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还有,关于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05:23:45
关于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还有,关于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
x}n+˒ݯl\~EY$Q(IM'8OUkE$}mtbVfdddĊ!6b {J;>yf8/>G-sn[4&zk89gOӿOkNߴLabyN&3JW~[Mz9xr}Woi[`)mY3>+S|3م)f@VƁwǎa~Ȟp*Ϧ2tv:?\,8X:vVA nEIyg1Ė=ܠW]Oχ#p~8)m(Sۚ{1Z+ShZ@ Ps{)zセK,i-8vOV ˽ۣv5 M ˎ׷yP1wT+(Xh(+W%ut߶s9&&^zӾz6P)ebd[MiyOss4Վc=E! 0tgc k5»yGTzL+}y aOmUlHbr{f5Rۥ[ܤ6 sqo؛쁭S!Cr+IvjwWk^xMDA/qBڹۭ|사:;Kl\՛O{¥vugٛ~.JTߕ:{c?|^O_g,_BoNχ6{l"e_nDS-lGг[\ bi`b_ kvve)gMZⳎ9븮r{u4?MCcuF,#"-4sa( cv~+_ル ޳=O}\ +p4' /*o <]Purl:gnGSؖn7.!^ĺ($,b՝ŜWLdgaߗUM]Q/̤0G3>].L2ЁӨ#?{?L]r~iʋxŴ`|ϨCpLHc^sKd_~, coatA8՜*AktNck4g>F;;lUIo؃H*b71JT6!;3Jy3 z]sN5JIdwNu)W9M*Y-.8#?+[GsXhWzl+hf] Vӊ$s@[/Q*U#5'I['J LTkGh _$Ԡq:&Cr)M~;Aȃ{o0((_!dB0A"[;! ED(rc׬Q+Uuk7;۳fEïƁcr׳3"WI3?({;0VdA3IP\f@ua'D 54Bz~ }oXv0P嵠ѡ^;*NMd8K=urр & %쿊A?ѣ6B3$$eX[3Wɯ3J5NRԜdHc5"As ٭pF4Ì[Ahp 2a,y"Q޳SncElzL'Z{ܝ)+\G_UxTVQ2E۸%Cz15V1fBhTb'dVXJn@ '?NPa ⇟7`s,Df?^9Cg`_K ZZ'{GfbO2f0dMZ $4gQ-SClEq֧a-j?X#t0\H$?8fI{ŅܫY= n KZ7 BZ;L9`V::)z(.+-T/1 ּ0k)lAWmѡɧ-?1)r´r|H/A~X-{ꅙGhgN=Rdp1zw3x?M~jp/nzߗᷔ (aTk*HZ͙[zt_^5#T\8|W.ls$cC fubggᅖ6Jϋq-7U: s5'l9xzҲP>Ǧ~_m8 z_ x!Rf 3sX %s.*a)vs^MTMK={AJ&d>LToJ6R88Psf\G}:Xu Fcw;[bUoQ$xE4ĻP]ҕsnB5 Y%bXU#õ,[w 8gPX!*j$0d/ؽЁz|WKs!cB*m X_` )ogסNOA+3~yX3NB"053)}^߮4;ٷLO MCўJ%k׃"ޑWُ ]mw:37F%Đ~.;pu.:}ڦH$=yje3tw sCkQbTjB+LM$\ wժ4`| ab{L+ׯ)bO H^IbIJ+g*X8Uh&ud֋\ ZMmvK m:G! f ]tʅՄ~a-WvlF-rs~85$#TcDQ$璐.C:ZsLzwrn*@w!p6'F N\ݙ-22 XŒ)9SbjW聫pV۠e[̱=26Fi_R?(]D. Jвp(e]{>8RY%@ OXw3Iטw鶶OdgnHWٻvii0ntjлQbvxaA#z+M(8wɾ0v (hyh Ϲv,&A"z3B8`q? pw3o+vg0) ic5řk(+2MU)9CmҎ [vVYPw薀7_e^NBҦCĪNݵƶ[3!]ק| x>=9 &"0e:N.$YdЫM _mǬ8.D(Sa^JoJW"iEzdF %y@l;l!Y!TڗW{6a֧\A NqP% vK{Ϟo؁O\Epg4IDyW^cj ]b)F")K2x)U Z>։e3 iQX`:7I7: M!B_(/\qou9-)`qFLږBK( vY}~ic`R/Gg)G7NӀXa~eSgDUq L^@esYcջy0وC}˰Dܤ_ܷ 5<1γ5(hvۺ'Д@`-%P#!<_4S>MQa:B>[x1|`[ߡĔę;gtч v+ԉvqy#Ԫ IqHjGAg~ C=Nw[/usњaPf5jL]X`D;gĈMv}S,iBQI 8Hj."\ ΂|& E l xlg;7͌ TJOsmo kf^2 g[^}WDz71fkfUx,ho.Y>4\ͻ܁.TX%9K1g&$Zr Rݣ,@9*QoIZ7,e:ok0Q#|Ֆ_?㦹'y`.fH#n>L 81Ә8IV P7Q.s=z禖 ~bӫĪjC6䞋|aoՍC?Q4c(!h~T@N9v>һ́˸B؇7jL]D9G-al^T̀zÙ7Z@hSݨ5u6BعOcC2U`p N*qn>tʟW<ڃW Nܖ,cJugyR0joZmY/!sf O*Js32, aւ\B't*{5E<%%tl5_ UZW m=ٵ\p8[hVpJ?+"R5jKk0)K`A"؛xO7Jbf)E Da-V=f)~x``BnۜZ yH]vlLDNۘj):'XQN.JbTBPB&਷{= W=5gf6eΰ >{K`R}y1ўlМ$Nygq.e+J3 $Ҧ  S r%x]'y>뜗-1M4 _;vj}3X I]aN V"vZlD/h!Ys@{,%ѷ3ڈb,eh"4WYkb4~zψR87xӸy̽ic;e9%Y6|뜮71_M{zBuz炻k@ƊϿ3kJEy1ӅjZS-NG;M]sئ u7ғI} n`f? (p3A{f;xͪWe%`fG[EX #i>P\BMaٌiB|]UYu՚ 4H2sS2ѩ;]]=[`x 4^ƚ"6W$R=k̜ 3._5u0ȁ_I٩K1b~naOM$ Z{aY#Z&̆']l06G1RBLr+3g`ĺE~\B)UM#wǂLoNODsjSk,*ACNB7a3OͲf3dl>#E"MIԋPxhlז̻l1'u=B#d̠qrqp+GzF$Xݘ♘2j # h9W%};O!JK؞1de`_bdc)a^EuTR&źIEYEhԻ$쏫Tw1$-~_̨#Sp_BK2Kfzfka[ǒ 6wOTgGɿ߲Rzk6̜^O7hŃ3P+&B<1`ql//Q:H"K5By+w4&@=aVNJgZ1s<BR0!}G%S/X,Bf3L-nghpV3ܜ `JȚXLxm\Vga7MxoCõ&~γڕjWi+?[H gT9zRuA À);NU4@b E]Ort `ऋɻ  0.#ph3rpCEYj_aYB۱]=Ǣ9F9!- ܰuOѬecd"+]DAޞwiT;qW`kfW7We"LoV_݁=r*Jef{T0T.xmZG;x*]1_as4[}6,nx nZUEO8D;bIMeASnej[p UWX1A(?Z+ ] 8aV%r}>,aJ a  ˶@>gIzmxRW̍ﻊۡMl7m H ,R.иelBTetQw&"N;Xϰ _Njcǘ(&_s>tzeޠnW|'R3qĥ99GyI>K*8}L ?,(,代> 좮㉪+1ܷ#}YY=d.|y:k.Ξ)8Of%6W|.nytBW,RŔ.ܷݥ8,:xA3a3bo+ E#y˽H{>6Tn`=7y @3S>X]hIMTԥ+|N$:MYL7+N4Ա,m)va]h u9ύA/Y3'n1[>L|J-m^^q>8-ac, 4$\zJAӖ8 &=jRl_g CED rULj(\?ӅLNP"xej[lL^CеX.B',\ eنOVzRq{[쎍r7ٓN4>? Ɠ$=BTlaoTRlɅZ 02y;mUɌToHdss}Pm mԞ55lvhKfj_i`'cX Ga_DžB9 \INᤚu7@d N6[%E+=1(ۧnT:H}ͤf}wr9  =/"I@ /[ᦴ7 &ᝃO i-Y\ >$8r>%Qʬ¬O+o9=-Mkpm]or(sԅ<5JKf4Fr~KRJR]H*e¾s~L/dU<89JQA9t WMx\+eCJTa)·z>/:#~`>-=.bN?.]ge+Z8i<1\)Ua*PӟS5M42>#H@x _4t~^M}z,rhUX[,sOpQ{3s%oUm?Br5VfoRE#(A/6KuNs>65?R u`tGٓݹOYw&x!tBR/Ϫ2?JK L]{0kY(=EɼO༊ ВL4Gﮜѩ#3MzAhc(O;QEf݃`1rus /r;9' ,\]$`+Mi <\c~Zc%Ȟ׻b*[g#A5#BB]ߣV9C!?e*ENVcvKD'`ܒ|QS%KbKj-Ԟɥ;N.~Uá}Fѻ[س`l|2˪70o[E>3FƋxq _ϗ|ؿ}z,l/wv.H/ w *B!CrGYrs8z?-Jww*YwECn9o·z sr 3ҡc^\$ Zk$2]kͱ &SxJ1|?$+sڨo-4<wx=jT#x%= CҧUX9-Y&QQеnֻz5,Xm!Mݡo[3O+CeҘh֮A^oxdw%'AG,(?2C%zLaZ%Y#h`I*)b')g;3ثW;9 E [Đ-o.^:,]xkvcDdr"N;;aoNr=A]S+3 / v korSܠW M㘥E@@..Mȃq;(#ͺ&LmӺ* ss7=}N nmz k9J=י,t"nPVW&QAήqō9uOt>,I"\5z_ W'gC-ùB4Nl?qUԳ`T]'k=]$KE@#9nL&oLtX<cn^[Ap! C08?F9Dܱ, 'kUW};<I13"$(%ZHΨ ,^4(C- @ RH%~ݵF~Նj2կFU۝lLB4{Xg(@w' )nHx HO5jC90UAjQKTO!j:,:_MC~M?*tLA۰4Z֑7_OSTm[vl;kP ?Ki1?>&a(qWvj`mD.fCLCw:y^/ȒBL]?3L+&2lf.wg~ ީ+aU1K=~Zq Ra:_c(@xg;Vfd)I Iż9txg]VE5=K rPERUrs%M {&$bШEqK8!OOiьAKk4Z}|dnzZ3T;} Aoo=f/)\8N+L7u-4M:'bZˣT_B#.MOaςUΩ)7rp ı,;OLUɣkEwE*muYqd؅ʼnnߏypaZJy~^n$9o;[)6{#gS^$W#pLP] Ng`h2wVXW^O(Ѭ&D8 C˘ +Y)gu(Y/_yU KMRϺTY#dZnߤ *z zތ]P6NQ$U f^Z9VoF䓷O\՟haĦwD {c y:xc_ڷ0)پPp > .2AlXVdq\;NWdA)]9]Ք b l< "` |Nf^lZ1 5~z

关于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还有,关于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
关于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
还有,关于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

关于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还有,关于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

全部展开

中秋节简介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由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相传当时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统治,有志之士皆思起义抗元, 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一计策散布将有瘟疫的流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以避祸。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了纸条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于是民众纷纷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月饼因而成为中秋节的应景食物。
中秋节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烧宝塔"
在中华大地有不少地方,在过中秋时有烧宝塔的习俗.当夜幕降临,月光遍地,小伙伴们纷纷来到房前屋后的空地,拾来断砖残瓦,堆垒起一座座小宝塔,在一些大空地或广场搭起大型宝塔,类似于主塔,宝塔中空,塞入柴草,这种活动,大人也往往兴致勃勃地前来参与。特别是一些老人,还会在宝塔前摆上小供桌,桌上放着月饼、甜藕、桔子,柚子之类圆形供品,点上香和烛。当所有的宝塔都堆垒好了,有人高喊:“点火哟———”于是,一齐点燃宝塔中的柴草,红红的火焰升腾起来,火花爆响。不一会,一座座宝塔里外烧得通红,十分壮观,好看极了。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八月十五月饼圆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玩花灯·舞火龙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求爱·祈子
中秋节,因为有了美妙的月光而富于诗意,月下正是少年男女们踏歌觅偶的最好时光,因而又是追求爱情的节日。少年男女们于月下歌舞嬉戏,见到意中人便可成为配偶。到近代,这类古俗也仍有所存留,富于情趣。
抛帕招亲
福建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乞月照月爬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
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侗族的偷月亮菜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中秋夜,不少地方还盛行着求子之俗。这是古代生育 崇拜的体现。这是因为月属阴、属女性神,同时又有追求爱情的活动,故求子之俗流传于中秋节俗中。而求子之俗各地各不相同。

收起

春节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

全部展开

春节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收起

有关中秋 端午 重阳 春节 元宵节的诗词 对联 灯谜 关于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还有,关于这些节日的传说,故事 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必须一种两个) 请写出关于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各两句,- - 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对联、灯谜 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句,对联,灯谜 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的诗词.对联.灯谜等..每条200字左右.共1000字左右 我们十一作业急用.. 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的对联诗词灯谜中秋:诗词、对联、灯谜 端午:诗词、对联、灯谜 重阳:诗词、对联、灯谜 春节:诗词、对联、灯谜 元宵:诗词、对联、灯谜 诗词要句子 不要 写出关于节日风俗的古诗名句除夕: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冬至:中秋: 有关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春节的古诗词【急用!】 中秋 除夕 春节 端午 重阳 哪个不是一类的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关于元旦、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端午、七夕、重阳、教师节、母亲节的诗词,希望有作者和诗名,要常见的诗每个节日只要两三首就行了, 端午春节重阳清明中秋七夕排序 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词语.元宵 端午 除夕 重阳 中秋 春节 有关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的诗句各五句 节日排列 端午 春节 重阳 清明 除夕 中秋 重新排列 除夕 元宵 中秋 重阳 端午 春节 (排序) 端午 重阳 清明 中秋 春节 除夕按顺序排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