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诗歌题目为“菊”,但是诗句中无一句提到“菊”,他是怎么写“菊”的?试做简要分析.2.揣摩诗的最后一句,你从“由来不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06 08:02:41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诗歌题目为“菊”,但是诗句中无一句提到“菊”,他是怎么写“菊”的?试做简要分析.2.揣摩诗的最后一句,你从“由来不羡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歌题目为“菊”,但是诗句中无一句提到“菊”,他是怎么写“菊”的?试做简要分析.
2.揣摩诗的最后一句,你从“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诗歌题目为“菊”,但是诗句中无一句提到“菊”,他是怎么写“菊”的?试做简要分析.2.揣摩诗的最后一句,你从“由来不羡
这个貌似是高中鉴赏题啊
1、诗人劈头一句,就告诫他们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佩茱萸囊,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最后一句,赞美菊的气节.
2、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