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和译文还有张九龄的《望夜怀远》的原文和译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00:43:10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和译文还有张九龄的《望夜怀远》的原文和译文
x|r+IݯգiJ<|M;  $6$_neDf>/Df҃hdǏ{x_Wi'*[4Yk}˖hAoeFI}CsjuBG;MMTCrz}kw{ s~E MEIuVV [¶դUo"oNDXVJ,Ad'lP$˥xoʬC'g5@t;/ڮ r]5MshG"%768ٖu#Y$ۇ=Neqۧ[lR;Fnu3X ZjW>7вx/.,F pe΋]a{?9nƿk@X_{{,mۋɓs>'y+yQ|>}.jxzL:[7߫r)y;XMo^NVLO79:벳c'ns;KoLE &Hfs^U6/Ozջjz^IY߫n:&xP[ΤjWwo~,~d9$ԸbE+]T`FmorcKpnw&TP'{Ye~r}ea"K1hQ-gVfPguk`:%p-gMpeD~wuօ/e 3D˟_kYNmKjTqwe_OWq*~ȫE`~>foڽRKR`nA-;m]EP?Դ7L*kQW!ZY;ސ{/OYeNW{3E4x T hhnu Tw+ւ#!w֡K OEtc)wI "Tezo=-L+x YOBA*vAkЭ^⺇jO q8JbKΠH5uV[}ne%z`{W=>d-_WᾧUr11ha7@EtA4(9ij61q{kEcT;ʩqQ_)uY^{!+ph-amnoۏ'K|%^uw D%Ϡ=yjNieRӡm3R+uu 60XgLbHĒ/#kPٌSNaw:c;j͈KUy2P#CCOU37b@B(&IzX{aƮh]yW\c8nؕ70aa_ZC'*ƏP {f_PTG j`7Դ#<É-\vT7~c`[9 c (xr"*CrS5i(NJu`0$x)/  LNU \'AeƈкT .BCCwe ~^r7j#pGf~|-uDԘD̿A`o2b$zV)?uI:Yȃe7-ogcˊP /Bq6'o"O V;;s59 0,bU DkezD^}ME؀'d xY-]uni-HHA$I݀. U(i/9NȻ'7 71Ux?^uT$c1 fBml{G>hKh$EMo/Hu…7Q 0F۶ؐ[[444(F>3w# zh.zOѳA.E?`ߏQΏӄq|هQW]Vel7AHoA9~&\^/ԉCXuE册W-59؂m{L9%3l+ b ^c%b|=(W,:7՟[;pV{9-Յ  w a*ѢneK`IU Fm%݉ӄnZnkINynh^Y_+]$y_vAh]ICjɱ Gc,tO+C|1W.M  \qx{/?ӫG&Q !Sݸ16Ff\z*xܿ3N 2>؃iH*tlu@yRei%^b*W HDxoo~}ny ۳ы[?`*.K[@q_1 89xDU{3e~d{-Ⱥc%9V*d h^ ~,#Q=f[A3$;e(d-xZ<ߏ1lDrGKXL/nt/RkAn1s3k7m%F*o dt{eX|N :p:Iܬ5DaضZ'5"=NR!Le!) b&W=WűVݛbr_٥;:w{`髱e{>tAMtg¼KÍ7-z^RoۀCo D ǜ6WUg'ܝ0ᇳ*^N惥Vb؄]SH76޼tb+ie޴rUPx= Dv; C9SjgU?GáٚX#d=H}b8<8dhJHg\d\ {$-!4_Or|x ̟@1n%ZtQ48Bpv 癤Oڎm6m-<3W^S 5F~fVq/pξAڕ %aܟy|6qaJ qX^0^ǭZWk=}6ͬ|}`VUlG9s5640v@f.Xۚ{Sm;-jvV&d&_cxiڨˤFz XH-5{YF ?f͔{[~&ozDQmH͒Cuһ vɺ9mQG,"-\Lf^{8;)A C荧j{A-&>/5_V1zQʚfK 1$7w~̙N1ܡ!?|s_bEPU oCX"HwsK? 0tފ"sWoK 07xte :侃RLMV- h2 '5oW!GE_]`cQpϼS&bdIw2H؝BBGgd\]Zaڋ\-rs=, ns(J&Xn=xb4@' ⢄AVx:ÖW1V 8Z7E6#'krTV~|<&aAG~0@A^biʅP7+ Lo t; e o:UBP!db P3ugο;a5G˜"uEÖpЎ_4ʈJn.@,][ãٜ[BCT\ig$х.Fkː۫L6s#GrDVb1ڿY+/%?zeaumkV ϫJ ͬ(LPM6,l.B  L,s:黆T, S=CՂU@G< .,%=\ZIS-MSAmW. Dc_9\dd)L)VfAqI1˽~!XlPzuΦiaέ5FtUt(}!G45j{C`U-SA$Avr'αMqDXaIgQ f>&x.&d@L!~‰|$}r8Ƽ{6R@1sߛF͔pR4AԺNٔ'o F%(wpzZq :B_ Ĥc&"`j|(6BD_2cfY8&rWu%Z> rV0F1ݧb/^9=9N!V-j4ӣzMIY]͋հ2h w$͉,od&ދ@y 6~r[YYR6WZm\pD(evc݋_(GDgʕa@׻.ѳPc.6nω|p8> 16qL¢&S{F*|f_I%}0۷zq,TލJjMcdDX\D|:SɆtTD_bJ)V+N4iX b-5N!h4b7rvY}}FJ^*P!(NY#9kaT.ݛ'r`:Yp=L*K傝'NFDkhT3l'֘z][Yg5`J5b(vg6y=0zH9|UŋaٓU?cٿ;M)Irlt˃.W3 ; }΢!>.Au"jo!]R c626`e.pr2X*&VqsߜMr(,0.&v_*\x*-%zgsԔ-#,ۑ2WR I`vsUZU&@%$eҕ;2=9,(fX€T{U}'a vogeRw{Xʠ0cܹBESTI AGS'e]qu1%L=%5zJƫ)6=^^ 4<ϼ)F _a >Ϙ)5/rDǾ܄ŭRj}e5spQ=(zDUaE:E:@A΃vK"2reb5E\:Qd:8W|'Ώew.^ecQf+]Y%TQћUgB.(=yMhnbkZa9CXο1 TC E!zʀol] HLD? C+׿'3i⪢_s'Ɂ$jϷ6c#Nwn AQ©ќi7}#)hgߛ>1` E gq"''TF:V܌|~0&geqVFkZSUyd[=Q }2jrSo"Ib|B1D&e&L=ܧI}(qzs>Y?݈ |\S f2+KE0]"0VQ|+ 7qBl߹>M|ƫLWJ͈S'(3)_DZP XanpH-WQe@@^m1%/ M>\L0!U&vST$/g.L2 4rqGVsKcL'6ϒPŠI(>[t_MGulٯqp#Y Ҁ ᧆɒ@/3?s4h& Ej(#dB{(tHNF)#0Kc9 R`{Xw1Un[EahQv2jRZ+y+` sf>d@.jU g ۔]:s __P~kpdgwh#odz1PO|ǟzKR 61-[{c \EbW2,g} jV܋"#c`룚OjqX8,5Ůo%(Mr(D mkMKނa7_ۆHf\$[dAQ KC{?({`NP*y}(6˶IR3z W8Lyez+i07 S* iW҈Vp6\%%ҝ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和译文还有张九龄的《望夜怀远》的原文和译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和译文
还有张九龄的《望夜怀远》的原文和译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和译文还有张九龄的《望夜怀远》的原文和译文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冷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
  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
  标题:月夜忆舍弟①
  作者:杜甫
  体裁:古诗
  格律:五言律诗
  原文:
  戍鼓②断人行③,
  秋边④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⑤,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⑥寄书长⑦不达⑧,
  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注释:
  1.舍弟: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战鼓.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秋边:一作“边秋”,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白露街的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经典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写作背景:杜甫乾元二年(759)在秦州写的.当时,诗人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关中大旱,饥荒严重,便弃官离职前往秦州.在兵荒马乱中,与兄弟离散.诗人怀着强烈的忧愤和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混乱而带来的国危家亡,带来的生死离别的痛恨!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所说的茅庐,即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鉴赏:
  [编辑本段]杜甫生平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时二十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赏析一】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张明非)
  【赏析二】
  杜甫共有四个弟弟.公元759年他西来秦州时只有最小的杜占同行,另外三个弟弟杜颖、杜观、杜丰分别在河南山东客居.这首诗就是抒发对不在身边的三个弟弟的思念.
  全诗可分两段.前四句是第一段,内容紧扣“月夜”,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字里行间流露出“忆舍弟”的感情.“戍鼓断人行”, 真实描绘了面临战争威胁的边城景象,这一句所烘托出的战争气氛,也是诗人当时为什么那样深切怀念诸弟的原因之一.在章法上,这一句与后面的“有弟皆分散”、“况乃未休兵”相互照应,也使全诗脉络连贯,条理清楚.
  “边秋一雁声”从前句的地上写到天空.边地、秋日、雁声都是引起人“倍思亲”的原因.“一雁声”三个字,还让人想到古人称兄弟为“雁行”的典故.这两句从听觉方面来写,后两句从视觉方面来写,可谓有声有色.“露从今夜白”,意思是露从今晚上开始才分外惨白.在苦苦思念胞弟的诗人眼中,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也偏偏在今天晚上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也只有故乡的月亮最明亮.这两句诗以“移情”的修辞手法,在自然景物描写中融注了浓厚的主观感受成分,借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最后四句为第二段,直接抒写对舍弟们的怀念. “有弟皆分散”,以致老家无人,又因为“无家”,所以想写封信打听一下分散各地的弟弟们的“死生”,也是没有办法的.“寄书长不达”正承“无家问死生”, “况乃未休兵”又进一步申说:平时尚且如此,何况又值战乱不已的时候呢!这四句层层紧逼,一环扣一环,真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赏析三】
  这首诗的第一句“戍鼓断人行”,在一开始就点出了“深夜”和“战时”那种戒备森严、冷清的样子.第二句的“边秋”和“雁声”则更加说明了他在怀念他的手足时候的季节和地点.当时的季节正好是秋天,花草树木都开始凋谢,而自己又是身处在边境,再加上孤雁凄惨的哀叫声,就更令人觉得空虚寂寞了.
  “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是写出了当时的节气,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应,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由「白色」这个颜色来感受出当时那种冷清的样子.最后四句,杜甫则是在描写他思念兄弟的情怀.因为战争的关系,他和自己的弟弟们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第六句的“无家”则让人更觉得悲哀,因为他不仅和亲人分离,连老家也都因为战争的关系而破坏了.最后两句,他则描写出因为战争的关系,又收不到家书,因此对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忧心的心情;特别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个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应,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的完整.
  唐诗手札:
  梁启超在“情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杜甫,其实也没什么错,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却是极宽广、极深厚的那种,是「人民爱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诗篇能写的好,能像电气一样的振荡人心不无道理.而这首《月夜忆舍弟》所给人的感动和冲击,正是如上所说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