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的人物名字.代表作.主要思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3:47:56
x[n#Kr<_0`\?@JJ"(J(M$te-O >'"Y^`qA%+22_~N.8r=j ?۠{?ep/>0wWVէD᧿$&ӿ$.q^^y%0yjtv_ Eyn\qLz-S"?("e0'M{W Wy7wsWUX&^:ayPvsΗfuOR2,^`ҟJ$~ǟ$yUMz'>N'4;f'6-=q(@H-&~+i9e 79Sqvqk(5>]ﯠ0&l'&\'E:ʘѹ]x>(Ž48nY@% E%r8wbdmNҌ:3`C ħ=ղbU5?iiv9Q苂Yx652)smECx1 kiIx7 ⱗ\UZKBU0z`;ZG y{'nELeh- &5N;wԒ)RJpUME0uQ+Q>ãwѰa3@JܦGz;Ԗ0qZITDD@NAB xPՠ!n[3TƩ1lˣb~: bo'Gw\o+0'ۮ#J k6D nR䑡Ti4gJ> sˡ-RFu'V+<Q#fn?C E0l\Dn$G%/tsMeva7!n?zpDYl$>bD Ay-IzVf}>QW>b0Q }g{'_Cp#QAu"+b؇x@ˑ~aC(&`$Wف!TKV®UB(rzΞ4rTC@߯uLkXu`]y9b^Uy&;מk?QOV4E2H2y^"ރ`^`: @KzX"z&kĿ.1:d .`ddL $֋lET<;&ƖN?x{O2:5Bø{ĨZcSkWa-ɷ05?v@m|5rryecbxb-l \޾GLƐjKdDxbQ!? PQ.'Ȅsi}5]DK]LMn,.SU(C)E*SqYe DJ9y { kl ЏmY-:z_Ğxe d߸,AZExU68~"(dwEԈ7q$`[%Be FMf\}=Be\FGaž'T?">jM3;uJF*|ؼ˘ 0^P^M.}Mh,PhGsNP50f\!;S[)D/&O9#)5֒ՃFϐ-"t5=P.#baN <ѹpe"a̼uۂ a ѼSnkKV ؇ SwI8iwL{L3LJf앳5 I,ںC(3tM.:>+]J&/mK#5Ì䧊J"|ǚzܺN2qsu&% [$O몖٭]QQ% fI ìy o5tzʀRz36`B'm5;M@HAKM.X @Y>#oNWvG?!gf=YZXrev gRS넉zx@ .?EAzBEiʗf%xr ,뢳^eTRXcXXT~9"a(*jsdNM a]vrIQDc/8'oP{H S ekFYS쩘g6GYZR9ՖS3Ci ;%[5SP3jᎁlu]cMdT[ג6/88y6lf-'f5CkA$=(x~_nX[MEw -uQMM9ڽ ~JB4ϴ~b4ש]UQ9\(e\;>Ҽ_f {#{Tu2s_gjn=Զl Ӂa(~%҉mǨ1{5V}\ðGaM\m==AaZw`HŌ.W5#<׋0slLfz')RUF]6mUt"9]kbv= |HST Ag/imQ[Afٗשw֭1DuY2co+g.T=d;rq2\)mv.ʨVE.*~#aRCyfo@BP; к3n2Ǡ`F}rZ17.qn5 \oY0.B`u&ڃid/ܞ1%ޙ[ղԿ%%Iu]["ӊbs)0չW{,[ MfX~vV~ci2di(nLi+dR02xS3ewUq {K] 5OHU־1@I(d|6?>r351+,A!t Q . >vc,ۯE0]%FBwejpcn0VM|<7[qBVTP}f2FniD7[rOʹҌ^a7*L1<8|`]aަQCC.Qa'0;ct9O@ ) `"}%F"P}cJo/A6Q9b#gc$#JM@Wz=Kpɱb^tgM$Է&`ec Qf*gt+U^p;vNدcMG<}YYO1kJzDQnH-ӨR!:V@"f?dm]L\C_).vqPm6~+gY(,S%MǾ!j]94+0@hm~)5XݷܚʻvD;R.hH" P)`}1w[S1C ߄"VBj()0:\aZet< x &jP%$rlZOkcZG0nr0ҳcĔ/Mڷ  B]n¸͂IE:{ (y{H6r)r(g%ay1b*(9=`"Q뷓88vjn+vmej9 s9 'Szo/L:^1qSt#⾦nv[-ݤM>Eс&PL3lpgTzAffVM?9 :BYkJF%bW#3vn88Zz6y GUkf={sHF~s6@fxNLz ^3E7vx#GڿxVڼP™c*"ܓ8*.X$ r,J%ͮg/^X &[kWC<O%7eXw~~ŰJ ۅ2t^n+sݓP1<Ҳ'Ca2EHS\n7e:rMsUImo'Ѝ \7S^*eGry/-vd/(.c3rpoɑH1~bsRG_2~$_nCkMo

"百家争鸣"的人物名字.代表作.主要思想
"百家争鸣"的人物名字.代表作.主要思想

"百家争鸣"的人物名字.代表作.主要思想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庄子,《庄子》,无为而治
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治国、“春秋无义战”、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伐树
法家:韩非,《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庄子,《庄子》
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治国、“春秋无义战”
法家:韩非,《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

自己可以去查初2的历史书

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吕...

全部展开

传统上关于百家的划分,最早源于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他在《论六家要旨》中,将百家首次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来,刘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增「纵横、杂、农、小说」等为十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袭刘歆,并认为:「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来,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流」。
自此,中国古代学术界都依从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一书中再增「兵、医」,认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儒家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份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著「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於禽兽者,几希。」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分,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道」是“老庄”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道家精神在於精神上的超脱,不界限於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以下是道家的观念∶ 宇宙观∶「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政治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代表人物:
老子 庄子
墨家
尚贤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以下是墨家的观念。
伦理观∶提出「兼爱」,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於人不相爱。
政治观∶主张「尚贤」、「尚同」,提倡选任贤才,消除阶级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
经济观∶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
宇宙观∶提出「非命」,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透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为了求福避祸,他又主张「尊天」、「事鬼」。
由于墨家从创始人墨子到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是社会中底层的学者,所以墨家更能体会到战乱时期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所以相对于儒家的过分讲求“礼”,墨家更注重刻苦、节俭的生活习惯,而且不吝于做低层的劳动工作,被儒生辱为“淫巧之技”,生活上的偏差,立场上的对立,和思想上比「仁爱」更难遵从的「兼爱」,使得墨家并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日后发展不大。
代表人物:
墨子
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集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代表人物:
韩非 商鞅
名家
名家是以提倡循名责实为学说的流派,提倡「正名实」,正是「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战国期间,局势动荡、混乱。很多礼法名存实亡。名家由此崛起,强调事物应该「名乎其实」,藉以令天下一切事情走上正确的轨道。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
代表人物
公孙龙 惠施
阴阳家
阴阳家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
在政治伦理上,阴阳家认为「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代表人物:
邹衍
纵横家
「纵」指「合纵」,「横」指「连横」。
所谓「合纵」,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
所谓「连横」,指以上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所谓「纵横家」,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称苏秦和张仪为最著名的纵横家,没有苏、张,就不存在合纵与连横,自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纵横学和纵横家。苏秦和张仪学说多散见於史书之中,而少有专著。
代表人物:
苏秦 张仪
张仪是魏国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於魏惠王时入秦,秦惠文君以为客卿。公元前328年,秦使张仪、公子华伐魏,魏割上郡於秦。当年,张仪为秦相。
惠文君於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年称王,并改次年为更元元年。更元二年,张仪与齐、楚、魏之执政大臣在啮桑相会,随即免相。次年,张仪相於魏,更元八年,又相於秦。
十二年,张仪相於楚,后又归秦。惠文王卒后,武王即位,与张仪有隙,他离秦去魏,据《竹书纪年》记载,就在这一年五月卒於魏。《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张子》十篇,汇集了张仪的作品或和他有关的材料,今已亡佚。
杂家
严格说来,「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代表人物:
吕不韦
农家
农家者流,出於农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连孔子亦曰:「所重民食。」故可见此为其所长。
农家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此可说是一个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观念,故不免引起重视「正名」的儒者之反对,认为这是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因农家书多为农圃之技,而非学理,故能免於秦始皇之《焚书令》。但其最高之理想为与民同耕,虽为一平等阶级口号,但亦不容於儒者,是故其著多亡佚。
代表人物:
许行
小说家
小说家者之起源,当盖出於稗官,即出於以说故事为生者。其意多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於刍荛。
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小说家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代表人物:
虞初
兵家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 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於西周,成熟於春秋。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
代表人物:
孙武 孙膑
医家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代表人物:
扁鹊

收起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庄子,《庄子》,无为而治
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治国、“春秋无义战”、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伐树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法家:韩非,《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

全部展开

墨家:墨子,《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庄子,《庄子》,无为而治
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治国、“春秋无义战”、不要过分捕捞鱼鳖,按时令伐树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法家:韩非,《韩非子》,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