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僧一行是谁?他有什么突出贡献与成就?请多多指教,谢谢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18:51:11
请问僧一行是谁?他有什么突出贡献与成就?请多多指教,谢谢咯!
x\NcIM']PyVk}d65&`LBjq.O q6TU#J;v{ nͺ?6aۺ ;^-7$>e2ׇ͢-_1gD8Y?F?Lh7a«]rt\T喩o}nUӺ͚I|a=?lyV%Ý)lzzugs__fU6> ۋf5o; ;Y! >96VF& OI\&b+b*d ;G{վ)l#\zb:, [vvz>gs&V:8S.baM1Oo_f1aJY_Oe:900ONP-lmS

5ԃ5).m KVbs슩Tbvs r7ǀ3q3{˺8 s}ΕLfgx[Jzopy/ +0?](,J *W{u:! ;ǀf63#>~nqvm,5K級w1|ܮv.,/6w*_'DAL3&o8ֻJx7GpGn:U!*cy-_q" v qy-˓~ǷAR,^1‹T@](ld]$8C{Y_s謂iݤy|&jh0I_[o97޸CӨ,ݚ\#h9b),}#TwB$$}1&2@zWy0Vj8h[`%`\Iz{ʐ׈F\z,l(B8sQT6MR{x] YoTg_^DG`F~AM潛JП g"dlIe^8[&i-fl4zԑE:fEO͘|LܹBՈl1Ha.Gt|Y8)c#d-#X+G(d Fr1LfK r.i飄~wi.hz V&j~ug4ٷ5abC ^1i겋mk0ưag/y1Xr\ M9tXhPZJ4F{gTvs$P! T$(W|5LHA& ~V94%6yMhr^"6Jœ5_o:f3gTH0lvBf{ws77 +3ORVZ}/{R=a2EY"#ݝ-GjNA"iɨlAXV'Mw0$oop2lv3('azD]vRWBab Rh9 fPfLVnlr$Y?7İǯQJ"_aJ0u͐T=b $^QX4?b*cDBAŶI1rg=զWSpngvtYK>,"2u7rub BVE^A{aMA`o9;Þh\`b {Be[ ĴUu`m-'=3jpi\$,J$z]J])qdV6~ /H{Soϵ|>uz"2HD}D"ó2 $t6۴~cn|NzflQlg.* 2 z9Cky+ma!Se9um^09+\p'>@g—m+mF 05JY׫*E? 6͡LX+9m{'zb=$a٠[/6 BdXӇ0(J5ÐP[֘o`3_PD3ܼv]M 99 Y HD>ynYwHjR$5k qX)IwI䡹NQsYm9:3 "K5 ,M͵'70MuJF}<& e?FC-3m!xwښƵ |8Dkk*E^"-B Q1Mҟ ЙM: /%mI.cEɮ^E|cH1,봘ĘߢƸg11 M{"WϓdjI4UuD}dSe3ڗftql$3M/BMiL'М/gdWhr&d4):w49?Oeuj6j\e֘\\zv~M s(6ddS-> 6ƈPmV_Fـut(LPnH78v#Li{zs,K7ahTSHpG xGC{seԞĀ&T/ }>z+fuϢߏs~ׇQSl|ho1~4FJ}8Gg1 qlc?2Osg1_LJ/Pė#M Ӂ A{qJP1^ŘQ ;qZ=;8;TF֜|9ú;Z:7zB Wbrt95dU&;㺾hzwQ * iucҨk2W(i22b'%D52ؾJ_sF=+F09<~`wau7oumW:8Q i O Cnvڠ2L 8[oΟ9>"Y&mR&/LAIDqyۄc>YC{Np\wU]W):s}OBH}ףh#:mZxm0tLˈxn*6+Koy~^6kbpgOsM^D9#@uuG6YhaỢX\6H-xK'XfG=-˛QTJ3bQ vUkQa dؐjͽkFYf4H[Bg=PuHfFt8!{klAƪΫ}XʎwxO;䝒TQDݟoYb7ΆEUbmy,N*m,}ׅnjH]4H*jˍ\½R܂{kE6;Ӝzd$j"Rb9,}H͉!D]7%*M}~T;}ͻ}ifb~le[`qSbjN޻dE<$K??0I!ޓAy!dY># * X9~FM?q4v<|ƴD KWO)lӾ#jZۋMSkN /Z,΄L44*fq{ݾ'D;6 "_ ?F|f?{,ڍ*G7,}8T?'k<~NbZO()a0?t0m6St$6h"&6M'%)v &`D-$Qiq:[0P꾦u|a+xH3 6XoɄ(+(n4kE;֦`9q=ni6!ݎmI}-PXFDø׳ȫc,Ρb6 "(V H+* h;x Lq6gK@oKi )QĽo_kG(C6Ƚi% NQ莘t5R)~9)[VFx q;6yG8P:IYzoo9ٷ?]$*}u;ms- { Mrm)?xWv AJwGBLf 敨{E)U1Z| Vݑa9wCz 1c#'m?K:F`渠f>BJhb3Gkꫜǯ)ڎ;?"A#[l[ n*Fnp4Ui}>(P &[/ͷxk( g~*ђ cx#m;"ŕr}۟ӛ9y*-˞Agqh*rJJҁZV fRbOʖغ/vX8r}PEtY"&uB+vBQGoGbǫܸS' ₕiA."Vء*g%d]2)WBFV1֤5d[9_Uݦsճ(c/St)L4̾F(V^̕AOÜ)=)d@܅+EO֨ѩ2U ]D]}3;F/LW 4OݛqWdLLkURaCn~o_OoCgg_| ?ֿy=]汷KarNi{ W]A-\2zƅ&ogy#E&Ta$hVrv**Okqz&<5 9lȟ25_ Ha>gu΍PkŻM[zi7olq:VN&ňOie wV71Jcm =U *`N} ;}SΙ_C ZڸKɛ{xy|l8'=NtXϲg:ub#@VkU)xf*įRH=F2;x g6/&& (q%@d oI" z|k}︼7~?dkm₀FXƑ- 8

请问僧一行是谁?他有什么突出贡献与成就?请多多指教,谢谢咯!
请问僧一行是谁?他有什么突出贡献与成就?
请多多指教,谢谢咯!

请问僧一行是谁?他有什么突出贡献与成就?请多多指教,谢谢咯!
僧一行,本名张遂,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出生于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青年时期出家当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掌握了渊博的学问.他曾经到长安城内藏书很多的元都观借书阅览.稍后他为了学习数学知识,又徒步跋涉几千里,寻访知名的人去请教.这种学习精神,使一行青年时期就以精通天文、历法而相当出名.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一行从所隐居的荆州当阳山佛寺来到京都长安,充当唐玄宗的顾问.一行在长安生活了十年,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逝世.在这十年中,一行主要致力于天文研究和历法改革,并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命令一行主持修订新历法.在修历问题上,一行继承了我国天文学上的优良传统,主张在实测日月五星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新历.为此,他和机械专家梁令瓒一起,依靠一批工匠,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为修订新历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黄道游仪是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行情况的天文仪器,是浑仪的一种.水运浑天仪(浑象)是用水力驱动的能模仿天体运动的仪器,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这种水运浑天仪很有规律地演示出日、月、星象的运转,比张衡的水运浑象更加精巧、复杂.另外水运浑天仪上还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每辰(合现在两小时)自动撞钟.可以说它是现代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仪器制成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一行发起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活动.测量内容包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正午时分八尺之竿(表)的日影长、北极高度(天球北极的仰角)以及昼夜的长短等等.为了测量北极仰角,一行设计了一种叫“覆矩”的测量工具,还根据观测数据绘制了《覆矩图》二十四幅.同时,根据测量数据,一行还计算出: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隔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合现代的长度是一五一·○七公里.这个数据实质上就是地球子午线(就是经线)上一度的长,虽然不十分精确,却是世界上大规模测量子午线的开端.在国外,最早实测子午线的是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模等人在公元814年进行的,晚于我国九十年.
在大规模实地观测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行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开始制订新历,到开元十五年,完成初稿,取名大衍历.可惜就在这一年,一行与世长辞了.他的遗著经张说、陈玄景等人整理编次,共五十二卷.
大衍历最突出的贡献是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在黄道上视运行速度变化的规律.古代天文学家一直认为太阳运动速度是均匀的,他们把黄道等分做三六五·二五度,认为太阳每天匀速地走过一度.一行通过测算提出:太阳在冬至运行速度最快,以后逐渐慢下来,到夏至最慢,夏至以后的情况和夏至前的情况相反.一行的认识是比较符合实际的.根据一行等人的测算,从冬至到春分,太阳运行三六五·二五度的四分之一,大约九一·三一度,交了六个节气,共用了八八·八九日.从春分到夏至,太阳也走过九一·三一度,共需九三·三七日.秋分前后的情况和春分前后相同.这就用具体数据表明,每二气之间黄道上的度数相同,而时间间隔是不等的.一行进一步创造了不等间距的二次内插法公式,不仅对天文计算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大衍历是一行在全面研究总结古代历法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它把过去没有统一格式的我国历法归纳成七部分:第一,计算节气和朔望的平均时间(步中朔术);第二,计算七十二候(五日算一候,用鸟兽草木的变化来描述气候的变化)(步发敛术);第三,计算太阳的运行(步日躔术)(躔音缠,chán);第四,计算月亮的运行(步月离术);第五,计算时刻(步轨漏术);第六,日食和月食的计算(步交会术);第七,计算五大行星的运行(步五星术).这种编写方法,内容系统,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因此在明朝末年以前一直沿用.可见大衍历在我国历法上的重要地位.尽管大衍历是当时最优越的历法,但是,颁行不久便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后来分别用麟德历、从印度传入的九执历和大衍历来计算,结果是大衍历十有七八是准确的,麟德历十有三四准确,九执历十次仅有一二次准确.在事实面前,大衍历才得以继续使用.
总之,一行在天文、历法、仪器制造和数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绩,是一位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卓有建树的著名天文学家.

僧一行(673~727年),原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人,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遂幼居长安,少时勤学好问,青年时期对天文、数学颇有研究,并名扬京都。武则天时,为了逃避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的纠缠,他逃到河南嵩山做和尚,法名一行,人称僧一行。唐玄宗即位后,以礼相召,请他出山主持修订历法。他和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合作,研制成功黄道游仪(所谓黄道,是指从地球上看太阳,感觉到太阳在宇宙空间一年当中运动的...

全部展开

僧一行(673~727年),原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人,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遂幼居长安,少时勤学好问,青年时期对天文、数学颇有研究,并名扬京都。武则天时,为了逃避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的纠缠,他逃到河南嵩山做和尚,法名一行,人称僧一行。唐玄宗即位后,以礼相召,请他出山主持修订历法。他和天文仪器制造家梁令瓒合作,研制成功黄道游仪(所谓黄道,是指从地球上看太阳,感觉到太阳在宇宙空间一年当中运动的轨道),重新测定了恒星的位置。公元724年到公元725年间,在僧一行的倡导组织下,唐朝派人到国内十三个地点测量了北极高度和日影长短,经过推算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所谓子午线,指地球上通过南北极的假想线)。这一经过实地测量子午线的长度,意义十分重大。僧一行还在总结历代天文历法成果的基础上,修订出当时十分先进的历法《大衍历》。
僧一行,本名张遂,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出生于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青年时期出家当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掌握了渊博的学问。他曾经到长安城内藏书很多的元都观借书阅览。稍后他为了学习数学知识,又徒步跋涉几千里,寻访知名的人去请教。这种学习精神,使一行青年时期就以精通天文、历法而相当出名。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一行从所隐居的荆州当阳山佛寺来到京都长安,充当唐玄宗的顾问。一行在长安生活了十年,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逝世。在这十年中,一行主要致力于天文研究和历法改革,并且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命令一行主持修订新历法。 在修历问题上,一行继承了我国天文学上的优良传统,主张在实测日月五星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新历。为此,他和机械专家梁令瓒一起,依靠一批工匠,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为修订新历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黄道游仪是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行情况的天文仪器,是浑仪的一种。 水运浑天仪(浑象)是用水力驱动的能模仿天体运动的仪器,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这种水运浑天仪很有规律地演示出日、月、星象的运转,比张衡的水运浑象更加精巧、复杂。 另外水运浑天仪上还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每辰(合现在两小时)自动撞钟。可以说它是现代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仪器制成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一行发起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活动。测量内容包括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冬至、夏至)正午时分八尺之竿(表)的日影长、北极高度(天球北极的仰角)以及昼夜的长短等等。为了测量北极仰角,一行设计了一种叫“覆矩”的测量工具,还根据观测数据绘制了《覆矩图》二十四幅。 同时,根据测量数据,一行还计算出: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隔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合现代的长度是一五一·○七公里。这个数据实质上就是地球子午线(就是经线)上一度的长,虽然不十分精确,却是世界上大规模测量子午线的开端。在国外,最早实测子午线的是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模等人在公元814年进行的,晚于我国九十年。
在大规模实地观测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行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开始制订新历,到开元十五年,完成初稿,取名大衍历。可惜就在这一年,一行与世长辞了。他的遗著经张说、陈玄景等人整理编次,共五十二卷。
大衍历最突出的贡献是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在黄道上视运行速度变化的规律。古代天文学家一直认为太阳运动速度是均匀的,他们把黄道等分做三六五·二五度,认为太阳每天匀速地走过一度。一行通过测算提出:太阳在冬至运行速度最快,以后逐渐慢下来,到夏至最慢,夏至以后的情况和夏至前的情况相反。一行的认识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根据一行等人的测算,从冬至到春分,太阳运行三六五·二五度的四分之一,大约九一·三一度,交了六个节气,共用了八八·八九日。从春分到夏至,太阳也走过九一·三一度,共需九三·三七日。秋分前后的情况和春分前后相同。这就用具体数据表明,每二气之间黄道上的度数相同,而时间间隔是不等的。一行进一步创造了不等间距的二次内插法公式,不仅对天文计算有重要意义,而且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大衍历是一行在全面研究总结古代历法的基础上编制出来的。它把过去没有统一格式的我国历法归纳成七部分:第一,计算节气和朔望的平均时间(步中朔术);第二,计算七十二候(五日算一候,用鸟兽草木的变化来描述气候的变化)(步发敛术);第三,计算太阳的运行(步日躔术)(躔音缠,chán);第四,计算月亮的运行(步月离术);第五,计算时刻(步轨漏术);第六,日食和月食的计算(步交会术);第七,计算五大行星的运行(步五星术)。这种编写方法,内容系统,结构合理,逻辑严密,因此在明朝末年以前一直沿用。可见大衍历在我国历法上的重要地位。 尽管大衍历是当时最优越的历法,但是,颁行不久便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后来分别用麟德历、从印度传入的九执历和大衍历来计算,结果是大衍历十有七八是准确的,麟德历十有三四准确,九执历十次仅有一二次准确。在事实面前,大衍历才得以继续使用。
总之,一行在天文、历法、仪器制造和数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功绩,是一位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卓有建树的著名天文学家。
关于张遂(一行)
1)人物:
一行(683~727),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县)人。生于唐高宗永淳二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
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张公谨。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张遂自幼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为避开武则天的拉拢,剃度为僧,取名一行。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直到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去接,他才回到长安。
开元九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制造仪器和观测
一行主张在实测的基础上编订历法。为此,首先需要有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他于开元九年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设计黄道游仪,并制成木模。一行决定用铜铁铸造,于开元十一年完成。这架仪器的黄道不是固定的,可以在赤道上移位,以符合岁差现象(当时认为岁差是黄道沿赤道西退,实则相反)。
后来,一行和梁令瓒等又设计制造水运浑象。这个以水力推动而运转的浑象,附有报时装置,可以自动报时,称为水运浑天或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一行等以新制的黄道游仪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测量一些恒星的赤道坐标和对黄道的相对位置,发现这些恒星的位置同汉代所测结果有很大变动。
主持天文大地测量
从开元十二年起,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其中以南宫说等人在河南所作的一组观测最有成就。他们在今河南省四个地方测量了当地的北极高度,夏至日影长度,又测量了四地间的距离。经一行归算,得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唐代尺度)的结论。这实际上就是求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之长。
制定《大衍历》
从开元十三年起,一行开始编历。经过两年时间,写成草稿,定名为《大衍历》。一行不幸去世时年仅四十五岁。《大衍历》后经张说和历官陈玄景等人整理成书。从开元十七年起,根据《大衍历》编算成的每年的历书颁行全国。经过检验,《大衍历》比唐代已有的其他历法都更精密。开元二十一年传入日本,行用近百年。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得知一行和尚精通天文和数学,就把他召到京都长安,做了朝庭的天文学顾问。张遂在长安生活了10年,使他有机会从事天文学的观测和历法改革。
开元年间,唐玄宗下令让张遂主持修订历法。在修订历法的实践中,为了测量日、月、星辰在其轨道上的位置和掌握其运动规律,与梁令瓒共同制造了观测天象的“浑天铜仪”和”黄道游仪”,浑天铜仪是在汉代张衡的”浑天仪”的基础上制造的,上面画着星宿,仪器用水力运转,每昼夜运转一周,与天象相符。还装了两个木人,一个每刻敲鼓,一个每辰敲钟,其精密程度超过了张衡的“浑天仪”。“黄道游仪”的用处,是观测天象时可以直接测量出日、月、星辰在轨道的座标位置。张遂使用这两个仪器,有效的进行了对天文学的研究。
在张遂以前,天文学家包括象张衡这样的伟大天文学家都认为恒星是不运动的。但是,张遂却用“浑天铜仪”、“黄道游仪”等仪器,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多次测定了二十八宿距天体北极的度数。从而发现恒星在运动。根据这个事实,张遂推断出天体上的恒星肯定也是移动的。于是推翻了前人的恒星不运动的结论,张遂成了发现恒星运动的第一个中国人。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公元1656――1742)年也提出了恒星自己移动的观点,但比张遂的发现晚一千多年。
张遂是重视实践的科学家,他使用的科学方法,对他取得的成就 有决定作用。张遂和南宫说等人一起,用标竿测量日影,推算出太阳位置与节气的关系。张遂设计制造了“复矩图”的天文学仪器,用于测量全国各地北极的高度。他用实地测量计算得出的数据,推翻了“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不准确结论。
张遂修订的《大衍历》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历法,它继承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优点和长处,对不足之处和缺点作了修正,因此,取得了巨大成就。最突出的表现在它比较正确地掌握了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速度与变化规律。自汉代以来,历代天文学家都认为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张遂采用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推算出每两个节气之间,黄经差相同,而时间距却不同。这种算法基本符合天文实际,在天文学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不仅如此,张遂的《大衍历》应用内插法中三次差来计算月行去支黄道的度数,还提出了月行黄道一周并不返回原处,要比原处退回一度多的科学结论。《大衍历》对中国天文学的影响是很大的,直到明末的历法家们都采用这种计算方法,并取得了好的效果。
公元724-725年,一行组织了全国13个点的天文大地测量。这次测量以天文学家南宫说等人在河南的工作最为重要。一行从南宫说等人测量的数据中,得出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合现代131.3公里)的结论。这个数据就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弧长。这与现在计算北纬34°5地方子午线一度弧长110.6公里,仅差20.7公里。唐朝测出子午线的长度,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第一次。一行从725年开始编订历法,至逝世前完成草稿,即《大衍历》,728年颁行。 《大衍历》结构严谨,演算合乎逻辑,在日食的计算上,首次考虑到全国不同地点的见食情况。《大衍历》比以往的历法更为精密,为后世历法所师。733年,此历传入日本。
张遂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不仅在国内闻名,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响。他修订的《大衍历》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历法。日本曾派留学生吉备真备来中国学习天文学,回国时带走了《大衍历经》一卷,《大衍历主成》十二卷。于是《大衍历》便在日本广泛流传起来,其影响甚大。此外,张遂的天文学观点,有的比世界著名天文学家早一千多年。称张遂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是丝毫也不过分的。
经天纬地

收起

概括地讲
第一个测定子午线长度
制定<大衍历>
第一个发现恒星移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