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人勤学苦读的典故你还知道多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9 06:27:33
有关古人勤学苦读的典故你还知道多少
x[n+IvZ'Xׅ;o {]RQ%Β(R&N%XvvdfDܸùވӟHr?< ‰"`s>_~SL~oo_/n[wHfv]#X2S '`u#^~~˧"% c*%Q@N79W[# ITPjk19Po`Kpp7>*1 #{Dlb;dF00e':Fwe1+X8Nϰ0@mD \ A|X` AtJ ?aoz !*g(xz,UJ o`Ws}gdq )+64=cq0jo-L1;(یh{*R/0q@{q"_hبӏZ=S(.>VBoDQ #}̐M]6x*7le58/Á* /] Q:4MC=.+Hժ-"~>h܉J^O0D0?se ao6N/ltwD_ F:p'݂`:_db$OĪ]B&j]A1Ѻ&Bt~U˼pW{G<xDx39*!'EBAm%CvS,rZ =O3+=9W'803O^kFkа'*ƣ B`+t-![G"(]|Hfcw9ҫ+T&"9Ȱ-O"߂h2e "bŷ`]LTO#) JN]|7iA.nb؀%.B[h RUU*rC u=_8;@d>hǮD蠾+258`B hT濛!͍XT2\ KG(RxWMZi5 qDZp&K) P[t|џ;E.\nJ>=ר!DiFxYyWӐ<$1PCOxB!']*Oqt*NFOd:#[[ U1d_n,ϧL`Wh%&#K T<݉CY1P3[@ >.CԹ%ŒS2r%1KЂ OԶ:HzG6Ey wd6 ^2z@e0:ḫ58 `i$D$'6])8Ff H^0D>R"]LkSo-)z6pen&MRMwBw}ѼZ˝{U $0 * SZX.ٰ9!q!?<@p?WtTfw>BfsVIUؔX,]c " Cn79XUbrr-yZH3U^6dc~Lc_ۆHX; XKl|| |̤lai ;ϩ:\X\CAQ d(x[/@GSu>Įnbjss$#5 XI̼|Bt0jIQE^b3C2dC&@\ŭʮ`_Z+w-.}7U;LxE5؀ lIoWi:"ݭ?W;3afb}If- rV RM1a`T`S6;dv *s9DZ=XLFs=c 9Tx| >`2a5e51}AčA3uŌA6sS,F˵(Li8fnw 4<͈!}zM3n͡aqi[Vk]͐a<.lop; GkaW(GSt\ΰ*k÷li1z>f+cUSw!0÷^[o 2dK' f KU~8ƤfP *c;ǬP>KY3aQDt 2h(>? =kvIy ݳm%(/ c!}\(۾tuJWmr_yBY(P DԸmF4`x&Λ]YfԧIڨBŶXꞖ*MM{^e:|u*]y@iL^AyGnh*2պB[.%<3$-=~ S;&߄^wvK#` _M13-/LWSLO2|3Ԩ%j Ds[fo | qpGLeck_J>)5fPd֜4pbS˂^z|夹1_g XplzdM]Lqsi̘Y,Nk7"BgU-TŌ mD lB'`K6ŘuO_YT6~!b59j;Q(;gfol +Ô`D~:ض¬3 [%D_V$ʟ19S7 G41? =F*L{8auhCtfzq11Iczڑøi\ cq#w &'u`rL6kliԷk.`i"nWLJEPlEn{VJb[1NK'3aX~R(Y;QFZ,0ct`wMXYeMD;&\-aF;IJqBTr&!L)D䖂U7R|V=!MO& әN5քkic:B)04JB)>iq}7lw# 2wKaQ߮-n.'u2W8~Y؄3Y:6"&75~W/!lrj2-لsᮥcP*fr\%2 4R0CeMC FݝlM3-tK{),*<ˋ`jի!- 1t(93q>g1-~ݣĦS0_%x^`q`Y]/Yf``n$Ƚq80Honm P8bƟѐ3C< v RK᪓zQhDӸgqlAap}?}We[\NjP) %E!)Pgb6sDQ|;b/zbg3̄ k89vOď9v/3ClƗ,ZOQ1sTJl/)ơ. NxRhDfj.0ͱY]d˜d_f±G.d uZfȣۻRq/ 3L kM`?s-Z *s iN~^+R n0=^hw{ƫX~fN I@Z˩1K \CU35WCMSɳY=iW7?^'^u??å0|pea|~aceݦ7߬nQznvUSP fvFp+Kvt/Z#36{G/PfQֈ1 LIf_x`w!|x 0s֕L8"QgzE9f1BB#$B c;z o:Y$іl'Жq/hg_ݚݗ?Ci}}+tq@T%ASL՟xl;QPr֔;[I06MvG&ON:Pf6 2QͪCDsr<A5ꤿ]Kb'WwOsCqt=/5m/lQMt I z@:0u8 ;@0F 28)]}Ӻru\$?4jn]=nD.t&;$~AZu[^d;.&y%JTY #CfvOM@  hZEF-Z(~x-Bv2j:F7N75 RS9n1كZ^ -omj^eӔOK7J<lf>y9#F(gՊ:ٔa1z0R܁ý)u 55^EMKQ ecT8HR6賄ֱA&{&4{kR9fؤ*$j2yjj+r.?l%slt?s)J \z}з./{"]={b??l/](?V#ye>_es³?}]2['㭅XcV 5w9!퉽/-&Xa1mN)oqpX%@:t{,whrh㢺BxIgSv=3 ٴ+~!?f: U}7 JX37gs/NxYf[Z{XAV?_G2 &&7UΠ+r^ ob`.xb7p8VhgT{t_#o`۱%SBRZT[Tf_7jޣn7uc(Eq;uO5<MA/L,A+yR+*zqGYΈtV6y`6-ctX}_.ZvpTo7*^(>)QER !A=AZ1jes(onQ_]xlyg FrvErAN<}<"~)#GH~G'`)x饨p}J/ݯ8z:hjq-7=[a<S`F6' ؈lt\%jxCa0:O/"ٳOpN7!MQWNնuA# CDo)Dp{}t(~w5hDLm

有关古人勤学苦读的典故你还知道多少
有关古人勤学苦读的典故你还知道多少

有关古人勤学苦读的典故你还知道多少
“凿壁借光”这一成语也出自古代一个令人敬佩的勤学故事.《西京杂记》说:“匡横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这说的是西汉经学家匡衡在少年时候勤奋好学,但因家中贫困,无钱买蜡烛,见邻居家有烛光,就在自家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借光苦读.书中还记述说: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到青年时候,匡衡志愿到有许多书籍的富裕人家去做佣人,却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奇怪,就问他原因.他说:“只要能遍读你家的藏书就行了.”主人被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就资助他读书.后来匡衡终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还在汉元帝任过丞相.
成语“囊萤映雪”出自另外两个古人勤学攻读的故事.《晋书》说:“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荧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后又“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正因为车胤年轻时家庭贫困,不能经常买油点灯,但能在夏天的晚上,经常捉几十只萤火虫装在细密的网兜里,当作读书的灯光,所以,不但长大后以“机悟敏速”而享誉一方,并且在当时以出身贫寒而博学多才知名于世.又据《尚有录》记载:“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映雪读书.”这两个晋代人,虽然都家贫无油点灯,但一个夏月囊荧,一个冬月映雪,刻苦攻读,所以最后都成为当时的著名学者.
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苏秦,年轻时候,欲说秦王实行连横政策,十次上书都未被采纳.这时他的衣服已经穿破,盘缠也已用光,形容枯槁,面色黎黑,只得打着裹脚,穿着草鞋,背着书籍,挑着行李,怀着惭愧的心情离开秦国.回到家,妻子不下织机迎接,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不同他答话.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责备家人而是归罪于秦王不接受他的策略.于是当天晚上就打开数十个书籍中的大量书籍,从中找到辅佐周武王伐纣取得胜利的姜太公所著的兵书《阴符经》,立即伏案阅读,并选择其中有用的部分不断熟悉,反复揣摩.读至深夜疲劳欲睡时,就用锥子猛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精神,致使鲜血沿大腿流到脚后跟.经过一年的刻苦学习,仔细研究,终于掌握了书中的精髓,确立了制秦的策略.然后他再次周游列国,说服赵、魏、齐等六国合纵抗秦.他自己也同时佩六国相印,成为约纵之长.又据《汉书》说:“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苏秦发愤锥刺骨,孙敬志学头悬梁,两个故事被后世传为佳话,‘悬梁刺股’这个成语也就成了勤学苦读的同义词.
明代初年,曾为太子讲经,并主持修撰《元史》的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宋濂,他少年时期,家贫无藏书,又无钱购书,完全靠借书和抄书来学习.为了“遍观群书”即使数九寒天,砚台结冰,手指不能屈伸,也绝不懈怠,计算好日子,抄录完毕,立即迅速归还.后来他在大雪纷飞的日子到很远的设在深山巨谷的学校读书,手足冻裂,甚至僵硬得不能动弹.在学校读书时,不但吃的是粗茶淡饭,并且每天只能吃两餐.他虽然穿的是旧棉袍、破衣服,但不羡慕那些盖锦绣被子,戴华贵帽子,左佩刀剑,右挂香囊,一副养尊处优样子的同室学友.他并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就感到低人一等,而是以读书为最大的快乐.因为他勤奋好学,所以老师乐意悉心教导他,终于成为大学问家. 大龙凤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牛角挂书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韦编三绝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目不窥园
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韦编三绝”形容读书刻苦勤奋.

1、凿壁借光
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

全部展开

1、凿壁借光
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2、高凤流麦
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突然,天降暴雨。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收起

高凤流麦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