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连中三元的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一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7/30 07:24:54
明朝连中三元的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一生
x[r"IJ0fڬ[f>`m@} @bm@ @@˿t{DO S-G?5`! 1|#rՐfõ)ZMdNl#dCD s8!\ݽMX-H)W">7T;lGcٷbbA9C |Fl];ɽm^QLJ=8eמ5Aj*sS o!lw 1Sd2%WOB+ 9aֹ ֹUwTAE썟y\jQgWN 3h U #kt79} }hh(rĮ'5mCMX'~t ^to=k1۟NEcjwq(kyq[ŀbL21Ǹr(v7& MEb$wh›Gy->.E$aP!("9iwZebW̉i:Ol1M36i"xvAB`? nuܽ')mN4e'"oUot^ԁ-Ĵut y1x۔f[{͔^$,$CCSBl‚/ObN,MDڒ}jś!+,}Ywg`,ӯ0h+؀Ʉԫb!{Wkg}֜S_/.,tާ:^b#MdÏu&RabӁ"S_)WOw&=wۈޡ{+$=9ѩ,Tu5 BI,կj 9![FG*e.cFV;*eٟc(BSb$ycnNݦn+ʃ1A([6]9la}j`?}cM8' u Oйy  66uTG7a#zzvL֏i\@zf*'5!p`\*^~@hWCK-ݢW:3&ߕϑk+PgR^p60v#\-=6_c%zY@p+.&d ?eap^v_~AYqw5Bf D=o6:q2O0 "R?u5yY<ᕒPcǴW 0:S廣&a k=R'־$ն~RD姟Ru=ҫ\pB0|EJƳ] Wi{zE3[{ε YS3|-ke'Δ 97cmm pWMKz0-{F%)ܐs\(A/QJs (o `lC#)(J"@!P1@9  _=OD _Jߋ\TI.ᎢQ#QD} tڷr_s.D~M4R/ڰ(.+2Q"OEIfo@H} 0c1Jy6^ gU=b$,Ina L!.b"B{#t#Si:?'Y7rLX֠f2mea |&Or*COMa,.doP-"qX _vA~C~12ev&\]J:+;*hc](5UЉ=(_*GUaNiȘM$Hj^/z840aaKQXIFZk]֐_,ShvX|w&1d12b+BZdk:sk:!A: >8xFkN?%O4nF[ 6l51TGJѝ%uKXuR[Q1dCv*G=7+a(3Cw^  tK;e{AK,RX>K;n(BfkmP,gʁgR<\ߟ.x`6|u"ODb}זsa>Vk3bz i:%jL)Wm C^k 2 QCѲ=brQ #u೒@Gv>4%VeIN(i U:9e&*O8Ġu<6n_QO'V)J]m f*㣌.G$ ؁wqq7e.J S%Fp B{ k&̴U!6lY]43LY`kX [#KK`Tf2S][d1$(ȯͰ7{Gq]8eUƒ JnɈn6f >On ^tDȪ3&BIdXrRПÂr+D@PvrݒaP(7sn9 TJO:/Us=b(|]Jw wlPTDe%u@˫Al>l< RQ=~3i>XW󻺄R]C[;7Ͱ #Aq~>9CHTSI.V3;*@G1QI> Hy2Q5e>8WǔM}v$j)Y(QzSX*z CpErzA(7dL_q :O)ABnd ; y?0̈́cDRV-NȬbgW޵[KdHϽNL&;CF5(i*@=rT* kd/'ws:Ǫ)@笪E3Ɓ ] _ HDhS`DiU(lI:|_+U9XD/+UU{s&rꆅ@qMJhk:T%~Bxt &2G~YM?MmPh,Zj`;d5X?4Ey 6Qi w7p4})nLǖg-:TTGܶ7Fw~3Va=b 2PZkI(yJ$Bofv_#̚LH2RLQ q^Cܑ]@m5 :^oB͡Хf[:M#bJ jXٹ\3t]j#vLKFБ1d5D'G1g"a,ME>4)ϼv# e}>*$n,AtRn@ESHl~ T- / %<xp.RgY8o1qFw*cbWj^ {DZ?a=scFQ/}1 ˠSD$˙V%/*u^x1p 4CUyURLD_9OCϧ]1W bl&HIhJ캘QVX;VbM; KDrb*^e@%^~*ND~qh#))4GrQϠPm]\g&wm[Fpw3=(¾etŮ0vj4(|`o=Nͭ~:2X^m#Q/6>Xim;j=TKR1+y'.*c9ɍ2`1W nGqZR4?E Џ*"7YMypd~N֏AaC) =W3Eo *ާ-ش )g^pBK7?f[$,OѹUXxGK$ᩘSXK&J|`'@ivYji;_Nl"isKzҿž5 ԖCāik Ha,=̲@%*7N'$D:il1N4EE>5Ò)iI2/wȅW1o}Tk3@-ftTR\T,0[M¾a![cPL+p/Y?pvdUC+Mptܤr뮌F:}~'*K{ȡ^ݡR`w&yf`{)j-ZQt]s=NesؓhB%n7Dk>S˟kL,xX:<@YAPF󉨎^o\PNbYU)|Fcͤ@M|hA0 S!Ǒ&/'+x-f6ȩ(y(Jt噾(nzr6ݣ2x:b+RrK~aXT5qowVw/ 9<4/ZM1=^8v_D8g0Iba^wGv2ϲA%mx-& C\jH>-۝ ň܌| PeL*R()WS፣^Ʒ>64n_ _9WIy$2u> Ϸb Sºg oz_s.B_?bm C#؟nvB*huER/7xGǼlY?u隺KIS;u^zs {8ٖY1$(ebRuZ^Ȑī̌"t4!lUf^-6 ׫]NEN u p}BT~ٵC#10LDH=\c'T/yhp*O*60ݕ}I. R_Td`I LYwsA\ט[6&8^OAtvěęRl6kiɇ!͋Ĉ&ZoONuuc\yHZJsnS\#ǡ{ƭPY UF\S{>RMwB({cU^G[Vd$aioEHSriYS7`f-vV{093u^]"{H.m~/_NJ縡$h!M7PKTHRVM6)/hS;zqG-20|Zt _/]T/jCu2>O S0ZhdNk*{bn3Y1#l٩HDrO/h

明朝连中三元的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一生
明朝连中三元的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一生

明朝连中三元的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一生
有商辂和黄观
商辂为明朝唯一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者,还有一人名叫黄观,也曾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但因得罪明成祖,被削去状元名誉.
商辂:
所谓“三元”,就是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状元三个第一名.明代,“三元”者只有商辂一人.
商辂,字弘载,淳安(属浙江)人.他的父亲是一名县吏,他出生的时候,知府看见吏员们住的“小区”里有光.第二天知府问他们最近谁家有事,商辂的父亲告说生了一个儿子.知府很惊讶,嘱咐他的父亲:“你要好好的抚养,这孩子将来必大贵”.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商辂以浙江解元的身份进京参加会试和廷试,均取得第一名.其实严格地说,商辂算不上“连中三元”,他中解元的时间是宣德十年 (1435),之后会试失利,等正统十年再次参加会试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应届生”了,留过级,中间隔了十年,所以不是一气呵成的连中“三元”.
商辂生活在明代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一生经历十分复杂.
一是在“土木之变”中他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正统十四年八月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土木之变”,明廷上下动荡不安,有主张抗战的,像兵部左侍郎于谦;有建议南迁的,如侍讲徐有贞;还有站在一旁观望的等等,人心不一.此时的商辂刚刚进入内阁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他是主战的.他和于谦一齐力阻徐有贞等人的南迁之议,最终使监国的郕王定下了固守京师、抵抗入侵的决心.
二是在英宗复位的过程中他不媚权臣.天顺元年(1457),在总兵官石亨等人的主持下,被软禁了八年的太上皇英宗重新登上了皇位,于谦等一批景泰朝的“骨干”遭到查办.但对于商辂,英宗却网开一面,把他召进宫里,安慰了一番,并命他起草复位诏书.谁知就在起草诏书的时候,因为没有依照石亨的意思写而得罪了他,石在皇帝面前污蔑商辂与前朝余党有勾结.英宗信以为真,下令逮捕了商辂.太监兴安在皇帝面前替商辂求情,惹得皇帝更加生气,而兴安却丝毫不惧,说: “当初有人建议南迁,如果不是商辂等人,陛下现在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呢?”于是皇帝把商辂放了,但是不再让他做官了.
三是是非分明,力主恢复郕王的帝号.商辂被英宗削职为民,在家一呆就是十多年.成化三年(1467),皇帝将他召至京城,恢复官职.之后,成化帝想恢复郕王的帝号(英宗复位,废掉了景泰皇帝的称号而重称郕王),但朝中赞成与反对的声音皆有,致使成化帝一直犹豫不决.商辂力排众议,他说郕王在非常时期使朝廷转危为安,功劳应该得到肯定,恢复名号属情理之中.成化帝这才下定决心.恢复郕王的位号是明代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肯定了景帝和于谦等人在“土木之变”中的巨大贡献.
四是不畏生死,力斥专权的宦官.西厂是宪宗于成化十三年增设的特务组织,无论是规模还是权力都超过了永乐年间设立的东厂,西厂的“厂长”(提督)是太监汪直.商辂与其他大学士一齐上书揭露汪直的胡作非为,建议皇帝尽快查办他,否则天下的安危就说不定了.皇帝很生气,说用一个宦官就能影响天下的安危吗?派太监怀恩严厉责问到底谁是主谋.
商辂对怀恩说:“朝臣没有大小,如果认为我们有罪,那就把我们全抓起来审问好了;汪直擅自查抄三品以上的京官;大同、宣府属边城要害,守备一刻也不能懈怠,而汪直一天之内就逮了很多人;还有南京,是朝廷的根据地,有留守的大臣,汪直说抓即抓,这样下去,天下会太平吗?”怀恩如实奏报,皇帝无奈,只好罢掉了西厂.
汪直虽然“下岗”,但依然被皇帝宠幸,他向皇帝谗言商辂曾经受过别人的贿赂.商辂心里很难受,而此时又有人在一旁为汪直歌功颂德,并叫嚣恢复西厂.在这种情况下,商辂觉得自己只有辞职了.也许是宪宗对他已经久存不满,就批准他回家了.商辂走后,再也没有人敢出来和汪直对抗了.
商辂赋闲在家,有“同事”曾去探望他,见他儿孙满堂,不禁感叹道:“我与你同朝为官十多年,从没见你错杀过一个人,这或许就是上天对你的报答吧!”
成化二十二年(1486)商辂去世,终年七十三岁.皇帝赠其为太傅,赐谥号文毅.《明史》本传赞曰:“辂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民间也有“我朝贤佐,商公第一”的赞誉.有明一代,状元升官最快的恐怕就是魏藻德:崇祯十三年(1640)中状元,授修撰,十五年被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骤升为正三品.“乱世出英雄”,这可是前辈状元们望尘莫及的呀!遗憾的是魏藻德做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他的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帝国的崩溃,成为崇祯皇帝在用人上失误的重要见证.
魏藻德,顺天(今北京)通州人,崇祯十三年廷试的时候因为口才好,被皇帝相中,定为状元.皇帝当时问的问题是:目前内外交困,你有什么解决办法?魏答道: “知耻”.之后的两年间,还是因为嘴皮子麻溜,多次回答皇帝的提问很“到位”,于是崇祯认为魏藻德肯定有极大的抱负,破格提拔了他.
等到魏藻德任首辅的时候,明王朝已经在风雨中飘摇了.而这个巧舌如簧极善忽悠的天子门生,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喜欢沉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兵临城下的李自成提出了和谈请求,条件是割地西北、封其为王、其军不受朝廷节制,他则放弃围攻北京退守河南,并以劲旅抵御清兵、平定内乱.这个条件虽然有悖君臣大义,但不啻为一个缓和局面的良机.山穷水尽的崇祯心有所动,征求魏藻德的意见.这个时候,哪怕魏藻德稍稍表现出一点积极的姿态,明王朝的历史就可能重写,但魏藻德不愿承担责任,在崇祯三番五次的询问下,始终沉默,不敢表态.而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偏偏喜欢在这种节骨眼上优柔寡断,因为没有得到首辅的支持,他也拿不定主意,最终放弃和谈,能让王朝喘口气的一线机会丧失.所以《明史》本传称“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皇帝问计,他说不出来,只是建议朝廷下令让朝臣捐钱,这哪是首辅的作为呢?
京城陷落,像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死节,而我们的首辅魏藻德却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的状元答道:“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明臣交钱,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掏出一百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他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死.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说,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许还能筹到一点钱,现在死了,到哪儿弄去呀?
没钱,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军杀掉了.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明廷进行了最后一场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传》里这个人连个“贰臣”也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对于这首《临江仙》大家不会陌生,《三国演义》开篇即是,或许人们会认为这首词是罗贯中所作,其实不然,此乃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是其《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在重批《三国演义》时将这首词添加在小说之首.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状元.传说上一届他就考中了状元了,但是因为发生了火灾,他的试卷被烧毁了,没有了“成绩单”,被吕柟取而代之.但杨慎到底是人才,这一届倒运,下一届再考,状元还是他的,时年二十四岁,真可谓意气风发.杨慎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进士,他十一岁就能做诗,十二岁便仿照古人作《古战场文》、《过秦论》等.如此才华,可以排除杨慎是依靠父亲的关系中的状元.
嘉靖三年(1524),杨慎的父亲、大学士杨廷和因“大礼仪”辞官回家,之后身为修撰的杨慎继续抗争.所谓大礼仪是指:正德十六年,武宗驾崩,无子,其堂弟继位,即后来的嘉靖帝明世宗.嘉靖即位不久,想追尊其生父兴献王为帝.大学士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大臣都认为不合法统,应该称正德的父亲孝宗为“皇考”,称生父兴献王为“皇伯考”.同时有一些人如桂萼、张璁等则奉迎皇上,主张称兴献帝为“皇考”.双方斗争激烈,杨廷和因此于嘉靖三年被迫辞官.之后世宗追尊其生父生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接着又采张、桂言,去“本生”之称.朝臣二百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世宗发怒,将一百多人下狱,十多人遭廷杖而死.这就是对嘉靖朝政治影响极大的“大礼仪”.杨慎时任翰林学士,他率朝臣跪伏宫门力争,受到杖责,并被发配到云南永昌卫(今保山).
杨慎在云南一呆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七十二岁去世,其间因为父亲生病和去世回过四川.七十岁的时候他想叶落归根,但是人还没有到家,就又被逮回去了,最后病死在戍所.
杨慎在云南的流放生活,是他的文学创作大放异彩的时期.在其所作的两千多首诗中,以思乡为主题的比较多.临终前他写了一首《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表达了自己不能归乡的遗恨,感人至深.
《明史》本传称杨慎:“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诗文外,杂著至一百余种,并行于世.”嘉靖帝死,隆庆帝(穆宗)继位,杨慎被平反,追赠其为光禄寺少卿,天启年间追谥文宪,这也算告慰了他的在天之灵吧!

黄观:黄观书法作品
黄观(1364— 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省贵池县清江金墩人.莆田黄石清浦下墩校书郎黄远玄孙,儒士黄棣曾孙,贡生黄璋长孙,黄古子.因行贷至池州家贫不能归,其父黄古赘居贵池上清溪许家,遂从许姓.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以贡生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次年应会试,中会元.是年,黄观复参加由明太祖朱元璋亲发策问殿试.他在策论中极力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从而深得朱元璋的嘉许,取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乃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
他自幼勤奋、治学严谨,注重时论,不尚浮文.从秀才到状元,经过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洪武二十九年(1396),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二品).经朝廷恩准遂复原姓.
建文元年(1399),建文帝朱允炆改旧制,黄观任右侍中,参与重要国事奏议.是时,燕王朱棣自恃皇叔,态度傲慢,入朝不拜惠帝.群臣畏其权势,缄口不敢言,唯独黄观当面顶撞朱棣曰:“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致使朱棣怀恨在心.
建文四年,朱棣以讨伐齐泰(赐名)、黄子澄为名,号称“靖难”,起兵北平府(今北京),直逼南京,并公布“文职奸臣”名单,黄观名列第六.其间,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赴援,当船行至安庆下游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已即位,自知大势己去,乃投江自尽.
黄观死后,朱棣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受监禁,谪戍者达百余人;明万历二十四年 (1596年),黄观始得昭雪,补谥“文贞”.在黄观的故居贵池上清溪建“黄公祠”,在县城复建状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金墩黄公祠;据金墩清江黄观家谱载,翠屏山发现的黄观墓是黄观衣冠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