畕了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22:46:31
畕了呀
xrcYv%+^i@{̲4AU*$@ $pg@$1ì>%/k}%#JI~3 kww1ʚ?.?`F<2W> nLz{%x3CӸ}Sގn\\YdtLf1(ʦ_dz2b\6Y-ܰM ;)?_CH5T-ykZ`ǦZg&M9k*xZB?ܻ{gb#m2mS.E<5i&'Q:+Lݝ.[.F-\q2m;az;+A+pwQ7c;_Nv:%@ۙ{?&[_W2~ ŠmIu1h^T=Š{ŨWԁsM,68ѡ2p-ׄ lƨ=1> ^NOw\FS3}a6M?6Z $` cɛHi]WkǷvKgwh1_p3H/0͚߿q.=wˎѭ?g $:kI%L5O&` SǦV0*a#S%zz@iu1Xf8/L&󦷑)s1pޙb@:s5RiKf> <:"l%q_#z {8yqϽJLRbaFI{'0]K _?Y ˤQ6 yC#se`*#bTTٻeLg^dF)N*(|*X%WSãs|i݆lGJUpoL~lC, Vxm0”&5rʍ!7~{n˥< 饼k[wm^ ;B _ #6]\OW8Uw'&bM/}*x6G,0lb;ϰJd)`>L_/Ғ)9<A3r*_QTn_9e.{{f@mM宍_.%I,S[Kބ'%OЉF'j}:suN[{?vJĘW:{8,iI?9bpvuI; tv\LxPD8}2At7M"*yjx_ڙ|ě'<AH3$ۭpkt!nqQI{~#{SZA`a3wWD;NQtN\ݍ<<l*Kĩ R<+Mej@  bژC0*=j9NLř?Np\VS)ntP$5eiFdJf1.vRgFYߙ\^1̍Lk^xpֱ S%x}dtR 3 WRELBǧfSFo7l^3 gW2lNpQ(TU`2>@/<Uo|99hJl,]է@G` <}$br= ?rX}f/3D>7\!xT`|5&i'>a}/i??"9B |r{K y~| G $x[OX1)h'D ct]͇BŘ~ X[<^Dݒ^gr1R/!sg.rl*kW^~L/1r0`VJMݾnSwkk3in8麈 n;ƣ3Q @-;8~իZƵ@xt3%.oݒ+ Mw#xg`ҔGҐt_dˆgYn&S}Wݠ:!ylŬ6OHwd#wJgWXN<}+ ,#$ Lۏ+@|4ΨH/:oXvx^ӘO>!.^ SGFѸ .DњoM̿$[,VЙT):d݌ B,VjΩprŸԅAPa ²X5I.ilBƁ\D'NEv~(;7k& *L*m M0E3@y2E36Ùz֥"NHRUA>d`;kjc]v*"L~o>E=mP-X'YÇtGEֆ [ EZSA):;֕I vlL7K VA4WiVv탖J>IRUq5pDC/jf /f7$$YcߛMvRz,|19&=ɥ@H#};"82waR]81bvaާfՑaazN{^dگƻsL$oqjS )|9 `W.֍pDM9=]2Ua2 [!EP% ^Y JO &B*>T5s,Gh*+1ӚwW?_w?__|Oč*-qީEo-Vgpqm(IdFtg`嫯[y$ec 8KgBC0πI?^>k_Y9.b[*Yi;: M:IE(ɟ.ky?aF~iUp""Ox"Bh䲦Mjl!32а6$EMjy+TaTHv{B6Mp -tKpۇ?Np pLZ!: i; }4 "1;R^>̇M\2J;`Y.@m?N5[c-@W)*2@29-|D`ch].xG 0\Hn ܁k` i Mߜn$hrtG\թ~mBx`vpκuoi W+ I .Y\?LxO ŕI`* pQ6EvRc*\j{K ))(S-qL8#m ӬwHB-Ev*}IA/_63֖M'eBQ0T%?^X2[$+#C_yg;a;`ʼA0cWS^C0Ӄ\ |ۥߔv1,s0!6Z@y'Is5PO,rp8N;q&NxH!rgtcw H@êC^ A8t!pIkv.[(,"1 +<=,#XnY=Q on= ]^ /45B'^0W.Za?No_ػ8"20s{}Pg?YGyǏjۻ8R6{#rMV16 gvBo.4O\x&u jNMz!0:>קVMxiV^_QݯIV!ZeJamIoey;s3PǷXoFga쥲 v1j3w,J-ZN1Y[ 3U7@H%:Iy;3u;γzYtiiLӍW9Y|z fAg5nvx\KEz6He q%>Z4AYO%)VeGQ29`S8ys_lH삼z=e\O=#Cw(`V("qi rz;J~g`@ZfZ3RTRP|P_ L7blW跘*|t|z[,^\KG_ 2܇ȹ`_8G$[i t^1Iahީ@)! }.,;Qr kcpA)jdZr A'8&}=ۙ K% ϲW:(#%{Rn&ýMJ|<(Nd/WMThRYYȈs;zdWHEwWh^}=W8 )10U³uq. h_5$As3|D*eyɏ @$Kdt{Ӧ<gCRBP??*f_H=6:+{Yr8(YͤFa^v&VnBRRX8Rg\+A'zxj_rpR ҝe+~[;UyOK;wӪmrH6\p0= oY9eL.O?A5G{3Ea^;cb>'ub/W?2hξ-L# e\F C׸3g,bfupb߾/ F:3^rWEߍL hG ?tުq3܅2U4d!'ȉpt.<-SZŹ7QҘ.Y}kڇ?uUˠ3,v @Ā$>8Hj( zu$XZ@Ud 2,<*_͇uxosPA~<< ̛jތyZkt T>ӀS*,ɺAC[m5j迉o˽xSphrΥw~:h\+&$| -{sJx$֜RTK*? jo7c:ww /ܗg09hTRѥ,9/]4Oؘ8u\L]6bwZ>IDcJW;`RbVݴ(BV.TQק&4^䫠B} ䷍IL9^n=O{52bVi@B3w/; 8Ý8!$Z$39OK:7upuRHX +aJXQa"a}}1=7''v_ḯD0=PEMgjfixՈ=h 5(K`!y&3E&T-$_5IuX #ťI<{~kmGLWhpw"*Яc8fТ|M,i)TL#P{+ye6H ,{=j Qs1[͆T,Y%Hv@ƥn:jۛe)Uo*^XmxmNS!#&݊yB]FWAEo(. -= R8My8*F~'JZG,\tD/Qϫ^2:é*N|}“^nKV񽈧طjҰZ[,*axy`6Mi5]n|rDWl۹|@eЕE/J*@Ma@SJR|r֦Yt'@ bԖ]Up3C"S"GWq-ۑfpK/;t?oFRjִ"\՞eZ:y2 iwۍAhcŁJtT=;CfR}bFiXhR+;NPm_s,Xg,fR1lW<rqj1aA7TqMN]u1hq6֩꣘ѱM+zɓ+%?EXy憨$eh^ 37%{`^w!h'`nepU+i$BK\F8ȐYk^GAلb ס+a[q68@Ǐ~vH̉T:~/1kz^Sy֯pmSJ=T1N:b\f@GFE1bQ+L OM٣Ɛ96՜VGk/|I & f\%{acJW.)/LfefQ`@GvY Sh zBT$RϿ.Y3 'zӷq<5M#85]*Vgs_غIS!b"d/dĜf B7Jwt4<Ɖ Y͊4ݙ3:"!]R (N=c$vGz;xڄFz>C,<;]KFϥUJyLs vg4\"`z{s3OUQi{ܱO`A2(an5$V݆@^_>nÛcBx3IR%Qx`LyɈ 'Կ'f=BZ +KR*\mb D+6*Wk],bMMzPL(%zsGj5cOIv֫X7Ԥ"8V. 1CGp0<ֽ`iN~gILeU3M:;d$ j pN|"A;B z$9g``88gFe2 LIM(7~!8FzIpˎ׸d񹸆km ǯdJ/aL(\ 2ӑp)@d%j2%=Ȼy|Mg[Rcy =6׽, I%r,`j<4tȲ.,(R=XLj\YFz nŎ qkc{ouFE׼M"h%hIv7ҸHlsm黨{ka/V`˙p{3TLd?a q傔ArVSq,Bdp1 {\&gOZTy cSq(B5p; S3UokYv8G( AC-/sb2E&cQ`I/qRH V?"_QY+(A_\`eZDB蓖w2kfCbI:;%Y$UOχ[xZi4E2]$g0 TۛNxNsix7nwRƃi *ZrPQpV`\e}7V=I[0ƺZx dޤ.[#FlO8ռH~;M$; }T(䤏*oD ]N~keIqEȑOէjG2q#xfE ?"|Ȣ6(x H6z]I{zU*x\ƶ9\Gau楋^o/7qnQ[$8;YSO+1C}~в-; TGj61 ;>J(lk9+@. uQs'iȥPD{vk" $e=g,# 9Nq~a1D9Քr$[ҙw KQ5q^YdXGhB3lP2RRǰXj7; FJ }i&-GlrFV˄\(IfR"Se2LӀVunNӪ 5Zƾf-aK;;*3p;U9{߬5jUINۥJdjޝ惹R_ R"hc N8%jHz5[ަ2tχ쥧I 1uB~7:vjS-\B` Z 1 =Ḯr*\?k1WgXP=mtb=bsŸ ~b4W+v%[zdd:(Pm Xg>V\ՙQB %59S,1e΀jQCٹ+#Pw%JN൯~SNDQsw+ (QQ?W9E#WX&XLc)?K< /q?Xf.ׯgYL4DocU:0Kq#@J&fdj"'d=sQ̡N0~V7RKYgy/t ߣP %27kux`0íxyH@)E/21<{Lfh?D1wa9WIK KU5wMdYNwOigCa8(, OJ@R,A\BXG66D 7Qa29ը}GȦ:y*x6ulUhFۭxkV۽Mb`-k&a[F J:mVȖшv І վ{jDՆpBy_,[ sXL u š6܋'bQtV^2jHR%nѡR?lb6W1Ht${i#,JER7y94-XkA(8%Ѱz+3_UE } =J.ƑH 4%Aъk'uzI'3N`D,px.ب~i::u1oSeh@c~C?Vbv{|>Pœ`MmVMg-+|CVxie(Zq%ms=-".|/^{n6QǏU;mW_,Zy-~lkЅpWý g9k \bO5c|3_ WB,%}b`.[񝍜>JR)͢bЪmK,ѐ)}=)E߲vþT.k!Vxk++&C+Wb-K5K"{-kf1cbΆZ`6J\ćϥ% I]5@ϑʨ5/ls-9k }, J 8H73~1 :c3+$7^׍IpRD|! 59_t 8hw:=pTêQ;<8f9ξ\PʀΆ xiqJ_JǙgziY4f]SN{MXOv~ 7ɭ4fa[r] ԉ i9E7n\gɕt!`m̫=bzJW(h7џճU`r;yޡHZ|5Y-uW͐_SҾ}`\Ԯ؉Pʘb*EzLFW)"y_~|U[2  g8-[-b_$vA =23&a~z g&naxhڥƒx.MWYOj)`=bRi }ў!@H4[ ͔cv).#aogxSHz0SKՒiΪ- iL  UO#idUecpZQ\H?U#ۂkpϦ⿠abskYf`WKxJM6mi!E0#7V)k6kI1UaV @@Й &dkLTZ|JSa?ʓ_q1,RB5ZkO5H?zfNg 7ϙnxP`F=xiI# ͡dܱܯ_p<({PJ fS=~F͌(pn•sg6'8u1Ȍˋ7 xoEjXS uj z 5a+D]U}]V]2Wo;jz++ϛ偯 Mk#7/1s _XcMݜϙ)~b7.sޤǟ7{+xcVD7}ˢ5~sboϿ\h:KR jd :oUxl덙I;yo)ꕱlb sMxe.ě޷˱2xxteCtYIǖQ,ϗ}yͽ$GWbVo+_jY #xc}NlAJn4n^.iA.NYQsĝM]Cڟҡר/f]?BUleM' <ձ? \l=\/&Uր/QJ ebr=k22r#K'k-n6CC1^1΀r}]t'WH9Y w JF܇6Cb5v;Cܥf© WU>C]"KRb?[Dn4^V)2=c #KBfI$6RԾEaE>ѝE(ad)Sf+Jyq7Vy,NHyp -\"PMWYSxa` F4$>snLIk~36Ď*HC0ہ =p/9OKv^a:k͜X n"mQP~̭8mri󚫪a3i@kZ&M,'ET8H(6K-K{YB@yZhbN V]+ XUoCq%W14۷cyyEJx~bN %Zuaf $1nx+~TSPZM _Zdzb\M[tG*ǰ1fs^rGj.45\l\'%/?I9_+k#Kl_3&@\? WF@*MZ過7ZXc)yA; U!Ыͳ?J 7kϛ8C\1LEn~_0lxO+ZȎab^8kaq"_)AfRnȷ}N+)`3+2yERQw>6 ;fz8ȝ*/9{%l^?>ptKf}l *bVklK]_;asu5؎T n1 ؅a 47Kر4z'jV/K(>5֙]eݾTzxl?W** JKxQQeh =PHr];S 9k,lrkSw7BnӧȪ=1k^P3S%qZ P/OI"0Gڍ_!= ^ X<`+DwZ{^=X6 zZp=C?K%l|U),YyX{T 0}(fkX/)"8UE}\OO@#<Ct淥fzE(r˷H?HV]!eU+߲PlѭyͿQe~ŭaDNサzFe\*Rj\ od1dYkbC(l)޵$囵OnZj=bzRzh[x5/ĂkDrDPdKDTJMҜL6:xf; ~:ln1*R>L5~RTNaF is]؊'k6Maϓ_UOH f>>^Q6j0 G.vt3uنZڸ00-Ve)[&MyN4V1n(hyH }9ON_k2H Vgp[dVoH vǎ-X{YfLP3RB?V9AWXʜk :Ć?uxl;Z3ez pYzLMU3ƅ!ft$®T ge2&JbXR4h lH7gѬ3>+Um>mV>+dεЀrui=y>~ȝ'c,-|u⎳#L{'W:'L—izOz0ZЪ[KX` Ph++7V'k%UY`zBS3jL8Է>C/zTR)Nxk[P#@LV~9|bIJSx;]\fH{/s<,1qQ| *?(tgd&!ã.Zp>u0 һu vuٰ qLڡ3wR  N9lubNT-oBҎ!doȩd2l<S$r_yducLP>H֨ɁZzЋЭnF#:V\2(Er}j2jpMz@~k6j0Ŝ-FtLUxdO2JC,=@ё4 Mm؄ĸvAM$j!`z7."&qZ,$yҢ$8ޞ(6VӔ lѨ9cIW&&f(8i%Je +dr,: Nuq\[xH 3I cѺ}5.& DתSݙi"=*h俵 40I)5Xȁ (xp!!Wi!| RoR\$%PƲy3o35"/x&GUfv2rbR `l}hzN>|BYڵ_`QTieSg1J :8̶diPWF)pՕ-WeYs/[f}RYz,7ܫ$% K]}ap}ɽ؎#8 &ڦɾb eP+lz=b8"M(]ة,weXH.Ut646GRНg \묺%3ء jg!&:EZxP)Wn1Ϊ?i3Rp֩O6` c{0&Ҫ|B,&5kOl|3Uэ1Y9)>4:6\ ^a1`_ fzS3 cȨ>,Hت@,P5rM߈h&(/%9:CY8dߨͨ裈%\ihR@:&2(JV8QS &xb)u4]Ƅ]\& K 6-k 'թyEoMh_q-T(nr _@.أ(W x]RS[S޳sYsS5]Z )KDً6 ܚb4ţvu1Sr ,*^)&'^Z7Q@cV5x1$Y:KEj7Su<2,FJh-HV<^]ۥ 96('U߲ YI Eԏ8UZ. 8>]y}O~ʘEbR# 5/8Kwm99)2Cà>~nl}GE m 5jLYA`9M/ CYC.$LY6'+?44븴LzqCio^OZ蜤:D&\vFѷkULXq+3%W\u҉2X[anhIB VȜZAKXm'N /hF.uLQT*plYS) \U"KҮ?Glz۟N }7{G+ZuA[I\pjLET%8ָi!%8YzGl ̳h_6CO\Z [>$*-5(k=kuЧ\A#j;%*YZhlN9sv٦bFCBS*#.) 9h|IW,Qд'^T6WRs)*^81 q=5A4D볌ץMe4[!UƻԷśQjv)ѩ *vb3OP_wpa q/iut׶<\Μ=$·!c`FJвRc"&­1BWŲ\pHT|s)|F}"NwHtm!h#|asP);j1TH=3C]s%_TBKރC #W3kuu)˘MqlJe,(H!*"lp탵@s9P' 4%.OR5W 3x1Ͽ8o2k eXHoEIJ$T߫VZ|WXVTRhȚ9(j̻oKD;< LE&;z2[E {ϗvkl>Ι1zxt]Sl;/ް)Yd].<2RM:6{U}Ԅ_<::{͛&]5niiib1j{C] CvR~::AXpXKīp̹u xו\y<..*uRdů:HoEz4,pk-%+Ceښٗ<>D.&pn:nWu Yz6J2[7#S,SFuX4H{v,P9{},Ȣ.TR'YncxG2JogՍ?V:˵i%ݮg)ea}}1eoxd&.eUgw%#b~+3]/m#0Ԏi1zSjA*OXV?1KُVcD?4I=>Bdx~+Empg>7#-Ey2Z +7wL,9]ϚֺWzWluLOgJ/:?!PKqr#Ѵ~)S llWz}]>jql\hU VtYĬeJm-i]'oAs&^MK[ؗ.{BDKXo#lMؗ6`ki"/cT>6-S=e֔و$%edƻz!Zui -'74 [

畕了呀
畕了呀

畕了呀
1901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维吾尔向导奥尔得克的帮助下发现了楼兰古城,从挖掘出上的佉卢文简牍“kroraina”一词推定古城原名楼兰.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张骞通西域后,楼兰成为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孔道.魏晋之时,西域长史驻楼兰城,使之成为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古丝绸之路南、北两道早些时候就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汉朝、匈奴和周围一些游牧民族国家经常为争夺楼兰进行大规模战争.
楼兰被人们称为“一块紧张的世界史的纪念碑”.曾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在公元3世纪后迅速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直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还保持着她“谢幕”时的姿态,令人恍忽觉得历史就发生在昨天,这一切至今还是个没有真正揭开的谜底.到了唐代,“楼兰”就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诗句.
楼兰王国的历史还远不是一个楼兰古城所能揭开的.根据孔雀河故道下游太阳墓地和小河 5号墓地出土的干尸,考古专家向人们揭示了楼兰的历史:上溯4000年左右的一段时期,楼兰地区生活着一支以游牧为生的金发碧眼的原始欧洲人种,他们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走了.
其后的2000多年,楼兰找不到一丝痕迹,史书中也没有半点墨迹.汉一晋时期,楼兰地区出现了蒙古人.这时的楼兰演绎出农业文明,并以其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位置,传递着东西方文明.而在晋代之后的1500年,楼兰再次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100年前,人们才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缘,偶然看见了楼兰残破的城墙和佛塔.
有的学者认为:斯文·赫定发现的这个楼兰古城既不是早期楼兰王国的都城,更不是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后的国都(扌于)泥城,因为楼兰古城碳 14测定的年代不早于东汉.斯坦因在黄文弼发现的土垠遗址西南不远处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城(编号LE城),新疆考古研究所称其“方城”,位于罗布泊北岸之西,铁板河末流的河网地带,“方城”距离楼兰古城24公里,北京大学林梅村教授认为这是早期的楼兰都城.
当时的楼兰王国还是罗布泊附近一个半耕半牧的弱小国家,丝绸之路开通后,楼兰成为中西交通的枢纽.由于楼兰王安归与匈奴勾结,不断地在丝绸之路上劫杀汉使,汉朝大将军霍光便派傅介子前往西域刺杀安归.傅介子带着刺客来到楼兰,假称要赏赐安归金币.安归大喜,应邀与傅介子一起饮酒,傅介子有意灌醉安归,将其扶到屏风后,命两名刺客杀了安归.左右王公贵族见状纷纷逃散.傅介子立即召告楼兰国民:“安归王对汉朝犯下了死罪,天子派我来杀掉他,现在汉朝的部队已赶到,改立在长安纳为人质的安归的弟弟尉屠焉为新国王.”傅介子斩下安归的首级,派快马送回长安,悬于长安未央宫北门下示众.
平定楼兰之乱后,汉昭帝即诏立尉屠焉为新王,并改楼兰国名为鄯善,授予国印,赐宫女为妻及大批车马和辎重.行别时尉屠焉对汉昭帝说:“我长期在长安居住,现在回去当国王,孤身一人,恐难服众.而且前王子尚在,回去后恐被其仇杀.楼兰国中有伊循城,那是一块富饶美丽的绿洲,天子可派一名将领率部队到那里屯田积谷,也使臣有所依靠.”
于是汉朝即派一名司马,带兵40人随尉屠焉一起回西域.尉屠焉继位后,于公元前77年将国都从罗布泊北岸的楼兰故都(方城)迁到(扌于)泥城(今若羌县城),汉朝在(扌于)泥城以东的伊循城(36团米兰遗址)也设立了伊循都尉.此后楼兰故都没有再发展,估计只有原王室贵族仍居住在这里,从2003年楼兰贵族墓的发掘,也说明了这一点.
东汉时期,班超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任西域都护,派手下索励率酒泉、敦煌兵千人到罗布泊屯田造房,并召集鄯善、焉耆、龟兹等国士兵各一千人在孔雀河下游拦河筑坝,引水开荒,积粟百万.由于孔雀河被拦,导至下游楼兰故都水源断绝而废弃.屯田士卒在罗布泊西岸起“白屋”,建新城,逐渐形成了今天可看见的有“三间房”的楼兰古城,并将此发展成为西域长史府治所.
2003年3月19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楼兰考古队在对楼兰被盗墓葬进行清理时,发现了墓室中的壁画.这座墓葬距LE方城约4公里,距离楼兰古城24公里.墓室规模较大,前后室均绘壁画,前室东壁所绘身着华丽服装的男女人物形像,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显示.专家否定了这是楼兰“王陵”的说法,推测其为3世纪前后“城内一个贵族家族的合葬墓.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说法三: 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经过楼兰的丝绸之路沙漠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打败.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参考资料:
http://kroraina.blogchina.com/2528612.html
楼兰古城遗址
位于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南部,罗布泊西北岸,距库尔勒市340公里.楼兰古城形成于两汉,是汉代通西域南路必经之地,在东西文化交流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后被沙漠埋没,有“沙漠中的庞贝”之称.楼兰古城遗址有4条干涸的河床,遗址坐落在第四条大河床的两条分叉之间.周围是高低不平的雅丹地形,城墙遗址混杂于风蚀台地中.城周方形:316米,总面积10.82万平方米.城内以古水道为轴线分为两区,一为东北区,残存遗迹较少,主要有佛塔及其附近建筑;一为西南区,有三间房遗址及一些小院落.佛塔残高10.4米,塔身用土坯、糯米浆、柳条砌筑,是全城最高大的建筑物.城西南住房已塌,墙壁大多用两排红柳、中间夹泥,以苇绳扎固外面抹泥筑成,屋顶亦用类似材料修筑.城中自西北向东南穿越而过的古水道,是研究古楼兰城内水源的重要材料,城北约四五公里处有一座古塔,已风蚀.城周围还有一些佛寺、烽燧等遗址、遗迹和古墓.出土有汉五株钱、贵霜王国的钱币、唐代钱币、汉文和怯卢文残简,丝毛织品残件,漆、木、玉、铜器、料珠、金银戒指、耳环及玻璃器皿碎片等文物,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我国边疆与内地的历史联系等均有价值.
俯瞰楼兰古城,城中东北角有一座烽燧,虽然经过历代不同时期的补修,但依然从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汉代建筑的风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间房”遗址.这座100的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在一块高台上,三间房正中的一间要比东西两间显得宽大,本世纪初,斯文.赫定曾在东面一间房内发掘出大量的文书木简.从三间房西厢房残存的大木框架推测,这里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 继续向西,是一处大宅院.院内,南北各有三间横行排列的房屋.在古城中,这座院落的建筑也是比较排场的.相形之下,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数是单间矮小、散杂而破败不堪.如果根据出土文书推测三间房毗邻的框架结构房屋是楼兰城的官署遗迹.
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她身边有烟波浩淼的罗布泊,她门前环绕着清澈的河流,人们在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人们在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辉煌的楼兰古城就这样永远的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
稀世国宝楼兰彩棺隐身何处?

“死亡之海”腹地发现稀世彩棺
今年是楼兰古城遗址发现100周年,神秘的“东方庞贝”再次引起人们关注.早在1999年冬,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一个名叫“楼兰学会”的民间团体,就以极大的热情想借此机会宣传楼兰,并组织了一次考察楼兰的活动.
为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免遭人为破坏,新疆自治区政府曾于1996年5月,专门发布了禁止到楼兰古城探险旅游的禁令,强调楼兰、尼雅等是还没有开放的国家重要文物遗址,一定要归口管理,严格把关,不允许未经文物主管部门批准者擅自进入.
由于上述“背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不得不严格控制参加人员,并制定了不准破坏、带走文物等考察纪律.经过大量准备工作后,一支由51名研究历史、考古、社会学的专家、学者和部分游客(其中包括一名日本人)组成的考察队,于今年3月25日下午,乘坐十几辆越野车,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府所在地库尔勒市出发,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3月26日晚,张体先等7人回到宿营地后,集体向考察队领导汇报了发现彩棺的经过.据学者们判断,此彩棺极可能是汉晋时期西域36国中一个山国国王的墓葬.况且前两年考古学家在营盘遗址上,还发掘过一些颇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墓,所以考察队领导对此棺十分重视.27日上午10时,考察队一行出发去龙城前,有关领导特意告知张体先,要派一辆车去营盘寻找那具彩棺.令人遗憾的是,当时一名炊事员受了伤,等张体先为他包扎好伤口走出宿营地时,才发现寻找彩棺的车已走了.当晚在龙城宿营时,一位参加找彩棺的队员告诉张体先,因为他没亲自去,再加上沙漠里地貌极为相似,结果领导派出的那辆车,在营盘遗址周围转了很多圈,也没找到那具彩棺.
一在许多人的概念中,面积10多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淖尔荒漠,历史上名噪一时的楼兰城,只是在19世纪末叶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宣称自己在这里发现了“真正的”罗布淖尔湖,斯文·赫定在20世纪帷幕初揭之际向世界刊布他在沙漠中找到了消失近两千年的古楼兰城,才引起了世界的注意:此前,不过是一片被中国人民遗忘了的角落.
这实在是一个历史的误会.
清乾隆时期(18世纪中)绘制完成的“嘉峪关到安吉延等处道理图”就清楚标示着“鲁普脑儿”(罗布淖尔);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及其后任魏光涛在1890年前后也曾命部属探察、绘制了“敦煌县到罗布淖尔南境之图”.现藏故宫档案馆的此图,不仅标明了自玉门关通往罗布泊的路线,而且在罗布泊西岸标示了一座古城址.而楼兰城,就在罗布泊的西岸.清朝的统治者们,既没有及时向社会刊布这些资料,也没有组织对古城的考察、分析.这使斯文·赫定有机会戴上了发现楼兰古城的金色桂冠.
现在假定虽有几说,尚无定谳”.主要原因在于记录缺略,且难免舛错;而历史学者面壁为文,少有实际考察资料,于是就难能深入.

1901年3月4日到10日,斯文·赫定雇佣农民在楼兰城中13处遗址内随意发掘,取得了大量汉五铢钱、精美的汉、晋时期丝织物、玻璃器、兵器、铜铁工具、铜镜、装饰品、料珠,陀罗风格的木雕艺术品.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汉晋木简、纸质文书即达270多件;随斯文·赫定而至的斯坦因在楼兰古城又发掘了大量文物,仅汉文文书就达349件,不少文书均有纪年,最晚的纪年为晋建武十四年(330),其他还有不少卢文,一件栗特文.日本桔瑞超在这里获得了汉文文书44件,其中最著名的当推国内外史学界十分熟悉的西域长史李柏写给焉耆王的信稿.如此丰富的文物资料,极大地推动了楼兰史的研究.
但他们在楼兰的发掘,却只是对珍贵文物的搜掠,是挖宝,而不是考古.桔瑞超携归日本现藏龙谷大学的李柏文书的出土地,因为当时没有记录,乃至成了一件公案,学术界为之探讨达数十年,才根据遗址照片肯定确是发现在楼兰城中.我们 1980年在楼兰城郊发掘一处汉代墓地,不少墓葬是当年斯坦因已经发掘过的.但他们却只掏了墓室的中部,斯坦因取走、也刊布了从墓室中部取得的部分精美丝毛织物,但只是在我们第二次发掘后,才得可能对墓葬、墓室遗存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笔者1997年曾得机会在汉城韩国中央博物馆库房中目验桔瑞超当年取之于罗布荒原的草编织物,精美绝伦.但具体地点却因不见记录而永远无法知晓,进一步追寻遗存的线索自然不可能得到,更不必谈什么验证.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搜掠的指导思想下,只求取得文物、珍宝,必导致对考古遗存的破坏,从而制约和影响学术研究.
从地质时代第四纪起,罗布淖尔地区已经是一个干旱的内陆.但在不少地点,考古工作者还是采集到了五六千年以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矛、石箭头、细小石叶、石核等,说明今天看去不毛的荒漠当年仍是可以进行狩猎,从事采集的天地;经过碳十四测年,结合出土文物进行分析,绝对年代在去今4000年前的古墓沟居民,当时种植小麦、饲养牛、羊,日常用品是胡杨木、兽角、草编类制器;规模稍大的男子墓葬,墓穴周围有七圈圆形列木,更外面还有放射状展开的木桩.统计一下,一座墓葬要使用大小木材600多棵.当时的人们当然意识不到,对身傍林木如此大规模的破坏,实际正在制造着毁灭自身生存的基础
据史料:古楼兰王国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在历史上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与敦煌接邻.
《史记》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还说,楼兰等地盛产美玉,多芦苇、怪柳、甘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囊驼.其实,《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没有去过楼兰,而是根据同时代的大使节张骞的报告记述的.张骞一生三次出使西域,历尽千辛万苦,熟悉西域的各种情况.说明当时楼兰地处丝绸之路要道,加上水土肥美,曾经强盛一时.
《汉书·西域传》又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
正因为楼兰的地理位置重要,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为了争夺西域疆土,进行了长达七八十年的战争.楼兰国一时左右摇摆,曾一度斩杀汉使臣.直到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刺杀了楼兰国王,另立其弟为王,迁都后,改名为鄯善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诗就是对那时将士征战西域情景的描述.此后,楼兰一直都是汉朝的西域重镇,与汉朝关系密切,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也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过重要作用.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一直成为近代学者经常探索和争论的一个难解之谜.
楼兰的发现
1900年3月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的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发现他们带来的水泄漏了很多.于是去寻找水源,回来时又发现携带的铁锹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维吾尔族助手阿尔德克回去寻找.这位助手回来的时候,不仅带回了铁锹,而且还拣回了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非常激动,他知道这一定是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第二年3月,他重新回到这里进行挖掘,发现了大批文物,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竹简和毛笔等.赫定回国后,把文物交给德国的希姆莱鉴定.经鉴定,这座古城就是令世界震惊的楼兰古城.随后,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随之而来.1979年,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辉煌的楼兰古国终于面世.
破解楼兰消失之迷
关于楼兰消失的原因,近年来多有争论.为了破解这个千古之谜,国家从70年代开始组织科考队伍陆续进行了考察.据近年考古资料记载:1979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大批珍贵文物,还出土了一具已有3800多年的古代女尸,立即在国内外引起轰动,这具女尸出土于楼兰遗罚侵泄壳俺鐾恋氖贝钤纭⒈4娼虾玫呐?988年10月2日,中国和日本组织了一支联合探险队,到达沙漠之中的楼兰遗址,目的是解开这个在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消失了的神秘古国之谜.探险队从敦煌启程,进入沙漠,在沙漠中发现了佛塔和房舍的残迹.遭受风沙侵蚀的佛塔、房舍、墙壁和日常用具等.在此,探险队对楼兰消失之谜获得了一些初步的线索.楼兰总共有12个村,几万人左右,在部落首领领导下,平安快乐地生活着.可是就在1000多年前发生了一次瘟疫,许多楼兰人在病魔中失去了生命,一部分幸免于难的人就向南面的夏康利迁移到米兰.从此以后楼兰国便消失了.这仅是实际的考察,真正的楼兰消失之因,仍是众说纷纭.
一个说法是战争,认为楼兰是为仃零所灭,或者是被北方的匈奴游牧民族所灭.但疑点是战争只能毁灭一城一池,不太可能灭亡整个国家.
第二个说法是瘟疫,认为当时曾在国家里发生过一场大瘟疫.附近曾发现过一些群葬坑,里面男女老少尸体像垒砖那样层层叠叠.
第三种观点是气候恶化论,是目前较占上风的论点,认为是自然变化造成国家大迁移.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3800年历史)在解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肺部沉积有大量沙土.说明当时气候已经开始恶化了.2000年10-11月,北京电视台组织了大型电视科考系列报道活动“百年发现世纪穿越————人与水的记忆”,得出的结论就是支持这一观点.北京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还在楼兰古城遗址举行了大型直播节目“楼兰论坛”.整个科考活动从喀什开始,分为南北两线.北线全程沿塔里木河向东行进,途经巴楚、阿克苏、拜城、库车、轮台、库尔勒、营盘抵达楼兰.南线则从沙漠边远的县城麦盖提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经玛扎塔格山,过丹丹乌里克、喀拉敦、圆沙古城、大河沿,经英苏穿越罗布荒原到达楼兰.这次考察的目的,首先是对楼兰发现100周年的纪念,同时也是探索人和水的命运.他们认为,在塔克拉玛干地区,人和水的关系实在最敏感、最突出、最脆弱的问题,实际也是人和环境的关系,而这也正是新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科考队进入到了广阔平坦的罗布泊湖盆,在夕阳的金色余辉中,极目四望,除了远处的地平线,就是天边散落的一些雅丹地貌似真似幻的景象.许多人为之动容:高大的佛塔和“三间房”苍凉而悲壮,千年前的木桩在晚霞中好似要燃烧起来,陶罐的碎片撒了满地,粗大的胡杨树枝像干枯的绳子一样卷曲,轻轻一碰就会碎掉.一度歌舞升平的繁华古城,如今却成了安静的废都.人们不能不思索它由盛到衰,走到自己末日的历程.当然,人们在罗布泊最大的感慨还是所谓“沧海桑田”的变迁,可能并不需要预想中那么长的时间.比如有一种说法认为,楼兰人为大兴土木以及其奇特墓葬形式“太阳墓”砍伐了大量树木,最终带来了生态恶化.“太阳墓”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的是一层套一层的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原木.木桩由内而外,粗细有序.圈外又有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整个外形酷似一个太阳,据今年年初的资料,在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成材原木达一万多根,数量之多,令人咋舌.值得一提的是,用发掘于楼兰的卢文字书写的律法中,有这样的律条:“凡砍伐一棵活树者罚马一匹,伐小树者罚牛一头,砍倒树苗者罚羊两头”.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要生存下去必须保护生态环境.但楼兰最终还是湮没于风沙之中了.根据历史记载,楼兰国曾有几千人在一个叫善密的人带领下迁到义乌(今哈密一带),另一部分人迁到了和田的罗普(罗布泊的转音),另一部分人坚持生活在罗布泊内,一直到清朝末年.据说, 50年前在塔里木河还可以划船,还能打上1米多长的鱼.中上游的引水灌溉和水库的修建使塔里木河不再注入罗布泊,1972年,罗布泊蒸发完了最后一滴水,成为一片死亡之海.因为水的消失,一个湖的废弃乃至一个城市的废弃,这样的故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并不鲜见.他们认为楼兰就是其中典型的例证.
但现在更新的说法认为,政治和社会巨变是楼兰废弃的导因.著名考古专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孟凡人认为,楼兰的消亡是一个从废弃到彻底荒废的过程.公元376年左右前凉退出楼兰后,鄯善由于内部和苏毗人入侵等原因正处于衰落时期,故无力进驻并振兴楼兰城,遂导致楼兰城在政治上彻底失去作用.同时,因为自敦煌进入西域的古道有了很大的发展,开拓了交通更为方便的大海道,楼兰作为交通枢纽的地位也失去了.这样又使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各种商业陷于停顿,楼兰城失去了赖以繁荣的基础.西域长史机构撤走,大批屯田者和汉族居民离去使人口锐减,农业生产基本停顿,从而动摇了楼兰城的生存基础.由于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也没有政府机构组织大兴水利,疏导河道,平整耕地,完全丧失了与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作顽强斗争的手段,致使风沙逐渐内侵,雅丹地貌逐渐发育,耕地面积和植被不断缩水,河流和渠道被风沙淤塞、改道、蒸发渗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如此年复一年恶性循环,楼兰地区逐渐失去了人类聚居生活的条件.
也许上述四者都不无道理,至少兼而有之.也许最新的说法更全面、更符合实际些.
复活楼兰的梦想
据“天山网”2003年1月12日报道:在新疆自治区人代会上,若羌县委提出提案,将若羌县改名为楼兰县.早在2002年11月, 中科院院士张新时、中科院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承训等16名专家也曾提出设立楼兰市的设想,新的楼兰市包括若羌、且末两县.专家们在考察中还发现,随着塔里木河生态治理工程的启动,干涸近30年的塔里木河终端湖—台特玛湖又当起了水波,旅游事业也呈现出了勃勃生机.鉴于此种考虑,他们认为设立楼兰县有助于加快当地经济发展.
回答:2007-01-05 08:33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谢您,辛苦了!
祝您开心每一天!
共0条评论...其他回答 共1条回答评论 ┆ 举报
齐王睿
[大师] 楼兰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代小国,距今约1600年前楼兰国消失,只留下处古城遗迹.楼兰古城位于东径89°22′22〃,北纬40°29′55〃,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处. 遗迹现状
楼兰古城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接近正方形,边长约330米,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群中.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尔荒漠,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旅游
楼兰古城遗址西北距库尔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县城330公里.
楼兰文明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消声匿迹.关于其原因,一般有水源改道和外敌入侵两种说法.
楼兰古城的发现
1900年,楼兰古城被重新发现.有说法是新疆农民所发现,也有说法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所发现.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

全部展开

楼兰古城的发现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开始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年,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谜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历史上的楼兰国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楼兰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楼兰:俗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3800年,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是一个多大的时间跨度?在中原的3800年,还是夏朝的统治时期。文中的楼兰姑娘就生活在那个时代,不管当时是一个怎样的生存条件楼兰姑娘的美,跨越时空还是留给了生活在3800年后的我们,那没有去过古墓沟的人,要找到它绝非易事。这里实际上是一片正在发育中的雅丹地貌,类似的沟壑一条又一条,似连又若离,我们也是几经周折,才在这片沟群中找到古墓沟。古墓沟距孔雀河不过数里之遥,墓地选择在台地上,也有防洪之虞,看来当时人们就很看风水"。初见墓地,就给人震撼之感。偌大的墓地上,仿佛落下了无数光芒四射的"太阳",每一个"太阳",就是一个墓。此情此景,使我不禁浮想联翩:当年后羿射日,射下的9个太阳,是否就落在了这里?每个墓地,都有一个"核",这个"核"是由紧密的一圈圈胡杨木桩构成的。我数了一数,每个墓地的胡杨木圈都是7层,"7"的数字,一定在当时有什么含意,也许与佛塔多为7层寓意是一样的吧?墓地之外围,又有一批鳞次栉比、埋葬甚浅的小墓,正是这些小墓地,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第一具女干尸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赶忙上前照相,留下永远的纪念。我却在一旁沉入了思考。 我曾见过斯文·赫定当年给楼兰女尸拍下的照片,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想不到我也会亲眼目睹楼兰女尸的真实形象,给我的感觉更是十分强烈。楼兰姑娘的确十分美。她们脸庞不大,下颏尖圆,双眼大大,似乎还能令我们感觉到那双明亮眼睛中透出的清澈喜人的目光。长长的眼睫毛,历历可数。高高的鼻梁有力地增强了整个脸庞的造型美。浓密的黄褐色自然卷曲的长发,很有风致地散披肩后,头顶则卷压在尖尖的毡帽中。黑褐色的毡帽缘边饰有耀眼的红色绒线,色彩协调、美观,帽顶左右还缀有几支彩色斑斓的翎羽。颈部,围有一条绒绒的皮裘,既保暖,又漂亮。赤裸的身躯紧裹在一件毛线毯中。出露的双脚穿着一双几经补破缀新的短腰皮靴。整体形象是一个迷人的标致女孩。 据后来新疆文物考古所所长王炳华研究员告诉我,他们曾以古墓沟墓地出土的木材、毛布、羊皮等为材料,先后请国内多家权威研究机构总共做了10组碳14测定,除两组差别较大外,其余都在3800年上下。基本上可以认为古墓沟墓的入葬年代在距今3800年左右。关于那两组差别较大的测定,还曾经有过一段故事。那一年,新疆考古所将楼兰女尸送往上海展览,急不可待的新闻记者捷足先登赶到机场迎接,考古所负责护送的同志不小心说出了误测的女尸年龄,第二天的上海《解放日报》抢先发表了楼兰女尸有6000年尸龄的报道。6000年的尸龄,远超过了埃及法老5000年木乃伊的记录,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好在后来大量的检测结果出来,才弥补纠正了这一错误。 楼兰女尸虽然只有3800年尸龄,但是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保存,而且保存十分完好,也是足以创造世界记录的。在出土的女尸身上,我们发现了干瘪的臭虫,在她那修长的金发内还找到了死去的虱子。虱子、臭虫是"趋温性"寄生昆虫,居然未因人体死亡冷却而离去,抑或它们对美丽的楼兰姑娘也有一番深深的恋情?这也许是值得昆虫学家进一步研究的新课题。美丽的楼兰姑娘生活其实是十分困苦的,从勉强裹体的织造十分粗陋的毛皮,脚上穿的千缝百补的皮鞋可以看出,当时的物质是很不丰富的。从已发掘出的干尸或人骨标本看,当时人们死亡时年龄都很低,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她们过早耗尽了精力,走向了生命的终点楼兰姑娘来自何方?在见到古墓沟的女尸后,从她们高隆的鼻梁、黄褐的卷发、尖顶的毡帽,我猛觉得,她们与今日的塔吉克族十分相似。考古学家们告诉我,我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她们与塔吉克民族确有某种亲缘关系。 在古罗布人的墓葬中,在包裹尸体的毛毯上,凡相当颈下的部位,都置放有一个小囊,囊内收藏有一些细碎的胡麻细枝。这种葬俗,据瑞典学者贝格曼研究,与印度跋希人相似。跋希人在宗教祭礼中用一种植物来产生所谓"浩玛"或"所玛",以使灵魂能安然升天。古罗布人所用的胡麻碎枝,大约也是起这种功用的。跋希人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而新疆的塔吉克人也是古伊兰人的一支。这种习俗的一致,也可能是他们民族渊源的一种反映。当然,邻近地区间因文化思想的交流而表现出在某些习俗上的一致,也是可能的。新疆考古学者也曾经对楼兰城郊墓葬中发掘出土的6个颅骨进行过人种学测定,其中5个属欧洲人种,1个属蒙古人种。5个欧洲人种头骨中4个形态比较一致,与地中海东支的印度--阿富汗类型接近,另 1个则介乎地中海和帕米尔--费尔干类型之间,但在许多特征上仍可能是地中海人种的变异。属蒙古人种的头骨,略接近南西伯利亚类型。由此,也许可以推测,古罗布人的种族组成,以欧洲人种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占相当优势。这一特点,与帕米尔塞克类型居民相似,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密切的种族系统学关系。而个别蒙古人头骨的存在,又说明古罗布人的人类学成分不是单纯的欧洲人种民族。罗布洼地,连同塔里木盆地,在地质时期都曾经是古地中海的组成部分,而在与地中海断绝自然的联系后,在历史时期,在人类学上又表现了惊人的相似。这一事实说明,环境与社会,是具有继承性的。
有专家们指出,孔雀河与车尔臣河汇入塔里木河,经库鲁克河流入罗布泊。罗布泊是古楼兰的生命之源,罗布泊的迁移,使楼兰水源枯竭,植物死亡,导致了气候恶劣,楼兰人继续留在这里只能坐以待毙,于是他们只好弃城别走,楼兰古城也就在历史上消失。
许多学者也认为,古楼兰的衰亡是与社会人文因素紧密相连的,我国古书记载楼兰古国的最后存在时间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正是我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相互战争。而楼兰正是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掠夺性的洗劫使楼兰的植被和交通商贸地位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沙漠边缘的古国,丧失了这两个基本要素,也不可能存在下去。于是,它就变成了今天满目黄沙、一片苍茫的景象。
但楼兰被遗弃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专家学者们还在探索……
消失真正原因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
最近,中科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科学考察。考察队认为:据初步推断,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万年前的快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这样的一个解释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则认为,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很复杂。这里面既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地域性的问题,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还有人为方面的因素。
一、全球气候旱化是大背景
大约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即由末次冰期的干冷环境演变成冰期后时期的湿润环境,借此契机,人类文化也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而一万年之后,地质环境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距今约10000年至8000年为升温期,距今约8000年至3000年为高温期(气候适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为降温期。这三大环境格局变化为地质、生物、化学与物理的古环境研究所证实,只是在三阶段划分的时间上,由于方法、地点或研究对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这种环境气候的变化规划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与方式。
以楼兰为例,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涉足这里,青铜器时代这里人口盛,这时恰值高温期,罗布泊湖面广阔,环境适宜。但此后进入降温区后,水土环境变差,河水减少,湖泊缩减,沙漠扩大。在距今约2000年左右旱化加剧,这表现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冰进发生,黄土堆积,湖沼消亡,海退发生。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的消亡。
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国北方,甚至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只是由于楼兰处在干旱内陆,这里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显著罢了。
二、青藏高原隆起是地域因素
除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的原因。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罗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
当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时,整个东亚西部都开始出现了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在这期间,罗布泊开始从南向北推移。在距今7万年左右的时候,湖面急剧下降到最后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统一的古罗布泊分解成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北面较大的罗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还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据说从近来的遥感资料判断,孔雀河上游曾发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件。这次滑坡整个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致使罗布泊的来水被断。现在的问题是还不知道这次滑坡的具体时间,它是否发生在罗布泊干涸之前还有待于研究。
三、人类过度开发加速罗布泊消亡
人类活动对罗布泊干涸的影响,在晚近期可以说越来越大。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这里曾有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他们砍伐掉许多树木和芦苇,这无疑会对环境产生负作用。
在这期间,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5号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树桩”说明,楼兰人当时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机,只好祈求生殖崇拜来保佑其子孙繁衍下去。但他们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树木,使当地已经恶化的环境雪上加霜。
罗布泊的最终干涸,则与我们解放后在塔里木河上游的过度开发有关。当年我们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后,致使塔里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游出现断流。这一点从近年来的黄河断流就可以得到印证。罗布泊也由于没有来水补给,便开始迅速萎缩,终至最后消亡。
四、楼兰古城消失成为“旷世之憾”
提起楼兰古城,人们都会想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因为他在1901年首次对外宣布楼兰古城的存在。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沙漠中考察,他雇佣的驴工兼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因丢失工具,在寻找的途中,偶然在罗布泊西北岸发现一片古代遗址,斯文·赫定听说后,马上随艾尔迪克来到了遗迹处,发现这片古代遗迹地面上,散布着美丽的木雕、织物、钱币。
因缺乏饮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经过一年的准备,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专程来到这片遗迹,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发掘工作。经过整理分析,赫定根据出土文书中有楼兰字样,遂将此遗迹定为楼兰,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了世界,为斯文·赫定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随后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着赫定的路线图找到楼兰遗址的,他们的发掘工作更彻底和细致,但同时也是破坏和掠夺性的。这些工作成了以后楼兰探险的重要地理依据。
尽管从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难以辨认楼兰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学家从大量资料和考察中发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废弃了1500年的楼兰城曾经辉煌一时。据专家分析,楼兰遗迹已经有了1800年的历史,经历了风沙洗劫后,仅存残缺的胡杨木架和少量的芦苇墙。从房子的大小和建筑材料看,当时普通百姓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但遗迹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细的木制品和古钱币又提醒人们,楼兰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专家认为,楼兰城中已有了贫富分化,这些木制品同时又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木工精湛的手艺和楼兰经济的繁荣。专家发现,像这样的民宅,留存下来的还有几十间,并集中在城西组成了居住区,而在城东又分别有行政和军事区,城市功能齐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规划和发展意识显而易见。

收起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

全部展开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