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年的知识不需要新年的来源,只需要一些新年的知识.比如:过新年的时候,供奉灶王爷的习俗等.问题持续到今晚8点,快来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25 12:48:44
关于新年的知识不需要新年的来源,只需要一些新年的知识.比如:过新年的时候,供奉灶王爷的习俗等.问题持续到今晚8点,快来回答,
x}n+˒ݯo }nwpaI󨑢Hj$5s(3U ^+"Ƚ}fg*++322bŔ'Ϋ|dfпvZ !_=S{ir;oXOC/`=2ɦ]L৾jvv4~!6݅-EGE6/gټզuOooxr$?to{LkM_L$Sh[]N57K.mmtA 5.oW3_lm󲩤L7_d7V,@R0dGA%.hq8a&l`GGa qU5a3^xXqt=cE 3=-#3|}ngd'{f"hf9;5;:D("_x]Ky~Of2&473HFh4S/Shg3f0a^3'!L{'9.El7olM|QO&fͱ{Ǿ !`VѭIi m~³`mL#)$O?LsP 3X*Slp {#p%>)Es>X$uW>0yH~kI†ﱩ5~~A@`Bxh t0VWqDI:(M $!i[z4,dZGf Q09_Ѧ0lML&aI!I%4VD[{N=8̂xP-y\.]yAڢ>IW6Dt )kRhn 6OFo|ld喢.|eX*\OXt7ln\X{yBO贜%-e0UI8.5g]&4af{!d{uw>St9gk{q\='71abp\%f3-c;RH%ͷ E߻^yT22!LnrYW~4t}¦%VT=Wg;cжCpv x| j^w"M|gZfY['HT`B̔[=C_h]_nS$坽'fs:iSLvY M}Թz('{v)6P"m,Ї{6MCRϔ=(aa(UŔSt4j0lcqH&_ΰLrMCnV Xt m_8ҁ o-- [o Ưn~ 0 6ڣG<}m:}yB!.p3Иst`$ |! ;w|3ə?苢|=eLB|أuеd_z{#J%vw)zDo^-v4v^U wyjba6rkK 3ț2Xt{W(YhICc SM 5NGg5mld`32}մ7/mh6OMLyRfk ] ݵ8ۘ2H]ޥ"<7n| 6D߾Z3FU>d[#>4pH@g~4l{$TOBL`31Յɾ^ `:I` ؋`@}zkJպ$:̶iWvvV/d6`W:fQ@*&S/v-4D>ș_vX1GD{A'.;m޵MdT*E1aO~>~s~qIjQi#d0$L僐m#Jfv@/Q. /Kt/A8n99r܏1k&Ph0vv͢Bgz3 vNArVu/}y;R`0yA?l8!EELz #2>ߜ >zJz4Ts&`>_E""4hy+PjHyLmxDvV"ϗ敞_F[7΢;W(2}:zM'Ρg-\njoW-@ iی=;C2೉v h<DGEl1Wdv V{HI4Ng eӤ*4O4)d@i*dVm3c{伆d"L%:Ϡ.[x{othQM Wu|$IGRz_|d3w̔@4?kTjӇ.;|rG4ES ֗[ I!3v:u'Efi.hJgdfǿ>ecqUzRCR\3y#0EH%ݤGт4+vYb2Zy3ylTJt ] MXB" fU:FYL @"IJ]蜇LSR-mW55="z>Կ{u \E4:}!r D4VbClXٟo9 ";_ 艛CH~wHʝmoԍXH@Z S &ٕ,􉮔Ԕ3LdϦOMӉ:H&B:.'xJA9d =unUz{Ml5 Ml;-9~:w4g2Q~)Q1gS|Z4a6DԼFxhd^aʚhLF$_5 q k$\d&.ч-$vR&kf ofD<"E\0CWF_ }<@!m'9Jx~y?7VanL Lb7"ZZiŗ9W ѽG95qX TiPwiɈDhH!-ʍ,^xE^ &w1#㣃=1t”+m %4w^;7U Vl4Ȅ}&ߌz R u~uO>`vXX&= ՌÃ'vMpbO^U } =}oR_zFq/!'Us)Hڬi~,zT3D?1^ 2K R.nM@$zX0umOOs3w1i}( 츛d&1TJbѰ:,R}FrIнq~TykrH g1䵿F5՞´J,߾XBEUS{*7, Ca=螓SHOŊ@ZTӐhi0]:ԔQ|iJ؛#}?(bVmq&ƒ苸Me><e18IQ·..Y1i(lϧ#;?rlMѣS"ƺ";ˢXDtNWya @bQ8l"Gfnf=0N QH#q0æ֖Z:e{=A~JleÎEU9'Æuלg&*z,9rL~>8Љ=ð"D' a;M\rn z =4G*@y!£ڋ{së0LȌ2&i䠣r7&( +@qL%(0f}sa5Ë#D pge#W]?a>I85#emԦ'?@,M 8(Jȅ(@n ^闂:@hYx #:>/Ʌ-Ɇr|W D [vMU{$tM%3M۞`C%z\_Qs]sR'/=0t ܧ68h3zUW `~Z  ,hc`ׅOw[?<^0H漣QpL;{X)Vk(jG|xw5h~^߾&[xZ&m*$JWylgT47y2_akU"RInxd&ц_o:aHr{_*>0kR&^jơ? O8Ĝ`-wnGyحtm;Czޔa9}{vo`pf;j/Tpk)أ3ip3U+~K|/y(*,T/x̚lX[QtNثv zrP󇸡g* _NȉNuVެP`oeeo3I "OR?ENd A=цߋHʙ:4f']W0s{ШD"h~ w]2um;}΍{1cf.|NZr]\v.G S?CjHB(4`(j^~Sǹ~g_޶ɿBI4@JNwhܒ5lDɅՆ35sd.9Tvmz'[r%g׮b1n#π0~TE}Ks!fk87.6<:"MroZ@=tȥ[ʦ>d8y'}P_4Y9Cw❸dޔJ^^‹ 4;/GGuSdW oL+ usY0 -?ֳRo;7+ڈ-iBCia :nbYST9;mexuArwP88mϴSD/jވ1Iq+H]%$ 'qMk q'1YYbϴ79vR;h̆:X0[5{ #uQp7p&NduC P~+9^`*nrn>nѷ{cG ONjf~rYS?ż>ypAyf2#5ejԏ'eHQ[vwJ /O2Fۀb]b: }!~\f{w/^ɴ]z@]JvNOaYRn4g;nR(m7a8w&DI{DYvكDߪzVn]b1;d -IsEܲ `MOWP̕=I1sz:K%xN'X $I 2k @EyvU:ILF3rt+WӋ/ $KXXNA,C! 2E&ܭ#+*ђ&p.'f)JWnx@0q" .o/@{mqQ(]lu~s.GvJlKsnb+wtDpVʏi03JrTvZH6j"+ۦ"PoW.S]#[4e>~ 'vտZM^D&*(}7vhZzNiҴG/:;Yg~o6`rAs (Y*E԰9={I2AeͼADdQkX2VPdzg/2aZ"hoo],#wIgǻr45#NQwj:÷sRx :c9"_Pu_vX^SuV7 |"KY/>MB#嚶`~iW^LDxsOUTH H<\ mO& %)pZB̩Us"bt~I>Ym@r5]62Z/4՝WR&_jրsFnIw*pgs( Cf> vTXwh`L E.^5LZg0 #@ͫq||餧,X#lZD VrP\{y,8q1 -doXE:CFOkk7$.*C37k }m@BR"ه{#3o2x&8fNiҚHdd.`a7044CIÈAxQ=jWv _], q؏jūjh $ n|)E'J-KbטJk;- .Naμ&HGG1;3JS}vhflރLO}~VM/Dd2l/LMׅ2YNamsyD|@RS8fd > Od 8?s&/@L(Ղv+TҩN +)oA1zǔZYޘ}0 Xp17Mh`=cbP'CJh$ I 26+ A9DޓD];SmAru`اb juEogg#v){ х&jn',셧0yU023!8f ˍ}̀4cg=qƱz˱|q$(s0 ȜإN&!|gH`Rc[>H&_]ӪCcc8]b֢XYwRTVv.a a!JKKW!\xOZ6TP,g&xͤ\M (<;lLqq:/6CO' c}JY,uO/v`/ٽkOu#zI"χLߐ4&j~o ;g ݲr_^I*ƾ$Etr|M⶙u^*F^6V Jr1QaA\&^sNˆQT{`22`R2acȍ'3!2ib`6"gԀ;{-ltoE;?#/L߫']ku/POLfA;2Z&k~siP{6'K6U j 5^3/ij(RgC̊qOS0\ɌfuQ(0ꞮM^iPa5u〒^h>q_-=E  a^α}>stsI`$$91ʛO,:f&r񘃚M7iB':Fpv=]w-:G2R F گ'~hzi`tJ9nyڦ?0n;:wPu)VOjSMt|miA#xC '?蒞vDޣk?;XmL43t'+?#k?ļ;5O1%fŻh#٢U ,( JK IgݘPPqPY2 _Ug/=vZ⼘fj'gz7Q~‹"qLwXA%FʌȖmIڝFsO܁:xp6 ~#_< g/KDc|#Oixcׯѵɓl?a,nXrf|єoJhck'  Z'bѡ\<`m5ZgN/A`AnLfmתޥ~R+X3IvBwP%'D]0#2IqExqb{Az"e0̎z&8~D֝Kog4L$rHߞ4(:4<=- Z>t4rD >\;|SGNHՉ MAb2LytHD$X{Δ׊谊?!bf2TJ[fg;4i }[Fzoz! ]"bS|SC҄K`0W"yk-ċ>+("_^;<g<PCh#иu5xgz0bV&JG'1Z)11Rz)+)$T<ݕ3 ??+Ez_ۑe3]0s-F_#j5wc:-43lj| +w0l$Rto/;0=[H08D&`()[.H!dJw<%) (&S1mz^#—ZF)|_wMe:~a&m(<ˉ.?Qb&D2,юMY&TBqnp!Չ K={cyt=?&|?Pêq:23@WJ{9E(23!\^Q4Qʝ_S^u4U}g˟D61z)9;k ?Wt¤ÿ[SZoV@ߨc ʩIar :OS6Y k|-GeE`-B -$nY/5:T};nȹ%ĚITg%-㩵4˨ Zn Rq <㽡#K]SjRL2bps쩸HQ" 'a+2ߣ1wmLop/q,cwEfl WTXQ'Eq0:Ybo0IP9QctT.ta0 N3Hq"y;|hⱄ6BTfՑl.73Mp?F|$}&kiRPzȳX^if"4i^N rdE,ǂJϨ2רsdOwQ4we#j~OBY?MM[һXFDN+|S!gv3_FyGCπs:-)nU A⅄IqfpK&y=|)j'pǛݶDYFggjY'b'8pw*Ol>xGVVMʁAfdDxpL-1|i5Ӡ l'"V"qa^7Br!]&zi|</|8Q[R\ͬr3*xy@C.w\!..‰h'.mk?zԐE͛E</b%Xyc+1+AR 0_qM0+KIx_c0#V)Jr@W'z ?)Q\8oO1嬁2팔8.Xi xtk>'PJ_s) Lw$S">9M>1kiBEf4\'ˉ;`T󤣇j(/P\VlI|b}o~1%Ia<6 w$rvvW(ADD`%|Y8I(RDIj[ uU[*@1sbَ0_!|ybbP*2tU$ˊDoB|I᎐ />`՗K{ӳɌVu sB?<%/H%L[yO=a@; !)6<6fUR0'CQ gna4Pv;=vl‡N0ģYۘz98qPgF\guQd0:KN:} k!\\Y(XPz?eD[i3y$ 0'{ 2X$8`?kS*"5k\;#’C=DQ ܋-lI]L肜8)$Iqc-@!Kۭѐ>4abD|9;%5:B-؅>PpknN|L>7=@zB 7TB^ҳ58 2D^w(hs8艣p/˥:'u7Ś7;5gpqY[\/K'sM@ l-(ܘN=$Za:uo1|ߠxzD,Ol{甿x@IJ ~GЬinSV bf%UXObt__s3Pݯ,1͛kuH*5@εy1rB1]ZM $5FѰe׸)hAowWyt^r^`bVx,g |Nk2_g7NBUh9$? K6!gHB ϼCᴸHLAQ.O6aORSxO`=Ir\ObSWjɯxjQBE_<7q ;od{~NV GhM7' Js

关于新年的知识不需要新年的来源,只需要一些新年的知识.比如:过新年的时候,供奉灶王爷的习俗等.问题持续到今晚8点,快来回答,
关于新年的知识
不需要新年的来源,只需要一些新年的知识.
比如:
过新年的时候,供奉灶王爷的习俗等.
问题持续到今晚8点,快来回答,

关于新年的知识不需要新年的来源,只需要一些新年的知识.比如:过新年的时候,供奉灶王爷的习俗等.问题持续到今晚8点,快来回答,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4.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5.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6.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7.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8.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9.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各地各民族春节习俗
一..藏 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节,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义、兴盛,象征着能够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三.香港年俗
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个中国人不识.然而,在香港过农历年,在习俗上和气氛上却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来,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春联、年画的了,取而代之的则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狮、舞龙灯等也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在新年的市区街头上也很难看到的大型的舞狮、舞龙灯的表演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四.澳门年俗
澳门年俗,别有风情.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给灶神按中国传统也用灶糖,说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说坏话.我在澳门花街的一澳门人家的灶头见过一张圣诞老人像,奇怪的是,圣诞老人像边贴着"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联儿.
澳门人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八开始的,腊月二十八日在粤语中谐言"易发",商家老板大都在这岁晚之时请员工吃"团年饭"以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澳门的年味,从腊月二十八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共享天伦之乐;大概受西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影响,年宵澳门人还争相购买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现今已成了一个澳门年俗.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开富贵,祝报平安,鲜花瑞木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门的花市办三天,这三天给奔波一年的澳门人无穷的慰藉.
春节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纯脆是以示吉利. 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习俗是要吃"开年"饭,这餐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从"开年"这天起,三天内澳门政府允许公务员"博彩"(赌博). "开年"过后,澳门又完全回到中国传统春节习俗中,直至元宵佳节,也是烟节爆竹,玩龙舞狮,欢天喜地.
五.台湾春节习俗拾趣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七.桂林春节习俗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八.达斡尔族:年年高
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尽
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十.壮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十一.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十二.哈尼族:荡秋千
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十三.傣族:掷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四.高山族:“围炉”
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高山族,他们在过春节时则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十五.满族:挂旗过年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从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到外村去扭.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前仰后合,忘记了疲劳和寒冷.甚至还有热心的观众—直尾随着秧歌队走乡串户,直到天明才归.
十六.白族:“放高升”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男女青年都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对方的爱情了.
十七.侗族:芦笙会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十八.彝族:跳虎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十九.撒尼族:食汤圆
除夕,撒尼语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饭,是很肃穆的.午后,家家门前插上绿树枝,枝上挂一顶草帽.这是无言的告示:请勿入内!不许谈话!就连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声言谈的.
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因为过新年必食汤圆.从正月初一起的半个月内,人们纵情欢乐.初一晚上举行篝火晚会,民歌对唱、三弦胡独奏,古朴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们伴随音乐载歌载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为的是驱逐灾害,显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节初二日午后,农民要把牛牵出来,绕着寨心走几圈,在它的额上戴红布扎的花朵,表示对它一年贡献的敬意.还喂它米饭和肥猪肉,表示对自己亲密伙伴的慰劳.
撒尼人从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他们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可以发现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传统道德中美好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