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21:06:22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xYrHw'|ɑݮzaJwvYuJV)#r[1* uꆭ#!܅lYbⓟ1MkO|lwV"C _Ӛ&+Vq/V{(K1uD >݇qiuj[_ bZTݿxRoDy>@BvW)U,ުޡH#U%r蒏JTy}n^EgC,GX<xY:^' B)3~E|.N;]'a9)7~Wefn]F/nTAV`;K*̭ǨNi43ԩ,ΥX}Ǥ=萠B0QI[-UoohÑ=&:G lB~R]`Q>^U$ϾoEP7Ҡؐ4_+xk*9 b=Zx`u0L};[ E '<|*c:dd8Hw6$vZ =`ऱ0w Ǚ@Darp 8=R)FȐϮEh'nml8ޟrZj$bOrbF`Ҵ󴷄]R-DGEoHZ!D/'AAJB58Y~+Ī!rB_` 9؀vCpJ1lw`\ɷ(QLjrs*бQd,޼A(8p|<# @?RgF\ _M~?FEAkr2a  nqlf pdQ 0<'- 'EoȨ[" <qI=T&"QR?KˆKV&fD1L="׾<|A?}Fl>цK1Xa=NÝDɱE$kDIΎgra+m8/V䱡,[wmA7OTYZNԲoȭM^!fL>f‹O<988۝&P:L0N` \= BI m\ՕA¼qYs2mǸF/u 1b@\=:M_87or_iک3r4h$(QVJ+ ys gŬ7b!%xOH,!_nGpTJXC<j uP e-i-ΦD4zLEO{͂c e^5W,Yv8 ?MFb/GQ`دGşՏuh\vv+d3D2Jo;Wߠþe8)cd߼Uѝ'x c>w%+(fPEj 9PՆGyo*S,Il:}V+4.%d(MN򱗴xE9Bf>VT{ 0$E}qJ WvMY]/`w?mKY&xLC#?`AA@ (/+Y S|vZ=<̉c4Z8R +iw%S6C*dO}ZQ mtF?_*MF:&2-lD"7%[TmM}B 2{y]?lm,xb |56/@,`DUz-Y9CkY`'33t8dz"9*e΋uc/\XA&K< aR40m4;g^ J֗>a&Ex!P'+˽T WW]9m:Gκ],>gTdV1ƀƶ ሐz]B]_ F~8|)_lKt Kv2NH@QTf*ص\G]M/Қ|)@ wY7?pk5w59X@e.+ݎ*I1:Fʪ5enEFC"X]SfÆ/h``_M&ҩ;S **žgt 7f;Eŗ=,J& X͘Tט,S)S0d<Do2ZA :-o lyS6nUnTY:Ei0,vr}T ./4!z,4`v9/c#  9 zW ȵHբJ,4;ʷI`W4N(w4]x\)3Z<T!S;KsUk͊c51pEv|0`k!L%yvԷ1ZX'WmQ<\%آ1mq.DMxV&ܐIs灢ٍf:\`l|]VӌrpFc`_zFm0[1h5+Z $ =Gh$Ҋ\5| ~+&'9KYiwKbDpmEB_Xqט s荠:o>'Ql$Vmbba7u`)U^q|.hBЀ!)$2m}{(Nvĝ-ۻ@ŧ$e~Q1|!j!|heuӸ8"hװ:[BzXJ嘯f>LtWwzK'1Uɦ12_Z@Ϩ0Pᄰ@qU?G'p.Z..aYD6# 3buy QqVz m݀d5DAt/S&}gb^3g=$ୁ1pw50-} r5kSб5֦ÓJeaBN_;z+CI)?[<0[T~ 5x7"bh7\]Ovm@SNTeG akF=#a9Y!HFƗ r O gEɈF6aqvYz[Ǎ#[o֙VC =+~3H̚)X"3٫Z_Jͳh`<qec Ϛ/1g*cE8̈́ z(@Dz9r}t6fk o8{9??o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的资料
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一定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招待跟来的小伙.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连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他的衣服放在空位上,以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也就是祝人们步步高升了.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