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男子的几种习惯装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30 12:47:10
民国时期男子的几种习惯装束
民国时期男子的几种习惯装束
民国时期男子的几种习惯装束
辛亥革命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服在中国开始流行起来,其穿着者主要是官吏,留学归国的革命者、大都市的知识分子等.当时的都市口岸城市中,学生、教师、洋行和机关办事员着西服的最多,最初的西服几乎是清一色的进口货.1994 年,“王兴昌记”制造出第一套西服,可谓“国产”,其实仅的仿制,样式为小驳头,下摆方里带院,裤管窄小.
西装这种新生事物的流行,表明社会的变革,也成为支持民国的一种表征,当然以后也被人附庸为时髦,于是这种以崇洋为目的的西装者便遭到了批评.“大家都知道了西洋文化的好处,中国人非学它们不可了,于是乎,阿猫阿狗,就都着起了西装,穿上了皮靴,提起了手杖,以为这就是西洋文化的一切.”
中山装
中山装是经过改良的服装,最早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示意,由奉帮裁缝制成的服装,由于民主共和的影响,此服被冠以中山装.穿着者多为革命者和政府公务人员,在南京政府时,中山装成为党政人员的服装,也为苏区领导接纳.最早的中山装领口呈关闭式八字形,前门襟七粒扣,后背有中缝,在衣服正面,各有上下左右四个贴袋,胸前两个明袋还制成可以涨缩的“琴袋”式样,上袋盖作成倒山形笔架式,与中山装配套的裤子为西裤,它是由前后分片组成,腰围有褶裥,有侧袋和后袋,裤脚带折边.
中山装兼有西装的特点,同时也适应国情,充分表现出当时国人新的时代精神.
学生装
最初的学生装,主要是由清末留日学生带回的制服,形制比较简洁,立领,左胸前缀有一袋
长袍、马褂 长袍、马褂依旧是民国时期法定的礼服,一般交际场合多穿此服.民国时期马褂崇尚狭窄,一般多以黑色丝麻棉毛织品为质料,对襟窄袖,长至腹部,前襟钉纽扣五粒.长衫多用蓝色,一般是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两寸,袖长与马褂并齐.
民国后期,马褂越来越少,趋于淘汰,不过民国时期是长袍马褂月西装革履并举,穿着上半中半西,亦中亦西者大有人在.长袍西裤、圆形礼帽,脚穿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这样的装束的不少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物的时尚.
袄裤
上着衫袄,下着裤,这是一般民间百姓衣着,通常是下层人的穿着.中式裤宽大松垮,头戴瓜皮小帽或罗宋帽,下身穿中式裤,脚蹬布鞋或棉靴,俗称“短打扮”.
大髦
在北方地区,还流行穿大髦,即斗篷,穿着者多为一些军政要员.民国初期北京是当时军政所在地,也是服饰流行的中心.政治中心南移后,则以上海为中心,由于欧美文化对上海的影响,所以 20 世纪 30—40 年代的服饰流行都昂首以瞻上海.
日常着装无非是:西装/中山装、长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