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回答初中的政治辨析题、阅读感悟、亲临其境等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6 22:29:57
怎样回答初中的政治辨析题、阅读感悟、亲临其境等问题,
x[n*ە~LɽWNYЊ_|<>ll3x]U }kmc>Wɲ=og7qLwm~nܻ߽t. c~[wFw??9J_?MnuwoLz7%98jz{)Rf&o%+n 풩4^۾t I7[H&q8&1SWR߈r=Ff}W*_|ۮ[̻QɴV;氹2C~h %qл.wt]5S:*.wЍ{{¥q-FSH mz1<3QsZ75;w &2Sw'78jcHY3J!S7г{774ro`igt{=z]ݠ:W: Qزv 4;_ө)'"W(/ˀM3^L<UѮhoXj3kn+l`U+Ay>$%X9PErv -R6X1t2]_M_5&r\PRe⥠1K;p6';7K(cu=%n6WePVoL;n* FSE|z`vTt6dl&!S1RFm @ɥz*~vm{"Qֶ{fK=KӪrX׮;T*XaО ÂRTsmRTP4;.3B@|aw.=LMŃ*@#HtsֺB:z?nx7diGT8Z[@0 [}%͝ "uY;@7X ށ rTtv݁\Yg4po_dڔa[&,7{HΦp Ѡ5vlW>K(FpێL,1MƽMtOjvV0~3ɉZX_>+k&e_G|+tEM6bUtuXweqn$y5`H Gsbx'O^{R%``nw魾Vt3"<ٺ3|Cn_oLl]k qaL~ .1^ F/dх 0m^BE밢/3Xd6&@9ZkLq4ym!A8 ) z !0 z`Ԁ"ޯ`4\WwqkS+(8]v>`dfwmXK-G^|U*T]Hb)=*ɷn&fB> CWajh#W{.%,co `" [@}xX*=d4`LϪu2?=QAg 4,Hv& oZfB8#/ٴY@|Zx.w&0wY.)~wn[M{K4%|p܃~VlʒDgΡ<UǤɮnvwZ@ 5~J .u`[GSRFJkgW)~@n\/"KQ)(,=zhl/ !e/(]zja t\yDf,ߩ؎ K8Aru8g'N#RՆ:Y;twN#3Tn`}|i5~56tQgeպ&<YO,Yʖ8u$_l+>+~thNANUF3b /RN~d0 $Cnf:% 7Sjlacݤh+>!`~4}X%R=_1T^5KܻUOV3GZLrTQУN=8@n1ǩ@utAiZB\Œ3E [ &ֈYRhJ04"Nꐜ n6z"ly˔-|}>:SՎT,̼a oûN4sKҴ.8ZHݷ5t.k]#Qlro6^V``:d8P<^:vhF35at<L'}8RB`?і+;0*VP&(juН/a0zER&SMm=Fl,2.ߏe[jcFn.݇ 4~+m;~Y6 Bү{=RJ؝(T2s"ɞJ=`Auѹ&# w!6١+ZͲ~9v Zu/cpè@gJ6!g`%0oo+k,SR_)iekhe,Qۻ*TK梉0wA G+(#cawPd67g)`I3P\@f}z lgml`:#ԤUl9[ nXP3uVXT;4]G#c)6ֽfmkS$~/tD'Hclo loam[ĥln"XP`m2\3z}?.gɪL_-9XCer*`i0@'xF-o-fMh}5RRPxs'ԩi㓋XQ3UpA/[nxJ`d_X 0\I7Z=Αh_d?ivϴ ҕEL|P;C*AD)"sQ?ß~Z<rb%@  {H.^&o&l@.>_ҧ%tVDæ.k/V}(۶+#&Hޡ3m$$A'i(B .נX1ӨY6͖/ DeXXnѐփiI7A' z KsrӠZWfolGjL4#UROx=x):2x N-(253Ι)Rx `zFb~]87,M0ja(‚ "%;GL6[mkNC:[IuHХ(l3RwM-PVѶ]?`}MlW!CVW Tҋ]gZO9f>iڤiZ4SE;]2#:`?$efR^5e9tF*/fLӕk@o$=S/3b,H0ᠦx%mV{L~;KiQSdc3q/!N O\5m+_d|GX|&zl=n dnWD+n(+YjHࡈ:dg?IMl7^1S2plj6TcE^N?^O&={)֡m7sFyot_Q؁v1&qê6O'2es}[RZfkB/ 4 lj@B,J%_u:U~5 9vpH>A =Ӱp]E薄FU{&ʖ AeE&)IzkVbt/}ulHwQO0jMłi=G$fO}hVL Pm4e=m>+\2i졺#x+2[{1=a5~_myf9%ByACQ []!gsVg1_qߘtܜ~[(oW:3{љ8fް`ReFM_n.7Dt{'׎Ylen_ 9TCphN/D6S.oW OcxuL=W/B䄏U4.8'( ut!/@0 =oTڜ"1Z]Zٳ{| .V]:ڎ|I2.cE&2l˲n %<[K<58yXjdzyJSMR&LC-x\W`#mn@B< w7^Kx`4VU,|mwd7pjZ1#.Ћg~+Zø:rS ;L:w;oc;UJnMŲӠgZD-:rj*n&6ܭ92QwG\*B0y&Q;?{aZS+аRtdr͐*%{:S@Lq3z -4P'HO|bzͶݸ}q疶݋q+2ice~#H,G{We^UMssTL*#U}E~u57|,!=`H(!\BVe.ܛ;&Q_,@"$;&tw =ըU>]2M Y;O4;7xYA HW.Io%bl"&.DS~mbL-#Pwc`7Y7I/\Ag^~ĚXz޻vA9VJ̻247Zߥn'?K/f^q_E~Y1[7QNvm[;AÝ20DwΝK\3gsAM âzK@AXGmѧ;~wKnС_yB|'#DYr#'ĕ{#[;c 4gnspW-4KD e2+-;?%ݩ _%f_y`!S~Y(؛~Lw:n{~i@$ fU{ FTBɽ=1k{R2S@ArlԫlzB}m<#.t 4$ɰEfޥJ+èZnnCr_8 ~_*}0Mb;*?KN_9ZXL V0k_jٙ|[˪,ք|2tVpRN-*-Z-NC[cN= ?7 ;_%Px1؇t&?K 6t0K㙏4^]vsv |/Kűf1Ĩ>5f,I.ؔc!6&L1ķ1&!. C/¸1,zFyP 1G,es0ł:LӒf1|1/c839YcS5:9& ;f"s B{9dfX|4.Y &|2-QY N,Ӵy~n./*2_8ff1+<Φ#9f4{7Swq&`xΙu&5yyg^cq9gZMcLq,aZ+4>]TqDӘpϢl>MM|NFf4u>VCӂ4 1$I{7-TtvZ8LP5UofOieQ{i^;6#.X4D^9`ĩX^ٳ+Nj/Nzƹqav?Nz/rosƥǒ2l&SNKs͑w(9r\+0?gN'o9xs g(gq笭Oc1Y|AHc9tR,ʣ2 qKM9tRQG}S7v. ìc?plQ:tLdɓY[;9>e'ώ1δ'q`oGg fiʺ_;$ĽӀ6Mw\+ 5Q[B,<s8L

怎样回答初中的政治辨析题、阅读感悟、亲临其境等问题,
怎样回答初中的政治辨析题、阅读感悟、亲临其境等问题,

怎样回答初中的政治辨析题、阅读感悟、亲临其境等问题,
政治:辨析题基本上是为实现第三项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与错误的能力.由于辨析题往往是一些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观点的命题,有时很难简单地说是对或错,因此,在解答辨析题时,不必在开头匆忙作出判断,其判断必须有,但可体现在整个答案之中.其次,辨析题除了判断以外,还要对所给命题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辨别是非,重点是要考生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该题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较普遍地存在以下两大问题:一是对题目所给命题不能作出准确的辨别,把正确的命题看成是错误的,把错误的命题看成是正确的,或者不能辨别出命题是否全面,辨别的前提错了,后面整个分析也就无法按正确的思路进行;二是对题目所给的命题能作出正确的辨别,但却不能运用有关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说明对与错的理由,这种情况同样导致不能得分.因此,在解答辨析题时应注意避免单向思维,要尽力避免把解题简单确定在一个方面,在确定思路时,要进行多维的思考;要善于用正确原理、概念去指出命题的错误.
辨析题的命题形式主要有:
(1)命题观点正确.
这类题表面上看似乎不难,既然命题正确,那就把观点正确的理由写上去就行了,但实际上,解好这类题还是不容易的.主要有两种情况决定了它有一定难度.
第一种情况是命题观点尽管正确,但需要作重要补充.如:1998年文科第23题:“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考生在答题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认识到唯心主义也是一朵花,只是简单地认为唯心主义是不对的,不能成为花,也不能结果.按这样的判断思路来说明,就会把唯心主义哲学说成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能结果实,从而完全否认了它产生的必然性,就不能全面地回答问题;二是认为唯心主义哲学也结果,但唯心主义哲学又是不对的.按这样的思路来回答问题,就导致了把答题的重点移到了“结怎样的果”的问题上.有相当部分的考生就认为唯心主义也结果实,只不过结的是“苦果”、“恶果”、“毒果”、“对人类有害的果”.这样的回答显然不符合答题要求.在答题中反映出的上述问题,实质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没有牢固地掌握.
第二种情况是试题提出两个表面上矛盾的观点,但实际上都是正确的.如:1997年文理科通用的一个辨析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一题表面上看是我国宪法的规定和列宁的话前后矛盾,实则一致.前者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宪法规定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而后者是指文盲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因此不能充分享用宪法所规定的各项民主政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二者结合起来恰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与行使
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2)观点错误.
这一类辨析题的特点是进行错误的归纳和概括,“以偏概全”.例如1997年理科第23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该题涉及的命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个正确的观点.因为,个体在认识活动中,由于生理、心理、经验、知识、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看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因而会出现认识上的个体特征和差异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蕴涵的哲理正是反映了人认识上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而不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该题的概括,实际上是一种张冠李戴的错误概括,即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张冠李戴地套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身上.
(3)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观点.
这类辨析题往往是寓是于非或寓非于是,是辨析题最常见的形式.在解答此种形式的辨析题时要注意下列特点.
第一,要全面指出命题的合理因素和片面观点.1998年文科卷第25题: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这是一个不全面的命题,要求考生指出其不全面的地方,并全面地回答问题.考生在答题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全面地认识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在辨别上只是简单地作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因此,讲了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就不讲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或者是相反.其中绝大多数考生在答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时所作的分析,都只是把没收官僚资本与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任务联系起来,并分析到此为止,不再继续分析下去,这样就不能把整个分析引向全面.
第二,指出命题的倾向.一般来说,在这类题中,虽然既有合理因素也有片面观点,但要求考生指出命题的主要倾向.例如:1988年文科政治试卷辨析题: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本题要分成两方面进行回答.第一,肯定其合理因素,指出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多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既有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物质要素,也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和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第二,阐述其错误,指出最终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力量,只能是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他因素的作用都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那种把决定作用和影响作用混合起来的多元论观点是错误的.因此该命题的基本倾向要论证“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它是与唯物史观相对立的,其基本倾向是错误的.
第三,命题是由二个以上的句子组成,通过错误的推理,得出片面的结论.一种是前提正确,用不正确的方法推导出错误的结论.如2002年文科第32题: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这道题就具有代表性.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另一种情况是试题前提虽然有合理的因素,但不完整.再如2000年理科第31题: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应指出这一试题推理根据不对.毛泽东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1928年时主要的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中国革命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第二,该题对前提的概括也不够完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还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另外,这时候主要的革命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而是属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因此这个革命又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语文:
论什么文体的文章,作者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材料,这就是布局.作者的布局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结构层次,而作为应试阅读的一种意识和方法就有必要了解关于结构、思路的一些“词儿”: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记叙文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高考命题趋向于分析一篇文章内部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我们着重讲解语段结构层次的分析.


从形式方面分析: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分析段内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所谓“等级森严”,就说明了地位的重要性.但从古至今,也有“尸位素餐”的人,有“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鲁迅说“一阔脸就变”,有些人一登高位,不仅“呼奴使婢”,而且鸡犬升天.清朝当过知县的郑板桥,在给他弟弟的信中描画这种人说:“一捧书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首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人们之所以追求权位,是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像《红楼梦》里的豪门,可以“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为土金如铁”.外国曾有个人感叹地说:“对地位和特权的喜爱陪伴我们走完人生之路,从摇篮到坟墓.”地位是无处不在的,我小时放牛,老牛倌就是“顶头上司”,他有时让我看着牛群,自己去砍柴,如果丢了牛,他就会对我大发雷霆,他的地位高于我,在他跟前我是不敢吭声的.

问题:文章中列举了有关“位子”的现象并引用了鲁迅等一些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说明作者怎样的看法呢?

怎样圈定答题所需的阅读范围呢?

有些同学盲目地把文段的第一句当做了总起句,那么接下来的分析肯定是错的.其实只要注意文中的那个“但”字,就可以明白文章的重点因这样一个转折而在后面,第一句话不过是一个过渡句,错误就可以避免了.

从内容方面分析:根据句意归类.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依靠它们,我们便可弄清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是指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如文章线索,前后呼应,悬念伏笔,衬托渲染,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等.因此,分析结构布局,可根据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层次的确定、叙述的先后,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文章的线索等.我们也来看一个例子:

假如只是为当官而谋位,因私欲而攀高,则是另一回事,古人说“宦情冷如冰”.白居易写裴相国的诗说尽了做官的苦处:“富贵在此中,何必居高位.君看裴相国,金紫光照地.心苦头尽白,方年四十四.乃知高盖车,乘者多忧畏.”知名如诸葛武侯,平时虽羽扇纶巾貌似潇洒,实则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他自己也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假如只当一个庸官,就另当别论了.李鸿章说,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便是做官.像这种误国误民之官,不提也罢.也有的人是厌了宦海风波,晋朝时陶渊明算一个,张翰也算一个,他当大司马功曹时,一天见秋风飒飒地刮起来了,忽然想到故乡吴江汤香味荚的莼羹鲈脍,叹道“人生贵适意,安能羁官数千里?”竟命驾回老家去了.这在现在该是“中途离队”的人.

问题:这段文字作者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乍看这段文字,内容比较散乱.其实只要抓住文段中的几个标志句意轻重程度的短语就可以从容作答了:“则是另一回事”,“就另当别论了”,“这在现在该是‘中途离队’的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有这几句所统领的文字部分决不是本段的重点,于是重点就自然凸现出来了,那就是白居易和诸葛亮两个例子所具有的共同因素.

政治:辨析题基本上是为实现第三项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与错误的能力。由于辨析题往往是一些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观点的命题,有时很难简单地说是对或错,因此,在解答辨析题时,不必在开头匆忙作出判断,其判断必须有,但可体现在整个答案之中。其次,辨析题除了判断以外,还要对所给命题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辨别是非,重点是要考生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该...

全部展开

政治:辨析题基本上是为实现第三项目标而进行命题的,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运用有关原理辨别理论是非,分析、论证某一观点的正确与错误的能力。由于辨析题往往是一些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观点的命题,有时很难简单地说是对或错,因此,在解答辨析题时,不必在开头匆忙作出判断,其判断必须有,但可体现在整个答案之中。其次,辨析题除了判断以外,还要对所给命题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理由、辨别是非,重点是要考生作出正确的分析,因而该题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考生答题的情况来看,较普遍地存在以下两大问题:一是对题目所给命题不能作出准确的辨别,把正确的命题看成是错误的,把错误的命题看成是正确的,或者不能辨别出命题是否全面,辨别的前提错了,后面整个分析也就无法按正确的思路进行;二是对题目所给的命题能作出正确的辨别,但却不能运用有关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说明对与错的理由,这种情况同样导致不能得分。因此,在解答辨析题时应注意避免单向思维,要尽力避免把解题简单确定在一个方面,在确定思路时,要进行多维的思考;要善于用正确原理、概念去指出命题的错误。
辨析题的命题形式主要有:
(1)命题观点正确。
这类题表面上看似乎不难,既然命题正确,那就把观点正确的理由写上去就行了,但实际上,解好这类题还是不容易的。主要有两种情况决定了它有一定难度。
第一种情况是命题观点尽管正确,但需要作重要补充。如:1998年文科第23题:“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考生在答题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认识到唯心主义也是一朵花,只是简单地认为唯心主义是不对的,不能成为花,也不能结果。按这样的判断思路来说明,就会把唯心主义哲学说成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能结果实,从而完全否认了它产生的必然性,就不能全面地回答问题;二是认为唯心主义哲学也结果,但唯心主义哲学又是不对的。按这样的思路来回答问题,就导致了把答题的重点移到了“结怎样的果”的问题上。有相当部分的考生就认为唯心主义也结果实,只不过结的是“苦果”、“恶果”、“毒果”、“对人类有害的果”。这样的回答显然不符合答题要求。在答题中反映出的上述问题,实质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没有牢固地掌握。
第二种情况是试题提出两个表面上矛盾的观点,但实际上都是正确的。如:1997年文理科通用的一个辨析题: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一题表面上看是我国宪法的规定和列宁的话前后矛盾,实则一致。前者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宪法规定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而后者是指文盲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能真实有效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因此不能充分享用宪法所规定的各项民主政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这二者结合起来恰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所享有的民主权利与行使
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2)观点错误。
这一类辨析题的特点是进行错误的归纳和概括,“以偏概全”。例如1997年理科第23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该题涉及的命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一个正确的观点。因为,个体在认识活动中,由于生理、心理、经验、知识、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看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因而会出现认识上的个体特征和差异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蕴涵的哲理正是反映了人认识上的主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而不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该题的概括,实际上是一种张冠李戴的错误概括,即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对客观真理的否定张冠李戴地套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身上。
(3)既有合理因素又有片面观点。
这类辨析题往往是寓是于非或寓非于是,是辨析题最常见的形式。在解答此种形式的辨析题时要注意下列特点。
第一,要全面指出命题的合理因素和片面观点。1998年文科卷第25题: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这是一个不全面的命题,要求考生指出其不全面的地方,并全面地回答问题。考生在答题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是不能全面地认识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在辨别上只是简单地作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因此,讲了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就不讲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或者是相反。其中绝大多数考生在答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时所作的分析,都只是把没收官僚资本与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的任务联系起来,并分析到此为止,不再继续分析下去,这样就不能把整个分析引向全面。
第二,指出命题的倾向。一般来说,在这类题中,虽然既有合理因素也有片面观点,但要求考生指出命题的主要倾向。例如:1988年文科政治试卷辨析题: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本题要分成两方面进行回答。第一,肯定其合理因素,指出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多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在社会发展中起作用的,既有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物质要素,也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和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第二,阐述其错误,指出最终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力量,只能是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他因素的作用都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唯物史观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那种把决定作用和影响作用混合起来的多元论观点是错误的。因此该命题的基本倾向要论证“决定社会性质和发展的要素是多元的”,它是与唯物史观相对立的,其基本倾向是错误的。
第三,命题是由二个以上的句子组成,通过错误的推理,得出片面的结论。一种是前提正确,用不正确的方法推导出错误的结论。如2002年文科第32题: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这道题就具有代表性。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中,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另一种情况是试题前提虽然有合理的因素,但不完整。再如2000年理科第31题: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应指出这一试题推理根据不对。毛泽东指出:“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1928年时主要的敌人仍然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因此中国革命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第二,该题对前提的概括也不够完整,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动力不仅是无产阶级,还包括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另外,这时候主要的革命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而是属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因此这个革命又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语文:
论什么文体的文章,作者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材料,这就是布局。作者的布局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就是结构层次,而作为应试阅读的一种意识和方法就有必要了解关于结构、思路的一些“词儿”:如议论文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记叙文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高考命题趋向于分析一篇文章内部段与段之间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的层次关系。我们着重讲解语段结构层次的分析。


从形式方面分析: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联、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掌握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的不同的结构规律:记叙文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议论文常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说明文常采用总分总式或并列式结构来说明问题。分析段内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可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所谓“等级森严”,就说明了地位的重要性。但从古至今,也有“尸位素餐”的人,有“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鲁迅说“一阔脸就变”,有些人一登高位,不仅“呼奴使婢”,而且鸡犬升天。清朝当过知县的郑板桥,在给他弟弟的信中描画这种人说:“一捧书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首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人们之所以追求权位,是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像《红楼梦》里的豪门,可以“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为土金如铁”。外国曾有个人感叹地说:“对地位和特权的喜爱陪伴我们走完人生之路,从摇篮到坟墓。”地位是无处不在的,我小时放牛,老牛倌就是“顶头上司”,他有时让我看着牛群,自己去砍柴,如果丢了牛,他就会对我大发雷霆,他的地位高于我,在他跟前我是不敢吭声的。

问题:文章中列举了有关“位子”的现象并引用了鲁迅等一些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说明作者怎样的看法呢?

怎样圈定答题所需的阅读范围呢?

有些同学盲目地把文段的第一句当做了总起句,那么接下来的分析肯定是错的。其实只要注意文中的那个“但”字,就可以明白文章的重点因这样一个转折而在后面,第一句话不过是一个过渡句,错误就可以避免了。

从内容方面分析:根据句意归类。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句子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这些句子在语段中起着领起下文或收束上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依靠它们,我们便可弄清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是指布局谋篇、运用表达方式和运用语言的技巧,如文章线索,前后呼应,悬念伏笔,衬托渲染,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等。因此,分析结构布局,可根据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层次的确定、叙述的先后,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文章的线索等。我们也来看一个例子:

假如只是为当官而谋位,因私欲而攀高,则是另一回事,古人说“宦情冷如冰”。白居易写裴相国的诗说尽了做官的苦处:“富贵在此中,何必居高位。君看裴相国,金紫光照地。心苦头尽白,方年四十四。乃知高盖车,乘者多忧畏。”知名如诸葛武侯,平时虽羽扇纶巾貌似潇洒,实则呕心沥血,披肝沥胆,他自己也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假如只当一个庸官,就另当别论了。李鸿章说,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便是做官。像这种误国误民之官,不提也罢。也有的人是厌了宦海风波,晋朝时陶渊明算一个,张翰也算一个,他当大司马功曹时,一天见秋风飒飒地刮起来了,忽然想到故乡吴江汤香味荚的莼羹鲈脍,叹道“人生贵适意,安能羁官数千里?”竟命驾回老家去了。这在现在该是“中途离队”的人。

问题:这段文字作者要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乍看这段文字,内容比较散乱。其实只要抓住文段中的几个标志句意轻重程度的短语就可以从容作答了:“则是另一回事”,“就另当别论了”,“这在现在该是‘中途离队’的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有这几句所统领的文字部分决不是本段的重点,于是重点就自然凸现出来了,那就是白居易和诸葛亮两个例子所具有的共同因素。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