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诗句中的“李杜”指的是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07:31:49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诗句中的“李杜”指的是谁?
x|r+ɑ\s[JҴtf=6ABl\ 0Qtaq$qoLn=JVV"#cp?~D@?鏶QkSIfܱ7M{Lx.Rۛ˃bumSaƞQ?ǿX+?_@?U#-.vr;-v~YJ[ܱ|slLAZ{8f4wx/^=? /S~o3:2={CXwup0Yglc_j5hc3x%R lʅSe9 S/kެ`h^쑭akL[T1=7_z:k<9Ĭ=պ} /\xl ;,k|wM)cY\{Khec67&ͯ;po~h qo^IsA=Mv:=ormfJr"G<)cx8/p0o#L!LMG:S{+3Ȇ${agƧfCݡz6{_YbeYoZNfp&[0,ٴ ~'}bVY_xY<_fG\2f Y#VA?xd;􂮰313+օy֔jNZ}/W)ۃR;4㭁M GGևkצt~iOtܤb/(I~K7'l vߌtUݛu[mANba䮃Bh-0yo@$l"iEcd1_ǖUhMnzY;xr0i#{)uu=e#>Y{\+i٬nm ߁/}Bo}͡=MwLk׭{eyM'z?'Msxq &bƥ2GA8~:1ݔZ7SM`V`X9^O|?h̠[u鳙¥MabLl`2Ͽǧb_tE=3$( pxlZ70Ӥ#  S2 E )Ɇ!z43x (lyny[ u˅`@~6Clux6SltJ= h=c`HO7X7m[M&?T[^[ %I]o{Є=D´VS 8ϤL( ۯWq3/mbfQ$%ҮۄIOOe;\T`0|㛠A$jOËW~ P&w[Sx4?QAH:g(~a0o?7 㷦UI1l"XbZd 7AVjff^›lb)? [hċ7;u׽Y^>渹՜^kMUg-Ǜ5 ,kqªެS??sM ,i+kӪ DMޞϦ0 ia/WIk8xv(uޟ?!FI⒬,A*;?9SIz~0,FoK5RGx v?teml%(@2D̙4 0-vr]YM*HEWJz/#7> 5kxGD;8HcΌ.MY=`MGfx/ӌOv| [$Bvy ajpRJ. WeP0ahzH1 bԪm6#6 .>zeM382?ӌ+Rk5KyWKȌY<(܅7o=\9ѯ.w%W[2?|C+-bReuخB>"k|A͋R=\JH|::̞)޴mC/9,,M~wDxǶ49j*[O*9R_)7v ̨)h׳?_NQJfQ$/{aJĖa@5=L7 3Ja.]7H=ڣ'+: }녢ٳaY#3zY$L057T`3&gb =ׅp\h#7ky]Sˆ{e D>$,5l0wCD7)LLbLᓹlí0fЍS-AXTKؓx^~?)ή M»bXal_§߾bGab?ra-e楟cHM`RzOYp,R-8jЋQ?zZc2ڝp|= 6Y> niR1n-ܿ׸$VcsRPO W%!<0 < t\}˪AZ]HX+T9`-JEu\pT nN-*Ջb0sT N9.ˆ]%B< 7dDcBz6JxO-_>PQB.JL KoVb Ӛ|x2A3o_kkDhӛlXYsw0 9!8EIm6 aE3dHʨ`<:wGЉC% S ؿH)uۣeYI:$݈tQO9O42+:,a33\c(@#HckS>s*NJUx LUq*c9ymӈ`DhA,)C;NߢR !ntz %HC M<m*{ZwR RX=k7[9/MlԶn#NX|u\P:_`Iozm6l|{f Ynq'XoY _`#zS3n,4WLiu)Br"i`ЃӉ$s(PyrJwPv)om}{׃pB,Mp $թp3oFXn BNn!K'L7aUR Ka*+ߤ6KjIu/ R*3y}[K|576:%Wͥ-ZxGc8 %|8oq_8MÅ~i`zЭc)s[OY%gJzDmַDoVO D1Wu8'9xj@<۝9i 1+Oi9^ɦ?"@cDG8,gB^lZ[[1jt9L/O1 DM!Tx$c4Vp~&ܯ$SLί{ kJ;b7b~zכiWMg,`u6L4w oO?Ӎ,٘hs::isçz\߮*)C)Y$U0Km`_Cpd"] xA=EyTt- iGOt[ͬ}~a(‹^hE@Oچ]O~ڥ>08=m)𛻑l9dtDK걣(p_=7\b,a%9$z =JEx|F2|P, OD̹b+g GޕT Ur2"_$ƮYifY 4fr药Dz Es"yUj=euf%:U.Vh<=HoGd+c.If%%}2 5{`%m}hJ,\Z\FZj zi)Glˈ#b3g s'N`kgUxտL'Lx뫿Y3 aTB.$pO/2=! ~aY<\A7!`r" db\T$(5PcKY$ "kiY[<^֯PR-JBhlU0ۋuEoNmT %yJ,KosM+^v+LPi׈9[=lk. Rz{󰭬c>HLeeш& 0i"'iI 2E̱]Vk w1S8%>Bas؟l}foj}pt D(gKWy0^US0S0$ɠp dB OG-_G +G:W<ݿ*ӫ+b?RU] J5sݎY[)0_Rg=9摩`.Q" B_E&xiu5oW}ݽACGLg7m9)ˑ4$/**L=Ae9={(@ ZS$=:`k.~Pb$$ZnYnM8N#Қ>7 \xXFO+- kQy҈44v uΊQdwS/JfYNh O;]r=N~ aF9r(F&)Y-FJѯ.ؘ,Iyh2e?%4,x2Q?MwdM@ ^i}$ɽ=ryf1TjuhS=*tG~TD4=Ά|"06-ׇrbt~%R4|ϦX^қjP&.@mv$ ]lP-8l 5ѥ§r:\=1+Ho@RVRc]= Tmt$ 52/-P㝎YLW([}x_)A9u}9#g5Ug@*y:ۺ;Jbmi>E4wUswI7a q6w VEy:;.f*Յ1aW[\$ju^ }\8`C5&DĈa? `XLj%PkR42:];w 0uty,ASz!>jbZ$v/Dm 1fTP_R8z0V%| UA([.NJs+Ma (Tē [#^cznzSYnkkp$2I~X>k5Ecba8Ta",g _YhNjX YXze$͜c1S^kZj&_UTf-(tߏʫ-iPL,g;6 2구3Oj\FRriOyth_ Nyk (ߨDu;d(Yrk Y) JjKUX8WWFFKs6LÛ=|fJ M ?dϝsfN<طWf0lW \+v8wnvFaX=ӄe7qwfmlOeA`oOwMTZPoFY,&"St;i #|GӁ2W'h^~ε$Za6vEPJO(YMbˮB\`$3\Q.tE=/;c e;x G@ain[r zӮt`V6Ji5X.h9"+%.ۼ@~?1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诗句中的“李杜”指的是谁?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诗句中的“李杜”指的是谁?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诗句中的“李杜”指的是谁?
李白
杜甫

李白
杜甫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约在二十五、二十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在安陆...

全部展开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李白约在二十五、二十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在安陆(今属湖北)与唐高宗时任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
天宝元年(742),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牛?湍苤?柯旁馀懦夂推群Α@畎妆?怨⒅保?院诎凳屏∑荒馨②姆畛校?蚨?馐懿餮在?伲?诔ぐ睬昂蟛宦?侥辏?幢黄却枪倮刖?4撕?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
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当时,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李□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诗圣
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就是杜甫了。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成为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收起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
杜牧

李白 和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早就提醒大家必须将李、杜两人一同重视,"李杜并重"是比较正确的观点。然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对于李杜优劣的评论真是浩如烟海,既有抑李扬杜,又有抑杜扬李的。我认为,正是因为李杜之在中国,是根深蒂固地植入生活里,他们的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会有这么多的文人墨客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现在就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李杜优劣论"。

全部展开

李白 和 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早就提醒大家必须将李、杜两人一同重视,"李杜并重"是比较正确的观点。然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对于李杜优劣的评论真是浩如烟海,既有抑李扬杜,又有抑杜扬李的。我认为,正是因为李杜之在中国,是根深蒂固地植入生活里,他们的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会有这么多的文人墨客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现在就来回顾一下历史上的"李杜优劣论"。
先从李杜生前的评价入手。李白生前就有诗名。贺知章一见就称他"谪仙人"。杜甫称赞他是"白也诗无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魏颢在《李翰林集序》中说:"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许多文人都对李白有着很高的评价。可见李白诗歌在当时的流传与影响,是非常之大。杜甫生时名气没有李白的大,但也并非不为人所知。任华称赞其诗歌气魄的壮大"势攫虎豹,气腾蛟蓠。沧海无风自鼓荡,华岳平地欲奔驰。"可见李杜各有所长,这一时期,李白似乎更抢风头。
到元白时期,开始扬杜抑李。元稹对李杜的各自所长,论述比较中肯的,但是不够公道。事实上,李白的乐府歌诗写得要比杜甫好,元却说"差肩于子美"而已;杜市的律诗写得比李白要好,元把他们两人的成就拉得异乎寻常的大。白居易的评价倾向同于元,但是他并不贬低李白,比较客观。他明确指出:"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杜诗最多,可传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尽工尽善,又过于李。"这是在并列的基础上,认为杜有过李处。后来的韩、柳等人对于李杜都持有并重的观点。
宋初诗坛上,杜的地位并未高于李。如西昆体的主要代表人,杨亿就表示"往往摘子美之短而陋之曰村夫子。"北宋中期,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几个文学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如欧阳修不仅喜欢李白的天资,而且喜欢李白诗歌的丰富想象和壮大气魄。在《读李集效其体》中,他集中表述了这一点。当然,他并没有因此而贬低杜甫。朱熹等人也对李白极为推崇。王安石、苏轼与欧阳修他们不同,他们更推崇杜甫,不仅喜欢他的诗歌,更赞赏他的人格,苏轼曾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中,代表北宋诗坛杰出成就的主要作家,虽然在个人欣赏趣味上有所偏爱,但都不存在着李杜孰优孰劣之争。
南宋时期,可能由于因为同样有着家国之痛的缘故,南宋一些爱国者是很推崇杜诗的。如李纲在《重校正杜子美集序》中说:"平时读之,未见其工;怡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然后知其语之妙也?quot;他之所以赞赏杜甫的,乃在于他的忠于祖国,而并非仅仅在于句法用词上。但是抑李并非当时的普遍倾向,多数人还是两人并称,并不扬此抑彼。两人并称得到了陆游、严羽等大家的支持。
综观有宋一代,虽然学杜成为一时的风气,杜声望技高,除了少数论者外,仍然是崇杜不抑李,李白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仍然是不可动摇的。
到了蒙古族统治的元朝,诗人中如方回、刘秉忠、周权等,对李白的评价都很高。元人对李白的诗风极为推崇,评价也很多。在清人编著的《元诗选序》中说:"宋诗多沈?w,近少陵;元诗多轻扬,近太白?quot;可见元人较推崇李白,与他们的诗风有关。
明代,崇尚李白的倾向有增无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刘基、高启、王世贞、杨慎、李挚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偏重于李白。如高启在《夜间谢太史读李杜诗》云:"前歌《蜀道难》,后歌《逼仄行》......"明人比较重李轻杜,主要偏重于诗歌的艺术及风格,这均与当时的学术思想有密切的联系。
清代对两人的看法,从主流来看,还是李杜并重。如钱谦益说:"唐之李、杜,光焰万丈,人皆知之。"赵翼说"然杜虽独有千古,而李之名终不因此稍减。读者但觉杜可学而李不敢学,则天才不可及也?quot;但也有部分人比较偏重于李白的,如王夫之虽称李、杜皆为大家,而于杜时有非议。还有袁,王士祯等人也是偏重于李白的,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综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1,在评论李杜两人时,由于后代文人对诗歌爱好的不同、经历不同、立场不同,对于李白和杜甫的诗也就有褒贬不一。基本上来说,有三种态度:扬杜抑李,扬李抑杜,各有所长、不宜用优劣论之。
2,在评论李杜优劣时,我们看到大多数人都坚信这一观点:即李杜各有自己的成就,无法替代的。这是一个无法移易的事实。这个事实一直受到了绝大多数论者的尊重。
3,每个时期都有一些论者有自己喜爱的侧重点,我们不能简单扼要地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喜欢现实主义或非现实主义,或归纳为人民爱李白,当官的爱杜甫。如果这么说,本身就是很荒唐可笑的。
4,我们作为后来者,关键在于如何分析、研究、汲取他们遗产中有利于我们自己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肆意攻击,那样做既无聊又可笑。
我认为,通过回顾李杜优劣论,关键是"以史为鉴",要有自己的看法,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两位伟大诗人的看法:
首先,我以为,评价一个古代作家,特别是对一个有巨大影响的作家评价是个复杂的历史问题。对李白、杜甫的评价也是如此:一、作家以及其作品,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客观历史存在,不会因为他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我开头就引用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句话。"文章在"说明作品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二、后人对作家作品的评价,都必然受时代的限制,并且因为个人的主观好恶有所差异。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必须对上面提到的几点有所注意。
其次,我认为论题的提法有所不妥,虽然这一论题自古沿用至今,但是我认为"李杜优劣论"潜意识中含有其中之一的诗人必然有"劣"的成分在里面,在上面我们也多次强调了两人的成就一样地卓越,用"劣"字有损两人的成就。我感到,说哪个更优,都会对不起另外一个人。两人各有千秋,最好通过比较两人的特点来研究、评价,这样更为妥当。
因此,我比较赞成"各有所长、不宜用优劣论之"的这一观点。我觉得将两个伟大诗人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特点,展现他们的诗歌成就,这样较为妥当。
一提到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我们往往想到的是他们的不同之处。诚然,他们两个的创作方法风格是根本不同的。但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稍微提一下他们之间的联系。我认为,他们虽然在创作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的。诗的题材都来源于生活。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也是有密切关系的。浪漫主义决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浪漫主义就成了空想主义,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现实主义的夸张和放大也就是浪漫主义,缺少了浪漫主义的现实生活也就缺少了更多的姿色。另外他们都推?quot;风雅""风骚",对他们所赞赏的人,都以此来称颂。还有,他们对汉魏诗赋的看法也颇为相似。
但是,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用说两个相同的伟大诗人。两个诗人更多是他们之间的不同特点,这才是两个伟大
诗人值得探讨的地方:
先说说李白。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他崇尚浪漫主义,其诗歌创作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在其创作时,激情用平常语言不足以表达时用大胆夸张。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思想愿望时就借助于惊人的幻想、神话、历史故事也就挥之而来,感情瞬息万变,思想的奔腾流动,也带来句式和结构的跳脱变化等,从而形成其独特的浪漫主义手法。其表现手法异常丰富:一,夸张。这是李白重要表现方法,?quot;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他的想象变化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常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跳跃极大,形成了李式的想象。二,比兴。李喜用比兴,如《梦游天姥吟留别》?quot;海客谈瀛洲,烟清微泛信难求"起兴,下接"越人语天姥,玉霓明灭或可睹"点题。类似这种写法,李白用得随心所欲、变化莫测。三,用典。典型作品如《行路难》通篇用典,使得诗歌内容更为深刻丰富。除此之外,他的诗句中还有不少的警言佳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点与杜甫颇为相似。
总之,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除了大气磅礴、雄奇壮美风格之外,还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调、清新飘逸、明净秀美。作诗"纯以气胜",他在创作时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及创作时独有的冲动、激情、勇气等等,使他的作品赋予了奇气、大气、朝气。这是他最为独到的特点,后人都难以模仿他的创作手法。
再看看杜甫。他善于写现实主义的诗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杜诗用叙事手法写时事。他大量使用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他写时事融入自己强烈的抒情、议论。如《羌村三首》,他记述的是时事,反映的是历史真实场景,而抒发的是一己情怀。这是杜诗异于盛唐诗的地方。二,语言成就高。叙事诗善于写对话和人物独白,做到个性化;善于使用动词、叠词等等。三,寓主观于客观。通过具体生动、细致入微的客观描写,体现诗人主观思想,达到雄浑壮丽的艺术境界。如《赠卫八处士》《北征》等,这些作品对于细部描写,或人或物或心情,精心刻画,从细微处见出真实,展开画面,把人引入某种氛围、某种境界,这种描写方法与李风驰电掣、大刀阔斧颇为不同。四,善于对现实生活 做典型的艺术概括,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如著名的"三吏""三别"往往从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家庭写起,以小见大,为我们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的生活画面。
总体上看杜诗,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其感情基调是悲慨的,其诗中蕴涵着一种厚积薄发的感情力量。另外,他的诗歌另一特色则是萧散自然。
雄奇壮美与沉郁顿挫、冲动激情与悲慨苍凉、大刀阔斧与细致入微......这几组词语意思显然大相径庭,这也就是说,倘若李白的诗歌汲取杜甫的特点或是杜甫的诗歌汲取李白的特点,这样就会变得不伦不类的。因此,我还是赞成"各有所长、不宜用优劣论之"的这一观点。
李杜优劣之争不会因为我的一通发言而停止,肯定会继续下去。因为,对两位伟大诗人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从诗歌的内容到形式再到思想,就是这样一个无穷尽的认识课题。但我相信:辩论不会停止,论题则会越辩越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