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哲学,思想文学主张及艺术成就是什么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12:41:59
先秦诸子百家哲学,思想文学主张及艺术成就是什么啊.
x}ir2۵T\Q"2}ݾ(XPᨚJ4@H$$zםB!xן!ǎVŰH$IJݛYM2aI|<G?ϯv&?xŤ>{sw@rđ3o}k8/=p1Ūo8s'n<]n&[uL!gzVŹuk% jV7|1>]^z ?jʟV?_AxZ-M6B&ENۛ>n`-{&h+=aL})cl dpi Ԋ@^s_api3-aY ! ba~ɞ~? ȰEpc.uvC2[нAIrkVnLEZoqM'?æ{xYιz֋w뉀0g y>q|z@|-'F= Yx vΧd!vY2K$x{ G9N+S]}>8HNO>*9"I\ ˦Xi'VkE9D,W!D2燘kU?d# &GfB{ XфcR7f|\l,n$5Dfj=MYpU$Y,_^'^P6ժbͼ:(9,'@+^Nl sQ.-/L)۹#v- $, Z-l\yJ.q'pW&Crz+0ˍ":w"Ů&f5[YL rKy$~.iȌ?>(]E͸ H ^EBw{k?xWVx쭪w%N#綈FOJ][D4Jg/ W[BX!E,u|"^Ƃfv&y`935mٲ*M֦h9m&)KU(&P AmA&.?ԻۙUQnL(=gP,r9$h<|ww&z)" !"Vrs||=#,Ux7(t.tnx v7,WZ-G *"ֆhr. %#Cc =g&_5#DZVԂpVqŔb$f=}n-DXZZJ= >0?5:wq4Na"7i*i xtU8Lw,Jf `}qcfn&G1a?dأpqֆސ*PAi /H(;T̩Hcejr%Ju@2蓂DWz%X/x >c3r?2@*J +ŁUPwHxH@7Ѧl=vJ< +yGq*:.J+>FxlZСH.ߠ[D={Iɛ}Y" d]j'cw8"ut`vE(b~ >6CNC6No\+8pQ08;0/5 ȓ_$~1@ɣ5@G}q%^Cwr5a!Hkǒ#yP@")DwQ|h1H"5UvLz!8+A?|nݺY9DA2&cz!\n=uTKzFBEڅGMIt7}@F SͰɧ{0jc'Y!VK$!,t O 4z V!Z(5K'M1mZ5% H';2ԋ#snsB[%VA4=3\6OLKΆm0L\ǒPaWnm;5>6*.z&eqW'Y|Wuך?,H_b%%} ݚޱ ʱl1%ѤfBj@ ?'az 02926 dzο=mKIWa&j ӄ:66l:fZ6 ҔV\t6d;# L:tt,&)t܄Ci7lA t21CCIiαcWEޮDd HP\4^̨MF%FU?V0lmjS{IIzt7, +[D[ SǃA]CguCs=Fc~=1p9]FW _{ ]uIsSt",C1?㟿Ig4l35YBFWLMݥ{>6Yqh%̹}Vd\A 4_$UJ?Z6I EACe|;~Z aW$*d0љ|hXy*Y>H>̡9%CWY'Iff3Hps;84WqoIZXjBzP5Eo`kss/9s,qhE?o,ky+QgB˖鷺n4`EIefL 8x>ijiFsO:;2Q͙I>xYt)[(ѝ^q0"(.+u[Ε_e_Ĩ!̨b0}is@7'{%Q&/*`}b;Yԏ=f%;T˓_059S跭Uz4PgSZ7/G2~44K5ldcR0Z/nH ބ70mHjumze/KxN85ȷ]Mҡ-~ ^L[)k[yI?yլŹ2Lޡk`p`j S{ JabFQ4)y6 dbFo6H|&"lhpoq!CQr>,흔]mp,y(?@Q{м03A@/*u֋~վҫTأj-V]H>c25# rm65{\&`UL|B/pbW?fe1DYs@Xjڝ{"iɿlQB2a1Bs] Oۮb훔e ~D8)UL3gV`gE"AYFeDf-MefB 泗Եe_"ޫVA3|}1P@lR17 bFD*r$!m/yԒ % '0 OV$vF3F0I̺ZE7%I0>h/}mגa `.4_{lO|0^$:AuIKk?;:,;mv5$-_B}.6X& Qf>\ijF~FeA xJX܏XP^9z&0/97LN@O^6Kh) ;ԍ/瑤ioq{Th saKouU/{%!J{K u{Dt_9zzedM>]BWlR*J/o|ܵabUpxKA~$v!=R94lTT304kήҺy3v?* hc1SHNAҥUAnr,Iֽ*{20|_74dC4}k_gyc7|@,'Rsrw-·1˟?0: 4lQmR #7~ئ9zY_:R0ֻi#t7ӟASisR{aLzC;4$I>D^p =,5Ρl)杦D%G]SxPUn~3Ow!$Zpq]1/Y9ESR8ÞM"G5牜4} ;J7`Dk==q 6Ii.6s5e'3U0Y#v0JȏFf|=_)fIŷ`2kU%/hٞPᮧ:-pb6/I8ZۭN<~TF̨-E|b\?b8zgl4ä_igSF&)P'wn62:yV]3y%tZr Uj*>ll1;[7cr}7h,Ӥq/׬M`ݏ3ЄҐSО5XWi&7I6G7Se]F$[ܶe0I! Ku$ czczJ ֜`=Ž7ktNrϭj~2&dT80oNZÌ Q[(MP>-Ml9>yKz~C G=/BAńϣL}!Mixm4<逦B_j86XReS^49"u8 [j[s 3W}3x\{Q|)D3thח&339uCފ&È~*]@iX'H-w)rr58l爾fq졳yXH/_f9{υc>{@2̝uMۖ_rNn@,եty3Ty/3^²u}ulfnxڶ"X,-bZHZ T7HZa`hfA\Jm?q{ƊrAf ĀɅv?V꓅E^;DgR:#~?1{}Nq:26h[^0\ ăQ-UR_Ӽ2L-o3TZ!gA]Mڸޏ%Zb i3,m9u36Q1]W a/!|7P#m!YIKJܷP@nG\75oC]P+?sLkoT@W`хܭZ9ve^+z^;,`9uDB2C0& o/v[6=n>3dRYe+U׎6VÆ:ĈSkPfpئc ~"t͓@߻dy&#K8O\I٤;d̉5&n #*_OZңJ/ͩDLl^& R=f/j;p @Rw&_+JbHaOÅ~E,0;:3>+挤x![M1ݩ%T{XU.436S,i &mWSybXFUфc#5!)}aMؤ/=X$3\~+ӫnqS@7 kӦ}XUMgrI:wp͎tH:6>V P?x|Ǚ$O`(s !U%DiilM k9R'-x!pbOfݛ)&Q3FNqL5Ŏ?kEPbق-l%OOaq@@ZJEsM(fC1*8 jw=}Q[m|0e&o.`P2i>ynhV1~Dlc91mJ2N¶q{r]]Bf\w}73z+Ϳ2^7u-3I-;IV2{&:8vKL##danrElEeAu .|CߨwwtH:> ^u"R h6_>afCFo?3?7z I56W(h7\=vĐ.y֤" 3t<&QUN%7=kJ>(na}QL˅xmBHqd[M#GKYӴ$}M#I_뾢 ,"ok7u+r8 ,g$3#\= tƖI%Ҍn6ֿ4/0䢍cUϕ 8N'.lμy~%B48a4 ZbhDABgotR~{o{w6S&HpjZN" 189Pϣ[xڳSyVVp_*Fq ؉`o?~K9+{?9vjIƄݨ}̩9 @ )za[ AXO ͼ:W& JkfLWg@'<+kO\wLbvTĉ}el_ ةHWTj;dZs+NvfWU-:`Q-ql`2x(AcT~MGԓ6mB^XҒf ä.:_~?_g

先秦诸子百家哲学,思想文学主张及艺术成就是什么啊.
先秦诸子百家哲学,思想文学主张及艺术成就是什么啊.

先秦诸子百家哲学,思想文学主张及艺术成就是什么啊.
一、儒家
  儒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的一个重要学派.由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立,由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孟子加以发展.
  儒家崇尚《周礼》,认为人人安分守己,互相关怀,达至一个大同世界,就是“仁”.“仁”是儒家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如下:
  伦理观∶“仁”是是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回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阶局面,这就是正名思想.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又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成为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荀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分,社会便能安定.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王守仁、王阳明.
  代表人物介绍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据史记所说,他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年七十三.他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孔子周游列国,先后到了卫、陈、蔡、楚、宋等国,宣扬其政治抱负,但皆不得要领.孔子不能伸展自己的抱负,心灰意冷,遂返回鲁国,是为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已六十八岁.自此以后,他潜心讲学和著书,在此其间与弟子重新编订了《五经》和撰写《春秋》,为的是要记载春秋时代所发生的大事,阐发儒家的价值观.其一生主要贡献在于,奠定了教育的基础,他在政治上采取保守主义,主张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但在教育上倡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这些开明的启发式教育方法,以及他对于思想领域的开创性见解间接的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这一文化鼎盛现象的形成.
  五年后,孔子去世,终年七十三岁.及后弟子们将老师一生的话语,去芜存菁地摘录下来,编成《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是儒家学说的必读经典.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生于周烈王四年(公元前372年),卒于赧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89年).他是孔子的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也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孟子在母亲的教育下,用功读书,学成以后以孔子的继承者自任,招收弟子,并且游历列国,宣扬“仁政”、“王道”的主张,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到过齐、宋、鲁、滕、梁等国,见过梁惠王,齐宣王等君主.虽然受到了尊敬跟礼遇,可是因为被认为思想保守,不合当时潮流,又没有得到重用,只有滕文公曾经试图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到了晚年,孟子回乡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从事著书的工作,写成了“孟子”七篇.它的篇目是: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以及尽心.由于每篇的分量很多,又分成上、下两篇,因此全书共有十四卷.孟子的言论和事迹差不多都保存在这七篇之中.
  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郇邑(今山西安泽)人,生于周郝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卒于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5年),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关于荀子的记载很少,而且颇有出入.荀子是继孔子、孟子以后最大的儒学的.他的思想记载于《荀子》一书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荀子曾经游历燕、齐、楚、秦赵多国,后家居兰陵至死.
  在兰陵时荀子开始教书与写书,有名的韩非和李斯就是他这时候的学生,他也在这段时间完成他的代表作品-《荀子》.荀子虽是儒家之继承人,但他并没有盲目地将儒家学说全盘接收.反之,荀子将儒家学说融会贯通、加以发挥,提出了“性本恶”等影响后世深远的学说.
  二、道家
  “道”是“老庄”学说的思想中心,是一切事物的根源.“道”亦是循环不息.道家强调凡事均无须强求,应顺应自然,达至“道”的最高境界.道家精神在于精神上的超脱,不界限于形驱,只求逍遥及心灵上的开放.以下是道家的观念∶ 宇宙观∶“道”是无形及不可见的,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是宇宙最高本体及一切事物的根源.
  政治观∶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民生困苦,人们必须放弃逞才、逞智、逞强、逞力、回归朴素、无知的境界,以“无为”治理天下,天下才能和平安定.最终希望回复“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
  人生观∶万物都有对立面,物极必反.因此,人们必须“知足寡欲”、“柔弱不争”、“顺应自然”,抛弃一切礼教的枷锁,才能避免灾祸.
  代表人物:
  老子
  据一般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人,生卒年不详,一说生于公元前604年,谥聃.有人叫他李耳,也有人叫他老聃.老子修道德,其学主无为之说,以自隐无名为务.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战国时代的人,但是比较多人认为老子是春秋时代的人.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庄子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今河南商丘市),生卒于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据《史记》所记载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早年曾在蒙作过漆园吏,后一直隐居.他生活贫困,但淡泊名利,楚王闻其贤德,曾派使者赠以千金并请他作宰相,被他拒绝.遂终身不复仕,隐居于抱犊山中.
  庄子学识渊博,交游很广,着有《庄子》一书,大旨本于《老子》,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来看,可能是晋人所作,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成的,晋张湛注释并作序.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所著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三、墨家
  尚贤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以下是墨家的观念.
  伦理观∶提出“兼爱”,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于人不相爱.
  政治观∶主张“尚贤”、“尚同”,提倡选任贤才,消除阶级观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
  经济观∶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
  宇宙观∶提出“非命”,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为了求福避祸,他又主张“尊天”、“事鬼”.
  由于墨家从创始人墨子到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是社会中底层的学者,所以墨家更能体会到战乱时期社会中劳动人民的凄惨生活,所以相对于儒家的过分讲求“礼”,墨家更注重刻苦、节俭的生活习惯,而且不吝于做低层的劳动工作,被儒生辱为“淫巧之技”,生活上的偏差,立场上的对立,和思想上比“仁爱”更难遵从的“兼爱”,使得墨家并未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日后发展不大.
  代表人物:
  墨子
  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姓墨名翟,生卒于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鲁国人,今山东省滕州市人.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人称“布衣之士”和“贱人”.
  他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曾师从史角之后,传其清庙之法;又学于儒者,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明于《诗》、《书》、《春秋》,因不满儒家礼乐烦苛,于是弃周道而用夏政.
  宣扬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生徒,寻常亲从弟子数百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上说“王公大人”,下教“匹夫徒步之士”,几乎“遍从人而说之”.行迹所至,东到齐,西游郑、卫,南至于楚、越.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还擅于守城技术,其后学总结其经验为《城守》二十一篇.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名辩思潮的祖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分别见与《荀子》、《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淮南于》等书,其思想则主要保存在墨家后学《墨子》一书中.
  四、法家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法律的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件的所有权.“兴功惧暴”,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集法家大乘,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指的是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代表人物:
  韩非
  韩非,姓韩名非,战国末年的韩国(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出身于贵族,为韩国的公子,生年与血亲已不可考,卒于公元前233年.韩非口吃,不善于言说,而好著书.韩非与李斯为同学,同师事于荀子.
  韩非见当时韩国势弱,曾数谏韩王,但韩王不听.韩非痛恨治国不修明法治,不实行富国强兵,而重用那些没有实际经验好发空论的人.于是他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书成后传至秦国,秦王读后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韩非的著作得到了秦始皇的称赞.
  秦国攻韩,韩王本来不用韩非,待秦进攻甚急,韩王于是委派韩非出使秦国.秦王见到了韩非很为喜悦,但亦未信用.李斯认为,韩非为韩国的公子,终为韩而不为秦,因此向秦王建议,既然不用韩非,不如诛之,以免后患.秦王以为然,下令治非.李斯则暗中差人送韩非毒药,使自杀.韩非怀才而不遇,终为自己的同学所杀.
  商鞅
  商鞅(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38年),姓公孙,名鞅,卫国(今河南安阳市)人,秦孝公时封于商邑,故名商鞅,号为商君.商鞅为卫国庶出公子,故亦称为卫鞅.商鞅先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道商鞅有才能而未得重用,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商鞅未被惠王纳用,待公叔痤去世后,闻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于是商鞅西入秦.
  商鞅入秦后,秦孝公前后四次接见他.孝公不欲仁政德治的儒家之道,而信霸道,与商鞅的法家思想相合,并在秦国推行最为彻底的变法运动.
  商鞅在秦国前后实行了两次变法,比较彻底地废除了旧制度,实行了新制度,使得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时期第一等强国.其后,商鞅本人却遭到贵族保守派的诬陷,被处以车裂极刑.
  五、兵家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自古以来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视的. 兵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兵书产生于西周,成熟于春秋.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兵法的关键.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关系到一国或一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人奴役的大事.兵法也可以将它看成既是一部如何统治国家,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引;又是一部如何领兵打仗,制定战争战略与策略的书本.
  代表人物:
  孙武
  孙武齐国(今山东临淄)人,字长卿,春秋时兵法家.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经伍子胥的推荐,被任命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
  他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地分析敌我、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进退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以克敌制胜.他还提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强调了战略战术上的“奇正相生”和灵活运用.
  孙武著作有《孙子兵法》一书,为中国最杰出的兵书,并深受世界各地所重视.
  孙膑
  齐国阿鄄(今山东阳谷、甄城县)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
  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
  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
  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着有《孙膑兵法》一书.
  六、纵横家
  “纵”指“合纵”,“横”指“连横”.
  所谓“合纵”,指战国时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联合抗秦的外交策略.
  所谓“连横”,指以上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
  “纵”与“横”的来历,据说是因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六国结盟为南北向的联合,故称“合纵”;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为东西向的联合,故称“连横”.所谓“纵横家”,指鼓吹“合纵”或“连横”外交策略的人物.
  称苏秦和张仪为最著名的纵横家,没有苏、张,就不存在合纵与连横,自然也就不会有所谓纵横学和纵横家.后来的主父偃也是纵横家的代表,纵横家的着苏秦的《苏子》,张仪的《张子》等大部分在汉朝前亡佚.现在仅存的鬼谷子是纵横家唯一的议论著作.另有《战国策》是记录纵横家言行的书籍代表人物:
  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籍贯不详,据考为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常入云梦山(在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苏秦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学纵横之术游说各国,初至秦说惠王,不用.乃东至赵、燕、韩、魏、齐、楚,游说六国合纵御秦.他相六国,归居于赵,被赵封为武安君.其后秦使人诳齐、魏伐赵,六国不能合作,合纵瓦解.
  他入燕转入齐,为齐客卿.与齐大夫争宠,被人杀死.一说他自燕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燕得以破齐,后反间活动暴露,被齐车裂而死.
  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今佚.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战国纵横家书》保存有苏秦的书信和游说辞十六章,与《史记?苏秦列传》有所不同.
  张仪
  张仪是魏国(今河南开封市)人,战国时著名的纵横家.于魏惠王时入秦,秦惠文君以为客卿.公元前328年,秦使张仪、公子华伐魏,魏割上郡于秦.当年,张仪为秦相.
  惠文君于十三年(公元前325年)年称王,并改次年为更元元年.更元二年,张仪与齐、楚、魏之执政大臣在啮桑相会,随即免相.次年,张仪相于魏,更元八年,又相于秦.
  十二年,张仪相于楚,后又归秦.惠文王卒后,武王即位,与张仪有隙,他离秦去魏,据《竹书纪年》记载,就在这一年五月卒于魏.《汉书?艺文志》纵横家类有《张子》十篇,汇集了张仪的作品或和他有关的材料,今已.
  七、名家
  名家注重辩论“名”与“实”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逻辑学.名家与各家不同之处,正是在于“正名实”的方法.他们主要是以逻辑原理来分析事物,而辩的内容,又多半是与政治实务无关的哲学问题.因此,名家的理论在中国五千年来的学术沿传里,一直被冠上一个“诡辩”的恶名.
  名家的没落,除了因为不受上位者的支持之外,也因为弟子们并无能出前人的创新主张.
  代表人物
  公孙龙
  公孙龙(约公元前325-前250年)魏(今河南省北部)人,或曰赵(今山西南部)人,有传字子秉.约生于周显四十四年,死于周惠公六年,生平与庄子、惠施、孟子、邹衍同时.公孙龙因为是“专决于名”,执名为实,他的辩论主要是语言的自身所展开,离开了具体、经验的事物辩论.
  孔子的弟子有叫公孙龙的,“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与“辩者”公孙龙不是一个人.《孟轲荀卿列传》《索隐》称公孙龙为孔子弟子,误.
  公孙龙善为同异之辩,达巅峰的境界,其主要辩论有:白马论、指物论、坚白论、名实论等.
  惠施
  惠施,宋(今河南商丘)人,生于公元前370年(或公元前380年),传卒于公元前310年,战国中期宋国著名学者,名家鼻祖,与庄子为友,曾做过魏(梁惠王)的相国;后惠施联合齐、楚的活动遭到失败,被张仪驱逐.
  惠施才思敏捷,博学善辩,长于雄辩与逻辑推理,曾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了名辩的高潮,故有“惠施以之辩给,万石以之讷慎”.
  八、阴阳家
  阴阳家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显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又称“五德转移”.“五德”指五行的属性,即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按阴阳家的说法,宇宙万物与五行对应,各具其德,而天道的运行,人世的变迁,王朝的更替等,则是“五德转移”的结果.其目的在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
  在政治伦理上,阴阳家认为“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代表人物:
  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0年),齐国(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因其学问迂大而宏辩,人称为谈天衍,又称邹子.
  旧史所载他的事迹有所谬误,但可肯定他是战国晚期人.邹衍曾游学稷下学宫,以学问重于齐.到魏,受到魏惠王郊迎.到赵,平原君待之以宾主之礼.到燕,燕昭王亲自为他在前面扫尘,听他讲学,为他筑竭石宫,执弟子礼.故此有史推测他可能死在长平之战后.
  邹衍的著作《邹子》和《邹子终始》,据说有十余万言,但早已夫失.现只有《吕氏春秋》、司马迁《史记》的一些段落可见其思想.
  九、杂家
  严格说来,“杂家”并不是一门有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家”的流派.自从《汉书.艺文志》第一次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式被定名.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家都有自己的对策与治国主张.为了打败其他流派,各学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学说,或以攻诘对方,或以补自己学说的缺陷.然而,任何一个流派也都有其特色与长处,而“杂家”便是充分的利用这个特点,博采众议,成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却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代表人物:
  吕不韦
  吕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濮阳市)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担任秦相国十三年,为秦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吕不韦长期卖贵,积累大量家产.但他不满足于大商人的地位,一直在寻找机会,投身政界.著名的《吕氏春秋》就是他组织门客编写的.
  十、农家
  农家者流,出于农稷之官.其言多重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故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连孔子亦曰:“所重民食.”故可见此为其所长.
  农家主张与民同耕,进而论及君民并耕,此可说是一个很大的自由平等之观念,故不免引起重视“正名”的儒者之反对,认为这是弃君臣之义,徇耕稼之利,而乱上下之序.
  因农家书多为农圃之技,而非学理,故能免于秦始皇之《焚书令》.但其最高之理想为与民同耕,虽为一平等阶级口号,但亦不容于儒者,是故其着多亡佚.
  代表人物:
  许行
  许行是鲁国(今山东西南)的农业专家,亦为先秦诸子农家的代表人物,为神农之言者.他的事迹大多不可考.许行主以数量为标准画市价.
  十一、小说家
  小说家者之起源,当盖出于稗官,即出于以说故事为生者.其意多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传载舆人之诵,诗美询于刍荛.
  古时之人以圣人在上,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而庶人多以之谤之.而至孟春,徇木铎以求歌谣,巡省观人诗,以知风俗.过则正之,失则改之,道听途说,靡不毕纪.
  小说家者能代表平民社会之四方风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为世人所重,终致弗灭.
  十二、医家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形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代表人物: 扁鹊
  扁鹊,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扁鹊”并非真名实姓.人们把他和黄帝时的扁鹊相比,并且称呼他“扁鹊先生”.连史书也以扁鹊称呼他.扁鹊原姓秦氏,名越人.生于公元前407年至公元前310年,大约和孔子同时.扁鹊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医学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着有《内经》和《外经》,发明了四诊法(即望、闻、问、切).扁鹊能够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医学,并能吸取民间的医疗经验,在医学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扁鹊长期在民间行医、走遍齐、赵、卫、郑、秦诸国.公元前310年,忌妒他贤能的秦太医令李谧派人在崤山设伏,刺杀扁鹊,终年九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