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世界地理的知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0 07:43:54
高中世界地理的知识
x|RjY]y"v''*y e+ ^PT[.kεUpob0 Xk^o\&oUS_̯wx)e½mo CsqaJkBw*?䷖: s'sXqCe7E_vг[f6Վ̰4Z+.~8;W4mCo`-]yo''m!)®5_ h`_͘ݡ=[<{|ŁyexlyB)eMLkhdot$?{n[|s3ﶾXZcO6nL)KpwDҤL&p1h>J>S%69Κ-kJlCD|oXyJ?v65¨[z0\i퍰jkBFmg/|_|D6f_炻/C3MNvA+}}e0.]p#0;΢giVLĞ5[zL瀡~4[\B{%>^{HpٮB4koԾb?K"9A =s?nB(p_L!?CMЃF/%wM@=_AiǸrۓLBWt|[3u :z *(}p$2YtG&=z\/VtcIdd>tK3gt6LDp00AU 츮tL&%7S.FLV9XYbUdé*{~j/*=)G6ͣ`⿌`4{&g6W50;yHP3#Ph='2r]kzPPw<%j146<|c~}9;TFgLOL>VR8җ 7ђB+JUV.Tl5n>Eb1F& axxSxSi?K͉7>zQɾͧlڥ߻V^a#( 1V_V79ͭ  aeŅFQVgJ}TeFtexIR'Mv0}>QβP*u]䘧+H@BDxsfFà=Y_R `G*XW ;쓽e}OμZ}8UĤqr90HV3fU[)$H0_8o)B*)ރ=Gb}lm/=V6`p:J*6WaN0U+6(6HUD8at&WE&5Y{ 3.IppLQW-KbyyRa]]gP74.5ky]ۤ M{}#Ð>5&y^'v<6x^Yxmo,qEsߥMs\d1=k :<]5y%}CKke'X mLZ.c=UyxlJs?٬vGL COpoy>Zs>*6J U݊:G;_C?[Otm)suȻ{&_gĻKn RZ߄]rz <->'eiR _Zv]xӳe jC}<"Gx@qv%:NQlo2.{ >5@\acGaTݼ28 : AgMFTR~<l nHh瓰)-Rll-~.7yE)>uzvK O+&"JW%aƒMkGܽv=H| W@trUPswx=hgo`8ʸld'6 #q{vUTMgo*,nc%}Ku gH~-ΟOuO5@gLgDeY| ƕHƷW&omW@R}bv4*0bϯPnP (SB|ɚ_F? TLTi~OtC=Kp}r$d۞&mhE07ݎm5K8^Dp汪CWT1j2Dg.nOw3);2W'4ksyhx&wI#C $aS>X[S}E}Ï$1DNV8;g!{ T`&-$xƫp8&D((k@Y:[< ',6S%_ 7;nQ٘!9l @<><| ?F2KBӄut0HsHh3֒t"ѫ 6FM$Ü.FWQ}:2f9yU >65ڰX*|TkĵWisu4mڰo_VB~ s yÊ)Œ5WcPLKA~aL.LT@#] )ERe h*/4=`b:c:- @θd0oƔBjeB@ @kƭoAтwʢs }Ƈ&3M7;g_W26.{I(q`@'Hұl(aDߘ4&΍PL(K ^8 ݽOݹcdM&w9t_RVr< @$F-@n8@m,{H3dkG.I9ē>nW3]m+~n~ S(_0ByFл͵ X6)BE?Ę W~SY?Cf|C MFMQI,=Gy</Acf?ܫ#6TJq.w#;jvKZcaiv@mQ24~I#k^jE"$)/͈\}_|NShB8ۡI| ʤy0++8R[PĮC+@q]p"3o2JE1mN?Ӳ&Hw>(ֻ[(t9v[x;zRIZ-=[8٪b\ƴo ụWע1̢t_(Yӭ#n(IQ&~Sԓ̡< E3,CNJ_W_ImI Ka:ūf ?I2&| cBsU:[cJ獐[`% $`q0 |t& Ӫr_u%q%?Jfע^'J!A\̨jvH~#*&:}rj`8֜ Bҝ)BSPP F碞ʼv$/? t#$/щg2OTU}\1b|>grYNJ0|3"xT/ d9Cvpt͠&^?J 90]v,ZxHh3Vhj!te#RΥ'eb0p蘉|˰ىkjjU LkD 'Pp2rInmqM 93-uF y8^5{V`0JKce-AI2o:bDr=ĚԌ}]eHHït ?^Q,YEqS"u˼0Y6̄ q\(.).0ӊ.ޚ᨝ w*x%lUJXCUA{9sCܮ50:QEoٗ#So%Knl rmɜxTqsu}~ 9^ƯhCcɇLl#PFjev.cw+ Dcgf., uʊ#'kQHY<&I ^=xO%o0.(P$H FW)#,+0̃!ݘ왾nj=J87>fk|upwn nHIaQ=X)Ϫ2$w$~{\DJ M*1O3xaq/9"9:7kn1V)ˋsW|j؋Cz!Qfk9je:C AH%gA i"FUB:1 WLW(â񵱗W}$7(śhS".JcM5pZM7:}9s%ir֡!L)r>eI*+c ÒUےHVUO4/U<"=ߛX TT"|^rQN oxߞ@n4=/ uk ײmRZgXv CiXD7\nc/[J*sӋ(^1I(,Bxr c 8} #A' P0JY"<>=IE;X*נء+)I[0({Zg$3pf^%7552cyp5() u:^8ώU+E28ZOĴj&1̕6xx'76 /UGsm9VTI cܯs[W_wIj^)݂NW]jrxƋTt %|p((j=ՂØQ.ŏIOO>WhK' 5$Y?ЍKX&󔳢[<"NDigjqG'0,Wvc-vNG4`+qME"Z7*s<~N^`zրPnB/RL7zTgI̥u0isSN2lP6B |Rx7h@0~jo+j=)-LOi<"/hz\!IQD3Ro oD^Nmbz卢 /Z6tľ?ƫ5+pVӇ+)]Z  Q$fsY3 Hhg0rt;(8EN說 ξwqaqb9Ө \PGAd;r5;ԤVc ig0 =p~Nk.݊PT{1!W@76 Z+a0RRK@\.SB0-D"wknO k'ɵ|: ]*o{%tncQo+Un/S*0l%$ ?r]ўbJ7S%i}=1dѾ7 g:JAo@KߋK_YzCjpmكi SAͺbq*(*gh%ם}`;8G_q5 FdlF5C 蒦֭SLji lci(!4W<ڊ**ےM^B<\cq Q:IW >7 u(␻yuٳ݀[=Z:0F+^Asi~OJ4 BXFZ ZǦzWӵNGHWR!6c<54y@;}!IRJF7|(bݒksiTJX\W ɢo#.)N7;L7Yx3Q"ar,  ڃlz١Qw997)pWsLyp5 Si /YTj30m"/`F.z qQ3?c_~&]=hV*q.M,GMY PlWsKMD$ QG*lj<#vw 0Z4.KCjHˋï.UNzu0/<#C6]Fs8oVs~}iݻ~%wMLuKIhb8r5SbN7>"'ޯ##vӵE'FCź&^mٕjSͨ"S 4=bg]1E.6*<5V~8B*CJ\닇a0IsWf*)Si;L?m8!v[l^vLLxκ>^5b}7t?F4Iy1k=3$)aoؤ(_,i,\F89,#NnqY*u}RjR2{p 'Jjxt< e)}WYb[ 4 6.PZdK'TZf VTbyG+ ۄ$'{ykq~?LY

高中世界地理的知识
高中世界地理的知识

高中世界地理的知识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 面积 ,其内部的特定性质 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 北纬30度 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 ,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 亚热带季风 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松嫩平原在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 水稻土 为主,耕地多为 水田 ,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 低于 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 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 旱地 ,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 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 石油 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 水稻 等,一年 二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 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 小麦 等,一年 一熟 .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 畜牧业 .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 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 工业,成为我国的 重化工业 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利用 卫星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 三维坐标 、 速度和时间 .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RS)获取信息 ,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 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 ;② 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 ;③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 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 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 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
  保护放在第一位.① 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②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③ 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④ 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第三章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⑴ 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 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
  煤铁钢、煤焦化 .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 、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 、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⑶ “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
  第二节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⑴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
  ⑵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⑶开发注意: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②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③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⑷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④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⑴ 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⑵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⑶ 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3.流域的综合开发
  ⑴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
  ⑵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 、旅游 、供水、养殖等 .
  ⑶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⑷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 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生产特点:①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 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 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农业发展方向
  ⑴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 ,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 :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 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 深圳、 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 “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 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 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 ,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 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② 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 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 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⑴产业转移
  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 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发达国家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②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⑵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①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 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②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总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按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和西亚、中亚和

气候 缝补

各大洲的大致地貌须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分布,尤其是例外的气候分布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