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事迹及别人的评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7 21:06:42
武则天的事迹及别人的评论
x]n#y~"@7P.fz 1 /$N 0 '7)K(VZHD]TռBbI=c$wA@]:ۿ?nGkuV]NDqWl_~?kŘ8fO/E9N6'Q)ywGW͂|( [|a>(>]Qc`̤F SL^D`,mOwÃ^7,ՙ"6?ǸXhuC9(HE+<-SF5ȝS{|,*=sirPR`f8{q',4oO6.ӈR5E'PhֱYn|ɀnBXIٸBaO2=SMؓlX߲<1u\.e&%MΗ )XӠJ-Vɨl+'`ّ_ ݷ!Da 1+ҺZ|q)P6S_LQĈq>*=F:PrCQW{ i. Ù^9lVBz50APy􈾀L\?Oڞa.7alyYRF\(,E*%,Sёq1\|CD{Qdj[Tチo6V@]|dSӋ̫R Z2d}׌o]A48AMRӞdeJӭzd})/a< X̥M }vtMdC~CB=%٭"WE~oD dH<=sZJ wymAt=>|d˚hV-fL $cj<4&l7dYcOAM62b/%oO!:[ԸV[=OÂON(281!'nwb~ j Qcƻv잺KqÞNmۃN$(\}h1lE} *D4h yA7џn>~cj˞4|)MS.tͧi7Wy ;_mғZ7@x7wOtb2s=˃!UރO*5"MЯS#mUCҭL8Wg 4g8YTs]Y1xYy6" F䭷A:T VC䷽T@6ۜ jFlDC3m0`~S$𕚱H#8>DK=2fTž`y`؋}ʋWYZ|gQp2!IAr r!O=  lQ;{m:E~(΋hM~+f_55vN^@,ԭGѺ5TD&b(}: _0Ob$:5ĆH7 A9ƴq<JLYɈ^~'(XlOjjRakkG\ "tJId/n,[P {2eѿ( )0UH`;l,0wӥf^q271o?tr| :܁94'* 8ESSDMqvy~RSA\2ޏ,ӻY!s-/(x^Dt.e!y$ƠfL3%f䩟x 2@۰vH2vCp_2]r9p6vP7% (j6%'DbwD+MU#7 >ءz"H@V=w,tH$C`#v|S,$xKr!=+Z[֝Q9cCɡ]$_vHa1t: F#y0`*@(`X $d}ʕ!0K"k-G+0RVr8gh nyʦlE `T^Rym2~CI.Lүk]>J^2kz[}$uQ}Ut酹=C9,a"Z?z_i֩,/^bs\V j94 kO.,QޅEЍwxញZWL^Z84 "B˦ITO?A.%fVVdk ʈbA]FögO^kf>EC%dWYA&-45{j4ʫ# Z;μۇZ k9>``9u_ꐙ]&lë^;U]:c{Hӗga}FO{_: UrC͝j(@=X?i峬^Abp {B$LGV&W pm<;{ᇄ^ }.i>*L'f.%CW , tD9 gț16+K6Fn~VAk'C{&5_4/Cp @npf4BVl3mR [ow+@,%vk@Y S><9?D@ j -pȌp籟>s( ˃{,\Yk݉aŞ M ߣ=>aꙸwʪ$:o6nGG]%0s!UR gE>yxSgAs|1luP6rt#2$^7Cr)r2 .}c)bʣwAY\/7Z)W6.ie=2ӝƍSMITܽJNm!iaԽdDÈ]hʗ+ VVT5JuV\UU 3`Ub@?#cÆ41 vUB]+[ "r8T;WA5b.3SC fQFE|T@Nـ?_:˙{E;YUt#Mڭ[6{g? 6J%{,|f;({ɆuCxX3H/{"LH/ɲ=ǹ*usp>eNVw8|$d5el6AU/uplg=9wKpۤQgP\}޼4U#}5AfY=RHXI&hqbpӉD;hE~zGœ":0*K˺wT^oؾ+]3G (zt2!ZY=1(.aJH# ߍ7tt9A{o}G@+s\“iů~OOop-Y'%VV<8ED5m?^atңsXfxPآ =1˧Lr#whH QL} ;lBFo;;?L#RQ288W.4Pf1IJ{N5@3";k$deO x(!(x 7-+"]vԀ^[PECGhfNn'[2S {ؔ-᧽lދ[sCdu%%I)8n2q ;t9,B+rc9jSɽLRd7g&P#7`I*ag5nhk [۳H&H%O2< jjl@ p%D$v6j4Z 1y;Pc)iF-Yw.TR볖3:-NݔEbd0oB>&`4:Mh.],{㦺`-w]T042 Hiħ`, _CGڍ8`;B=j[*ۖ*-IlMm" Mi!jKsuH;A0SNď|S(M<ϋ”GtnN̾.&DMی$(j[5*VTǥ` ~U[İ0vLcMU^T^N> gjvJ*.vh"i(Bƌ jyGq7/fg(\Jh)'YbArL)j":7AtV/.5"Πr`8b9zAU>DդS{gA+bpI Jz)u(ز]A{@΃$a(Ҩ:>QE!  Ԯ.8ZPHO >~`ͰS=uԐ!UԽWwAm>dȏ Zx^'(#1+e7 *! 61:R;QLJ'yz#!3CON7^ ,hݪNWqwσ Ԓ{|ΰ9^ 3lv3 (=a+tzvzU[_87//i0}5s5 ϟdB40Η^Ȉ~6~c!x~:W#5m  T{qϱ2ѧ',!o}xI?ÆjCoiN@- [:3g!4Xӛ,; ]V%^/&;Ԅ:Yny-9Eg˳:LjuVS?oNI,2NVië+YH7Oֳ"B-DLe4ig`PtR{QpZfgv sHwH}Pc2Gy])y'0 3lG&ZְōsHy7 7n,,{'>O"П?+Q5oDEȝ|b,+b:Д'FIgU~bppg/{< ILS ATTmwp-IOmCa1"X*q߲>y.ڏ^"PiU mj m(lE/kJ=΢wRg*LB VO[ΡeզYUŖ[r&"37C;di xxJ :K흿ᴘXTD3+{'*j,OU_3 i37:eWIV.xF78PkzL2[ce7_l8/uo676}#Un/Rjx: {|ryD{~!Ə揳D~V'<tү4o

武则天的事迹及别人的评论
武则天的事迹及别人的评论

武则天的事迹及别人的评论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宫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因为她触犯了家族天下的传统,打倒所有的反对者,当了女皇帝,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指责为“狠毒、淫荡、杀人如麻”的暴君.但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也就是说,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
“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妇”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妻”是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还有上千的没有名号的宫女.
编制严谨只能依次升补,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则天被封为“才人”,算起来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几位,以她十四岁的年纪,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至今中国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无以加矣!”都无法形容了,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
回答者:yyfreeliang - 状元 十四级 1-21 17:19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100% (1) 不好
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评论者: djztc - 魔法学徒 一级
524565467
评论者: LBJ0101 - 试用期 一级
太棒了
评论者: 酸涩的柠檬☆ - 试用期 一级
更多>>
其他回答共 1 条
一代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武则天14岁时,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争宠,互相谗毁.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为皇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即与萧淑妃同被则天害死.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自显庆末年起,乘高宗体弱多病之机,遂专国柄,威势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宫中称为“二圣”.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二月,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继续临朝称制.则天于天授元年(690)称帝,国号周.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武则天的一生
武则天,名曌,山西省文水县南徐村人.生于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龙元年(705年),享年82岁.67岁登基称帝,在位15年.退位后,唐中宗李显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从此,“则天”二字逐渐代替其名,传至今日,人们都称之为武则天.
出身官宦之家
武则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县的第八代子孙.北魏时,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书、晋阳公,食邑于文水,赐田50顷.这块封邑大约占据着南徐至北徐两村之地.在这块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关的古迹,如则天庙、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辕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渊的开国功臣,历任井钺将军右厢卫、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在唐太宗朝,历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635年),卒于荆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岁.其母杨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杨达之女,自幼笃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养,42岁嫁武士彟为继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则天是其次女.武则天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家.
武则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后来是圣神皇帝,关于她的事迹被人们传为神话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传说,至今,四川广元还留有望云铺的地名.相传,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关山上看见利州方向有王气,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云铺,见利州上空祥云累累,说:“王气至.”武土彟听说他善长相面,便邀至府上.当时武则天尚在强褓怀中,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看后说:“龙瞳风颈,富贵之极.”又反复细看说:“若是女当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妇女游河湾,是四川广元一年一度的民间例会,相传这天是武则天的生日.还有则天婆婆梳妆楼、则天坝等遗迹与传说.
从才人到皇后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受召入宫.临别时,母亲杨氏伤心恸哭,武则天却泰然处之,安慰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则天从小即见识非凡.
武则天入宫之初被册封为才人,但10多年过去了,武则天既无子女也没有被提升,可见她在当时的处境并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则天却时时在寻找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政治抱负.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马,名号“狮子骢”,没有人能够驯服,唐太宗为此叹息不已.当时武则天侍侯在侧,她勇敢地提出驯马的要求,说:“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马供人骑,若不能驯服要它何用.”唐太宗听了夸奖她的胆略.这也正是日后武则天的一条驭政之道.之后,她逐渐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密切.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按当时宫廷常规,武则天出家为尼.两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顾了宫廷生活的富贵与艰险,在政治上日趋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则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过的唐朝皇官.这是她与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时还有着另一层复杂的背景,这就是王皇后在宫中受到萧淑妃争宠的困扰,迫切希望借武则天回宫来离间皇帝对萧淑妃的宠爱之情.武则天回宫之初,也只是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边.武则天出于政治上的要求,聪明乖巧,“卑词曲体以事后”,王皇后“数称其美于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则天生了长子李弘,给自己带来了晋升的希望,也给王皇后增加了一层忧虑.本来武则天就与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对她的恩宠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则天被册封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与淑纪,成为后宫的第三号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于母柳氏求巫祝厌胜(即请巫师作法咒诅他人),事发,唐高宗大怒,断令柳氏不得人宫,舅柳(特殊字)罢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诏:“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鸠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一并除名流放岭南.亡父王仁佑追夺告身.”连贬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潜通宫掖,谋行鸠毒处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登上皇后宝座,是武则天一生成败的关键环节,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开始了.
理朝政显才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废为庶人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资治通鉴》载,唐高宗偶然行间其所,见门窗关闭甚严,于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听了呜咽痛哭,说皇上如果念旧日情份使妾再见天日,请改此院为回心院.她们希望唐高宗回心转意,撤销对她们的处分.这件事很快被武则天知道.她身为皇后,对后宫操有生杀之权,但她深知一旦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将意味着什么.所以,武则天采取果断措施,缢死王、萧二人,以绝后患.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密切配合虽开始于显庆年间(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际(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础.《资治通鉴》中载有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潜布心腹于武昭仪的事.说明在永徽年间武则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可以说他们的配合体制在显庆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显庆四年(659年)贬逐长孙无忌之后,史称“政归中宫”,武则天在朝廷的影响已比较深远.
显庆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请武则天裁决.武则天生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都称皇帝之意,从此委以政事,权力与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渊为神尧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为文武圣皇帝,自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九月,下诏追复长孙无忌官爵,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翼袭爵赵公,长孙无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则天建言十二事:
(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复;(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上表之后,皇帝下诏施行.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为称帝斩政敌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高宗的遗诏,无疑是留给武则天的“尚方宝剑”,成为她日后临朝的法宝.光宅元年(684年),在废掉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后,武则天开始临朝称制,改元光宅.
武则天在消除政敌、为称帝扫清道路的斗争中,采用过两个特殊手段——酷吏与铜匦.酷吏即滥用刑罚、残害无辜的官吏.铜匦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鱼承华之子鱼保家设计的,是一个四面开口的意见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东面口曰延恩,献赋诵求官职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事密计者投之.由正谏大夫、拾遗、补阙各一人管理.武则天为了扫除政敌,它便成为酷吏罗织罪名判杀政敌的工具,因此在历史上留了一个“告密筒”的臭名.其实,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沿用时间也很长.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6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登上皇帝宝座,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为皇嗣.历史上将武则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让帝位去帝号
太子的选择是武则天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困扰她多年的事.在称帝之初,武家子孙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动求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则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凤阁舍人张嘉福指使王庆之率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不许,王庆之以死泣请.武则天给印纸一张作出人证,让他走,以后王庆之多次求见专言此事.武则天怒,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杖.李昭德引王庆之出光顺门,立即杖杀,余党散去.之后,李昭德、狄仁杰都劝武则天立亲子为太子,无人再敢为武承嗣等求乞.
圣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则天托病,派徐彦伯带一班宫人去房州设计召回李显.二十八日,李显回到洛阳,满朝文武无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忧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请让位于李显,武则天同意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家子孙不能相容,令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于明堂,铭之铁卷,藏人史馆.
长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则天为其父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称攀龙台碑)于文水吴陵.碑高5丈,宽9尺,厚3尺,碑文6700余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峤撰写,记载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经历,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次年六月,武则天又为其母立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于咸阳顺陵,也是一块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则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写,记载了其母杨氏的一生经历.
长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则天首设武举选拔将领,使许多有才干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则天令苏(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旧案,从而使许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昭雪.
长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张柬之为守凤阁侍郎.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日韦合并)等迎李显太子,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十七日,唐中宗李显率百官谒上阳官,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终.同日,唐中宗复改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归乾陵合葬.王皇后、萧淑妃及其牵连的人都予赦免.神龙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则天于乾陵,谥号“则天大圣皇后”;景云元年(710年),改称“天后”,后又改称“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称“则天后”;天宝八年(749年),追尊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时代,因为她触犯了家族天下的传统,打倒所有的反对者,当了女皇帝,所以被历代统治者指责为“狠毒、淫荡、杀人如麻”的暴君.但所有这些都掩盖不了她的辉煌政绩.
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也就是说,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
“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妇”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妻”是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还有上千的没有名号的宫女.
编制严谨只能依次升补,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则天被封为“才人”,算起来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几位,以她十四岁的年纪,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至今中国有两块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汉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认为泰山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是“蔑矣!尽矣!无以加矣!”都无法形容了,于是立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