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成语,出处,相关人物,意思,内涵,要35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01:29:04
求成语,出处,相关人物,意思,内涵,要35个,
x|n+Iޫ`lw=c]bϏ1< 3}(."))QI$Peߣ^'InU Ȉ8'%?VOtTܲ }ݯVvyjZ*os_,ÒZs7|AUxgK'hXc8Ѥl1*1 .h!H~8eK,'f XXjXYD!wq̩(nê.mq| ?eMS~"ʍ+EC&Fm{X0@l[~ ET.(38,F{ ,_Q?,u/'^ہ5P{qLT!g9oXrVzj2gy/rCO+F.0' ٯ{T͇ZT!NN:(s]GUq U591x]&R_y2{3b3?tCe43vn!Koh **Ŕ Yu5D<@֕ol,cghTyǍlPOjx7Q,̣$kø6CWzjX0" +<Ž&8!>Bƶqꛆ}nyF.Vw-Y=7 -iRN\:u3UR4+(2m(Aq*μiy^+%R@?yEmoLT \hG]'T4~ncgpjD2QalJO1P94\b=Ok7Z1pIJYae!ҽqY'toJ<_$v䑣 0@5S٢{^ uR߀q'~!aMb6dZ\ͷ y[//eV5 :;ҍZ UYF*ju59mAީIUj< j,^#)Nn/A0R}ܺw7"blaUHدSUe+qptNodzZA!0fUF>O46[< wm lxYGְ3}Uԭ=imv6hrzv`W!b$m{vK o1>e8/]phAӹd9kU‰=4Z6=]Bx`^oԠ$BBRghWnuYgcB 9> @ =Ig6Y#bn&h8Tلu|wkͶ^ut$R}LH3{P.H ٲ.Lpן0Q &*;| b9~Qy B/o!p9 kuOK/[gۢNM(؛3}]|`zjiЧ.1Ȱt/kUKwia:us=e Y0Ql@7V.$E-ZgQ=1NTXXڜi~r.-"QZ}XaHl'5?Z`i 7@tQ|:Pzܺػ] pso[|v @TH78!X<O _h}<4;P ̞d!n^՜ٵ ,Az{h̠*Iۄ\DdeW)|6.o1fPqGϏxl+%a)g A>N28#k剚}ZɅ"}xIP'Q~3֛je Hl7 (vN&͐B1IKe nfbͭ7/01lIr7aTΩ y7-I7cEJu,?䟘tLo1.T?Q mnby:_&Qbw."OB-o<;ʭ%,kP̨Q 8$Ӗa4{C]#*0obB GSfhQ}'dDC*d!'"^LMf q CIX__| !a!tX&`2/bp['<z0Bl-H1/D/%qahEjQ=V`R^1Ol$fQ(\qģl(@#O# M TJԦ[7xpXU`(CGuG|_;lC R΄F}DX7͛{$>pmTq?'DQr )<͛MF Ϗ9zC ů~ mwBQYg_BϹ P]L(vޒ aINS}8_H?O6E~oc4nNʏueݳY ޟn[%j әnf|"巉,ѯWABF(c숸@7W'}NTXef*a]UXu7yJoLOf_B]`?ZtU6ȀƎ_фwnMC1i&m.U(ʄ_A^5cU+/84&Z34؏; *< 6l٣  D,X&Yk<0Z,Qſ D ?`8FZM@3*iFR4XP7t =AB,N!n=J,P,_,z;/: Pn۹[2,!mq6x&r:_Yi>UjxKI ^ZrRJ =jEz6 'x`qNЋgk5BӽcFCbR:7wD3x2:(1Gك(Gb8vܣY$0'oA !vi?-_-"Xx,ĔSڝ VEYE~QE3>0q@m.( ȃf!gԮFdĂ2|y9Lx@gt\[}$ !-gF  Y&ÎYمrt8ȫ35Մ431 sbJ~~7&{6zN9"eנ 4|J! )vΡ KòG 4 ?NR=A1ZGѳ~`QN(|diu@{WWo.u1-+9*ȒPK^*%I]iw7Xc)[fJ"K\T*;HKJG[Vi' b<4HOSB֬cRV֋vo"Ncgl9/4vyKwUgc](4ħgzg3%s`DB:ᔥU:t-p3gvGBIь2D36usÕ*6{xҝ>6&f2F&Iu"1,40$sH4(B qDI{i&CvM zzL0{"SAwTJU_0,)tɠ9KJ| |P¼Ldս w ؅H99^9?U@joZD 4{pCxb uֳ@ e f`^NuTQڏs/@JƜ͋w +|Plbe?9Dr F;` 6~+)97Ve5B(o ȹ"]FۚnI"Knh-@(õaVJ%vGMF߾|M oZ57h({\t+cF;{D#&k,6{`)čr50~ٺ%.xg3:`Ԥ@℘=]l:sK,^!ýJ+"F@7߇j:aԑ'r |^% \{7}a.jx_$DȈ/뫙cNO~?4<)^RH*-b~9iGD6eSp\6"3;,;҅ KXED]f!zDӅ{]!p HDc?/sү֨NT;HXeÔg}AF57 \OȘ_y coacv:bg E;.Jn`y4:99G2o@kEBfS_8 O'y]N$.d&O]tfp$ʹ"qoe3D-ޒ:}Ax^gx.k=N9k Qꆌ8֧2ibMGԾ'Swl ~5fuzY7Li?[so ؏;թq+6U&`K:5ȣM 1'+%t ` Lvn׷"xhDW:*[#BҪK"hK?~$퇉vCh7խ-bHG/$#:ـlp0\{Q  ?.ՏpV˹G@2a)&m("8/iYKZL,&VgC˪#F@6[eYL8e-ƎcGS08l᰾I[)v <<(d ؼ'Mh k7y-3-< *t;hRɉghۡD9)nwPTTKբf}'ўJ\37WgPƚo͊/2LF g1؉Xۉ7lPM%,%c yȥfM]3<1go֑u^_ Isa0Iʵr\k[f}S7H2xm Hג37:X !Ƕٓz|2:r41&6n)HW7TJБ4VDHqh櫖ݩEt_KM]c'fټ|b~=X:MxRtN>ؽEP≉ J8ojtVg5I)gCf^ S&83@30Jlt|_ ,i%osV.1$-DI?\#R;Vydӄfɔ:F[2;Fm VT ѬSӗ l;Q,g޲o*ЭjU R N(*&)WG!ơݒeyEO^l!G<W^jsf[p\mdgXc<-S1}vb_"ԓ=v!vYpۆX*x`tҦ9<`^2J+K@i!&;ʇnqo(þ#,s}+@#"F Q7&b7a,@Mʋ{6?p8j,sk曍IK34~ !i*?1ʩn9ˬ<^>Ԩq @]:$H35EH ْ0C_e iTUfQ$OӰt)}sLC oLEe b^ (tg9kÏ/]3 6Rֆ g}PvmBa^-YuVPg%ccEzL,ɱ]lfY8s ؔ0EO$INR8,˫)f ^]| )٧LOf]WK_`Wk5z8V;7?3DXv/'T 6ԣ|zA[eɊ3g3t&}DC_w&td'DzaSoqĀ1JeyU'S9c:ߥk/OG_Tl.q 6 g-Ka"BϞSMXѥS#uaJSpubU Z6= "T.3:V r7v'%@^ 6YPH5l٥kQvoCݳ@g> mb*b^6Y$RT-7cfg2oVXXS8IN%໊/2 A?6{,wVަYK9Iԇp*_6HgNe ʈ1_N嚶`-π\z^i{vYl#"hsi/dt%Ay^¾ _}+1,U04KȤ|,l%x4#^ g$>-?>3]V P3BoF'; r2HT2Q *Ř-AXf!ddvPFExl)R+ ET73e:Nߦu'x'J*R;)Rٯ;,tBd\昻`Kȵΐs~-Yt؅|<x'=r;f)-|cJ60Bfo Məg x/yLbvW){Q";_6W:0΀ ҃ {s`X*ečp7q/wn ȢڣPŞMx̻ *8ag %wz+AϾ1?by/8ĥPr|qtʈLQH' t;|W7Vޯ+0m2 cZ;cuK7G͋z OM.$㴛lFwX.7LYNĦg7.{.&$ʫ7Qdތ13\B{X+Rmt'9t ;.ќi1^dŬcnv"^ܦv%@J} |!<\ʶ!sg[! !d 1q{(w~TlgIvz=E`.Ïw%;Кy1ln\zPZg]:{9[$CXfVޣ%.oSrOnvGRP~`aۉP%htU9.pRiה~?3h 81㪎u@)3c %}(ϟiF7, ;Q~bo%-a?'8`a\xGi=0<'Mǵzyb0 |3LLɏzR4RR&^aBQD9UC'q~h:S)ԫ:K ׭QcLNH_||0.! W̯?[wD7]Ŷ{/񊤳 {KE>d?w+/t6k[Rs毤:Ô,𡑧q;т[ ed֙0eww=SuOr1Ls{GŤx}Ev~KpL^_~m;0w>]Y8 &Y`

求成语,出处,相关人物,意思,内涵,要35个,
求成语,出处,相关人物,意思,内涵,要35个,

求成语,出处,相关人物,意思,内涵,要35个,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多次拜访诸葛亮的茅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①选自《战国策》.②臣:我.③太行:太行山.④方:正在.⑤持:驾驭.⑥驾:车马.⑦之:往.⑧奚(x9):何,为什么.⑨非:不是.⑩用:资财.(11)御(y))者:车夫.(12)善:好,指驾车技术高明.
  〖解释〗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这则成语故事是指到邯郸去学走路的步法.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这则成语出自《庄子·秋水》.
  【典故】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囫囵吞枣
  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枣子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图穷匕见

战国
荆轲
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用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秦王展开地图,最后露出匕首.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草木皆兵
《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
谢石、谢玄
《晋书 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比喻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春秋
晋献公、申生、重耳
重耳对晋献公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居三舍.
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三顾茅庐 :《水浒传》 诸葛亮 刘备 意思:多次拜访诸葛亮的茅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
望梅止渴:《三国演义》曹操 意思: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铁杵成针:《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李白 意思: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 秦王 意思: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项羽 刘邦 意思: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 廉颇 意思: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精忠报国:《北史·颜之仪传》岳飞 意思;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手不释卷:《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吕蒙 意思: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孙敬 苏秦 意思:形容刻苦学习.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匡衡 意思: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囊萤映雪:《萧淑兰》孙康 意思: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1.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解释: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不同.
造句:这个问题的答案前后不同,而且自相矛盾.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解释: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造句:你等着看好了,我们会后来居上的.
3.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解释: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造句: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造句:运气不是偶然的,不闻鸡起舞,难见财神微笑.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解释: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造句: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九流人物

发音 jiǔ liú rén wù
释义 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
出处 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马革裹尸
【注 音】 mǎ gé guǒ shī 编辑本段【解 释】 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形容视死如归的决心. 编辑本段【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成语:逼上梁山,
人物:林冲,
意思: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不识泰山史进释义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飞檐走壁时迁释义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替天行道
宋江
释义 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声东击西,
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出自西汉周亚夫将军平七国之乱的故事.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汉书四十《周勃传》附).此敌志不乱,
如饮醇醪
老将程普尝云:“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三国志吴书十程普传》如饮醇醪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我只找到这些,可能没有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