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出著名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8 12:36:01
请写出著名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
x}N#ٶSR73+++S:ZW/`G f0`z{#¿+cPQJ)%{\÷Fv&uhpj*h+hmŬn:/3Wx__K˿3簵^0n1ydF}QJg{S.& }Kadi2pljvyw=S|(dMdN\gLT++5OYm1,c7EդɝO{8g1NqOd1+%gC\c~b2=\W4U8<%t44pi5Wox㸽8py TY4-_r a2,䅕k+)sΓJ ", w̓ĉ,QYJN>WIaj'XGg31 vuNjQlpoY1OG{a(o|1ڵT5~/: X;FNM0߿|%hgi" b 5}.xJb3]R6s5|v\/9Аir@^n\= $3= o3o˘߾M`AAhIrf/WxϭgS%5'n^)_q[3 o\zUkA3 ~<1۳߿F\A l["IO^ 3>>HnT<6udW<r n`kQy ]8g7b¾Hmb$v.ÙMNp{ $6MJYs92k.4yg\2y<dkX}՛Z €{(;k>.nEݑ)q=-Lm>8R&=Au1= c0)%o1j,mYA9f?$+.f*A؁ZWqE33+Pw ZK 5%3!?=rP4gpO5خ|E1]g"@c)3;XL! =te:xǩUĞ0@٭T'&]`E[4%$|_@Xr&^4c]hrvY5xxZ;xX:as!'MS8JLBGI/&~EȠ`r%M1 SA>x8T]Ѐ>Ht/w) / V\G:Np0ś2P _s̙_nbx//<I <pGjg1PPl\q7ѷ'{uPT aM^' ^@;{վ7ITA'LRg8V/_.~K$Dr! Fv݁wB2~zn߅`w윛4@m^VG1!&)Cލ1@ŎߨP_USEi]G !qR<Üh=3/FY>mh2\Z$8>e(NN>-%S%=׃=ĝ?<ҵv vj@e?R`UATc3Optۋe:o 9oό nV"BlȭρO5I n/b_O$ESúܥJy{3]f*E[T ָ4Lnv5d(O^Kr&c,A a}*^ nyg!➎C={U}f*ۺR,.&iLp. )GSR^z &+֥e2 ˏ4n0N 8Ldg1p`NA81VB ~( [rW ;PIM>Ad*T ^X N S'd> 4iw6)snMy=5qÜm?s\j6x8]hK96]?rc}%z:i,U aKAL(9OJsе+*X 5SǩM2}KK`cDGcϝa^X7j~R KMz:^J)2>D'@q9Z6x;r>Du%@?D ݱ29FK<1RRJ~"\XPY0*Cj]g]  |XBNY?,͢U@G%9atK,} 7_rƉP.Yh~# xI FAY7n;J=5)XRۇ! LUgL;?G7Z'_7,u_l A/sѕńHEn}R@S3p,kˌG!d ggxeo)(&40&BibyCCЫ%M ߺBaog1@;}\(3NJ#+蟂lcDHȌ0njlH)4eŵׄ M\((}ot'L 425|.@%G[F1"܆g=<)m޹V-%QZsNVsJW 3(h?ռ77+Q}h~(S"-,TD Xu~_3#sqgkoQ%߭> my[!* k}l}`~ЈƊ<+Hoȩ^ .OUҬIKNveg|F3`tG}4fҧQI)W b`?b][+a* -7ga熠@Ukx4SdoU<g1ʪB6|+05S1u ;KR/sE̟vp3@Ut>@Hw/̨`qs, }g9+7`B t㿠Ջ46!8^Z`t ɟ#pai4&LE\v &`\.M f;A:~qP!$"uB°nX؝mZwy$&R)hO1K0n9PDBC%N(_ڟr W7Df Zo^/e"ƺࢪ^a C?3E;]YyNW&\?0euƈX[ tPG{q8,),UZ1d+ $iI>Q<6( @wA{H&S4r bzt|&z_ջ\z>ta9\XHp|鸘HMd!>f OmtTR }4QF%)ӫŧ6^7E%q$q@Kuxь^,z_n+5@\􏞘VbGv? Q#ӴU& kSԹZͅus$IPO⯇!c(O0HŒ91/s,d"Q#0r< ˣGChj!>Vݛ-e뾁fL[:3YsV ʠoMSw0aS]jrdaêw@SgBӾaq%5,˧Kivp'ӈZr |ȸZor~vgXj _cgX{ާ-/T,)Em1MH;ϊT;YaI̙MJmYlHS1G_V&'igwP*uN*-ԍqIZOtt[2n  ĵ-o%Lm5Ѩz$^dJvu;5rP?*#]+[6ޭq.&(IozF}| M`m/_Lzk|brដ"vTh4*!|}e*-u(Jϯk5=:\#n J `v݁yߎS_דOlW6t| * :ÃdWw`ƈOW@HS9ơ"6VԦaAG|D\DߩO+o@Ď2hkzH@ڠND.6ldpEUmR LʹQ",^QM:Ex,FW2h!9l(혦\xeEE3f"|'aBr Oz"NE٭e0é” Q ږ{۔MjͼJK: 5ftM[Ag)ݿ4?E/J(ɉlW}[7kx϶ٽ8g9IcTO]<߿ K|}MBy3xadL鷉r%4sf1hQ&G[N 9ye-hvEϞcLUay.8[I1E/0nGVJ N}11K7Y t'OdtjoN k"M483xmަ߸$h#&Dmɯ_}JOGA7\/&9R.rz2wW<H/T4cŹ&+(2]cMZ^Ƶ@I. %xZHiy ?#YsS`ޣU Sk|!q8%`riF<΃d#$?L#h8DwrQ#2*ZF iцXy.sf h:Α$|NB䚺%,N8ms"L1FǼJk\qGaV|v^Ιkz'o˂=D"~~Y%D@ˠ`1e"\SZ%S>z97CōW51q3);n/ 2c7$vVݎHvN*@G> +Rt,(tl6vtZDt o"ї˳D 4YLr7aT#<œ8ƞ,JB+wG? -)Gdeb'tE(|w+IRA[M&Bc #X-s}sXj6?a$p $7*JD[9Q2#3!b+h)7ho*5o/kq%RWl?_٭HůxaaSX׾I_?6'&/u_uo2,C׎8 \aV%6H`VzUƵjIF353\?MƔVodC:i}OjSc Yn^G7=醙 W{s (=(빒W^^#?OBk({Aa};Y4~>CA@T?i_f],>ꐾʨ`KwwiuT=2 哆b?;hRuaZ){};:ӏ7dѱ%IՠrݪHNF8/2zxBK*`ŚٻNt4͛tPʿ9捚iJlb9)B¤"!/:aqG(Ka?`"=s>u[`Wu$·/+hփ㛸5'M?Beeo\/?)𿔂ӏuw1^kW݄yeSpXς/p3"]HU.&t& cB %]O:>i9N;bV#O{feN`7'ꞻ7ԢMrV i3JBԧ+[,0IL~NY[R [W{,Ɖl'Jsw"&SJcyWJJ66?h8jT$ x]6$GSm kK$>qGh;=NqVRtG~u:kI]> :uY>>0S07ykuI"-į]B&l\zf)sDw;/a\MMh*t |o1? TW8v'f+7tl`rgOz9x!r͙i6ꑨCa/c26?+hN.,țT #B%Ͻh 5c~;2Y~^꧜`=!,AUvICWVX81'/ܟI@=.XUo<^<*j(gEw\ Yc6C=0`T|ɈVDŽHbvf݁o&܆>Ibshvx$Kҳ=j'PSM%lN$rf;%&D w!ȴ&)pŬ24ukdQb[q΃]̏ngMN8f;f2摈-+6hzs@.F/@:t%l0Kug@΁~HL!+|c=˜q$sbF/d} U撣PӺ_ĵ-pR();$}ӝKb,Mbs"c]h +1QO356cSSN]:uW 88KJOV'x{zi+ ;]SI2)zL8U@)r|`1Ϲd"}At o1*2&ܛ%г3za~l2 71volҢ J6\pz}B7bx<ڻ1>L(Vm-;0ȿsh,g#:p׬Ö9mڞdH8ˮU~6\rwL͜KK:;ALL ZԽM Syyv?d xl|ps<*!.B$lw>q۔FD.H\һ&@m?$$>KZէ UZCe'RFuwpl?hT(ѝhX ˬy6_g%!OٜA7Hr.QVq䠞.m8": =N;iGfO~Bd/Rl REG-MFʝ߬ݿO>;w[ +K |9..;b-1J.ьWmTBr}p׌5mCY8rS)TX3Y OtL8N^Sz 9YajԾK/@#O 9&E7.xRį %iKdcSTFj12simkנaa;t!/췕I.=<H=mE*L7m5KQi8\ʔSkQi`[bc.ihiyq?w(Poz +zQ!hQ$Sެ&؟iy@1FS>2 E&wC nKNyN>HfUb%B;q+-%[$gM:pZGR RQ#$쪇-3Ez%$LJ5y%03SUg\U6hnfk2?Z֪QQʌphXw L ,N5 Pu=wZٙ"Z@ƖuG:ui͞\R5y/aKעHFPf3ϲ$3&F߮ư7B\4VF踺lO7OoxGڀVIo#/G="KМ{~}yIHRL 'l&gCZwbIaU";{ۦ\}Tҷ:.G~ #hn wGצ;j x1Ooi!mpvQwS)1&t9uRkx%$OVj#ъK)F ۍm镝lGqDwU7mΓ%VCmX<"}"jfrf0c\\LJZjm-!<8Wj/,˕+*LB|o) wakSuN`U {JP&;$jȨ;V?~'CڛMFtW#v{xsQzڛDWi"$M-П>6t;euz1`=OPeԓV=Pn#6mQ:M_IM&a?+U -Ŧ~m.Q9vs_y;0H{;M7ȯVڨt ;D!ð%?`muoTb|EVuzf9jp]IXvDpZͤؼf=TnC)b2B6ՎQ_~)|KrKv5*O(yq'zW8Ex?Wj%k*K٦SN錪b;aeԁyS dN,o 6oa룿eQݟ=|0 U $`Sl5fe%gTgmsban2g cvf{)~ہ}j"rt׹Aڵo_24&qtETt1lEf Zs6֭j+zye1Qp.r')4@ [Җ};',ju?~i#Xϓ&d_z:BU% ye];Rg2dZQ'DO+\YD P+g %I;KO7 ",54_|qIeZk1V AIM h*h}0zS(^$CN`Кs1Ջvx6tzhEdm~A$э%l>b=v.L '-mtq"{+C=[0=`%Y$aD-[`ÙyMnb6'/H=oPߠafzC;TT'\lYNSTjoG3¨xVeòFs1cИ-myN&cS7}0`_0

请写出著名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
请写出著名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

请写出著名的科普作家及其作品的名字
纵观西方科幻小说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初创
时代、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和新浪潮以后(塞伯朋克阶段).下面分别作些简单介绍.
一节萌芽初创时期(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为什么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和奥
尔迪斯把第一部科幻小说定为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这个问题值得
研究.因为,在这之前近两百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刻卜勒就曾写过一部题为《梦》的小说,
其中有对安眠药、宇宙飞行的超重、极低温以及真空状态的细致描绘.作者还想象出月球上
的巨大植物和奇异动物.任何一位研究家都可以知道,这些内容恰恰是后世科幻小说的典型
内容.遗憾的只是,作品主人公实现月球旅行的办法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他使用的是巫术.
我们之所以提到刻普勒的《梦》,是为了阐明西方文学传统中很早就有强烈的幻想成份.
早在古希腊时期,萨莱斯岛上的卢西恩就创作过《真实的历史》,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
以后,还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516)、佛兰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洲》(1627)、乔
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等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丰富的想
象力描绘了一些超越现实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正是这种充满
想象的文学传统,导致了科幻小说的诞生.
另一个引起科幻小说出现的因素是西方工业革命.1765年,瓦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
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史蒂文森制造了火车.在这一切产生以前,
哥白尼确立了太阳的中心位置;刻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磊规律;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定
律.所有这一切,都强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冲击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也冲击着人们的
心灵.人们禁不住要问道:科学到底带来了什么?还将带来些什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这个作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晴雨表的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种新
的文学门类——科幻小说产生了.1818年,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二十岁的玛丽·雪
莱(1797·1851)发表了一部题为《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的小说.
在事后回忆这部作品诞生经过的时候,玛丽·雪莱极力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那就是:
《弗兰肯斯坦》的创作,纯系偶然事件.她在序言中写到:1816年的夏天,我是在日内
瓦郊外度过的.那是夏季,天气阴冷,淫雨连绵,每到黄昏,我们团团围坐在熊熊燃烧的柴
堆旁边(当时在场的还有雪莱、拜伦、拜伦的私人医生等),间或借几册偶然落入我们手中
的日耳曼鬼怪故事聊以自娱.这些故事,使我们心生异趣,也想依葫芦画瓢凑个热闹.我和
两位友人约定,每人根据某起神秘事件各写一篇故事.(《弗兰肯斯坦》原序;陈渊、何建义
译,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然而,通读整部作品,使我们打消了关于其产生于偶然“篝
火故事”的推断.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
注.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位科学家,他通过实验创造了一个丑陋怪物.怪物在人类世
界中东奔西撞,却得不到支持、理解和同情;他响往爱情和美好的东西,但得到的却是谎言
和追捕;他不顾一切地向人类复仇,但终于被迫漂泊到北极冰原.
著名英国作家、科幻史家布里安·阿尔迪斯在他的科幻史著《万亿年狂欢》中,曾经高
度评价过《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内容.他一反过去的评论仅仅将这部小说当成“人造人”的
技术奇迹的说法,而是认为它在勇敢地证明,技术可以向上帝挑战.“在雪莱夫人的笔下,
科学家成了造物主.《弗兰肯斯坦》的主题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于是接管了下来.这是
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准进化观点,即一旦人被造出来了,进步的工作就留给其后
代的活动,上帝不再干涉了.”
《弗兰肯斯坦》的确不是一部偶然产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书中对科学技
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
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
本性格格不入.近二百年来,这种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这也就
是以《弗兰肯斯坦》开创的科学幻想作品的主要主题.
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学小说进入了文学的舞台.在它漫长的初创时期里,还有两
位作家值得一提,他们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他们两人从
不同的方面开拓出了古典科幻小说的两个主要派别:技术派和社会派.
凡尔纳(1828—1905),写过剧本,当过剧院秘书.他一生创作过上百部科幻
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游记》(1864)、《从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两万
里》(1871)、《八十天环游地球》(1873)、《公元2000年的亚眠市》(187
4)、《世界的主人》(1904)以及《流星追逐记》(1908)等.
凡尔纳以极大的热情去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他是科幻小说中所谓乐观主题的最好
体现者.但是,他的这种热情有时显得有点作做,他象个痴呆人似地去描写一些“狂徒”.
那些人试图创造一个大炮飞向月球《从地球到月球》、或者为了打赌而环游世界《八十天环
游地球》.或者航行于太平洋底《海底两万里》.我们之所以觉得凡尔纳笔下的人物是一群痴
呆人或狂徒,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沿袭玛丽·雪莱那种哥特式小说的恐怖写法,而是继承了法
国文学中面面俱到的传统.他笔下的人物千篇一律,没有深刻的内心生活,他也不试图去表
现技术带给人的内心冲突.结果,他的小说成了科技成果的大展览,成了对未来的预言书.
这正也是后来一部分评论家误入歧途,把科幻小说当成科学发展启示录的原因.但是,无论
如何,凡尔纳开拓了科幻小说的许多领域,他所写过的纷繁题材,至今仍被作家们重复着.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则正好与凡尔纳相反,他的注意力集中
在描述科学技术支人类生活的影响上面,而对明天将产生多少种飞机和火车不感兴趣,威尔
斯是个生物学家,也是政治评论家.他一生涉猎广泛,科幻小说只是其创作早期的一个部分,
主要有《时间机器》(1895)、《摩洛博士岛》(1896)、《隐身人》(1897)、《星
际战争》(1898)(中译本为《大战火星人》)、《月球上的首批人类》(1901)、《神
食》(1904)以及《在彗星出现的日子里》(1906)等.
虽然威尔斯与凡尔纳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确属两代作家.在威
尔斯的作品中,文风已不再是古典的了,小说的动作性很强,人物没有脸谱化.通过故事的
逐步展开,我们能体会主人公在变化着的科学奇迹下的痛苦、狂喜和无能为力感.威尔斯作
品中的“科学”也比凡尔纳的“先进”许多,凡尔纳基本上是在凭常识写作,而威尔斯则涉
及到时空变换、元素与化合物等更深奥的东西.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作品都让人觉得很悲壮,
他是科幻文学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时间机器》可能是威尔斯最成功的作品.讲的是一个掌握在时间中穿梭行走技术的人,
对公元802701年地球的探索.他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分成两支,一支称
为埃洛依,他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整日花天酒地,不劳而获;而另一支称为莫洛克,生活
在地面以下,他们的身体已经退化,但仍然劳作不止,为埃洛依的世界创造财富.读者很清
楚这两类人所对应的阶级.
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小说都让人觉得很悲观,他是科幻作品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摩洛博士岛》中的科学狂人、《隐身人》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以及《星际战争》中无敌
火星人的烧杀,都是如此.如果说,凡尔纳捕捉住了科学给人类的欢娱,那么,威尔斯则讲
出了技术奇迹下人类的复杂感受,这一点倒是与雪莱夫人一脉相承.
萌芽时期还有一些作家,比如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他是
侦探小说的鼻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他把悬念和逻辑推理传统带入科幻创
作,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萌芽时期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一种特殊的文学品种,也许他们意识到了,但不
乐意去标榜这种特殊性.他们没有宣言,没有给自己的作品定出特别名称和给出特殊定义.
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了来自读者和文学界对于创新的太多责难.
第二初创期的作品没有固定的格式,作家们尽量从各方面进行探索.雪莱夫人写哥特式
故事;凡尔纳的作品属于“漫游”;威尔斯把科学当成探讨式社会问题的引子;而坡则是在
侦破案件.他们的这种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揉合起来,形成了固定
模式.这些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综合起来,形成了固定模式.
第三我们可以看到,从科幻小说的初创开始,科学和技术就没有在其中上升到主要的地
位,它不是当成科普读物或是科学预言被创作出来.作家们更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关注整
个世界的前途.
最后,萌芽初创期确立了后世科幻小说的主要题材,它们是太空探险、奇异生物、战争、
大灾难、时间旅行、技术进步以及未来文明的走向等.
二节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本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经过众多作家的共同努力,特别
是本世纪初美国出版商的推动,使科幻小说有了极大发展.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
初开始,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创作出版高峰,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黄金
时代的起止日期也是有争议的,尼科尔斯·皮特将其定为1938—1946年,但是显然
还有别的观点,我们只能笼统地将其限定在40—60年代).
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出现了一批科幻活动家.在他们的积极组织下,才产生出作家、作品辈出的繁荣景
象.
早在三十年代,美国的书商就看准了科幻小说这一品种.当时,有一套书籍非常廉价,
叫做10美分丛书,只要一角钱就能买一本,中间全是内容、插图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说:外
星人来了,和罪恶势力进行了斗争,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这类思想艺术性极差的作品,
败坏了科幻小说的声誉,在读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一个出来扭转这一局面的是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
程师,负责主编《科学与发明》杂志.为了开拓刊物的功能,也为了恢复科幻高雅的名声,
根斯巴克从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干脆发行了科幻小说专号.
专业杂志整本地刊登文艺作品,无疑对读书界产生震动.在事后的民意调查中,支持改版的
读者有32644人,占读者总数的98.52%,而反对者仅为498人,占1.48%.
根斯巴克再接再厉,在刊物上开辟了“讨论”专栏,由读者自己发表意见.这样,对科幻小
说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如果说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启蒙读者上,那么小约翰·坎贝尔(1910-
1971)的功绩则主要是团结和培养了作者.从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里,坎贝
尔主编了主要的科幻小说杂志《惊奇科幻故事》.他从来稿中发现作者,不辞辛苦地指导他
们,安排新作家之间的交流聚会,改写他们的稿子,甚至给他们设计写作题目.正是在这三
十三年里,他发现了包括阿西莫夫、莱斯特·德尔·雷伊、海因莱因、西奥多·斯特金、A·E·沃
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马克等许多作家.
为了纪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约翰·坎贝尔的贡献,人们以他们的名字创立了两种科幻
奖项,其中雨果奖已发展为当今最有权威的科幻小说奖.
二、出现了大量作家和优秀作品.
由于根斯巴克扫清的读者道路,在小约翰·坎贝尔的《惊奇科幻小说》的拓展下,顺利
地推出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很难数清黄金时代佼佼者和他们的杰作,我们仅从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编年史中撷取一
些.它们是史密斯(1915-1966)的《云雀丛书》,莱斯特·德尔·雷伊的《海伦
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兰人》(1940)、《非A丛书》(1945-194
6),西奥多·斯特金的《微观世界的神》(1941)、《超人类》(1953),罗伯特·海
因莱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艾
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乔
治·奥维尔的《1984年》,小约翰·坎贝尔的《月球是地狱》(1950),雷·布拉伯
雷的《火星记事》(1950)、《华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
日》(1950)、《2001年太空漫游》(1968),约翰·温代姆的《三尖树时代》(1
951)、杰克·威廉姆森的《时间军团》(1952),哈尔·克莱门特的《引力使命》(1
953),威廉·戈尔丁的《蝇王》(1954).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
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
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丛书》(1963
-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马克的《驿站》(1963),等等.
此外,还有哈伯德、莫尔、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
谢克利等等的作品,无法胜数.他们的小说水平很高,质量也很整齐.由于篇幅所限,这里
我们仅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介绍,他们是:美国的海因莱因、英国的克拉克和美国
的阿西莫夫.
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1907年-1988年)是美国作家,受业于密苏里大家和安娜阿
波利斯海军学院.在部队服役五年,后又进入洛杉矶加洲大学攻读物理.1939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星球兽》(1954)、《双星》(1
956)、《星船伞兵》(1959)、《异乡异客》(1961)、《月球是个严厉的妇人》(1
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兽的数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
海因来因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别追求过高的文学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笔写故事.
中篇小说《傀儡主人》发表于1951年,描写一群专门附着在人体上、控制人类行为的外
星人.它们象虫子一样吸住人体,然后进入脑部.于是,无能的人只能俯首听命,成为傀儡.
评论认为,这种虫子样的异星生物,只不过是海因莱因用来表达人类对死亡恐惧的一个诱因.
《双星》是一部惊险小说,讲一个演员如何卷入一场政治阴谋,充当首脑替身的故事.
由于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银河共和国.小说对当今政治舞台上的领袖们进行了不露声
色的讽刺.试想,当一个根本不懂政治事务和外交法规的演员,居然能够在星际世界的谈判
桌成功进行磋商,那么,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就变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这部作品于195
6年获得雨果奖.
《入夏之门》写于1957年,是关于时间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与时间打交道,
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在历史和未来之间进行旅行.这部小
说的情节,一定对八十年代初曾轰动一时的电影《回到未来》有所启发.在电影中,主人公
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当婚姻介绍人.
海因莱因是真正的美国作家,他可以大量使用俚语和民间格言.他虽然塑造过各式各样
的主人公,但人们总是感觉到这些家伙属于一个阶层,这就是处于社会底层和上层之间的那
一类人.他写的科学家、工程师、军官、工人甚至总统都是如此,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好象
挺有见地,其实并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支柱,恐怕是因为著述的丰富和广泛
的读者群.无法否认事实是,海因莱因的作品构思就是绝妙,悬念不断;加之,他不象别人
那样关心机器胜过关心人.
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国作家、科学家,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基人.他在1
945年发表的论文《地球外的中继》里,第一个讲述了卫星地球通讯的可能性及方法.他
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与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
游》(1968)、《与拉玛相会》(1973).以及后来的《天堂的喷泉》(1980)、《2
010年太空漫游》(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游》(1987)、《大堤上的幽
灵》(1990)等等.
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和海明威的硬汉笔法著称.是唯一
颇具哲学家韵味的科学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讨论了当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
地球文明进程时发生的情况,人类的各种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无疑.《城市和星星》沿
袭了这一主题.最后,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为宇宙的一员.
克拉克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来,肯定存在着高于人类的生命
形式,这种形式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于是,最好的文学表现手法就是神秘主义.这在196
9年他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的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现.整部
电影分成四个互不相关的独立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辽远的古代,猿人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树
林里,忽然有一天一个超自然的长方体降落下来,它探索人猿也启蒙了人猿,拉开了其与大
自然抗争的序幕.人类从此诞生.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了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站,美国
政府官员正奔赴月球.在那里,宇航员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物体,它埋在地球万年不变的尘
土下面,但是无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为,它正是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在苍白的阳光照射下,
长方体忽地发出了声音.第三部分的影片显得有些沉闷.讲的是宇航员正飞向土星,控制了
飞船的大型计算机不知怎么厌倦了繁重的脑力劳动,发生了“反叛”.它设计谋杀了大批宇
宙船中的成员,切断了人与地球的联系.唯一幸存的宇航员不得不与计算机较量.取出了它
的记忆元件,夺回了决策的主动权,在这同时,飞船已经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观众们惊奇地
第三次看到了飘浮在空中的长方体.电影的最后一部分是最为激动人心的.飞行员在宇宙长
方体的协助下,穿越了亿万光年的空间,他在星座绚丽的海洋中漫游,终于来到一个火焰熊
熊的星球内部.在这里,他找到了一间宁静的小屋,并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婴儿.
《2001年太空漫游记》出现在黄金时代的后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现手法.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产品,同时,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评价.无论是外星人长方
体的介入、人类的科技成就,还是计算机的反叛,都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和认识的世
界,是一个多么冰冷的世界.这种技术的冰冷感,加上对外星人类无法理解的行为的惧怕,
使人们丧失了信心.你好象站在那块黑糊的长方体面前,摸到了它坚实的表面,但却无法超
越它,你只能顶礼膜拜.《2001年太空漫游记》获得1969年奥斯卡奖多项提名.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国人,专业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
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学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说》(1942)、《我、机器人》(1950)、
《钢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机器人》(1976)、《奇妙的航
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后的续集等等.
阿西莫夫以“没有文风”著称.他每天在打字机前坐着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在这八小时
里以每分钟90字的速度打字,没有间断.他创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学、历史、化学、
等等.在这样杂烩式的商业气氛下,“没有文风”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这种“没有文
风”又成了一种独特的文风,使不少人为之着迷.
阿西莫夫有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在中篇小说《黄昏》里,作者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有
六颗太阳照耀下的雷盖什星球上永远没有夜晚,因为太阳可以轮流抛洒光和热.但是,终于
有一天,这是千年不遇的时刻,六颗太阳全部进入日蚀状态,而人类脆弱的心灵根本无法忍
受这种绝对的黑暗.于是,为了寻求光明,他们精神崩溃,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评论家戴
维·哈特威尔(1987)认为,这是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它留给人们的宏大场面非常难
忘.
《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与帝国》(1945)和《第二基地》等组
成(1948).据阿西莫夫自己回忆,当时,他正在研读罗马史,发现整个古代的事件完
全有可能在未来、在银河系那样广大的时间范围内重演.于是,他构思和创作了这部庞大的
作品,前三部在《惊奇科幻小说》连载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
落的,为了挽回这种失落,挽救即将崩溃的银河帝国,他设计了两个保存人类文明的秘密基
地.
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喜欢推理.把推理小说的写法和机器人故事结合起来,形
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机器人》和《钢窟》.在这里,阿西莫夫煞
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工学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
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二定律.
(《我,机器人》,科学普及出版社)
与其说这些定律是贡献给机器人学的,倒不如说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
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
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脑筋,圆满地解决问题,逃出困境.
随心所欲的商业化写作,有时也能创造出非常绝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开拓题材的
天才.1966年,他重新复活了《格列佛游记》.为了治疗病人头脑中的血栓,他把一只
潮水艇连同几个海军士兵、医生,用科学的手段“缩微”到分子大小;然后让他们进入人体,
随着血液流进大脑,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
除了海因来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逻辑性之外,黄金时代有特色的
科幻作家还有长于讽刺的谢克利,田园风格的西马克,黑色幽默的克莱门特,反乌托邦主义
的奥维尔等.
三、对科幻小说的认识逐步统一
黄金时代佳作济济,人才辈出,推动了人们对科幻小说认识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作者
们不再象萌芽时期那样心中没底地左右冲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这个模式是:(1)
必须有一个带有悬念的好故事;(2)这个故事必须与科学发展或科学家的工作有关;(3)要有
几个恢宏的奇异场面;(4)无论结尾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最好能给人一定思考.
对科幻小说的定义也开始趋于一致.比如:小约翰坎贝尔和布莱特纳就都认为,科幻小
说是表现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布莱特纳写道:“科幻是科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对人类
影响所作的理性推断为基础的小说.”莱斯特德尔雷伊进一步阐明,科幻实际上是在写“变
化”.他写道:“科幻小说是采取娱乐的手段,以理论和推理试图描述种种替代世界的可能性.
它以变化作为故事的基矗”很显然,这种“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种科技和文明下的世
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这种看法,在稍早些时候,他写道:“科幻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技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黄金时代使科幻作品在读者心目中站稳了脚跟.但是,正统的文学殿堂还没有正式接受
这一形式.
三节新浪潮时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黄金时代”对科幻小说认识的统一以及
创作方法的标准化,给科幻小说带来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国际政治、
军事和科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左兴起、东方宗教的传播、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
生态环境的破坏、流行艺术的产生以及毒品泛滥等等,特别是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
上天给人们极大的震动.公众发现,科幻小说中那些美妙故事要么缺少现实性,要么比现实
还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长期以来,科幻作品属于通俗文学范畴,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重视,
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这样,一场变革的风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1939-)出任英国《新世界》杂
志主编.他一上台,立刻对整个英国科幻界产生了新的影响,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科幻小说对立,它不再把物理学一类的正统科学当成主要
内容,而是重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神学.它的写作手法极力接近正统的主流文学.
它不再象过去的科幻小说那样热衷于二千年、三万年以后的世界,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的将
来,甚至表现当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没有了,片断的、琐碎的、意识流的,幽默嘲
弄式的、象征主义的手法出现了.初看起来,这些小说晦涩难懂,但仔细品味,其中的寓意
十分深远.1968年,编辑家朱迪·梅丽尔选编了这样一本集子,并把它们正式称为新浪潮
作品.新浪潮运动由此产生.