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要素理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4:33:40
什么是要素理论
x\Ysו+xtLRmؖRzpͣ3Ôj\5b!6I $@x_s(W&52ew9vq?5fݭʪ?}ͧ>6˻T+01~Qog,3߹xVoUcg٘o9v8j;+2H,#Zdʘ/vouTڭUԽn-L2EL:Xqsq4!vzƝ+U`_aşR*:IeO$wAM/;q԰/U1;zoڪo*޹PՑ/dG]޻{x'/!Qz<a1fɍ;otI+NU}Tr;2NNų`u}qzL;%Eu4!OUYl=@ FK,*h sTo݌nr@ 6tu20T`{~+4m]ؐ$' ~N 7E;/02tLM;k(I[ɦ$`$GsΆ{{ްj*L7?vZ1_ Vwᾦg7UF]Wc˪tdCk&E$8_*TVWU9lWKBUwmr*w0o.ʈq?^iZU'男wdy7RxbR"ap#JXؚH-&b&98ȬnOmסd!-%gkhGU~qx_eSx%aܫ=w Y"9͖ћIUA'7Hd3|Jn[kpNɌ9BIjg4r`Sș,!bTy: HuA\lI>,nQ]mA@왱n d6uc81v +_Golcat}G<5Saݛ?8s,fW!9) }lO(ZM&G{j-A?QIA*/:fǙBr/$-6ZC`krZIcKj`72 Z"ygZ]"ip/C⇿}B!q!â|:v!%f߬-l0&y Yǯ2_Rv0],[k*|!~2XIkɮ9 Mi6)I*! ;@]HL2HbD.ߎow6PN m}AN_93V) CܘP&M( AtM0PUkђl4 })uwS 6/FXqw HՋ^j@_ 5<#-LRiX*i^g9Eͯ# |Fƫu^{f ^)y r( ŐkBcy9fġ 8PYRL20k37yR!}do^ezd$=в\7k˥H`"*@6ˢFBH94/[ysQ 2h 'dK!Bf$̦=Ev3e Ѱ`0v#*D}&=z|ePpBn.%]ťB;)hةT(Ixtᶬ!^)@9Dϛۈ%#ɞ ܧ{;4 tVC@ -$O 2 ^y+m䑨'j(#J+Y J?ɔA" Q).I1>AeEdQ7);G#5yBe7?܉` #6u7ˆ1D!'EaM=S k_WBIJ1>gzFht"SG HaJG =ZH@-zU4 ɤo۾ jj?սq/g(!chJݓ^w/)ު|MNitx)#x 9xV4#IUk:+4'HQK,$'>?^=}XO<|;b.h.|o=b -ͣ??@9&*Rbm ff93 oY*$0#slE 28jq(ƀѳ ٕ3*tC-`Z@`#G0`r} ?\TD k$Y2vrZ~Z{O}7l>"TMA1'>_ OX`QcXD+7g7f.II6BAT,Sv|}2h]G͑QE,(I2`K홵 #rJ(2uU]oQa(˷:R!TwcOb3VG>eL،}0BB,j[I&AIfOU!Jcٜ+ID84ZCpe-+ehQ;9QȌ`7@.*Q]=mev%g-;aN1]oZ(B?=Ĵ@VrL>BЖqtJ!K,T_Q]m$A[U~\Dh&'0c?mѼ14ef!>UZwITHue8ӤXAdM>*2RN0J:W pEn\ӷI98'"ݚcֱjXݗ^\z/RskE}ujAI$ /A$_pƽ:oӡV_Hwz qR\ 5,- TR7c@:1-!=3C3TR|IWV$*D:qd&RKU gm K&&b<$ w"ٙCAӀf51ӌܨn}9[tNZ37Nc!F)E1C<+6PWD N%bߞg 팔L":?>Ax靵e?Ϗ 2+j?JƜNóΉnSY3iVIፂh@ŗ@zUoKdE瑐+CRʽ2Z+tkTgZ}Y`C'8G] vfGZDnj\ i>_By̖nE0=MWw {9Z2-̧eU^SͫL:6ʰq'>W+Q%H=f qq*@:ʹ?$# Z!)!SF*6$Rܠ˫P KoКpCH)HN5"GUG'Y,: 48.^c107GF%Hp}6^MFPW4s8kI,/h͞\0vW6IsQbh<= ih+|" %M>Uw(s>bXho@"VTN-~*p!A7Hi$`M@_\|VCr@F!j/=1_+gCjU ϤxG ~ͭpA7@L?K᥎tE!U\VtP 0:\x4z!+]8}2i?(z4G̃3X}W rφ\Ij*y-00@i 5^:afZdíRS)ݻܵ{I,p%է$3)!X(pˑ>ۈ1 C6ӤH=W GmqNwS7aZef1>(bgkhvOI ]dn#3c䂽BxH/b^v3BDۆ'  %";戅+6e_ܲm b6S |x~:VxړYy=%VKpGݬS)8M{YLKCΠzN%'T}0hʺ^M9r[HaD34y_sM'@P5TBk\Ϧڧŵ~ᕺ{ru(^5 zڸ"&kP=1;ϖ U Q|OErE( ,2z1WtJzN_7ٗD3F> IjSB Uf搮jyr#CMwK׎41;&u9+^ܠ'@- ܚA+\I|y8'zaa'#1Q8IYyWp'ϯ2;z/Ak /~Eb(A~Laj4?-><]kuI<=]>ްےmDy$כXYfOK>~BެE:I -u'8~z0[g1+tCL/r8Mv8e_=З#TJd w3>!pm le`_fB6M!}%edJl&2Q\ 4?!cSL{O^ wѻh[T,Vn pmwHAӉ yBIsAT`z޻C/MtSg#.1Tu ic{DɧkHv@3Kdo˼ S@8qR+'Fd4x.SYDUB^sUj[cn@@/=c֨G{>I/OXAHl5PE,&qty&t<6<6r&DRdW4G0'{*Ӟ'6O ([=IwIsZ3GՆ1EtW9r[Bߝ"q>!~rB{|X?)'^sJ,`3(@G(DE 76#%R((AklBZ}nhw4~dqZX]37O'G]@]ۆne`O G

什么是要素理论
什么是要素理论

什么是要素理论
第六章 要素理论
  这一章讨论的是要素价格的决定问题,因为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是决定消费者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素价格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又被看成是所谓的“分配理论”.在第一章咱们讲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前面几章解决的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这两个问题,这一章要解决的是“为谁生产”这个问题,也就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各阶级中分配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各界及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他们在生产中所提供的要素作出了贡献,并根据贡献的大小而获得收入.这种收入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所以解决分配问题就是解决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一种是由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所提出的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另一种是由马歇尔所提出的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的分配理论.这两种理论尽管有所区别,但在否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论证资本主义的分配“公正合理”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第一节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基本原理
  一、 生产要素的种类
  1. 劳动
  2. 资本
  3. 土地
  4. 企业家才能
  二、 生产要素的需求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不是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厂商.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例如,购买一台机器并不能直接提高某个人的效用,而只能增加生产的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是“间接需求”.
  更进一步来看,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的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例如,如果没有人去购买小汽车,就不会有厂商对汽车工人的需求;对医生护士的需求,则受到对保健服务的需求的影响.由此可见,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者说“引致需求” .派生需求(derived demand)是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例如,消费者购买面包,这是直接需求;消费者对面包的直接需求引致面包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例如面粉和劳动等)去生产面包.面包厂商对面粉和劳动等的需求就是派生或引致需求.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还有个特点,就是所谓的“共同性”,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需求.这个特点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即:生产要素往往不是单独发生作用的.一个人赤手空拳不能生产任何东西;同样的,光有机器本身也是无法创造产品.只有人与机器以及原材料等等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目的.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这种共同性特点带来一个重要后果,即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因此,严格来说,生产要素理论应当是关于多种生产要素共同使用的理论.但是,同时处理多种要素将使分析过于复杂.为了简单化起见,一般性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往往集中于分析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咱们的学习也沿用这种方法.
  三、生产要素的供给
  1.要素的供给者:消费者和生产者
  我们知道,在西方经济学中的要素需求中,要素使用者是单一的,即使生产者或厂商,因而其行为目标也是单一的,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转到供给方面之后,问题稍稍复杂一些:要素所有者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生产者生产许多将要再次投入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或“中间生产要素”(如钢材,车床等),因而是中间要素的所有者;消费者则向市场提供“原始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和资本等),因而也是原始要素的所有者.
  2.要素供给的原则
  由于要素所有者的身份不同,因而它们的行为目的也不相同.按照西方学者的假定,生产者供给要素(中间产品)的原则:利润最大化;消费者供给要素的原则:效用最大化
  由于消费者拥有的资源(劳动力(时间)、土地等)既定,其要素供给就是在一定要素价格水平上,将全部既定资源在供给与自用之间作分配以求总效用最大.
  3.条件:
  由于资源是既定的,消费者只能将其拥有的全部既定资源中的一部分(当然,这部分可以小到0,也可能大到等于其资源总量)作为生产要素来提供给市场.全部资源中除去供给市场的生产要素外,剩下的部分可称为“保留自用”(或简称为“自用”)的资源.因此,要素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所以消费者要素供给的条件是:供给的边际效用与自用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二节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要素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要素的价格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也等于其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一、劳动的价格决定——工资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决定:劳动力价格——工资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决定.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而劳动的功绩是由养活、训练和维持有效劳动的成本所决定的.当劳动的需求和供给达到一致时,就决定了工资水平.可以用下图说明这一点:
  在上图中,横轴OL代表劳动量,纵轴OW代表工资水平,D为劳动的需求曲线,S为劳动的供给曲线.当D与S相交于E时就决定了工资水平是ON,在这种工资水平下所雇用的工人数量为OM.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下,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倾斜的线,即随着工资的增加,劳动的功绩会增加;但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增加,劳动供给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还会减少.
  W(元/小时)
  O L(小时)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存在着工会的条件下,工会作为劳动供给的垄断者,控制着劳动的供给.这样,劳动市场就是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工会可以用种种方法来影响工资的决定.这些方法主要有:
  第一,工会通过限制非会员受雇、限制移民、限制童工的使用,缩短工时,实行强制退休等方法来减少劳动的供给,从而提高工资.可以用下图(左)来说明这个问题:
  W D S1 W D2
  S2 D1 S
  N1 E0 N1
  N0 E1 N0 E1
  E0
  M1 M2 L M0 M1 L
  S0为原来的劳动供给曲线,这时S0与劳动的需求曲线D相交于E0,决定了工资水平为ON0,受雇工人量为OM0.当工会采取了减少劳动供给的措施后,劳动的功绩减少,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成为S1,这时S1与D相交于E1,决定了工资水平为ON1,受雇工人为OM1,ON1〉ON0,说明工资水平提高了.
  第二,工会通过提倡保护关税、扩大出口等办法扩大产品的销路,从而提高对劳动的需求,也可以提高工资.可以用上图(右)来说明这一点:
  在这个图中,D0为原来的劳动需求曲线,这时D0与劳动供给曲线S相交于E0,距定了工资水平为ON0,受雇工人量为OM0.当工会采取了增加劳动需求的措施后,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成为D1,这时D1与S相交于E1,决定了工资水平为ON1,受雇工人为OM1,ON1〉ON0,说明工资水平提高了,而且受雇工人也由OM0增交到OM1.
  第三,工会迫使政府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这样也可以使工资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可用下图来说明这一点W
  D S
  N1
  N0 E0
  L
  M1 M0
  在这个图中,当没有最低工资立法时,劳动的工资水平由供求力量决定,D与S相交于E,决定了工资水平为ON0,但通过最大立法时工资水平维持在ON1,ON1〉ON0,但这时,受雇工人则要由OM0到OM1.
  当然,工会对工资的影响也是有限度的,一般来说取决于工会本身的力量大小,工会与资本家双方力量对比,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以及政府干预的程度等等.
  二、资本的价格决定——利息
  在西方经济学中,利息被认为是资本的价格,对资本提供者来说它是一种收入,对资本使用者来说它则是一种成本.资本的价格一般用年利息率来表示,利息率取决于对资本的需求与资本的供给.
  1. 资本的供给及其曲线
  资本的供给就是整个社会在各个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愿意提供的资本数量.资本的供给依存于人们愿意提供的资本,即取决于人们在既定收入下的消费——储蓄决策.储蓄就是指人们放弃当前的消费.人们一般都偏好当前消费甚于未来消费,要使人们愿意放弃当前消费,必需对他们放弃的当前消费给予补偿,使他们在未来的消费数量大于现在的消费数量.利息率就是对他们放弃当前消费的补偿.如果现在和将来的时间差距为一年,那么
  =1+r,其中r为利息率,利息率即是为了诱使人们进行储蓄以提供可贷资金的一种报酬.利息率越高,人们愿意放弃的当前消费的意愿就越强,因此资本的供给即储蓄就是利息率的增函数.
  资本的供给除了取决于人们在既定收入下的消费——储蓄决策外,还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有关.所谓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总希望把个人财富以货币形式持有.这是由于:在任何时候,人们手头必须持有某一数额的现金,以便应付日常生活发生的交易,以及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如果人们放弃货币流动性所得到的预期收益足以补偿甚至大于放弃货币流动性偏好所带来的各种不方便的损失,货币会转化为储蓄.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贷资金的供给也是利息率的增函数.
  总之,一般来说,利息率越高,人们的储蓄越多,从而资本的供给量越多,则资本的供给与利息率同方向变化.因此,资本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随着利息率的上升而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在图中,纵轴or表示利息率,横轴ok表示资本的数量,sk曲线就是想右上方倾斜的资本供给曲线.
  r sk
  Dk
  0 k
  2.资本的需求及其曲线
  对可贷资金的需求又两部分组成.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有些家庭想要消费的笔他们当前的收入要多,这或者是因为他们预期将来的收入将增加,或者是因为他们预期将来的收入将增加,或者应为他们要做一项大的购买(例如住房和汽车),而这种购买超过了他们当前的支付能力.这样,他们必须申请贷款,并愿意为获得这笔贷款而支付利息,因为他们把未来的消费提前到当前消费.当然,利息率越高,把未来消费变成当前消费的成本也就越高,从而他们借钱消费的意愿就会越低.因此,家庭对可贷资金的需求是利息率的减函数.
  对可贷资金需求的第二个部分来自厂商或企业.厂商借钱是为了进行资本投资,以期在将来获得回报.借钱必须支付利息成本,如果回报率高于利息率,则厂商愿意借款.由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递减,即资本的回报率随着资本投资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只有当利息率越来越低时,厂商对可贷资金的需求才会不断增加,因此,利息率是厂商进行资本投资的减函数.
  由此可见,无论是用于消费还是用于投资,对可贷资金的需求是利息率的减函数.如上图Dk所示,它向右下方倾斜.
  2. 利息率的决定
  像任何一种商品和要素一样,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也是由货币资本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所决定的.在上图中,资本的供给曲线sk和需求曲线 Dk相交,确定的均衡利率为r’,均衡借贷资本量为k’.如果市场利率偏离了这个均衡利率,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就会做出相反方向的调整,使之回到均衡位置上来.
  必须指出,关于均衡利息率的讨论仅仅适应于理想资本借贷市场的情形,在这种理想的资本市场上,资本借贷没有任何风险,也没有任何人为的干扰因素,因而利息率的水平完全由资本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然而,有些学者认为,实际的资本借贷市场的利息率的影响因素比均衡利息率的影响因素复杂的多,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三、土地的价格决定——地租
  1.土地的供给
  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其特点被描述为“原始的和不可毁灭的”.说它是原始的,因为它不能被生产出来;说它是不可毁灭的,因为它在数量上不会减少.土地数量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因而是固定不变的.或者也可以说,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着土地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当然,说土地供给固定不变时相对的,通过改造沙漠、填海可以创造“土地”,但在目前经济条件下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如果人们采用一种会破坏土壤肥力的方式耕种,则土地也有“毁灭”的可能.不过,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不考察土地数量的这些变化,而假定它既定不变,因此土地的供给被认为没有弹性,土地供给曲线是一条固定的垂直线(垂直于土地数量轴).
  2.地租的决定
  由于土地供给没有弹性,所以需求成为决定四组的唯一因素.一定数量的土地的使用代价取决于其边际生产力,或者说土地需求者所支付的竞争价格.
  如下图所示,横轴OQ表示土地数量,纵轴Or表示地租水平.S’为土地供给曲线.因为没有弹性,所以垂直于OQ轴.D’为土地的需求曲线.因为土地的边际生产力递减,所以土地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S’与D’相交于E点,OP则表示均衡的地租水平.这意味着在使用固定不变的OS土地量是,地租就由OS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P
  D S’
  P
  Q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以致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土地的边际收益增加,对土地的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引起土地需求曲线的位置不断上移,因而,地租有上升的趋势.
  四、企业家才能的价格决定——利润
  我们在生产理论中已经从企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了利润,这里再从分配的角度分析利润.
  1.利润的概念
  所谓利润是指企业家才能这一要素提供服务的报酬.在社会大生产之前,由于企业主同时又是企业家,利息与利润难以区分,所以利润并不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出现,需要专门的经营管理人才,许多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开,所有权归企业驻,经营权归企业家.企业主的收入为利息,企业家的收入为利润.
  2.特点
  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利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企业家才能无所谓“边际”和边际生产力,因此,利润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收入那样由边际生产力决定.
  第二,利润是一种可以变动的余额,不像其他生产要素的收入可以事先确定.
  第三,利润可大可小,可正可负,不像其他生产要素收入只能是正值.
  第三节 分配均等程度的度量
  一、 洛伦茨曲线
  洛伦茨曲线是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财产分配)平均程度的线.洛伦茨把社会各个居民依其收入的多少分成若干等级,在粉笔在横坐标和纵坐标上标明,每个等级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和每个等级人口的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百分比,连续各个等级的这两个百分比率之坐标点所相承的一条曲线,就叫洛伦茨曲线.
  例如,我们如果把全社会人口按家庭收入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人口和收入各占总人口和收入各占总的人口和收入的比重如下表所示:
  人口等级A 各级人口占总人口% B 各级累计人口占总人口C % 各级收入占总收入% D 各级累计收入占总收入%E 各级累计收入绝对平均F 各级累计收入绝对不平均G
  最低级 20 20 6 6 20 0
  第二级 20 40 12 18 40 0
  第三级 20 60 17 35 60 0
  第四级 20 80 24 59 80 0
  第五级 20 100 41 100 100 100
  表中数字用洛伦茨曲线表示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横轴代表各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纵轴表示各级人口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OP为对角线,在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各级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各级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都相等,即表中F栏的收入分配情,是绝对平均的.OGP曲线表示出了最后一户家庭的收入占总收入100%外,其余所有家庭收入都为0,即为表中G栏的收入分配情况,使绝对不平均的.而OFP则处于绝对平均曲线OY与绝对不平均曲线OGP之间,即表中D、E栏的收入分配状况.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各国社会收入分配的状况都处于这两种极端之间的洛伦茨曲线上.洛伦茨曲线愈接近于OP线,表明社会收入分配愈平均,愈接近于OGP曲线,表明社会收入分配愈不平均.而这种平均程度的大小,可以用基尼系数来表示.
  二、 基尼系数
  根据洛伦茨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平等程度的指标,这一指标称为基尼系数.
  如果把上图中的实际收入线OFP与绝对平均线OP之间的面积用A来表示,把实际收入线OFP与绝对不平均线OGP之间的面积用B来表示,则计算基尼系数的公式为:
  基尼系数=
  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零,这是收入绝对平均.
  当B=0时,基尼系数等于一,这是收入绝对不平均.
  实际的基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三、 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的运用
  运用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可以对各国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进行对比,也可以对各国政策的收入效应进行比较.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是很有用的.
  a
  b
  如上图所示,假定a、b、c分别为A、B、C三个国家的洛伦茨曲线,可以看出,A国收入分配最平均,B国收入分配平均程度次之,C国收入分配最不平均.
  如果我们把a、b这两条曲线作为实施政策前后的洛伦茨曲线,那就可以看出,在实施该项政策后,收入分配变得更不平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