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胡惟庸案”遭株连三万多人,简述事件的前因后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8 07:39:57
明代“胡惟庸案”遭株连三万多人,简述事件的前因后果
x{YS+_}ܡuo[lww.G;%@3 I@b$%;/3_Ne ")oqsj;snS-}{qμiLԛ V#o^Wtʦyaj{վ巿O8m+oSfwݏXw'0^oMɶhzun_yӒ)w% zn^i+' woNﰿ:+S<4 vx`|n>w#tn[cӺXƛl+ g޼M{6ylțNd_2o;Wf%[Hyn>ul`rsIv?`^0J6wrV Ăz wz-}+S~kMձ~1:0+wP+>EٌAgϛgT(k-F⬵݌zZ)m95ղ_oAp[\>mFU';[(d3qy6u{\\˙ ۳FP(@綰oj!M56ULcGdW\[⭲V"cg{x}6yQ1Ŧߤa6gB?\8fplǦ Oʎ_ri6j}X03Xa8kdp?^H/pܬ^C.ޛAUv|of+;)9~V)Gme;X2ky.PLf7&.T@UfZ$έ߅NԥpQ3t͔/|6E:\ili0H Y>;^ D&,p ̃_۰9Ƕ+<7ߖr@4t_c.h S)~țwL7;'S~ƍMi>/`q}٘mڃeF/N 6t ju =>/w0  <ߔ|hĀQٯe M G |O29Gȭh_/]2 %@goV0pe%C: U0o t{Sk~^bw1`rFA& UMޅPո(O_C<ޛ.MVu#Ğb[?@x<U|da8\A5Z H. O' % W<0:3)"VxZ4m>m=0Kx| Laʑto7M|F |$[Db1כ\yGElHEAĔ3-L&Fg&aERڙ-,iHQDOj3J# kGAvc<˛V}LWl {ZP:%P7ge8"O& Pr^?Ρ6d[<4zXUXrAd(4L#>{u yF^f[l"5 uzl6X< 0  U؛?#D |m9rt7AdR4(8Su )ѵ|WقPik[8er/hcp@v !_@trB,y[re&} !o_a3,Y+õ9+̗آi!C>z竍j*CњjKouZAY}L."{тYk-CP&^w@/Ɣ} GDA0A2)۾KOלQHlI7ezRC6e${(E4)4/sh-Qy/yA 3l   ɺ~0|xKy} :Jâ^t)E@Oe攰zpY2-8I'Ә>HTt҂I^E NN0mW;,@ "8M,rFFC+ Im OyhS) i2x]D6z,s d-%bU9ޘ!T!'~fͽ,N#w\C wmu]^; w$md!@G6{YK&(,!Vr*Gn_x#7JO+9$dTh.>flN -m!W] i{ _쿂gEn|OCüα0hpl$]n} ٰ5~PE,d*|b ;ѻ؃/y3Jn'xޖo"8&|IC\v'L.`q '#q,si># Y T`B{S.:4l3^.Â& ޚ{Zʼn/4}2)'qs"A92v">⥯5ͳE[uEZ-&p(C^n0܊ /R|+MIz-O6 Ư]~?fOLižP+~@\?'VbS={< o gѶ^C vl gYt=k e)lzyHTS{LcZ%$x$Ԗx?I:;ne_H/6S };y c糍_+ͦTR>Uau$ &/ "ԎZ{OH:MbiԚi`/yI&)RIB0p w8$S  @c>k5kPy?`ŕ8~jG 3sTPfܑ|>U\X1x4=3fq@ .L(-=Nl0=DܠX D9.Al[L"Pv^ŅD 9[)KұlR"KɾQ:X _!I"cwYw7CJa$| oEؽ#/_mpnxPJڵQb Bzԏ;LA5Ӿ`K}E*uy6fʂnG46SLu*ܹ nDY]YO%WH6Dv+ '7EyynV7v0hZ[H1 /HJBe(e0i%(]KM/*Q/eo9h~;̝X)<44u rpa*%1Hg/Θ6ke">C}K d >sˊ++Q V#2t6 %phz 5B grnZxѫ*UJr @2##,y:{wkvWINDi^/#ҾdH)7^Կ1"n6zZ[QV88I:D>_Zz"_`=~;cKTh=d'n˰y+L K ]?̿bݴy;Ӎ)bqxlg#H?3aQ[a5Dȗn=;8l'CI]g+coQ;jo~qD IhqpcG6-c4u`p~o7Y6TLKM3}ov jߧ2U*0"Pjl+&.92pocT)G0gw'v=cr9NsȷIMu$|;O,nuum`JII'IydAeפav:r)N}:'83g3OUNM;會`iO4NPhlpa̱͐O#C| WlNxp DSe{OHmS0\.I7[6a|> V`يJQ6:pd31SH {Z_cS/̕%1ktzcryD>'c,8>$L:'C$Bվ "e HY:<\}.ǭ'G!tdm6A<(hL_"V̩mؘ(ACG(3]v'PƁ B̜CeO:uCF:K[+xwI3$ԍs90 oUVh3[X\>$TxAX]p&8hKs(mfOQ*Q&Snjy?q^*jf=Y}.>Y-o\ ŠT רi^R1,)R݆RCC.t:£V6#߽fدe3֎2 rz;2]ܑQP3ɯvW8 ۊ˜2Cmh£mDΙruc– f:}@N2{[ 3ݿ!kFu]&pA2t-702ɚg&5 ` +$15|8his6g-ŒO+\edM>8Nq< tLl ȞmQJ}&::Ho=ג:.Ue$twsà WN TFu 5@1Txpn=ӻT/ Â[o4^Q~8M ݈U+=X`њ ';GKA pPslJnS3vz>ʹ#GտJTJ=MKpd}tqk)a=?jYd j1)Za nmƳQ9:fsqZ+PP/RZ60G???~?mwog/?ݏ?˿?O?~_ǿ_~[YFm"

明代“胡惟庸案”遭株连三万多人,简述事件的前因后果
明代“胡惟庸案”遭株连三万多人,简述事件的前因后果

明代“胡惟庸案”遭株连三万多人,简述事件的前因后果
明朝那些事儿18胡维庸案件2006年09月28日 星期四 下午 01:52
他并不明白自己胜利的真正原因,不是他比刘基更强,而是因为朱元璋站在他的一边.朱元璋对于两大集团的斗争情况是很清楚的,他之所以没有出来调解,是因为无论这场斗争谁胜谁负,最后的胜利者都是他.无论是姓胡的地主胜利还是姓刘的地主胜利,只要保证朱地主的最高地位就行了.
朱元璋之所以选择胡惟庸,并不是因为他很强,相反,正是因为胡惟庸对朱元璋的威胁小,所以朱元璋才让胡惟庸成为了胜利者.而愚蠢的胡惟庸并不了解这一点.
于是,在打垮刘基后,胡惟庸越发猖狂,他贪污受贿,排挤任何不服从他的人,甚至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力,私自截留下属的奏章,官员升降,处决犯人,都不经过朱元璋的批准.
洪武六年(1373),胡惟庸挤走了另一个丞相汪广洋,独揽丞相大权,并掌权七年之久.
但让人费解的是,朱元璋却对胡惟庸的犯上行为无任何表示,这是很不寻常的.
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他自血火之中奋战而出,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才,李善长仅仅是稍微独断专行了些,就被他勒令退休,胡惟庸何许人也?即无军功,也无政绩,居然敢如此放肆!
这就实在让人不解了,很多的历史资料上记载了种种胡惟庸不法及朱元璋置之不理的故事,并由此推断出胡惟庸罪有应得,朱元璋正当防卫的结论.
当我们揭开事实的表象,分析其中的本质时,就会发现大有文章.
历史上著名的郑庄公,一直不为其母亲所喜爱,他的弟弟也仗着母亲的溺爱,向他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而郑庄公总是满足他,直到最后,他的弟弟企图谋反,郑庄公才出兵灭掉了他的弟弟.
后人往往以为郑庄公仁至义尽,传为美谈,可是也有人指出,郑庄公是真正的伪君子,是想要他弟弟的命,才纵容他的不法.
当我们深刻理解了这个故事后,对朱元璋的这种反常举动就会有一个清晰的结论——这是一个阴谋.
这个阴谋在不同的语言方式中有不同的说法,成语是欲擒故纵,学名叫捧杀,俗语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用小兵张嘎的话来说是“别看今天闹得欢,当心将来拉清单”
但我们还有一个疑问,对付一个小小的胡惟庸,朱元璋需要动这么多脑筋,要忍耐他七年之久吗?
不错,当我们仔细的分析历史,就会发现,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朱元璋甘愿忍受胡惟庸的专横,让这个跳梁小丑尽情表演,套用围棋里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不为小利,必有大谋”,他经历如此多的磨难,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这些当世豪杰都不是他的对手,何况小小的胡惟庸!
他这样委屈自己,只因他的目标对手太过强大,这个对手并不是李善长,也不是淮西集团,而是胡惟庸身后那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自从朱元璋当皇帝后,他一直都觉得这个制度过于限制他的权力,他一向认为自己的天下是靠他的能力争来的,偏偏有人要来分权,真是岂有此理!
但是这个制度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大臣还是一般的百姓都认为丞相是必不可少的.要废除这个制度,必须有一个充分的理由,而胡惟庸这样无德之人的任意妄为正好可以为他提供一个借口.
他静静的注视着胡惟庸,等待着机会的到来
胡惟庸的对策
胡惟庸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但他并不笨.随着自己行为的一步步出格,他对朱元璋的畏惧也越来越大.然而朱元璋却并不对他下手,这让他有了不祥的预感,他还是比较了解朱元璋的,这个人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从不妥协.
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胡惟庸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对策,那就是拉人下水.
在他看来,要想不被朱元璋杀掉,必须保证有足够的人与他站在同一边.所谓法不责众,你朱元璋总不能把大臣都一网打尽吧.
至于手段也是比较简单的,先找好对象,然后封官许愿,大家一起吃个饭,沐个浴,然后搞点娱乐节目,情感交融之后,找一个双方都关注的话题谈话,这期间是要投入点感情的,如果谈话中能流下点“真诚”的泪水,那么效果会更好.
这一套下来,双方就成了铁兄弟,然后就是结盟发誓,有福必然共享,有难必然同当.
如果细细分析一下拉人下水这个词,就会发现其中问题很多,如果要去的是什么好地方,是不用拉的,下水还要人拉,可见这“水”不是油锅就是火坑,正所谓“有危险你去,黑锅你背”是也.一旦有了什么麻烦,誓言就会转变为有难必然你当,有福自然我享.
被他这一套拉下水的有吉安侯陆仲亨、御史大夫陈宁、都督毛骧等一批重臣,一时之间朝中都是胡惟庸的眼线.
但胡惟庸并不满足,他还要拉拢一个最重要的人——李善长
因为李善长不但德高望重,身上还有一件难得的宝物,那就是免死铁券.
我们有必要说一下免死铁券这玩意,在明朝,皇帝给大臣最高的奖赏就是免死铁券,其作用是将来大臣犯法,锦衣卫去家里杀人的时候,只要你没丢掉(估计也不会有人丢),而且在刀砍掉你脑袋前拿出来,就可以免除一死.很多的大臣为脑袋考虑,费尽心思想搞到一张,因为无论什么金券银券都没有这张铁券顶用,那些有幸拿到的,就会放在家里的大堂供起来,逢人来就会展示给对方看,似乎有了这张铁券就有两个脑袋.
李善长就有这样宝贝,而且还有两张,胡惟庸拼命巴结他,这两张铁券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虽然胡惟庸不能拿去自己用,但李善长不死,自己就有了靠山.
但这张铁券的作用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铁券是皇帝给的,就像支票一样,能否兑现要看开票的银行,皇帝就是开票行,他说这东西有效就有效,他说过期就过期.很难想象皇帝下决心杀掉某人,会因为自己曾经开出的一张口头支票改变主意.用我们今天常说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我捧得起你,就踩得倒你!”
换个思维来看,其中的变数也很多,皇帝不一定非要杀你不可,他大可把你关起来,打你个半死,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找人害你一下,然后报个暴病而死.这样既成全了他的名声,又遂了心愿,一举两得.不是我不守信用,实在是你没福气啊.
而当时的胡惟庸和李善长都非常看重这两张空头支票,充分说明了他们的政治水平和朱元璋比起来只是小学生水平.
当胡惟庸暴露出他的企图后,李善长并未理睬他,因为他和愚蠢的胡惟庸不一样,他亲眼看到过无数的英雄豪杰都败在朱元璋的手上,十分了解朱元璋的可怕,不会犯和朱元璋作对这样愚蠢的错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当年选择的小人物,现在居然不自量力,要和朱元璋较劲,甚至现在还要拉自己下水.事易时移啊,他坚定的拒绝了胡惟庸的要求.
胡惟庸这个人看问题不行,看人倒还是有一套的,他发现李善长不知他那一套,便开始走亲戚路线,恰好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是胡惟庸的儿女亲家,于是胡惟庸便把李存义拉下了水.李存义得了好处,便不停的游说李善长.李善长刚开始的时候还严辞喝斥李存义,后来听得多了,也就默许了,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已经老了,等我死后,你们自己看着办吧.(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李善长就这样被拉下了水
胡惟庸终于放心了,满朝文武都是我的人,你朱元璋能把我怎么样!你能做皇帝,我就不能吗!
现在看来,他确实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丑
但胡惟庸的这些活动确实给朱元璋出了道难题,毕竟如此之多的大臣都是一党,朱元璋要考虑如何分化瓦解他们,才能消灭胡惟庸的势力,而这又谈何容易,真是一道难题啊
然而朱元璋在听完密探对胡惟庸反常举动的报告后,只用了一句话就解决了这个难题,水平是相当的高
“那就都杀掉吧”
杀人偿命
在杀人这件事情上,朱元璋一向是说到做到的,他冷眼旁观胡惟庸的一举一动,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而胡惟庸也积极做着对付朱元璋的准备,他知道自己和朱元璋迟早有一天会正面交锋的.
这一天很快到来了
在一次出游中,胡惟庸的儿子坠马,死于路过的马车轮下.胡惟庸一怒之下没有通知司法部门,就杀了马车夫.这件事情传到了朱元璋那里,他命令胡惟庸向他解释这件事情.
胡惟庸赶到朱元璋处,他在路上已经想好了所有的借口和说辞,一见到朱元璋,他便忙不迭的诉起苦来,说自己是如何可怜,儿子如何孝顺,马车夫如何不遵守交通规则,违章压线行驶等等,而朱元璋的态度非常奇怪.
他只是沉默,用冷冷的眼光看着胡惟庸.
胡惟庸仍不知趣,不停的述说着委屈,等到他发现在这场两个人的对话中始终只有一个人说话时,他停住了,看着朱元璋,他发现朱元璋也正看着他.
令人恐惧的沉默
朱元璋终于站了起来,他走到胡惟庸面前,用不大却十分清楚地声音平静的说道:“杀人偿命”
然后他飘然而出,没有再看胡惟庸一眼.
胡惟庸呆住了,他一直坐在椅子上,呆若木鸡的看着前方.
突然,胡惟庸的手颤抖起来,他用身体压住自己的手,但是没有用,他全身都抖动起来,就如同一个抽风的人.
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恐惧了,这是他身体的自然反应.
在家中与那些同党商议的时候,他觉得朱元璋似乎软弱得不堪一击,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人,而朱元璋并没有什么亲信.随着他的同党人数的增加,他不断的感觉到自己的强大.在同党的吹捧中,他似乎看到自己将要取朱元璋而代之,成为最高的统治者!
而当他真正面对朱元璋的眼神时,他才感觉到,自己和面前的这个人差得太远.自己也算是个人才,但自己的对手似乎并不是人,而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刀.
朱元璋是这样走到这一步的呢,从茅草屋的风雨到皇觉寺的孤灯,从滁州的刀光剑影到鄱阳湖的烽火连天,他从千军万马中奔驰而出,自尸山血海里站立起来.他经历过无数的磨难,忍受过无数的痛苦,他不畏惧所有的权威,不惧怕任何的敌人.一个个盖世枭雄在他面前倒下去,他见过的死人比胡惟庸见过的活人还多!
胡惟庸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善长不愿意和朱元璋为敌,不是他没有野心,而是因为畏惧
不用交手,胡惟庸已经明白,自己上错了擂台,他跟朱元璋根本不是一个公斤级的选手.
但后悔已经太晚了,就一条路走到黑吧
之后发生的事情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很多史料记载,是胡惟庸准备谋反,为人揭发,所以朱元璋动手解决了胡惟庸.然而也有一些史料记载,此事另有隐情,在我看来,后者可能更有可信度.
洪武十二年(1379)十月,占城国(今越南中部)派使节来南京进贡.但是胡惟庸没有将此事奏报给朱元璋知道,这应该可以算是严重的外交事件,朱元璋得知占城国使团抵达京城时,长期累积的怒火终于爆发,他严辞训斥了应对此事负责的胡惟庸和汪广洋(时任左都御史).
其实这个时候,胡惟庸最正确的应对方法是认错,谁没有个打瞌睡的时候呢.他却和汪广洋把责任推给了礼部,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事.
朱元璋充分显示了他的创意性思维,并将之运用在这件事的处理上,他没有被胡惟庸牵着鼻子走,去查询到底是谁干了这件事,而是先处死了汪广洋,然后囚系了所有与此事有关的官员.
既然不是你就是他,那我把你们都抓起来一定是没错的.
刀已经架在胡惟庸的脖子上了,何时砍下只是个时间问题
他并没有等太久
涂节是胡惟庸的死党,他当时的职务是御史中丞,相信大家已经熟悉了这个官职.他在胡惟庸集团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发动舆论攻击政敌,拉帮结派图谋不轨,哪样都少不了他,胡惟庸一直把他看作自己的亲信.
然而这个亲信用自己的行为重新解释了死党这个词的含义——致你于死地的同党.
他眼见胡惟庸不行了,便把胡惟庸的阴谋上报给皇帝.朱元璋等待的就是这一刻,他命令立刻处死胡惟庸、陈宁和胡党中的重要成员,并灭了胡惟庸的三族.然后他命令,深入调查还有谁参与此事,如果查证属实,一律处死!
于是名留青史的胡惟庸案件拉开了序幕,事实证明,查证属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太麻烦,而一律处死很容易,当时的审讯方式也为此案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审案的官员抓住嫌疑人后首先提供的待遇不是咖啡或是清茶,而是死打一顿,打完再说,有些与被审官员有仇的家伙还会趁乱上去过过手瘾,反正也是办公事,顺便报报私仇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然后就是询问同党,那些读书人哪里经得起打,东扯西拉供出很多所谓同党来,只要自己认识的,有一面之缘的,借过钱的,还过债的,想到什么人就说什么人.审案官员自然大喜,上奏皇帝,再去抓其他人,于是案件越来越大,从洪武十三年(1380)案发,连续查了好几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
胡惟庸精心筹划多年的计划和组织就这么被摧毁了,事实证明,朱元璋要消灭他十分容易,就如同捏死一只蚂蚁.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胡惟庸都只是一个跳梁小丑,他唯一的有成效的工作就是拉了上万人和他一起共赴黄泉.
我们差点忘记了那个告密的涂节,他的结局颇有戏剧色彩,这个在胡惟庸案件中扮演了滑稽角色的人案发后即被押赴刑场,与胡惟庸一同被处死,不知此二人在刑场上相遇,会有何感慨.
胡惟庸死了,这个结果正是朱元璋需要的,现在他正坐在自己的龙椅上,看着下面的大臣们,这些可怜的幸存者,他们和胡惟庸同朝为臣,或多或少都有些接触,眼看着自己的同僚们一个个被拉出去杀掉,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sbxk518988/blog/item/919937f33253c250342acc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