲”.1936年良渚人施昕更先生的一个发现,让这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熟知,良渚亦从此声名远播.
  施昕更先生的这个发现,就是最终被考古学家以最早发现地“良渚”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200年左右,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广袤土地上,良渚文化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了1000余年.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
  作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考古大遗址,良渚遗址的地位价值早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公认.早在1994年,良渚遗址就因其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无与伦比的重要价值和保存的完整性,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预备清单,评价说:“良渚遗址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问题的认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沐浴着新中国的旭日,良渚考古进入了黄金时代
  l936年,西湖博物馆的施昕更先生在他的家乡——余杭良渚一带发掘了良渚棋盘坟、荀山周围以及长命桥钟家村等遗址,他在调查中还获知类似的遗址有10余处之多,都出土了大量的黑陶与石器,施昕更先生据此撰写出版了《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这是良渚文化研究的发端.
  然而,战争连绵,刚刚起步的良渚考古也因此陷于停滞状态.直至20世纪50 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我国的考古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良渚考古开始了大量积累材料的阶段.
  1955年,浙江对余杭长坟遗址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后良渚遗址范围内的第一次考古发掘.
  考古工作者的手铲不断揭开良渚荒草萋萋的历史尘封,使它曾经沧海桑田的面庞逐渐变得亲切.经历了旧石器时代的筚路蓝缕以及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的风风雨雨,复杂的社会结构、完备的礼仪制度,以玉器、漆器、黑陶为代表的卓越的艺术成就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良渚遗址的重大价值层层揭示
  20世纪80年代初,以吴家埠发掘为标志,这一区域的考古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神秘的良渚文化也揭开层层面纱.
  反山、瑶山发掘引起巨大轰动,并迅速掀起一股良渚文化和良渚玉器研究的热潮.不久,汇观山、莫角山等重要遗址被揭示,良渚文化的研究又被推向新的高潮.
  “良渚遗址”作为大遗址的特指概念逐渐形成,大型礼制性建筑、高等级祭坛、显贵墓地集聚一地,大量不同类型的遗址被不断发现,良渚遗址作为良渚时期的一个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中心的观念,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良渚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完整而庞大的考古遗址之一,是人类创造性天才杰作的代表和早期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范例,是一种消逝的文化的独特见证,又与现行传统、思想、信仰及艺术有较大关联,是传统的人类居住地的杰出范例.
  1996年,良渚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称:良渚遗址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我国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认识,并将继续丰富人们对我国文明史的认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5000千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今后应成为人们纪念、教育、观光的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
  2007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斌带领的考古队发掘的“良渚古城”, 其以宏大规制,被考古学界称为“中华第一城”,是良渚文化的国都所在,同时将杭州的建城史提前了整整3000多年.
  “良渚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在首届“良渚论坛2008中华文化论坛”上,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用诗意的语言描述到: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恒星.它最明显的特征是首创、独创、原创,也就是它独特的文化创造性.
  良渚遗址也是中国大遗址保护的典型范例.
  早在1961年,良渚遗址便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家文物局在《中国“十五”期间大遗址保护展示专项计划》中,将良渚遗址列为第一类第一号项目.2007年它又入选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确定的100处重要大遗址名录.
  回头看良渚遗址多年来的发掘和保护,能读到很多感人的故事.走进新世纪的春天,良渚大遗址保护更是渐入佳境.
  2002年3月25日,近万名杭州市民签名,支持良渚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名录》.
  2006年4月,遗址区内一村民建房发现玉器后,立即主动向文物管理部门上缴,并协助配合后续考古发掘工作,使200多件珍贵文物免受流失和破坏.
  2008年,又有3位遗址区周边群众主动向良渚博物院捐献玉器、石器等良渚文化文物10件.
  随着干部群众理解、支持、参与遗址保护氛围的日益浓厚,企业也显示出积极参与良渚遗址保护的趋向.2000年,余杭区和南都集团合作引进了良渚文化村项目.8年来,通过市场化运作,该项目已筹措到2.5亿元资金用于良渚遗址保护.
  正是有了这无数双手的托举和保护,良渚大遗址才能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中折射文明之光.
  “良渚文化的独特价值,不仅仅为学术界,而是同时为社会各界、尤其是当地百姓所认知.”良渚博物院院长蒋卫东告诉记者 “良渚博物院”的命名,体现出良渚文化“突出的普遍价值”,这一命名宣示:良渚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就这样融进了当代都市——在拥有一万多平方米的良渚博物院里,记者看到,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现代观众,在与古良渚人一起耕田、伐木、捕鱼……这种形态各异、动感十足的互动方式,让纷至沓来的各国游人,徜徉在这古杭州历史文化遗产的殿堂,领略着中华文明曙光所折射出的华丽和丰美.
  基于良渚文化的独特内涵以及它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意义,1992年良渚文化博物馆破土动工, 1994年5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从此承担起传承、发扬良渚文化的光荣使命.博物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由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主楼建筑分上下两层,屋顶顶角以良渚文化典型玉器——玉琮为造型,使整个建筑既融入了良渚文化元素,又显得古朴别致.
  博物馆内设一个序厅和三个展厅,共展出良渚文化器物400余件(组).序厅以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文明曙光”四个鎏金大字最为醒目,整个序厅的墙面用块石叠砌成壁,并施以不同的颜色分别示意三个社会发展阶段:最下层代表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最上层代表的是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时代,中间一层突出体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文化,每层上面都刻有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纹饰与器物.石壁上嵌着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的题词——“文明曙光”,作为基本陈列的名称,为全馆所展示内容起到提纲挈领之意.
  从序厅右转便进入第一展厅,这里概貌地介绍了良渚文化的内涵、分布范围.整个第一展厅,在以良渚文化时期古老的原始生态环境和日常生活的大幅背景壁画场景中,复原了当时的快轮制陶和先民纺织的生动场面.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良渚文化时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包括石犁、石铲、石刀、破土器、石镰以及当时用来狩猎的石镞和捕鱼的网坠,其成套而制作精良的生产工具在同期的考古文化中是最复杂的,并处于领先地位.从中我们不难想象,良渚先民的生活是相当滋润的,他们饭稻羹鱼、渔猎采集而怡然自得.高度发达的农业为分工明确、专门化的手工业部门的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生了诸多的手工业生产门类,并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展览中那典雅的黑陶、充满经纬之美的织物、神圣而精致的玉器、珍贵而艳丽的漆器以及发达的竹木器,都将让你领略良渚先民的独创性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趣.
  第二展厅设于博物馆主楼二层东侧,用6组展柜展示着良渚文化部分精品器物,有雕琢精美的玉器、磨制精细的石器及制作规整的陶器.每两组展柜之间都有一组灯箱图片相连,选择的是一些不收藏在我馆的精美玉器、陶器照片.在展厅中央又立着四组与展厅同高的玻璃屏风来象征性地阻挡视线,每组玻璃屏风由两片玻璃夹着一张双面精美器物图片,具有很强的立体感.这些灯箱片和屏风一方面给整个展览营造了一个适合精品展厅的较好氛围,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展示的容量,丰富了展览的信息.
  玉器共分二部分,一部分是重型礼器,有玉琮、玉璧和玉钺;另一部分则主要为装饰用玉,有三叉形器、冠形器、璜、锥形器、带钩、镯、匙、匕、项饰及鸟、龟、鱼、蝉等动物饰件.陶器部分,除展出各种类型的陶器外,还展示了刻有原始文字的陶器,如单把杯、椭圆形豆、罐等,尤以一件刻划着8个符号的刻文黑陶罐为最,被称为“前所未见的珍品.”在展厅的末端还介绍了良渚遗址最早考古发掘者施昕更和良渚文化研究的先驱者何天行两位先生的简要事迹,以及历年来专家学者研究良渚文化成果的部分资料.
  第三展厅设于博物馆主楼二层西侧,复原展示了一座良渚文化时期的“玉敛葬”大墓,具有很强的视觉震撼,同时在四周墙面展示了不同等级的墓葬出土照片,通过丰富的墓葬资料的对比展示来揭示良渚文化社会等级的分化和阶级的形成,把良渚文化的诠释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整个展览达到了高潮.
  三个展厅内容相互映照,各有侧重,充分展示了良渚先民所创造出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说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时期.
  2006年,为纪念良渚文化发现70周年,二三展厅特别举办了反山瑶山玉器精品展,共展出玉器600余件(组).这是反山、瑶山遗址考古发掘20年来,大量精美玉器在博物馆的首次展出.展览分为四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良渚玉器的独特内涵和功能.
  第二展厅,在灯光的映射下,良渚文化玉器散发出独有的“鸡骨白”和“南瓜黄”色,触目所及,高低错落、形态各异,蔚为壮观.第一部分介绍的是良渚社会藏礼于玉的礼制.良渚时期,玉被赋予神圣的品格,展柜中良渚时期三大礼仪重器:玉琮、玉璧、玉钺尽显高贵与神圣,它们是沟通天地人神的灵物,是神圣的法器,也是维系社会等级与秩序的重要礼器,更是世俗权力的象征.第二部分表现的是良渚人的精工琢玉.良渚先民善于琢玉,从原料选择、设计定样、磋切成坯、纹饰雕刻到抛光成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序.在反山、瑶山遗址中,出土了160余件表现手法多样、制琢精致的刻纹玉器,其合理的布局、独特的造型、精美的纹饰无不反映出良渚时期精湛的琢玉技术和独特匠心.在一件件珍贵文物面前,无不令人驻足停留,以期看清其中的奥秘.那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连现代工艺美术大师们都自叹不如.第三部分是种类别玉,良渚社会用玉的普遍性和等级化造成了玉器功能的复杂化,目前已知的种类有40多种.为便于区分,在展览中,我们按照出土情形和器物形制两方面的差异,从使用方法上将良渚玉器分为单体件与复合件两类,其中复合件又再分为组装件、组佩件、穿缀件和镶嵌件四类,整个展示图版、文物相互对应,带你感受先民的精致生活.
  第四部分的内容设在第三展厅,以复原陈列的方式再现了良渚文化反山遗址23号墓.此显贵者大墓出土遗物包括玉器、嵌玉漆器和陶器,以单件计共467件.其中出土玉璧54件,为良渚文化遗址中随葬玉璧最丰富的墓葬.展览还通过大小墓葬在墓制规模、随葬品多寡、类别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生动揭示了良渚文化时期贫富的两极分化和社会的分层.
  【故事】大禹杀防风——良渚文化地区流传的神话
  “大禹杀防风”的神话故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距今约4100年了,其传说的防风国即今日良渚文化发祥地的近旁,距安溪仅数里的德清县封隅二山之间.这个神话在史籍上早有记载,如《鲁语》《淮南子》《史记》《山海经》《搜神记》等,近年我省民间文学家们又搜集到不少资料,是十分有价值的.
  ①
  很久很久以前,尧王和舜王都十分重视治水,因为洪水一发,老百姓就会丧失生命,五谷食粮也会被水冲走,连砂子泥土都会被冲得所剩无几.舜王便派鲧治水,鲧用堵挡法,把水挡在一片片低洼地里.但是大雨一淋,大风一吹,水就又越过堤岸流淌出去了.鲧用这个方法治了三年,不见成效.于是舜王一怒之下把鲧斩首了,并继续在全天下招募治水英雄,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又过了好多好多年,出来了一个禹,他是鲧的儿子,是鲧死后三年才出生的.禹生下来时像条虫,但是长得飞快,不久就变成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了.他听说父亲是治水英雄,但因为治水不得法被舜王杀了,所以他也立志要治水.他想既然堵挡不成功,就要找别的办法.他巡视大江南北,总结出风水的特性:水往低处流,随风势汹涌成洪,即使有千钧之力,也是没法阻挡它们的来势的.因此,就必须用疏导的办法,帮助湖港的雨水顺着江河流淌到大江大海中去,不让它在陆地上聚积起来.
  禹跨五岳,走三江,在途中结识了一个朋友叫萧伍,两人时常谈天说地,结伴而行.当他们遇到洪水阻隔,就合力没日没夜地挖掉老堤,搬了座小山,有时还用开山斧劈开一座大山.来到了东海之滨的太湖,禹就和萧伍在钱塘江边一处叫涂山的地方暂时安顿下来.
  禹和萧伍到涂山以前就发现钱塘江的北面有一片土地特别丰沃,后来打听到那里有一位和鲧同时代的,被舜王封为“治水英雄”的防风,据说治水很有一套.禹就让萧伍去实地察看察看,究竟防风是个什么样的人.
  萧伍是个精细人物,他听从禹的调遣立即动身,走了五五二十五天,来到了防风王的属地.只见那里不少老百姓都在磨石头,萧伍就问道:“这是做什么的?”大家齐声说:“石犁.”这时,一只玄龟伸出头来补充说:“防风王到太湖治水去了,你是哪里来的?”萧伍循声看去,心想,还说治水呢,这么只乌龟能出什么力气啊?玄龟早就测出萧伍的心思了,蓦然变成了一个身形比萧伍高大得多的人,这把萧伍吓了一跳,他吸了口气说:“我是禹王的军师萧伍,奉命前来向防风取经学习的.”玄龟就客气地说:“身胚变大变小是我们治水的手段,我们防风王的本领更大了,他的架胚更粗呢.”
  萧伍回涂山向禹王报告了在防风国的所见所闻,特别提到防风的偌大的身胚.这让禹觉得不可理解,就自言自语地说:“他治水的办法一定很了得,我要去拜访他,向他请教.”
  ②
  过了两天,防风从太湖治水回来了.这次他们把太湖里的西山重新打造了一番,把山头垒高,把洞穴挖通,把盆地里的水沟填平,让“金、银、龙、虎”四弟相公轮流到这里把守,教那里的百姓耕地种田.防风在回来的途中把苕溪的狂暴大雨顺势整理了一下,还在一些小高地上安排了一些百姓居住下来(这些小高地就在防风国的四周,就是大冠山、反山,汇观山、瑶山、灯笼山,玉架山、横山等地方.)防风在治水时路过湖州,遇到一批老百姓被洪水困在一个小高地上.大家见到防风就高叫“救命”,防风这时实在很累了,但他想救人要紧,就命令四弟相公立即行动, 用自己的身子往湖里一压,把湖水挤成了七七四十九条支流,向大江大海里流去.小高地变成了一片丘陵,老百姓得救了,可是防风王却陷在了湖里.经过三天三夜,他的身躯变成了一个土丘,就像一座塔,后来大家就叫它“防风塔”.
  南方雨水多,防风在这一带没日没夜地治水已经九九八十一天了.刚回到家,玄龟就高兴地迎上前来说:“鲧的儿子禹来过防风穴了.”防风和四弟相公说:“过几天,我们到涂山去一趟,和他交流交流治水的经验.”
  大禹来东南治水十三年,在涂山安家娶妻,他经常外出,结交一些治水英雄.他在上游山谷里扎陂,在下游平川上开沟,头枕天台山,脚踩东阳江,很见成效.为此,舜王下令立禹为王让萧伍当宰相.禹立朝纲,定都于越,享誉天下.防风也就归在了禹的统治之下,从此都称禹为夏禹王、大禹王或“平水禹王”了.但是,大禹王一直没有见过防风.而一遇水患防风都得亲自处理,故一次又一次地推迟了访禹的计划.
  ③
  就在防风去天目山治理洪水的时候,玄龟接到萧伍的通知,说禹王要交流治水经验,行赏有功之人,要大会诸侯于会稽,特别要请防风王介绍治水的经验.开会之日到了,可是防风还在山上,等他回来,接到通知就对玄龟说:“我们立即动身,可能还能赶上大会的尾声.”
  因为禹王要在茅山开大会,所以山上山下,人来人往.当禹王来到会场,各诸侯都纷纷呈送贡品,山鸡、野兔、貂皮、虎骨……
  大会上,禹王当众宣读了诸王治国安邦的功过,对诸侯的表现,有功则奖,有过则罚.所以大家情绪都很高涨,现场一片欢腾.这时,禹王想起了多次想要见的防风,但不见他的影子,问了几回,大家都说没有见到.又问萧伍,萧伍说:“这不是通知的问题,通知是同时发出去的,大家都按时来了,就只有他没来.”萧伍走近禹王身前,低声地说了一句,禹王就立刻沉下脸来,不说话了.萧伍请诸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要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不久,茅山四周就响起了管乐之声,大家都沉醉在舞者的翩翩身影中,忘记了时辰.
  大会进行到最后一天,只见塘上来了一批人,走在最前头的是位身形很高大的人,只见他卷着的裤脚上还粘了不少没干的泥浆,后面的几十个长手长脚的人也都像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战士,都是筋疲力尽的样子.会场上有人高呼:“防风王来了.”但禹王却冷冷地说:“把防风带上来.”防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快步向禹王的三级台座走去,只走到第一级就能直面禹王了.大禹见防风高挑强壮,说话声如洪钟,一下子看呆了:“真是奇才啊!”但内心却鼓动着一股不名之气,就高声地吼道:“防风!你知罪吗?”防风正打量着被大家歌功颂德的大禹和眼前的一堆贡品,突然听到大禹的话,脱口而出:“我有罪?我勤勤恳恳操劳一辈子,治天目之洪,疏大湖之灾,我防风国内,老百姓安居乐业,我有什么罪?”大禹觉得防风的一席话还蛮有道理的,而萧伍却在一旁说:“我们大王召开这次大会,你为什么今日才来,这不是罪吗?”防风一听就怒目圆瞠:“我刚治了一处山洪,从山头连夜赶过来的,连贡品都来不及备,就只带了些玉璧玉琮来,每件玉器都是金、银二相公和老百姓没日没夜赶制完成的.”防风说完,转身就退出会场.与防风一道来的金、银二相公觉得要把情况和大禹说清楚,就高声嚷道:“大王诸侯们,刚才防风王说的情况完全是实情,请禹王原谅,三天会议我们最后一天还是赶到了,怎么就不算数了?”防风正大步退出会场,根本没听金、银相公说的话.大禹见此情景,内心更是火冒三丈了,就大喊:“把防风抓回来,斩首.”他手下的一群人士就拥了下去,萧伍最为积极地想要抓住防风,可是他个头还不及防风的腰,被防风一手甩了出去.
  防风王立在山塘上,没有一个人能近前抓住他,金、银、龙、虎四相公要他一起回防风国去,但他跨回到禹王台下.昂首挺胸,像等候禹王来斩首似的.这时会场上一点声响都没有了,诸侯们在等待大禹下一步棋怎么走了.突然有位谋士说:“垒土.”众人就立即在防风王身旁垒起了土堆,一级级地高起来,但土高一尺,防风王也长高一尺,还是够不到砍他的头.又有谋士说:“火烧.”他们拿青松、翠柏、香樟等树枝围住防风搭成一个木架,形成了一个刑台,一把火燃起了它.刑台上青烟燎绕,防风在火中大笑了三声很快就化成了灰烬,人们围观了很久才渐渐散去.大禹看着这凄惨的场景,自问是不是做错了,回家后就病倒在床上.
  过了十几天,他出巡察看茅山,在一块巨石上题写了“禹穴”两字,又顺便向刑塘走去.只见塘上建造起一路的七尺小土庙.十里刑塘七尺庙,他知道那是老百姓在怀念防风的义行,暗想一定要把这不得民心的影响挽救回来.
  ④
  大禹决定再访防风穴,认认真真地学习防风的治水、治国经验.他找了萧伍等人一起,翻山越岭、迎风涉水来到了防风国.大禹见江湖上风平浪静,国民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他们都各自分工,人人手脚都十分麻利,起坯烧窑,切土挖沟,垒石砌墙,一派繁荣景象,
  禹王一行经过了几座谷岙,行过几条山路,来到了封山脚下的防风穴,阳光照在水面反射上来,把山洞映得光芒万丈,禹王不禁感叹:“真是个好地方啊!百业兴旺,国泰民安,防风还真是个好君主呢!”他们来到了洞穴深处,只见玄龟和金银相公都聚在一起,商量着为防风王筹办一场盛大的追悼典礼,见大禹一行进来,立刻就静声无言了.玄龟一见萧伍,就激动地说:“你这害死防风王的罪魁祸首.你在开会前一天才把通知送到这里,就算当时他在也不能按时赶到茅山.防风王第三天赶到,这怎么能算是迟到呢?”大禹当即质问萧伍,萧伍只得说是他有意使防风迟到的,因为他见禹很器重防风,而防风的治水本领又比自己强,要是防风被大禹重用了,他宰相的位置可能就不保了,所以就设计了这个陷阱……
  大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跟了自己十几年的朋友居然是个小人,当即就把他驱逐了出去.大禹又听玄龟和金、银相公讲述防风的事迹,深深地觉得自己误杀了一个有本领道德又高尚的伟人,感到非常内疚.他翻阅了防风的著作,决定吸收到自己的《夏律》中去,并特别增加了内容,如重用人才、防备内奸、立言立德、自我戒备等等.玄龟听了夏禹的一席话和他巡视封山前后的仪态,渐渐冲淡了大禹杀害防风的怒气,同意在封山建一座防风庙,把每年的8月25日作为祭奠防风王的日子,把防风王葬于王城北面的高墩上.
  禹王以为这些工作已能弥补他错杀无辜的罪行了.但是,防风国的很多老百姓并没有原谅他.有的人已立誓不再拜禹,要为防风王报仇.在禹王巡视防风国回茅山的路上,有一批携弓揽箭的山神拦住了他的去路.大禹高呼:“我是夏禹啊!”山神们不理不睬,不住地拉弓把箭射了过来.禹王的卫队冲了过去,抓住了两人,两人没说一句话,突然抓起两支箭刺向自己的胸口,两股殷红的鲜血喷到大禹的脸上,大禹见两人死了,就命令手下人拿出两团不死草塞进这两人口中,他们就立刻生还了.大禹说:“他俩是防风国的臣民,是为防风报仇才来攻击我的,让他们回去吧.防风真是有幸啊!有这么忠诚的臣民.”
  大禹回到茅山的第二天早上就停止了呼吸.大家遵从他的定命:衣衾三领,苇椁四寸,桐棺三寸在会嵇山旁营葬,执行了他的“死于山者葬于山,死于陵者葬于陵”的制度.旁取火石一块镌铭“窆石”,立庙禹崩于会稽,在位十岁,寿百六十岁.
  防风国臣民永远都不会忘记防风王的恩泽,他们在各处修造了防风庙.在隅山南面的朱岙(后名横塘,在苋桥)即建有一个较有规模的大庙,用土木做成的神像,龙首牛耳,祭拜时奏防风古乐.人们往往忘情地长夜歌吹,尽情地怀念他们的祖先——防风王.这习俗延续了几千年.孔子在《鲁语》中也提到过.直到上世纪40年代,还能见到这座防风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