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应怎样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1 15:00:35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应怎样理解?
xXr";7ĝwokDŽ7HH! ǿ\wV+OV6Hv̓'OO` oT!azb.uXNѷϟE?|]`k;<=KuӀXy &m< /cbnX ~]-jOMO^ ;~6:6&y&hdϱ`irĎC=м.bT xsghnTN`7}1Yc?ǟy?͞Wa,""/+hSpRpJOvmj<ξ;_yΛ&M)13C&1c .I U|Z:7E 0@\5o.Y m_8H5B|`PU^+m7NN&k-63f%\jŶnN!1p6ސ%9A2yRmv[* ůRlÚK|UNŒ༹TAyI: ~kN3$s XV;Y.}R3*st&N[cMkmQ9[T+ƂM[Tx~Kl!؁"Pmx2^Vlej?R7GBvlc(#`wq6҆Khm S*C1]sb~ve1W^m%#8Mc\S^gejƑ}pހA1OA!n7#aQ_8t4cubș4>ԙ$|@NOWSZ6PpOTA3[,7K'm!lxh| i1 i чҍ- Iea;;3˨D23͋y{s ^ ?W7dAWQxB^d_- g1%wE1 }MRɑux=3oMF×bit4-6^2 '*bͬj1x73cNF5`t]/bA:bm3`uzWPq#'0"~q?ħLA:/2'*H <1UMph/k:l" #aJu@Hݡm3R9vhXL8 6 xd*I @pV. QJT&{v<@N5UEo ǫ%l[ `f2{Ƕ藢%eݲ٣5!Y>`Uj0jP0~vUE37R.c т=8gPe`tnS2Yl:JkBz+Z21 do`4FP!2 cL平㰠N_ND~ԥ oLX!"Q3DpOBpL]=_RuZ^ S^Xkc#HE3BsCڝ޻ѝE$^uhQe"{)Vܝ.?C LJe~][7|Ѷd;2%]ڎ d][V8h#~֩K\yQ2@/4#"8YhmYjO"EBuzgqsAZY<>xݏ?2!'-nO # 40c9e)P79,f+{ĵb©{&RH ld[4p#Vq+yj^43=`_#9D3`vMBf\ǖd,&\?RFHɋH:& 9V7gPn p#Oz=>Ժpי}#;Y=_1U>E3vETs1>\MdoH9tv#y}c˒*csus8M16VJ)I"Y @D,>>/O܆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应怎样理解?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应怎样理解?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应怎样理解?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佛法中一个重要的教理.人有二颗心,一颗真心,一颗妄心,大都数人都用妄心在生活,因为人都不太明白自己有二颗心,更难分清那一颗是真心,那一颗是妄心?.但人到底能否觉察有二颗心,并分清楚这二颗心,或认清楚自己的真心呢?答案是肯定的.\x0d人常常把自己的心脏与大脑称为心,但那只是一个器管而已,并非是人的真心.\x0d人能用真心生活那一定是很幸福的.而人生的烦恼痛苦都是妄心带来的,人都不太明白这一道理,人能够感觉到生活中的种种苦处,但常将原因归结到其它地方,比如是,社会不公啊,他人不对啊,是别人惹的呀,总之都是他人的错,因为人常常看不清自身的问题,找不到自己的真心,迷失自我,佛法称之为“无明”.\x0d但人的真心在哪里?我们确能感觉到,那些使人感动的行为和思想都是人用真心面对的结果,同样那些可恶的东西即是妄心在作主,在人的行为与思想的表象中,人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时,大都数人能将真心与妄心区分开来,因为我们每一个都有一颗真心,通常我们把它称为“良心”的那颗心,是比较接近真心的,我们在做事处世中常说凭良心,做了善事,心里觉得很好受,做了错事觉得很难过,知道错了不应该做,在未做之前也许心告诉你不应该做,可是受了诱惑,不听心的阻拦,做后使心很难过,但良心其实也是不太可靠的,我们的心受到妄想执着所薰染已经变得不那么可靠了,只有等到无明破除、转识成智以后,才会可靠.\x0d自私者以人不为己.天殊地灭为天理,强盗挷匪以抢劫杀人为天径地义,他们也是凭“良心”而为之,显然这是一颗妄心,只有到良心变成了一颗真心时,才是值得信任的心.\x0d楞严经里,阿难尊者七处认心皆不可得;在身内、身外、在身体的神经系统里、在内外明暗之间、在思想里、在身心中,在无着的地方都不是,但心尤如H2O是无形的,有形的都是我们能看得见的物质,但在人的行为中我们能认识到心的存在,其实佛经告诉我们三界唯心,还有什么东西不是心呢?真心是心,妄心也是心,那个去找心的不就是心嘛,世上一切的一切都是心,其实心就是我们自己.就是“真我”也.\x0d境由心生,人的很多恐惧忧虑和不安情绪,都是人自己在习惯和习俗的框框里,给自己预先设定好的,有人识破了这一点,便跳出了这框框,作逆向思维,自我排解.前一天报上说了一件事,讲的是在目前上海房价节节上升,却有一间始终没有售出,终于有一天有人搬进去了,从那天起,人们始终用异样的眼光看他,有一天邻人告诉他,这间房曾经死过一对因煤气中毒死亡的中年夫妻,不久又有一个青年因想不通世事上吊死,此房内有三位屈死之魂.而此人却笑着说,我早知听说此事,死者都是折寿而亡,他们的未尽寿都会留给后住者,有什么不好呢?呵你是这样想的!邻里这才知道他是那么安心.\x0d联系到僧人放弃世俗的所谓快乐,实现度人度己的崇高目标,为的是使心得到宁静.制假售假者推说种种坑害消费者的伎俩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以此心安理得.贪官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而使自己安心.捐款的慈善家,并非人人是多到钱用不完,也不都是有多到数不清的罪业需要救赎,是无私的善举让他们感到心安祥和.\x0d一个社会人要使自己从容面对社会与他人,其精神基础就是心安,通常意义上的好人或坏人,区别就在于令他心安的道德底线的高低,心安有时令人很安全,但有时却令人更危险.因为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但在佛教里,这就是一个真心与妄心的问题.是一个无明还是清醒的问题,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思索,人以妄心处世结果是苦海无边,而用真心生活那就是快乐无边.\x0d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萨谬尔森曾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等于物质消费除以欲望,简言之物质消费大,快乐,反之消费小.欲望也小,也快乐,只有物质消费小,而欲望大,才最不快乐,日前有一项社会调查证实了这一快乐相对论,在对500位北京城乡职业妇女的调查中显示,受过高教育的城市女性对生活的满意度反而不如农村妇女,她们的消费高,欲望也高.所以人的快乐也是唯心造的,我们用一个日常用语;知足者长乐也,知足者日日神仙,不知足者日日苦海,是也.\x0d著名英国作家毛姆曾说过知足则贫贱亦乐,不知足富贵亦忧.人应该检讨一下对快乐的认识.一个社会的道德观念或说良心的底线应当是布施与分享,布施、奉献.分享是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x0d而道德则是建立在整个社会成员,龙其是强势群体心安底线的平均高度之上的东西,一旦这个高度低于警戒线.罪恶之水便会漫过保障社会秩序的填岸,淹没所有的社会成员.所以学佛的第一步,让我们每天都问一下自己.今天你心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