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祥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7 06:20:32
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祥解
xVR"W}ͿX55>K|. cpЈ0. TQ/_!N\STn}Onwvi|/aCJgEObOϳzj뫝?l{;%fW'+zr-E1i#m8>ϲ`UY@WˇY.lor"[L[ҹoS>mT?ImMJQ:Er`G8X=kAJfY?R@ьas] JWبyM6"UԑwLb,xyC @x3f)->̿XoeDB=c͔,pɿq(8 Rɒݎ'8Ѱ(M=V;2z# :U6UyVSO^avڨ2W+#߼5kt(ȓIlVr1Mg>z,үNǧu'o75`+B+ 25$ ][>9Dk\CYiAڬ~F=m!a|SG"pBWb:χb/?8LPunL_P"8块e6ر{xMxhiDST?z-3\—&]L#yr)\HMҍefl RYV/vWgϢɊZ-Mx+{/Rx 7 cY}9膲J|tB\梬PSyQ1{;~uQ Q

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祥解
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祥解

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祥解
出自《论语· 雍也》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儒家之“忠、恕”思想
《论语》记载:“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己.”(《论语·雍也》)
由此看来,如何实行仁,在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是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孔子称之为“忠”,即“尽己为人”.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孔子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实行仁的方法).
后来的儒家,有些人把忠恕之道叫做“系(此字无:ocr)矩之道”.就是说,这种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公元前三、二世纪儒家有一部论文集名叫《礼记》,其中有一篇《大学》,说;“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系矩之道.”《礼记》另有一篇《中庸》,相传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其中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友,先施之.……”《大学》所举的例证.强调忠恕之道的否定方面;《中庸》所举的例证.强调忠恕之道的肯定方面.不论在哪个方面,决定行为的“系矩”都在本人自身,而不在其他东西之中.
忠恕之道同时就是仁道,所以行忠恕就是行仁.行仁就必然履行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这就包括了义的性质.因而忠恕之道就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论语》有一章说:“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
每个人在自己心里都有行为的“系矩”,随时可以用它.实行仁的方法既然如此简单,所以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参考资料: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