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艺术家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4 09:20:49
我想知道艺术家的故事
xXn"I?͌aV~jCA 0 TdV=/̢L{f5+!2#rDD}ȖEIAϹcE뇿ï?_r ꌩPLtE{9E]aGͽxb#Y^˛Ocêx5 9KPG|{v7 8Ӭ.+>fvcJMv'֞rV1 )D̄֏s3D]:$M__xNvhGӬ$JqvAI>1"Mb'6iO= X7+#ojZ5DT*Vc$[Me)s97/! fPa-^DuaР3D҂ӠpRb£c~Z<7 APqlxvtAX%ЃS?T),oeW^S'V{߮{&hMTU89.DC.5sJW-]`uDuF[/zHi,Ԣ1IqxKkSw`=Lq;l:[Dc-Mdv뜊[lDǩ.NPAR 9BeT]Ã^GTH qdrU"[>B+%g2Y6 zpL sC3כ<P1:ʶ&j%La5_u/tx&``6Dmf F~}"si@L r^|Nm=hpmuu Y(<:"B?Fr0A$rr` c4O֧1v Y7|AFkU5NDZC kTxBaPo~Dݦ!~ *MKcIEkL\ Tz߃=4\(| ]f4-%Cu-*9R) <26cH^i|nB)S%2-dՑ?rb3P޵" V[i24g.7t43@g+n 0z*B\wՌCH FIѢ I^%9aۧ3-k|Q/ @Z"%-'BDϬQucL`x(eަ cSD~ڊN7u2 "=ݢQ7=*|gKCke^ȹ'`܃$E|Ɵ> {*;Z_|9:iGa0DuzCTijIdMQ|0gK?3Q1 9mk'O3^.(?/ݱdtQo_3>Gj삩K%ͻa 39MJ9 d CטEM K7}3['ğtOCj-,*YrڄxߝF_aD-] +DEO\0leGªrYAv!N&߅'.Aj#?iMO0?i<C\f;!!gQ%FTkǷ?ϖ.3rrTRlK.߽A}zBw;͇࠰7q&wEK,(i (HF950pDfT-k`pR_ї;C\e{/6ڸ1J;qvX#O0︘f鲅(1y] ʣy.C2jg!aBƧ؇6

我想知道艺术家的故事
我想知道艺术家的故事

我想知道艺术家的故事
,1,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
  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
  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
  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
  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
  2,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3,一字之师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诗,叫《早梅》,其中有这么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了一首诗,你给我看看怎么样?"郑谷看了半天,说:"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点,你写的是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就是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数枝开,数枝就是开了一片啦,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就显得这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其二
  南宋时著名诗人杨万里,有一回在屋里写字,其中写到了晋人干宝,也就是《搜神记》的作者.杨万里不知不觉把"干"写成了"于",变成了"于宝".当时正好有一名小吏站在杨万里身边,便提醒说:"老爷,好像应该是干宝."杨万里很惊奇他没读过什么书,怎么能看出差错,便问:"是吗?你怎么知道?"小吏便翻开韵书,也就是字典,指着说:"您看,这里讲晋朝有个叫干宝的."杨万里很欣赏他这种好学精神,称赞他道:"好.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其三   唐摭言》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居守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旁边侍候的一个小吏皱了皱眉头.李相见了,便问他因何皱眉.小吏含蓄地说:“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念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才明白应该怎样读了.”李相听后忙说:“不对,我没有受过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而不是你.”说完,就把书递给小吏向他请教,小吏这才详细地说明了原委.李相十分感谢小吏的指教,称他为“一字师”.聪明的小吏因说话方式的巧妙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四   1935年,著名书画家王一亭先生受虞山某氏之托抄写百花诗.在写到其中一首藤花诗时,误将“茸”字写成了“葺”字.当时有一位客居常熟逍遥游公园的新华艺专毕业生,时才25岁的金尘僧见到了王先生的笔迹后,毅然提笔写下了一首名为《戏呈白龙山人王一亭文》的诗寄给了这位艺坛老前辈.诗是这样写的:“丹黄甲乙究瑕疵,自昔曾闻一字师;那许紫茸成紫葺,先生想未橪吟髭.”指出王老先生在抄诗时未经思索细辨就信手写了这个错字.事隔不久,一首名为《七律·奉酬尘僧先生》的答谢诗送到了金尘僧的案头.诗云:“多君只字摘瘢疣,极目天涯未易求.自省衰年多事偾,频经尘劫念生浮.摇毫愧向碑三宿,得句疏悭酒一瓯.半偈有缘共佳话,阑干倚遍海云瘘.”海云瘘,正是王一亭先生书屋之名,这首诗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写来的,诗中表示了他对这位一字之师的真挚酬谢.其勤奋好学,勇于改过的谦谦君子之心,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