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8:03:25
北伐战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x|n#ɒ4)V\;0>3`^by%&nZ(5IJ(J1Ex_;fAJu{(TRd/fǎʖ}*/i]ZSG9fufEս7~_?#]z?ÖTrvSF%^9J?9 8Y2zD%:N>4l U(;  bRAd9/ *uݩјjUKwNô~K{Wij9dBM}4^*Qsj w/Gݩ\[պNUo5&E#^t9̛oQ)?C=ҺIM[uBuҾAk׭O?gg5zJOvdxDwr'zν-'*ѭGTCuO$z甄^wjaVş>ɗхS:[5֩}Th`iU+NL;l9 MИk`9̹=xAMq&GBucVh@DtHAϼZ/U*to$Uz=O8 >)kQgI]nv=J@Եz58*vqjdL "I]7sOe#TM" ^_^{ jsuPkU.G=Z=I>ka+ ĩWKNWi!q'4j%*D01,tDn V{F]r oca|S\]`E1BJd%nc!ZOdɝyߌ&_E !4?y wT-±:rZ'J~nEu-.*q0 qIH3}`(rHb\EE>-|F(rݽjҌS]Wɱ1v`KjͬO):IrHzIT:pm窍LddٵJ&TXK%QEuPƖ'Z:av$m{S@&)#«'/h<'7Kg|~9L5Gt Y$r;4)r̋JS4җ&0VD@=|V#\-sw}fXAEg ?cDGے]@G% |j4hlOBTfNg&-B2LLrz#-~2~͒<2w]`H6 \* !Cw1U"+:Oy иgieum ́ j H_&/ pNifLU=ˏ2Io`p$\NTaedRqxSҹg{2QOvhрN؍㽛iU<`翜q;6u[jPZO]ag禠KfFjjO>TWƤ&$ӧ/`~ՙ'Yv'ˍw9(oACEMN#ҰwhP|>'嫧 d8U?aoLjIԈL: K\U5+_j/^u/9wIfAû9`BWj' :f:u YW#{U/YP _T l`U zI%'%Gu)krLF)j-a!vdBM t|fpC%/'BYk:PO_U~!KF3'p[7:u(˷ x0;CѶWT;%)ă&vhFܾ7cҗ:55U u8"7',Zմ@ap4Ϧ?wI3iNrz*w+P߰j3h,B<ن:X.DkD#&Uf3"D0! tPLttK#E;Roj< hJN<5⶛;yoûQ c+?b"Gdu,KDK$"y8 ,%Ww#|z{>C 5ZÓ%H1joz 4tFL܃aj"j-Kq=y^4\%y%H#ޣ%56m>ׅ';Lu'sU>C@G,.tL֋FE:pPgBVGulQV}l'Q BH+bq?vf#`k>4Ќ8E}:@Nt6 4m!((Lz/c܂X :;v2~]ˀdJ0tf@h )[D36P@! W{5 oT8DL4*~ܤ!F2Q( .du]0h<<:W:<6Bj0d 3ν@ۛ}[xS/ʩ#9,lU.ؑ1rK׋ARWŀ6 .]BV2;r9mBdv_:0~V@/7} -SNI3Ix̴EwZjcH};]|:KAH;Iy'2 m(~IƗHNɗci'GI{82G FCFaX8p !/ܙg$3dYxL6h md`/X2jҋ=vУ{ChVIж*_:P8i&fm$L$7\;}~G.4F? ٸ92䛚1ѱeLԞDwzi:>݁#NqŧA ^Y Ʀ~e060hꃽ0pԧ9}BlHʿ0&:h sșl,",&!mƒC{u+%*V&۽9洞q`wM85#~xj=ڜ $(iDj4D.ᕚ,!-p ծ2-}#fɢҦ1 :xT=IK;] ܃Yx~nb YN0t^lby.ܘ7E/Y̼أ0ګ6I46FH$Tc.Rs}2[:=cUyI` yisb$_"*d ,\W!ޠwMkNV2$Yv5(unG_7LI_w),W%P{=H6⫲#Ȣ Zwm#;tcJY=p cP%E$djMZu](=W3A^@G֑Hxv$hmr>5L(݅_ G@0.;Xx찗-)[ uzGoMCxs _4TܩYu8$F#{QP+ӣg&;MZEۼ3ͦJU؄KXv1}iLN-xnϝY[H@R0DUtBls{E6!3 ,Ve枏g_^o4JHDI@UDfvvY vzMhJxQt[c;5{'_ R1V;qAL>#mqQ w?k~9NPa|[ٝ*|6?MQ ufUmdm)p-'A0ecMnޅ@}]_@q!bKe5ldd9*\waarA&?!bKfu>t“~Y/;ʼ6L$%V_/Eu`ƼbL pD8_>&QoA\U(Qfe[OmǨ9~[مٛy+}ӥK4;V%oOK89. yI3! jR]Ҙuf@lM7!VvoŎGF^&Wٸ"ܚh>lW6nV@+řΓ:MCw CLg$F?ZJ>7w šHm}(Y>X˵#^7l5 C"h]DġOɌ-뉄Aށ@=CDzDfڥP<'TuG?\Oʏvo %QZ%HuWbrz<|cDh^t&dnT*ÔiȋIvb?VX3U%'#>`WzկP#̎BagrLZԯ #J<ʂ&, (iC` ;E@V_5b#Rg0%++ 2LFYT/l\2XX!8xte^=rl:!=%. >HbT 'o`@pæsc(cC4.ٛT'SI(D ]w F›SHMXe~ Oоɘ$?5Ψ&K(a#B #9)Dh2귄 +8Ę+)Y\p'z8\+P1$w;)o.W?m&oRn& 'I;3\ɱIKxDj},C崾^zI!|;`h}'O^R R鎼;M*q˞4UKkLUfD;IvF֚]6 &q.w61lफN&h1IbB"W)OUfp0؆=8iG\QB_jx~$ yv7{`’g{G5oz&Ą(6ck|2 } ȯxOhiPs_i7h= tx~&*YfEP1q) ]􈑤Q^0"{Ϥ=&n!UT$7G\Ё69~iapK? m%rrx\ŝb% ":T f-Q(XDsBpQ>AG I6oƹyF㼬Rd9~Dl;NnEJNr)L2: :]u[J K1y'Fg}O48C^q$rb-~lfdS4ŖG!y?C>>XK f66r@ aJN8>%\&e ?cEx$Cnx Gl! 9%C- ;F*[ إ_n vѣ@f*㒺C?r]FP!S`Vo ֖RW&/;7[x6ܔ}F D% @c"nʭ0`P) _ |I_ & ~u iYM L㝿Ȃ#S^TPFȇB{?LS$65OwBe4_m]!C-n{ }ڊd >*wiI4Avc&S NZvem,̜O<>&-d-o q9&yUQ{'RKs]% ̑VaƤ9S<+I"$Lj0Yr(uv1ٛV솾8ܙ ; Ό*./b@Ϲ`G[!Tf6o&8Q.X-ǖf+e&{bvCCX)xbUK*/>j},VF9ѤxGNhAIk'(CfJaY0Ak"s9PvWo;\5 $D$b#kikpR޽;Vߏ%/;d\kw$?q`Ldeln t'6vdϝ}v&G*1sənDC L בɢXܑ$|@>H/"QʺE8D ˑH~$g"s?q߀{@Hr>XN2{yQڅ=[mzFR'RI(,!^ii7g3-ہh|~|e $ pm͵ۈIə݃Ǡ42K0 "_N*xIDx[RV<3_4w9IHZWQu֦=@»| It$r6з! 77Ag5.AL },ԁp l|7Cw i_n̐|amJ^ƴb#K|rhE- -{) p5$XqԱ7 2 w7gjx0ث}0ЩF)7 xϋs8zO ~䔕J_z5Sݲ(\:! XaK|0tرY(ʔnOl3pJ +{l| }crQ^QvSNM6#^x+qxڗ^Վ(llo [r'O {qJ?Ɨ ~Bǣ|3vwv0nÀ] 泹^¤3 Q6X6{$Ȭ0QdAJfM0&}IK,?j&h"g@+bPi$f`aPbj:Ų;D?֯fb݋yWxr#"iT&&ش1.M *ܭC1U{w>"'bN?Mq6Q(CI: Z4|:PDokp1Ӡ㿺-OUܼy!9a w߲Va@<'g"Gx04Du*GBt}5g6ԧFu6Hil쉫~K⫥DPK_I殊*JڒZBKSBc'k6ɩ=!%+'"Bl{vX05Bk}fx[o RPEc{'Y"Fvf!AC!ųwo==c2cgEn1GKr9.'Y֍=n e6L7H@m,i]p'7v"X7!8rV&J|ܝƆe&'LCjyesγ])JEOjCC>H_PLJaR 9]p.EB$'GŬ3^t͎0m?M a3$X;]wĕjy `ۊS HdV2O<9ꊋxH(o۝G%`fMw l@x\9FZor(^1U'ЌZY4|(Z/]~חGgl]y(~겅 N9=t-iJ(-ϘBgs.:lڿwEB9ãPv/7gPN.?'#sH |e^F P{AuenjH6=iaT.zJ1RF&9,9c l0u)й{PczphpOE6 c6PkP_\e\G\f/3dɱM,׵2Le$J(QD=f% 0b3=OU]-~R +_&8=BM%]S-GHpRwUTyTUoqZ"ǐ)exC&rTT{rR.INlފ,@-E{h{UB'UIGϔ\uAxo]1V⮘T5x"яi;*7:F6"tw9`k_oo??i­7)29Q*\O!崣؜~@x F4]-'NE.c-ic'3⼟joxK+\q;xC#|gW7{;|l_ƌ`rM*"59 "r=.Fŕ+Gtr$yuK %[kLJ(8)]QK'0y=dHjjB7WC; iv)K g(9hD _K4sPmkf6쨜w,CॖKYV.. >U;;DAm@hW敛ݵbn<[ gT9P,#S+EZ$`N#;(6jkɑ|GS)d xqM{D#|Qk=u)5Caz'"{!'bW;9,8Nk=rO4z֔قz(_&_YhY]b"an6V )r c.n.@9-ߡJN}*e9R`oC*@u.>D~[

北伐战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北伐战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北伐战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当时的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冯玉祥北京政变给国民军北伐信念,为了扫除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必须北伐.

统一战线建立,工农运动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间进行的革命战争。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孙中山先后组织北伐,均未如愿。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全部展开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为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领导国民革命军,于1926~1927年间进行的革命战争。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奉系军阀和其他地方军阀也相继形成。各军阀间为争夺地盘,扩充实力,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打倒北洋军阀,结束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已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孙中山先后组织北伐,均未如愿。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艰苦斗争,相继创建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成立国民政府,编组国民革命军,进行东征和南征,从而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政权。接着,又实现了广东与广西的统一。同时,共产党领导的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广东农民运动为标志的全国工农革命群众运动空前高涨。所有这些,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统一全中国的纲领。2月,中共中央特别会议确定从各方面准备北伐。6月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迅速出师北伐案。
当时,北洋军阀直系吴佩孚军约20万人,控制湘、鄂、豫等省和陕、冀部分地区;从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军约20万人,盘踞赣、闽、浙、皖、苏五省;奉系张作霖军约35万人,占据东北各省和京、津等地。吴、张勾结,控制北洋政府,在北方,向南口、多伦等地倾向革命的国民军进攻;在南方,吴佩孚增兵入湘,企图联合西南军阀,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孙传芳在赣、闽伺机行动。
国民革命军8个军10万余人(战争过程中发展到40多个军近百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任总司令部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任政治部副主任。
何应钦、谭延闿、朱培德、李济深、李福林、程潜、李宗仁、唐生智分任第1军至第8军军长;缪斌、李富春(共产党员)、朱克靖(共产党员)、廖乾吾(共产党员)、李朗如、林伯渠(共产党员)、黄绍竑、刘文岛分任第1军至第8军党代表或副党代表。除第8军驻湖南衡山、安仁地区,第7军驻广西外,其余6个军均驻广东。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以V.K.布柳赫尔(化名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建议下,根据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和军阀之间的矛盾,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消灭吴佩孚军,然后歼灭孙传芳军,最后消灭张作霖军。部署以主力进军湘、鄂,另以第1军大部在广东汕头、梅县地区对闽警戒,第1、第4军各一部和第5军大部留守广州。
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令。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9月17日,冯玉祥率部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组织国民军联军约5万人(后发展到约20万人)响应北伐。
进军湘鄂战前,湖南省长、军阀赵恒惕拥兵4个师,名为自治,实为吴佩孚的附庸。1926年初,湖南人民掀起讨吴(佩孚)驱赵(恒惕)运动。湖南省防军第4师师长唐生智与两广取得联系后,起兵反赵,占领长沙、岳阳,就任代理省长。唐生智倾向革命为吴佩孚所不容。4月,吴令赵恒惕所部第3师师长叶开鑫为湘军总司令,率3个师另2个旅反攻长沙;同时,命湘鄂边防军司令李倬章率4个师另3个旅增援叶开鑫。在吴军重兵压迫下,5月初,唐生智放弃长沙,退守衡阳,急电向广州国民政府求援。国民政府于5月10日决定派兵援唐,遂命第7军第7、第8旅先行入湘。21日,任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北伐前敌总指挥。24日,又派第4军第10、第12师和叶挺独立团入湘援唐。第7军第8旅于6月1日在衡阳西北金兰寺地区击退叶开鑫一部的进攻。叶挺独立团于6月2日到达湖南安仁,在第8军第39团一部配合下,于安仁北面的渌田、龙家湾地区击退直军4个团的进攻。5日,进占攸县。援唐之战告捷,稳定了湖南战局,打开了北进通道。
7月上旬,国民革命军第4、第7军和第8军在安仁、衡阳、永丰(今双峰)地区集结后,分三路向长沙进攻。左路第8军第2、第4师和第7军第8旅相继克娄底、谷水、潭市,向宁乡推进。右路第4军第12师指向沈潭(醴陵南),叶挺独立团进击泗汾,第10师在皇图岭策应,迫敌向浏阳退却,不战而下醴陵。中路第8军第3师、教导师、鄂军第1师连克湘乡、湘潭后,第3师于11日进占长沙,俘敌2000余人。叶开鑫残部退守汨罗江北岸。
8月12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乘吴佩孚军主力在直隶(约今河北)进攻国民军,湖北兵力薄弱之机,迅速以主力直趋武汉;对江西暂取守势。由唐生智兼中央军总指挥,率左纵队(第8军)和右纵队(第4、第7军)攻取岳阳、平江,直指武汉;朱培德为右翼军总指挥,率第2、第3军、独立第1师(由赣军第4师改编)和第5军第46团集结醴陵、攸县等地,对江西警戒,掩护中央军侧背安全;袁祖铭为左翼军总指挥,率由黔军改编的第9、第10军从湖南常德地区进取湖北沙市、荆门,相机占领宜昌、襄阳;第6军和第1军第1、第2师为总预备队。
8月19日,中央军向汨罗江北岸发起进攻。右纵队第4军进攻平江,其右翼第10师从托田渡汨罗江进占肥田,左翼第12师借其掩护,由白雨湖渡汨罗江,一部向天岳山、鲁肃山实施佯攻,一部向平江城东北攻击前进,经过激战,守军由北门退入城内。叶挺独立团向平江城东门猛攻,击退守军,攻入城内。平江守军1个旅被缴械。与此同时,右纵队第7军第1、第2旅分别占领浯口、黄塘后,在将军坪击退顽抗之敌,迅速向张家牌前进。第8旅猛攻将军山,遭守军反击。第7军使用预备队从两翼投入战斗,击退守军,攻占张家牌。左纵队第8军于同日渡过汨罗江后,未遭抵抗,即分别占领长乐街、黄谷市。之后,左右两个纵队乘胜前进,至8月22日连克岳阳、通城(属湖北)、羊楼司等地,开始进入湖北境内作战。
在此期间,吴佩孚率部协同张作霖军在直隶南口(今属北京)等地将国民军击败后,调兵南下,亲率湖北暂编第4师和陆军第8师于8月25日抵达汉口,令自岳阳、通城败退的湖北暂编第1师和卫兵旅等部共万余人固守湖北咸宁地区汀泗桥,并派中央第25师第13混成旅另1个团增援。另以陆军第8师进至贺胜桥地区设置坚固阵地;武卫军占领纸坊,鄂军第3旅及部分湘军残部在白螺矶、新堤、嘉鱼一带,协同海军阻止国民革命军渡江。
8月25日,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作为第12师的前卫,奔袭粤汉铁路(广州-武昌)上的中伙铺车站,歼灭吴军1个团;第10师进占杨泉畈。第7军占领大沙坪、桂口市。第8军占领临湘(今陆城)、羊楼洞、蒲圻等地。唐生智根据总司令部关于迅速攻占武汉的决定,以第8军攻取汉阳、汉口,第4、第7军沿铁路北进,攻取武昌。
汀泗桥战役第4军代理军长陈可钰决定乘吴佩孚军主力未到达之机,于8月26日凌晨向汀泗桥发起进攻。第12师第35团在高猪山击退吴军一部的阻击,进至铁路桥头,遭对方火力封锁;第36团进至汀泗桥东南高地前,遭敌俯射,前进受阻。第10师第29、第30团分别在第36团两侧展开,激战入夜,仍无进展。第36团乘夜暗实施中央突破,也未得手。第12师师长张发奎决心以叶挺独立团和炮兵营向汀泗桥东北的古塘角迂回,从右侧后包围歼敌。27日凌晨,叶挺独立团从小路隐蔽接近古塘角,配合正面部队的全线攻击。吴军遭前后夹击,全线溃败,被俘2400余人,残部向北逃遁。第4军占领汀泗桥。叶挺独立团乘胜猛追,当日中午攻占咸宁城。
贺胜桥战役吴佩孚亲率湖北暂编第4师和陆军第8师及在汀泗桥战役中败退的残部共2万余人,在贺胜桥及其以南的杨林塘、桃林铺、王本立地区梯次设防,企图死守。国民革命军不给吴军以喘息之机,于8月29日由第4、第7军发起贺胜桥战役。第7军第8旅在袁家铺附近击退吴军约1个团的抵抗后,向王本立前进,途中遭吴军反击,被迫后撤。第4军第12师在杨林塘附近与吴军激战后,形成对峙。30日拂晓,第4、第7军继续攻击,叶挺独立团猛打猛冲,在杨林塘突入吴军主阵地,向桃林铺攻击前进。此时,吴军一部从侧翼反击,企图对叶挺独立团实施包围。第10师第28团和第12师第36团适时增援,协力抗敌,突破吴军桃林铺防线,向贺胜桥发展进攻。第7军攻占王本立后,迅即向贺胜桥东侧的南桥攻击。吴军正面失利,侧背受敌,全线动摇,纷纷溃退。国民革命军于当日上午占领贺胜桥,俘敌3 500余人。
会攻武汉吴佩孚迅速集结兵力,企图凭借长江、汉水固守武汉。部署以陆军第3、第8师和中央第25师等部守备武昌;陆军第14师守备汉阳、汉口;另以湘军残部在沌口、金口,武卫军和河南第10师在阳逻、黄冈,湖北暂编第2师和河南暂编第2师在蔡甸、沙洋,第13混成旅、浚滑游击队等部在汉口附近地区,保障武汉的安全。国民革命军于9月1日包围武昌城。2日,前敌指挥部决定以第4军并配属第1军第2师和第7军第7、第8旅主攻武昌城;第8军继续准备进攻汉阳、汉口;第7军第1、第2旅在鄂城(今鄂州)、樊口遮断吴军长江交通,掩护攻城部队侧背安全;第1军第1师为总预备队,在崇阳待命。由于武昌城墙高筑,吴军防守严密,攻城部队在缺乏周密准备的情况下,先后于3日、5日两次攻城,均未奏效,且伤亡甚重,遂对武昌改取封锁围困。
第8军于8月26日开始在临湘、嘉鱼间陆续渡过长江,9月5日向汉阳发起攻击。吴军湖北暂编第2师倒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5军(刘佐龙任军长),配合第8军作战,6日攻占龟山。第8军第2师攻占汉阳兵工厂,第4师占领汉阳城。7日,第8军第2师渡过汉水,攻占汉口。吴佩孚率残部北逃。第8军主力乘胜追击,至16日相继占领武胜关、平靖关、鸡公山和九里关。
国民革命军攻占汉阳、汉口后,武昌已成孤城。
9月中旬,第7军和第1军第2师奉调入赣作战,由第4、第15军和第8军一部继续封锁围困武昌。10月8日,守军第3师师长吴俊卿率部投诚。10日,攻城部队在吴俊卿部接应下攻占武昌城,歼敌2万余人,生擒守城司令、第8师师长刘玉春和湖北督理兼中央第25师师长陈嘉谟。
攻取江西正当国民革命军席卷湘、鄂,吴佩孚军濒于崩溃之际,孙传芳于8月25日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从苏、浙、皖调兵10万入赣,会同其驻赣部队2万余人进攻湘、鄂;并令福建督理周荫人部进袭广东,威胁国民革命军后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为达到占领江西的预定目标,决定对江西转取攻势。
9月上旬,国民革命军分三路进军江西。在赣南,由李济深指挥第2军第5师、第5军第16师第46团和第14军(由独立第1师改编,赖世璜任军长)先于其他方向行动,攻占赣州后沿赣江北上,向吉安方向发展进攻。在赣西,由朱培德指挥第3军和第2军主力占领萍乡后,连克宜春、万载、分宜,在新喻(今新余)与孙军一部激战三昼夜占领该地后,第3军向高安、第2军主力向樟树方向进击。在赣西北,由程潜指挥第6军和第1军第1师分别克修水、铜鼓,继占奉新和高安。9月19日,第6军第19师乘虚攻占南昌城。孙传芳急从南浔铁路(南昌-九江)沿线和樟树地区调兵反击。由奉新向南昌攻击前进的第1军第1师在牛行受挫,伤亡甚重。第19师孤军苦战三日后,被迫于21日退出南昌。次日,第19师得本军第17师增援,再次攻入南昌,又遭孙军优势兵力围攻,遂于23日突围,撤向奉新地区。
在此期间,孙传芳将其在赣、闽的部队编组为5个方面军,并设司令部于九江,亲自坐镇指挥,计划以一路反攻南昌后,由高安方向进击长沙;一路由武宁越过九宫山攻取湖北通山;一路由武穴渡江攻阳新,在咸宁、蒲圻间截断武昌至长沙铁路,然后北上解救武昌。
9月下旬,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组织再攻南昌。
第2军第5师占泰和、吉安,向樟树前进。第14军击溃吉水之敌,向永丰追击。第2军主力在峡江、仁和渡赣江,于10月上旬在新淦(今新干)地区与孙军激战后,占领永泰,继而不战而下樟树、丰城,向南昌推进。在此期间,孙军一部进占湖北大冶、鄂城,一部进抵通山、崇阳,威胁武昌。国民革命军前敌指挥部告急。第7军军长李宗仁为解其危,采取"围魏救赵"之计,率部由阳新迅速潜入赣北,威胁九江、德安,迫孙军西进之师东调,在箬溪地区全歼孙军谢鸿勋师后,于10月3日进至南浔铁路中段德安地区,遭孙军卢香亭等部4个旅抗击,经激战毙俘敌各千余人,占领德安。孙传芳急调南昌、九江和已进入鄂东南的部队反击。第7军被迫撤至箬溪,稍事休整后,再攻德安,终因孤军无援,于7日撤至德安、箬溪间的罗家铺地区,双方形成对峙。与此同时,位于奉新的第6军和第1军第1师强渡修水河,占领永修,遭由德安增援的卢香亭部包围,被迫突围转移至永修西北的白槎。第3军经新喻激战后,10月2日在万寿宫地区歼灭孙军郑俊彦部2000余人。8日进至牛行、乐化地区,又与孙军郑俊彦、卢香亭部遭遇,鏖战至12日,终因孙军不断增援,第3军伤亡甚重,前进受阻。在此不利情况下,蒋介石仍令第2军和第1军第2师于10月11日强攻南昌。由于守军预有准备,凭借坚城深壕死守,并利用夜暗组织反击,攻城部队连攻三日不克,伤亡甚重,被迫于13日撤退。南浔路战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结三次攻打南昌失利的教训,在于孙传芳军控制南浔铁路主要干线,便于机动。于是决定集中兵力,先破南浔铁路各要点之敌,尔后再取南昌,并决定从武昌增调第4军入赣作战。国民革命军入赣部队分三路于11月1日开始总攻。右翼军右纵队第14军在第2军配合下,先期于10月20日攻占抚州,切断孙军入闽通路,从东南向南昌推进。左翼军第7军于11月2日攻占德安,第4军在独立第2师(由湘军第1师改编)和第7军一部配合下,于3日攻占马回岭后,第4、第7军主力在德安以南的九仙岭击败孙军2个师,截断南浔铁路,向永修推进。独立第2师在九江、瑞昌间的晒湖桥歼灭孙军1个师,至7日占领九江、瑞昌、湖口和武穴。
中央军第6军于11月3日开始向乐化攻击,遭孙军多次反击,伤亡甚重,后总预备队第1军第1、第2师赶到,协力攻击,于4日占领乐化、永修。此时,右翼军右纵队第2军主力已由进贤、三江口进逼南昌,右翼军左纵队第3军在第2、第1、第7、第6军各一部配合下,于11月7日占领牛行,继向余干方向追击,在滁槎俘敌1.5万人。孙传芳见败局已定,乘船逃回南京。南昌守军待援无望,弃城溃逃,被歼万余人。11月8日,国民革命军占领南昌。进占福建9月下旬,孙传芳为策应江西战场作战,令福建督理周荫人部进袭粤东。周荫人将所部3万余人编为4个军,于10月上旬攻占广东蕉岭、松口、饶平(今三饶)等地。国民革命军第1军军长何应钦乘湘、鄂、赣战场节节取胜之机,转守为攻。10月中旬,第1军第3、第14师袭击周部后方,攻占永定,然后回师松口,俘周部第3军4000余人。此时,周部第2军曹万顺、杜起云两个旅在蕉岭通电起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7军(曹万顺任军长),随即进至中都、松源地区,将退至该地区的周部第3军残部全部歼灭;尔后,向上杭挺进。在上杭地区的周部第4军和第2军残部退守长汀。10月下旬,第17军由上杭沿汀江两岸向北推进,在由赣入闽的第14军第2师配合下,击退守军,进占长汀。由第1军补充团扩编组成的独立第4师在第20师第58团等部配合下,先后在饶平、诏安、漳浦击退周部第1军后,于11月相继占领漳州、同安、泉州、莆田、永泰,逼近福州。12月初,第2军第6师由赣入闽,进占建瓯,切断闽、浙孙军联系。此时,驻闽海军起义,周部李生春旅投降。12月9日,国民革命军进占福州。
会攻南京孙传芳连遭失败,求援于奉军张作霖,联合组成安国军,张作霖任总司令,孙传芳和张宗昌任副司令。计划以奉军一部入河南,促吴佩孚反攻湖北;孙传芳反攻江西;张宗昌率直鲁联军接防苏、皖北部,配合反攻鄂、赣。孙传芳收集残部8万余人,部署在沪宁铁路(上海-南京)和沪杭铁路(上海-杭州)沿线及皖南地区,抗击国民革命军的进攻。
为肃清长江下游之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于1927年1月上旬决定进军杭州、上海,会攻南京。蒋介石兼中央军总指挥,率江右军(由第6、第2军和独立第2师组成,程潜任总指挥)和江左军(由第7、第10、第15军组成,李宗仁任总指挥)分由赣、鄂沿长江两岸向皖、苏推进,主攻南京。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率第1、第14、第17、第19军(由孙军第1师起义改编,陈仪任军长)和第26军(由孙军第3师起义改编,周凤岐任军长)自赣、闽分路入浙,夺取杭州、上海,助攻南京。唐生智为西路军总指挥,率第8、第4、第9、第11军由鄂入豫,牵制北面之敌。
1927年1月下旬,东路军第1、第26军在第2军配合下,由浙江衢州向杭州方向发起进攻,在龙游附近击溃孙军一部,于2月上旬进占兰溪、金华后,乘胜向淳安、建德(今梅城)、浦江推进。2月11日,在桐庐、诸暨、富阳地区遭孙军孟昭月等部4个师抵抗,激战五日,俘敌8000余人,于2月18日占领杭州。在此期间,东路军第14、第17军和第1军一部由闽入浙,相继攻占临海、宁海、宁波、绍兴等地,肃清浙江境内的孙军。3月上旬,东路军开始进攻淞、沪,至20日,第14、第17、第2军和第1军一部经太湖以西攻克常州、丹阳等地,截断沪宁铁路;第1军主力和第26军克松隐、松江、吴江、苏州,迫近上海。21日,周恩来等领导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经过30多个小时激战占领上海。第1军一部乘机进入上海市区。
与此同时,江左军由鄂东向安庆、庐州(今合肥)挺进。由于孙军刘宝题师、陈调元师、王普旅和叶开鑫残部相继起义,3月4日不战而下安庆,至18日进至庐州、六安之线。江右军由江西沿长江南岸东进,相继攻克芜湖、当涂后,3月20日开始总攻南京,经两天激战,扫清江宁镇、秣陵关、龙都等外围据点。23日,第2军进逼中山门、光华门;独立第2师进攻通济门、武定门;第6军进抵雨花台,该军第19师由中华门冲入城内。当晚江右军各部分路进城,占领南京。
挥师河南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北洋军阀大势已去,帝国主义为维护其在华利益,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并从革命内部寻找新的代理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便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准备叛变革命。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18日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19日,武汉国民政府誓师继续北伐,进军河南。由唐生智指挥3个纵队5万余人,从驻马店地区沿京汉铁路(北京-汉口)分路北进。冯玉祥率部五原誓师后,进军甘、陕,解西安之围,于5月初东出潼关,会攻河南。
入豫奉军5个军约10万人,分驻西平以北及开封、郑州、洛阳等地。5月中旬起,唐生智部与奉军先后交战于西平、漯河、上蔡等地区,特别是在临颍地区的决战,歼灭奉军逾万,后向郑州、开封挺进。与此同时,冯玉祥部也连战皆捷,先后占领灵宝、陕县、渑池、新安,至5月27日攻克洛阳、孟津、偃师等地。6月1日,唐、冯两部在郑州胜利会师,2日进占开封。奉军败退冀、鲁。不久,吴佩孚率少数卫队逃往四川。
7月15日,汪精卫召集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正式作出关于"分共"的决定,公开背叛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随即与蒋介石合流,使国共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中途夭折。
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国民革命军能以少胜多,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军事指挥而言,主要是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首先向北洋军阀实力较为薄弱的湖南、湖北进军,消灭吴佩孚军,再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军,最后北上解决实力最雄厚的张作霖军;发扬长驱直入,运动歼敌,穷追猛打,速战速决,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作风;审时度势,灵活运用兵力,适时转变战法,保持战争的主动权;分化瓦解敌军,补充扩大自己。这次战争中途夭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开始走上创建中国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http://news.163.com
结合史实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并简要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条件: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工农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作了后方准备。孙中山北上谋求和平统一的失败,使国民革命只有以北伐战争的形式来实现,而直奉结成的反革命联合战线威胁革命力量,则加速了北伐战争的到来。
胜利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北伐出师有名,属于正义战争,得到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广大官兵英勇作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历史作用: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首先,它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的影响;其次,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第三,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这些都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