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生物提纲记住是八上,不要把七年级的给我弄过来,还没个正题,我看过了,很多开头都是“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2/02 16:46:55
八上生物提纲记住是八上,不要把七年级的给我弄过来,还没个正题,我看过了,很多开头都是“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
x}rc9۪تȥ2Ҫgyaf~U\PDRJbH!.L.O )EVv?TXX彸pw8?rM?+Ǡ[JqWŖBpr=[ON̾wz rx=\1z7vryFjjWp{FUo,_[^i9|潧 Urm#=-Gym㛏}Xm!^#UσLj9U ;aKnd^?}F]u-/')}yaB[yvs)u+lirU*䱥'`qB%h|~_߹;DT|UN6 ߟojM& ZWIE;")57tRw9-eNkh?QrIҍ}-VOXeUCQumo)ݓzf5az8lTI-3pB D .%(R%j4Ǐj~Ug[;cQS7} &j+ߣA.|ΫtI`qǴl꺞c=vz<;$;Tn9f LV?:S7U?;A'e]QK w1nSUo Ux)sI$ u&Ri5Ht\z-5(']>2R{15zy!Mb4~+^{ ~QQпP[59 l&>€.' mߖ$(*cP[)|!҂Dw RҽT6&ȕeU zEr 5=W{VH[r9G Esdž?똪Ӳ/=E\w?~Sz W=Hxs48jyÅ l Ym"fT] ִHZRؚ$< q! 98(&-62uZ/@i+F#/]͟X GC7_c-74?G:/GX8o3?LSyfIx-8!S> 5.c@x$\H0|#^?~.3)JV5M"UUITpr/U޵û:Ag^Kz T꤭:XWV)Xh*cM:zZa$|W2 c#A˷I'*q(9N3J3`O1 #da1&J9л*h @M m^ P@<Ӏ*[$]࠱ ž`1HX MonBٶ$J rMj)jоsz[jdǪ? Y] c'jxHCej^Shm-6 .KT FtN&沭g|ŽA"$nA@ Tћp[kql{bUN^ꊥ>Z18~ [*І4Ѧ/Ֆ% -C6[O}X'࿂56tzb~]% =uvۣplO-RH7 uH8c=[TZN)z5,G^3{<]NKj@UwU qc杏0cF&HƘۘ$i N80MLlZ#IEbQ&0:* YKYA | +H&`qo#mFO 0Oڑl/'_9d̝,R'Z@ngU!h0]Ut&Ƭn3u M_4*1^X+}O"rӐtla<|yJI5`:|geQIkuˆSnb3J{y=xtp [$6D"gxbd]= g "OizJ1C&UJe $@%D򑴼߼&\זi+}Q.0ٷ0+2dm{2+o%=?lR~ჀMSQWgxb2ZZ mZZ٥d1? }+S={x}PSy}>NA<\u 615l`m suTQ0{"'FWd a.zא&zH`Hs([~^,nK n?3?!V+=WexJ7u`LjԮx^P}@7autj^[TE27'y| S'82MX.8 5:L[WVA i 5W曨vJb+,Ga /iU z p,:7ȫn(wK~/1["-Uòv!iq|Ѷ@Be׍6p>oE$˪ vC7ՍZZuy[~&JR*+z\Kpw'8H!3nBX2T~E,# L'&*N\Bfh`b4f 4#FL 8lYRBbɤٽ?1 H%IMou{ʴzUDW̻wyZcR5Yx_Vѳ@ox`\짼mnQOH2e5ı zt]J$+Á?Ig$ L=r;:u aKXSe{ʘ,g~X Ѯ3Z)Mb7“* jLJqowc>OKA4h$2CGTp0$2L#?a@AA#Ԯ\`%#\OEF_@lq\uYSk.bۛ@l,! ƷaAPz^yAJdєZXNA.&bYiK} y bbam/(π/Ɋo=:d+^O#*n )l^4ЀcZ'*@#fiZy=`l\gLo'\ bqoG|/ړl.Bbm-Ī'`W*޵yOlCJ;=NSʤ0mrև[RڄV}SX6magW,$4ja h-5[Կ;]/ʣ 2> ]K;[r۫^KU !#o먶SB>籕[/:ްL1poռUw+LC4ɑfdVx=(431oJ Ha%5(4002b=dd߼gf4ܹ{XF $f4qI^rP;/S [ 'lfTUpog*RUL唖zp66GU!?#,ci(d'}cLϳ5=kp}cilvZr7LY 8cĤZwsY3A] }tfXDr&?@pQ 9xa:t^-伽Z}[^v7H;vYҐoFtj-W#EttE$@5s dvd)L:0Xv+{)>[yeOik+#⭗AvbĄF ibm3O^SGz=f3,2?Eٟ:}bzJOO*5E"?&Y$hTl9ߍaɴʃE vMAQytCq֫T#k]'Ey AKxH!dt pAIIynsf bAĠ$aDZ;`!R3xіwT!0c" q BX,(gRB8ڨC2mD85+![d,/K@EU˰WDS~I s/5[rgL8 03 vCYlA^AmmFH-I?Ďy b:k[NG(%L:Ixޜvz ĥT?6"TCcRf/4K[idz^zw* ItIIAqWބ_=$Mz?WiRw-nad H4E͂fzeU*] d72?O9|:@4< :i2մ[j^T#~uƲ _˅(eQU¼#TydT˔mYNtGOIh)3=s $5ga<~&,k"\bgCk^IDhK 'XgOWD-,ۧ&]{&՚\aX}4h; B3G ߹Vn ^40eqz o:GxIHFCҝk/04={$ h^qr ,ֲ{/`{5P&۬\{;M@ӓDQaE릩XV*>E ABlzYޔ oC :i@1-@!vܚif(U6݊#"ޭ΀jvZ1c^t{2gikQdrie^owJrF"e!0AfucrW&zКZ!{'ѼI*\qFOzYZ_9MkZw1 $bԩ iDb|PsDpX7)Px/BT`d ; !#D;Mٔ|P> g41o))7kIXϩD`jp=@򓐫%;! Nң3 S6 ^Lދ#^QE}H2o*  %k?iZZgi_O ]džB{>k%•-͕ haAv ҇c` $%ckF'?ӒKjC4[_|7t-9|"4uo)~(־ d}dÁ&כ~q=kgCFZEj[1x+%tSd, N9ψ'9iީha=B)1rݥi6O{78BMUQ%~Q{0jv\*9cR}#`( [!T2 u0`YZv]GX4%3Y|.][q u_9xhP$G'uK^$yk-3yY@}t Ոt?Aa>^z;{16ZCB SBeN"uz7F-7ƄKB j&Bww/@,+dDL҇a畝eA G0cSxML $4Şv8{}>Љt\mBlF O.:CaǜT"Q] q[_=F| ,/z @57'/%T’ HkDžE21 ~1ljC&c M>4Ŝ%. _Cz/ ud={h<*e;r@:2I7&3}nyp3'Z?$=.#͘8>,)*`|2Ia4=!oH( a]5tS{0J`+J$I6< lyI^~ EѸ.T~g[Db|圭0 6HA!1:SUbn>QC~bIAu#BM3KV 시WӦ׉fNJul.+cA~coM+#A#OԀ3U6j{RU#dZ')\9цOse f7="tT)mf0uHA㡯xiY|O!Al9KY>9&$Es;--}ԁIS1qו+.fz`"K93z4}4m6]7w8p&+%ȰK`kjiyOP{[C ՆeGt̺d]d#$o1A!!Eks A%]Iٕf qo!-<%(5&M]Twjpܦ )ɾ l!vp˺|\z5X&}Rr80~&PΓBILe^la NdǏkKi'uT J9ua\f=HDnz'gEM?Ud;]<VxIjGmڒ^(IBG'h+1m GFp\%exT"IgURWz %{Rnu1&8$8ۣefg{3zpM22V ]xd.wm1h18ױ!i:>lt"ڰl7dwxs#'f5P'+R{o#qXTrF 78`8kĹTѮ>C`^4aa'/r ߼v2|K*p^ո)Gȯɞ|[ЮpXQDv`J`C* >†a< u.Iˉ9!$zST-g98<"CP"!~}xL+}t"c"\ ڰrP=ujBޯI 8!zݠi'{ĺH$\V x h4Hᐁt?:~(isL(7'J4dS'["~:'l't󵜻kg^q MhnsN }qijpn֎&^ ŕ 6e1iq/:Q> ,$`aIa!cdiGԦq Ʉ_9`_n|Yn`(gT.1D-_v2&aOM$'HRL@=MCBEcN@[@&5oWIǼJz\ZzĖNp٢0ɗ%3J~+hvq2 ,8w%V->)N V=CF1NLu!*,SuqvlX#1v`Q6ȫ%'7i=X$Ok X D|G7cȤ8 1]cW3uqb𤅠&2e賘"+^XȒl`̟8?߿Y_'A;)c-eE7%${żj . :29KLnqTsGy(sxFwX : )u U䞪[ *N*$ W ĴȰ6ۯ/I n8; '*+ FFWNK "p=1a,c,l3؃A3r$FGM14 gHƳYy ?W7*Nacs ʦqp&N|)ZCz6|B&tz3l2^2C -U?s/I99awv8g9͇+cd:<"Xb:Jn1>`gf7V^n~J3*Շ{6[M z&9$N?s_R³NeUwm&&SG`,7p[U$aҕ r˷؀6hY$#?•4(MlM}Y;wAN*d0ZNT%gye|E+]z["ߠpD~gNM2h u}迗2:"їɁi%vB|!:oQ)U p][4$`h&"cB@c&L.ca6l֨Y8JIH/!Il=sEoTģY@X( Cߞ] DTI@$+T-U%>?8[,0L ۶?6mn]`68hjE[WstjzHF-RѦb3n83^!6u&[)r8ПUP^}"UpZG&l'+䏀C͋h&zydUp1*"!쉈&#(1MD~tZ=E:ѤB Z`,a9¿m٧KA Ik9!j53 (đ{ jO8-HN>$gDJ'?#U9YNwaQi\yӜ` gD$u;Z풿'-8='IiIEe}!cr봊Ge95nFFC7"R)E2J%J4XG 6 ljʵMJFGMCgr6I$-8zc࣬3.("a"NrWZw<9:^M;gۤٸ vfd%WBFR%$ƒ"N|UODIjRm* JUo2Xzif#5IiFyh{pOֶp6$m>>FFƽ">d-4HgVB4. o-BnOB87Pw̅"E_Z˔jF?jd$nM$d56ŜT9 I`66vv}a;t?Kl)Db#T,1i&/._t I'#W6;#3ʒ#I('d\ς4'Wi˫^oJ>$FRHmh]$-kX*y~tKHz8C%\ gKAiI,?/ffBh( &(Zjj*H ]`vyuE<(Uj&/z-Ą:FXAHg+tgWSRǿ`/fGR&J*xVd,}=D^.V(4nz!9JN Rluiw'oΊM;τwq0|&443`"F/?{f^ԴTfpGrfUtQE߶sh9ξ\iW u|G X쇯6 Cf()E4 `mfQ7jO₿G ::lI3m~E%jp1io.9{nB!<`7 Ґ8YdqNR9n|M_M@W{^H"v9%Y$| )19/mPRКi6$\#-X3̼,<%e } N}Hw۔9]0beoc;BҾ9&fє ]B3ڴ}spx|} )m 8 olaɖ2&п)܆xchF DBFm=ur~jR{Gw0*_|}Yi*8䠝I־zW"Gx56 p7NJe8k+G׎+_Ȩr?

八上生物提纲记住是八上,不要把七年级的给我弄过来,还没个正题,我看过了,很多开头都是“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
八上生物提纲
记住是八上,不要把七年级的给我弄过来,还没个正题,我看过了,很多开头都是“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我不需要那个.三天内.
都说不要这个了

八上生物提纲记住是八上,不要把七年级的给我弄过来,还没个正题,我看过了,很多开头都是“一、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
年级上册资料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
2、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两者的区别在于体内是否有脊柱(注意:不要把脊柱写成脊椎).
3、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是: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4、鲫鱼的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减少水中运动的阻力.
5、鱼在水中生活,能使鱼体上浮、下潜、停留在一定水层的结构是鳔.
6、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鳍、腹鳍和背鳍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决定前进的方向,并产生前进的动力.
7、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做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8、活鲫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是在进行呼吸.
9、鳃的颜色是鲜红色,因为有丰富的血管.
10、鳃丝既多又细,可以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呼吸.
11、水由鱼的口流入鳃,又从腮盖后缘流出,其间进行了呼吸(即气体交换),其过程是: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丝流出的水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2、鱼鳃有丰富的血管,鳃丝既多又细,这两个特点对于鱼在水中呼吸至关重要.
13、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躯干部及尾鳍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
14、海葵、海蜇、珊瑚等动物属于腔肠动物,其主要特征是: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5、乌贼、章鱼、河蚌、鱿鱼、蛾螺等属于软体动物,其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贝壳(可保护身体)或贝壳退化.
16、虾、蟹,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做甲壳动物.
17、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18、海豚、鲸、海豹属于哺乳动物,龟、鳖属于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19、动物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蛇具有鳞,昆虫具有外骨骼;○0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除蚯蚓等动物外,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体内的各种呼吸器官,如蝗虫用气管呼吸,兔用肺呼吸;○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0;观察蚯蚓的实验:○1区别蚯蚓身体前端与后端的结构是环带,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头部到环带共有13节.○2用手抚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刚毛,它的作用是支撑身体,协助运动.○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灵活、快,因为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困难、慢,因为刚毛失去了作用.○4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使蚯蚓的体壁始终保持湿润,因为蚯蚓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
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1、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2、蚯蚓的生活习性是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其他有机物为食.
23、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这是因为雨水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
24、蚯蚓、水蛭、沙蚕属于环节动物,因为它们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这也是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
25、家兔体温恒定的原因:○1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2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能力强;○3有完善的循环系统,输送氧气能力强;○4有发达的神经系统,能通过调节维持体温恒定.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他们都是恒温动物. 其它动物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
26、兔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
27、哺乳动物和鸟类属于恒温动物,其他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28、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这与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草食动物.
29、虎、狼的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和犬齿,犬齿发达,用于撕裂食物,这与吃动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属于肉食动物.
30、兔的消化管长,还有发达的盲肠,这与兔以植物为食相适应.
31、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
3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出现分化.
33、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34、飞行的意义:○1扩大了活动的范围;○2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5、鸟类用于飞翔的羽毛是正羽,分布在身体表面,两翼表面,两翼最多,其结构特点是:羽轴硬,羽片呈平面.
36、鸟的胸肌发达,其作用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7、家鸽的胸骨上有龙骨突,其作用是着生发达的胸肌.
38、鸟类排粪频繁,其原因是:○1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迅速;○2直肠很短,体内不贮藏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
39、鸟类的身体里有多对发达的气囊,它的一端与肺相通,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入到骨的空腔里,其作用是暂时贮存气体,帮助呼吸.
40、鸟类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两次气体交换的场所均为肺.
41、鸟类适于飞翔的特点: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飞翔的翼;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出粪便迅速;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的功能强;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呼吸.
42、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43、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
44、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45、昆虫的运动能力强,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
46、蝗虫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在微小气管与细胞间.
47、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48、外骨骼的作用:○1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2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49、昆虫、蜘蛛、蜈蚣、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共同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0、脊椎动物中的青蛙、蟾蜍属于两栖动物,其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蝌蚪经变态发育成为成蛙,此后成蛙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51、两栖动物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和皮肤.
52、世界水日3月22日
53、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陆地生活的动物)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是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3、骨在运动中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骨骼肌在运动中起着动力的作用.
4、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关节面又由关节头和关节窝构成,关节面的表面有一层关节软骨.
5、关节既牢固又灵活,使关节灵活运动的结构是关节软骨和滑液,关节软骨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是关节囊及韧带.
6、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能收缩;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能附着在不同的、两根及以上的骨上.
7、一块骨骼肌必须跨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关节.
8、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9、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0、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以上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
11、屈肘时,肱二头肌肌群收缩,肱三头肌肌群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肌群收缩,肱二头肌肌群舒张;双手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肌群、肱三头肌肌群都舒张;双手下垂提水,肱二头肌肌群、肱三头肌肌群都收缩.
12、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运动需要有能量供应,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13、运动对于动物的意义: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4、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贮食行为、社会行为等.(结合实例,要会判断属于以上哪种行为.注意: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之间的争斗).
15、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提供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是学习行为.
16、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育儿袋吃奶、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金鱼,属于先天性行为;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喝牛奶、黑猩猩取食物,属于学习行为.
17、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羊、象、鹿等.
18、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有的还形成等级. 19、白蚁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产卵繁殖后代的是雌蚁;保卫蚁穴的是兵蚁;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的是工蚁;专职与雌蚁交配的是雄蚁.
20、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最凶猛强壮的雄狒狒担任首领.
21、作为首领的雄狒狒的权利: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责任: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22、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传递信息(给出实例,要会判断属于以上哪种情况).
23、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后回到蚁巢,其他蚂蚁可以通过分泌物的气味找到食物.
24、蝶蛾类昆虫的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上的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因此,用提取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25、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了《寂寞的春天》一书.
2、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反映了两者吃与被吃的关系.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有增多或减少)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6、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这样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
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增长,因为○1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2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
8、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人们的生产活动一定要按生态规律进行.
9、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1动物以生物为食,在体内消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排出二氧化碳、尿液等,又回到自然界;○2动物的粪便、遗体经分解,形成的二氧化碳等回到自然界.
10、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1、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种生物就叫生物反应器.动物中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12、使某生物成为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是使该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
13、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的好处是:○1可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2可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3可节省很多建厂的土地资源,可用于绿化、美化环境.
14、仿生就是模仿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如: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15、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真菌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注意:菌落中的所有细菌或者真菌为同种细菌或真菌).
2、细菌菌落的特征:菌落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3、真菌菌落的特征:菌落一般较大,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一般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4、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首先要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置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后就可以使用了.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的过程叫接种.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5、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其目的是将培养皿、培养基内混入的细菌和真菌的孢子等杀死,排出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6、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外、寒冷的极地、炎热的温泉,都可以找到细菌或真菌,可见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
7、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即营养),有的需要氧,有的不需氧.
8、17世纪后叶,荷兰人 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最早观察到了细菌.
9、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否定了细菌是自然发生的观点.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10、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内容为高温灭菌.
11、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
12、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13、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菌是独立生活的.
14、细菌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构成.有些细菌还有荚膜或鞭毛,有些细菌则无.
15、细菌的结构特点: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16、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7、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因为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极少数细菌的营养方式为自养.
18、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所形成的细菌个数是2nm,(m为分裂前的个数,n为细菌连续分裂的次数).
19、有些细菌能形成芽孢.芽孢的细胞壁增厚,个体小而轻可随风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成细菌.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一个芽孢只能形成一个细菌.(有些细菌不能形成芽孢).
20、馒头变质长霉,水果上长“毛毛”,那是真菌中的霉菌.
21、真菌的主要特征:○1有单细胞的(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霉菌、蘑菇);○2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3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即孢子生殖;○4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属于异养.
22、青霉和曲霉的区别是:青霉呈青绿色(因为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扫帚状;曲霉呈黑、黄、褐、绿等颜色,长有孢子的菌丝呈放射状.
23、在夏秋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24、酿酒、做面包、蒸馒头都离不开酵母菌.
25、酵母菌与细菌的区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26、蘑菇的孢子长在菌褶表面.
第五章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无机物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二氧化碳等物质(即绝大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3、有些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是利用死的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腐生.
4、有些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中的寄生,利用活的动植物和人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导致动植物和人体患不同的疾病.
5、链球菌可以使人体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疾病.
6、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
7、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9、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藻类提供有机物,真菌提供水和无机盐.
10、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有根瘤,根瘤是根瘤菌与植物的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含氮的无机盐(植物所需),植物则提供有机物.
11、细菌也可以与动物共生,如牛、羊等食草动物的胃肠内,有些细菌可以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动物则提供细菌生存的场所和食物.
1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3与动植物共生.
13、小部分细菌和真菌对人体有害,但大部分对人体有益.
14、发酵的演示实验中,冒出的气泡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5、酵母菌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少量能量,其反应式为(如右).
16、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而面团中的酒精则在蒸烤中挥发了.
17、乳酸菌能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有酸味),从而使牛奶变成酸奶、蔬菜变成泡菜.
18、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霉菌.
19、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与繁殖,导致食品腐败,食品保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防腐.
20、保存食品的方法:蘑菇→脱水法;腊肉→晒制与烟熏法;果脯→渗透保存法;咸鱼→腌制法;以上方法依据去水抑菌的原理. 袋装肉肠→真空包装法;冷藏法;冷冻法;以上方法依据抑菌的原理. 牛奶→巴氏消毒法;肉类罐头→罐藏法;以上方法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 防腐剂;射线法;依据灭菌的原理.
21、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抑菌和灭菌.
22、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能产生青霉素,可治疗细菌性疾病,如肺炎、脑膜炎、淋病.
23、科学家把合成胰岛索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使之产生胰岛索(这里的转基因的大肠杆菌为生物反应器).
24、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许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通过发酵把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照明、取暖或发电,同时废水得到净化.还有一些细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利用细菌可以净化污水.
25、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可灭菌和抑菌,因此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26、用现代科技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1、生物分类主要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科、目、纲、门、界七个不同的等级(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2、植物的分类(见下图).(注意: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分类等级要低于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是同一分类等级.) 按进化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排列: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动物的分类(见下图):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排列: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4、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5、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大的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是最多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6、种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7、分类等级越大,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等级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种这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这个等级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
8、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分类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9、马的分类(从小到大):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
10、桃的分类(从小到大):桃种、梅属、蔷薇科、蔷薇目、双子叶植物纲、种子植物门的被子植物亚门、植物界.
11、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在《自然系统》这本书中提出了生物命名法→双名法,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为拉丁文,斜体字.
12、《自然系统》是植物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对生物进行了分类,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研究生物的进化有很大的帮助.
1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4、我国的裸子植物占世界的百分比最多,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种数位于世界前列.
15、我国的爬行类占世界的百分比最少.
16、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每种生物所有个体的基因构成一个基因库.
1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8、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

全部展开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 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水中动物的介绍有:草履虫,水母,乌贼,青蛙等。鱼类的前进主要依靠尾部与躯干部的作用。
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
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如蜗牛、马陆、蛇(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如猫、够、大象、马。 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 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
注: 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昆虫一般是两对翅(飞行)(三对足-爬行,有的后肢发达如蝗虫、蟋蟀还可以跳跃;
有的幼虫在水中时还可以游泳)
2、动物运动的形成:
▲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 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 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 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
▲ 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
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
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 骨髓: 幼年时骨髓腔与骨松质内的骨髓都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骨髓腔内的红骨髓被脂肪取代,称为黄骨髓,暂时性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造血功能;
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
▲ 骨的生长包括两个方面:长长和长粗。
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 骨的成分和特性
时期 有机物 无机物 骨的特性
儿童少年期 多于1/3 少于2/3 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
成年期 约占1/3 约占2/3 既坚硬又有弹性
老年期 少于1/3 多于2/3 弹性小,易骨折
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韧性。
▲ 关节的结构:(结合图形记忆)
关节头
关节面 覆盖着一层关节软骨。
关节窝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
▲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 骨骼:
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构成骨骼
▲ 躯体运动:
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其中屈肘与伸肘都是在两组以上肌群协调下完成。
记住特例:
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手臂提重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 运动所需消耗的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动物的行为:动物体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如动物的运动、鸣叫、身体姿态或颜色的变化
动物的行为:受神经系统与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
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乌鸦见到稻草人前后行为的变化)。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
注意: 攻击行为与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为同种动物。
记住: 动物行为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特别记住社群行为(判断动物群体是否是一个社群:群体中是否有首领,群体中是否有分工合作)
▲ 判断群体的行为是否是社群行为,就看它的行为是否为群体服务,如工蜂的“群起而攻之”从个体上来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从群体上来看,是一种社群行为,还有工蜂的觅食行为也是一样的情形。
3、动物行为的研究: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懂得分辨)
要明白做一些实验验证某一问题时的步骤:
提出问题(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作记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经过推理总结作出结论。
那么为了减少偶然性,一般要设置一个对照组。
▲ 动物行为研究案例: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观察法为主)(法国昆虫学家)
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实验法)(奥地利利动物学家,动物行为学的杰出学者)
-----通过颜色卡片来验证蜜蜂的色觉。
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英国籍荷兰动物学家)
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奥地利学者,“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动物)施加外界影响。
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离不开观察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已知的动物约有150多万种。我国脊椎动物的种类有6300多种,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的14%。
1、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
A 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将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所以被称作为消费者)
B 对植物的积极作用: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使植物顺利受精,促进植物的生长与繁殖
C 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与各自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食物链与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各种生物之间的复杂的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物之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从而促进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
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动物,与它栖息的环境都是相互作用的。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与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我国的动物资源:
我国许多的特有珍稀动物: 哺乳类——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鸟类——褐马鸡、黑颈鹤。爬行类——扬子鳄。两栖类——大鲵。鱼类——白鲟、中华鲟。
大熊猫---哺乳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省。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只见于四川、甘肃、陕西、西藏等。
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与河北西北部等山地。
扬子鳄---古老的爬行类,被誉为“活化石”。
& 动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生物的生存提供栖息环境。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最根本的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主要措施;易地保护是补充措施;法律法规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自然保护纲要》
▲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 生物圈中的生物:
生产者——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消费者——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分解者——腐生性的细菌、真菌 (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回归自然)
▲ 微生物:
单细胞:如细菌、蓝藻(体内无成形细胞核),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细菌包括:球形菌、杆形菌、弧形菌和螺旋形菌。
一些微生物以腐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属于分解者;
一些微生物以寄生方式生活(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属于消费者;
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自养>(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一些微生物具有固氮作用<共生>(如根瘤菌、黏球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酵母菌:酿酒(无氧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有氧产生二氧化碳)
乳酸菌:制酸奶(无氧产生乳酸)、制作泡菜的原理:利用乳酸菌进行发酵(无氧条件下)。
抗生素:由真菌和放丝菌产生的,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